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Frequency Skin Effect ElectricHeating to High Pour Point and High Viscous Oil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1
作者 Wang Qiqoyue and Li Shouliang(Sciences & Technology Department , Dagang Petroleum Administriation) 《China Oil & Gas》 CAS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high pour point crude viscous oil RESERVOIR Heating
下载PDF
Shengyang Oilfeild──The Top Rank of High Pour Point Oil in The World
2
作者 Yan Hao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2期64-64,共1页
ShengyangOilfeild──TheTopRankofHighPourPointOilinTheWorld¥YanHaoThereare11oilfieldswiththepointover40℃inthew... ShengyangOilfeild──TheTopRankofHighPourPointOilinTheWorld¥YanHaoThereare11oilfieldswiththepointover40℃intheworld.Amongthem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 The Top Rank of high pour point oil in The World Shengyang oilfeild
下载PDF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endency of Liaohe Oil Province
3
作者 Cao Weigeng(E&D Research Institute, Liaohe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China Oil & Gas》 CAS 1995年第1期26-28,共3页
DevelopmentSituationandFutureTendencyofLiaoheOilProvinceCaoWeigeng(E&DResearchInstitute,LiaohePetroleumAdmin... DevelopmentSituationandFutureTendencyofLiaoheOilProvinceCaoWeigeng(E&DResearchInstitute,LiaohePetroleumAdministration)Keyw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evaluation Light crude oil high pour point crude HEAVY crude oil STIMULATION
下载PDF
注CO_(2)改善河南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机理研究
4
作者 孙宜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 针对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注水水质不达标和高凝原油蜡沉积等问题,通过自主设计的水-CO_(2)储层注入能力评价装置,开展流动性实验、CO_(2)驱油实验,结合岩心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明确双河低渗储层注水能力差的主要机制,探索CO_(2)改善低渗储层注入能力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产出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油中蜡晶等组分的沉积可导致孔隙堵塞,从而降低储层的注水能力。CO_(2)对产出水中无机悬浮颗粒及岩石碱性矿物、碳酸盐岩矿物有明显溶蚀作用,是显著提高储层注水能力的主要机理。CO_(2)可溶解在岩石表面的原油蜡质组分沉积,有效改善储层注水能力。同时,CO_(2)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采收率提高13.01%~21.51%,后续水驱进一步提高5.40%~6.04%。研究表明:注CO_(2)可显著改善双河油田低渗储层注入能力,为CO_(2)增注驱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高凝原油 蜡沉积 注水水质 CO_(2)增注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不同工艺的高凝原油脱水技术实验研究
5
作者 曲虎 杨佳朋 +2 位作者 林俊岭 宋义伟 刘静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63-369,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脱水工艺对高凝原油的处理效果,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沉降脱水、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高频脉冲脱水、超声波脱水及微波脱水等脱水工艺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可得,BC-018K破乳剂对巴彦原油脱水... 为了研究不同脱水工艺对高凝原油的处理效果,以巴彦油田高凝原油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沉降脱水、热化学脱水、电化学脱水、高频脉冲脱水、超声波脱水及微波脱水等脱水工艺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可得,BC-018K破乳剂对巴彦原油脱水效果最佳,最佳加药量为120 mg/L。在60℃温度和加药量120 mg/L条件下,针对含水率≤20%的巴彦原油,应用热化学沉降脱水至合格时间为2 h;应用电场强度≥1000 V/cm的电化学脱水工艺时,脱水合格时间为20 min;应用频率为2.5 kHz、脉宽比为80的高频脉冲脱水工艺时,脱水合格时间为40 min;应用频率20 kHz、功率60 W、超声作用时间30 s的超声波脱水工艺时,脱水合格时间为1 h;微波脱水与热化学沉降脱水效果相当;脱水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电化学脱水,高频脉冲脱水,超声波脱水,热化学沉降脱水和微波脱水,自然沉降;针对巴彦油田的高凝原油,应优先选用电化学脱水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脱水 电化学 破乳剂
下载PDF
析蜡不可逆性对低渗高凝油流动性及水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业飞 吴寒超 +3 位作者 丁名臣 陈五花 司永昌 李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6,共7页
高凝油析蜡具有不可逆性,对注水开发及油藏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造成影响。系统对比降温和升温模式下高凝油析蜡-溶蜡行为、黏度、流变性、油相渗流能力及水驱效果。结果表明:某高凝油溶蜡点为71.5℃,明显高于其析蜡点的62.3℃,存在不... 高凝油析蜡具有不可逆性,对注水开发及油藏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造成影响。系统对比降温和升温模式下高凝油析蜡-溶蜡行为、黏度、流变性、油相渗流能力及水驱效果。结果表明:某高凝油溶蜡点为71.5℃,明显高于其析蜡点的62.3℃,存在不可逆性;温度高于溶蜡点时,降温和升温模式中原油黏度值基本相同,水驱采收率相当;温度介于溶蜡点和析蜡点时,降温模式中原油未析蜡,黏度小,为牛顿流体,无渗流启动压力,水驱采收率较高(超过60%);升温模式中蜡晶未完全溶解,黏度高,为非牛顿流体,存在启动压力,水驱采收率明显降低(小于50%),不可逆性影响显著;对于已受冷伤害的高凝油油藏,注热小幅度提高油藏温度是不够的,必须达到溶蜡点以上,否则水驱效果会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温度 析蜡不可逆性 流动性 水驱采收率
下载PDF
中低渗高凝油藏用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风 肖传敏 +3 位作者 郭斐 杨灿 侯力嘉 倪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7-472,481,共7页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评价化学驱体系注入性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现场注入压力及驱油效果。针对中低渗高凝油油藏S区块化学驱先导试验区个别井组出现注入压力高、注不进以及见效不均衡的问题,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微孔滤膜法和注入性实验,...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评价化学驱体系注入性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现场注入压力及驱油效果。针对中低渗高凝油油藏S区块化学驱先导试验区个别井组出现注入压力高、注不进以及见效不均衡的问题,利用动态光散射法、微孔滤膜法和注入性实验,开展高凝油油藏冷伤害后聚合物分子尺寸与储层微观孔喉匹配关系研究。综合聚合物分子回转半径、水动力学尺寸以及注入性实验结果,将S区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2000×10^(4)调整为1200×10^(4),单井注入厚度比例由42%~51%上升至64%~85%,为先导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整以及扩大区实施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化学驱 分子回转半径 水动力学尺寸 动态光散射法 微孔滤膜法
下载PDF
巴彦油田试油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鹏 王潇祎 +3 位作者 范俊强 李岗新 邢晓光 刘天奇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3期27-30,共4页
巴彦油田勘探开发已进入全新阶段,深井、高温高压井持续增多,岩性、油藏越来越复杂,试油测试难点突出,主要表现为原油凝固点高、储层埋藏较深、温度压力较高、地层易出砂、压差与高产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试油测试难点,开展了试油测试... 巴彦油田勘探开发已进入全新阶段,深井、高温高压井持续增多,岩性、油藏越来越复杂,试油测试难点突出,主要表现为原油凝固点高、储层埋藏较深、温度压力较高、地层易出砂、压差与高产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试油测试难点,开展了试油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包括:高凝油射流泵高效排液技术,深井STV测试一体化技术,储层临界出砂压差预测技术,高凝油PVT高压物性取样技术,选层试采完井管柱投产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可较好满足巴彦油田深井试油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油田 高温高压井 高凝油 排液 出砂 PVT取样 选层试采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微生物+化学驱组合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9
作者 郭斐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989-992,共4页
高凝油具有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析蜡温度等特点,易在近井地带形成冷伤害,降低油藏渗透率,影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而微生物在处理冷伤害、降凝降蜡等方面具有优势。针对两个体系优势,探讨了实施微生物+化学驱组合提高采收率的... 高凝油具有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析蜡温度等特点,易在近井地带形成冷伤害,降低油藏渗透率,影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而微生物在处理冷伤害、降凝降蜡等方面具有优势。针对两个体系优势,探讨了实施微生物+化学驱组合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可行性。室内通过研究筛选出了高凝油化学驱配方体系及2种耐温微生物菌种组成的微生物体系,确定采用微生物+化学驱段塞组合式注入方式,该方式可在化学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化学驱 微生物 组合方式
下载PDF
深层高凝稠油降黏抑凝体系性能评价与应用
10
作者 高鹏 唐林 +1 位作者 秦延才 徐福刚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2期57-61,共5页
针对深层高凝稠油油藏蒸汽注入压力高、热采效果差、现有降黏驱油体系不适配等问题,研发降黏抑凝体系。以单体丙烯酸十八酯(POA)和乙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抑凝剂(POA-VA);以多巴胺盐酸盐(DBD)和甲基丙烯酰氯(DOPAMA)为原料合成小相... 针对深层高凝稠油油藏蒸汽注入压力高、热采效果差、现有降黏驱油体系不适配等问题,研发降黏抑凝体系。以单体丙烯酸十八酯(POA)和乙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抑凝剂(POA-VA);以多巴胺盐酸盐(DBD)和甲基丙烯酰氯(DOPAMA)为原料合成小相对分子质量降黏剂(DBD-DOPAMA);通过复配方式构建降黏抑凝体系。测试体系稳定性、耐矿化度、耐温性,优选出最佳体系,并开展化学降黏冷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降黏抑凝体系具有稳定性高、耐高矿化度和降黏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其中,POA-VA、DBD-DOPAMA和聚甘油-10辛酸酯(P-10C)以质量比40∶50∶10复配所得的体系7降黏抑蜡效果最好。现场应用2井次,提液增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凝稠油 降黏抑凝体系 化学冷采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利用临界粘壁温度指导高含水油田不加热集输现场试验
11
作者 姜怀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11期17-22,50,共7页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液含水率不断升高,凝固点、黏度随之降低。经现场实验,高含水油井可实现低于原油凝固点集输,凝固点已经不适宜作为指导集输温度的唯一条件。为了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通过室内试...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液含水率不断升高,凝固点、黏度随之降低。经现场实验,高含水油井可实现低于原油凝固点集输,凝固点已经不适宜作为指导集输温度的唯一条件。为了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通过室内试验明确某油田原油粘壁特性,并根据所得的结果指导现场开展不加热集输试验,取得了试验区掺水量下降90%以上、回压控制在0.8 MPa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临界粘壁温度指导高含水油田采油井不加热集输,为油田低能耗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加热集输 粘壁温度 集油温度 原油凝固点 高含水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原油降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彪 张怀斌 +2 位作者 张付生 董丽坚 谢慧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乙烯醇聚醚组成的三元共聚物(WHP)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原油降凝剂。这种原油降凝剂既具有聚合物的特点,又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与某些常用的降凝剂,如EVA、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等相比,这种降凝剂无... 由乙烯、醋酸乙烯酯和乙烯醇聚醚组成的三元共聚物(WHP)是一种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型原油降凝剂。这种原油降凝剂既具有聚合物的特点,又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与某些常用的降凝剂,如EVA、聚丙烯酸高碳醇酯等相比,这种降凝剂无论对含高碳蜡(C37—C63)的吐哈原油和新疆混合原油,还是含一般蜡的江汉原油、鲁宁线原油和中洛线原油均表现出良好的降凝效果。例如,对吐哈原油在加药量为50mg/l时,一般原油降凝剂没有降凝效果,而WHP可以将原油凝固点从17℃降至10℃;而对新疆混合原油,当加药量为20mg/l时,WHP可以将原油凝固点从11℃降至-15℃而一般最好的降凝剂只能降至-8℃,即使对凝固点比较高的江汉原油,当加药量为100mg/l时,一般降凝剂只能将原油凝固点从34℃降至22℃,而WHP则可降至14℃。此外,WHP对鲁宁线原油还有一定的降粘效果,在加药量为40mg/l时,在30℃测定的降粘幅度为25.2%,而一般降凝剂最大的降粘幅度为14%。在室内模拟鲁宁线原油流动的情况下,原油加入WHP后依次经过多次慢速(80r/min)和快速(1500r/min)搅拌剪切后,原油凝固点回升幅度有较大的降低,且粘度的回升幅度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原油 表面活性剂 原油降凝剂
下载PDF
降凝剂对高蜡稠油的改性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美蓉 王海波 +1 位作者 娄来勇 庄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实验研究了工业品原油降凝剂WHP改善含蜡56.9%、其中96.6%为正构烷烃的胜利郑王庄稠油流动性的效果。WHP含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嵌段聚醚三元共聚物30%-35%。在60℃将WHP加入稠油中,测定其凝点和32℃、0-42.6 s^-1范围5个剪切速率下的黏... 实验研究了工业品原油降凝剂WHP改善含蜡56.9%、其中96.6%为正构烷烃的胜利郑王庄稠油流动性的效果。WHP含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嵌段聚醚三元共聚物30%-35%。在60℃将WHP加入稠油中,测定其凝点和32℃、0-42.6 s^-1范围5个剪切速率下的黏度,均随WHP加量的增加(50-300 mg/L)而降低,200 mg/L为最佳加量,在该加量下0.32 s^-1黏度由34.16 Pa·s降至79.2 mPa·s,凝点(℃)、屈服值(Pa)、稠度系数(Pa·s^n)分别由49.0、32.42、31.57降至39.5、0.1297、0.02142,流型指数由0.1176升至0.9790。由黏温曲线求出,加入200mg/L WHP使该稠油析蜡点由65℃降至58℃,反常点由70℃降至50℃。根据空白和加剂原油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的蜡晶形态,利用共晶机理分析讨论了WHP这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降凝、降黏、改善流动性的作用。图3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稠油 降凝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流动性改进剂 流变性能 凝点 蜡晶形态 胜利郑王庄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区稠油及高凝油勘探开发技术综述 被引量:32
14
作者 谢文彦 李晓光 +1 位作者 陈振岩 回雪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5-150,共6页
辽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油品类型多样,其中稠油、高凝油开发在辽河油区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辽河油田对稠油、高凝油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稠油、高凝油油气藏的特性,开展了室内... 辽河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油品类型多样,其中稠油、高凝油开发在辽河油区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辽河油田对稠油、高凝油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稠油、高凝油油气藏的特性,开展了室内实验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了具有辽河油区特色的稠油和高凝油开发主导技术,在辽河油区稠油、高凝油开发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论述了稠油和高凝油勘探开发历程,对辽河油区稠油、高凝油多年勘探开发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为辽河坳陷及类似地区稠油和高凝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稠油 高凝油 形成机制 勘探开发技术
下载PDF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本芳 吴一昊 +4 位作者 徐承中 李颖 段林林 张宗兵 张昶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3,共5页
针对我国中部某油田凝点高达56℃的高凝原油(Y14)对市售降凝剂感受性差的现状,合成了新型高效降凝剂——三元共聚物(LMZ)中探索了降凝机理。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m(溶剂)∶m(引发剂)∶m(链转移剂)∶m(总单体)=5∶0.05∶0.1∶1,反应温度11... 针对我国中部某油田凝点高达56℃的高凝原油(Y14)对市售降凝剂感受性差的现状,合成了新型高效降凝剂——三元共聚物(LMZ)中探索了降凝机理。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m(溶剂)∶m(引发剂)∶m(链转移剂)∶m(总单体)=5∶0.05∶0.1∶1,反应温度110℃。在LMZ-6加剂量w(LMZ-6)=0.4%及热处理温度75℃的条件下,可使高凝油Y14凝点降低6℃,优于市售降凝剂EVA。研究发现聚合物的降凝性能不仅与其组成结构有关,还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降凝 降凝剂 共聚物 合成与表征
下载PDF
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机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姚凯 姜汉桥 +1 位作者 党龙梅 吴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98,共4页
考虑高凝油石蜡组分溶解在原油中、分散颗粒悬浮在原油中、沉积在孔隙壁面3种形态,静态沉积、动态沉积、孔喉捕集3种沉积过程,以及地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指数关系,建立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机制数学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油藏温度场的变化是影... 考虑高凝油石蜡组分溶解在原油中、分散颗粒悬浮在原油中、沉积在孔隙壁面3种形态,静态沉积、动态沉积、孔喉捕集3种沉积过程,以及地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指数关系,建立高凝油油藏冷伤害机制数学模型。实例计算表明:油藏温度场的变化是影响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注入冷水将导致近井带温度很快降到析蜡点以下并逐步向外推进,石蜡颗粒逐渐析出;随着生产的进行,注水井井筒附近区域石蜡析出量和沉积量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而在远离注水井的区域则呈现相反趋势;石蜡沉积使产油量大幅度下降,应采取措施避免地层冷伤害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冷伤害 数学模型 温度场
下载PDF
降凝剂对高蜡原油流变性的改性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宋昭峥 孙洁 +2 位作者 李传宪 葛际江 张国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研究了降凝剂对中原WC98 2井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探讨了降凝剂的筛选、不加剂和加剂原油全粘温曲线的测定、重复加热和高速剪切对加剂效果的影响及降凝剂改性效果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 ,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降低 ,原油的牛顿流... 研究了降凝剂对中原WC98 2井原油流变性的影响 ,探讨了降凝剂的筛选、不加剂和加剂原油全粘温曲线的测定、重复加热和高速剪切对加剂效果的影响及降凝剂改性效果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 ,降凝剂使原油的凝点和反常点降低 ,原油的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变宽 ,并使非牛顿流体温度下的粘度减小 ,但牛顿流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基本无变化。重复加热的温度高于原油的反常点 10℃以上时 ,重复加热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明显影响 ;但重复加热温度低于原油反常点时 ,重复加热将显著恶化降凝剂的改性效果。加剂原油温度高于原油反常点时 ,高速剪切对降凝剂的改性效果无明显影响 ;但在原油析蜡高峰区温度范围内 ,高速剪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高蜡原油 流变性 改性效果 全粘-温曲线 重复加热 高速剪切 流变性
下载PDF
高凝油井电伴热优化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传进 雷光伦 +3 位作者 吴川 蒋宝云 刘海庆 高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3-848,共6页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对恒功率电伴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伴热优化方法,即电热杆长度、下入位置及加热点分布优化计算,并以疃3块3-X1井为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恒功率电伴热优化后3口井的加热深度由原来800m变为448~492m,人工补充热量由最初的8kW降至3.69~5.56kW,降幅达30.5%~53.88%。对电伴热段进行均匀分段,适当增加分段数,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能耗。将油井3-X1的加热段均匀分为10段,每段长度为45m时,人工补充热量为4.25kW,与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相比,井筒举升能耗进一步降低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电伴热 数学模型 优化计算 节能
下载PDF
高含硫重质原油脱水用破乳剂SHD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亚荣 马永忠 +2 位作者 底国彬 郭淑琴 孙英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华北油田某油区原油属高含硫重质稠油,采出液形成了稳定的油水乳状液,采用常规的破乳剂无法正常进行破乳脱水。根据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原理,研制了 S H D 破乳剂并投入了现场应用。该破乳剂对高含硫重质稠油脱水快、脱水率高... 华北油田某油区原油属高含硫重质稠油,采出液形成了稳定的油水乳状液,采用常规的破乳剂无法正常进行破乳脱水。根据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原理,研制了 S H D 破乳剂并投入了现场应用。该破乳剂对高含硫重质稠油脱水快、脱水率高、脱出污水清,保证了原油脱水生产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原油 脱水 重质稠油 高含硫原油 SHD
下载PDF
高凝高粘原油微波脱水降粘输送技术 被引量:19
20
作者 蒋华义 路庆良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7,共4页
现有的高凝、高粘原油的管道输送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介绍了微波辐射对含水原油的作用机理 ,微波辐射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认为利用微波辐射方法对原油进行改性 ,可以达到快速降凝、降粘及脱水的目的 ,以实现对高凝、高粘原油高... 现有的高凝、高粘原油的管道输送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介绍了微波辐射对含水原油的作用机理 ,微波辐射具有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认为利用微波辐射方法对原油进行改性 ,可以达到快速降凝、降粘及脱水的目的 ,以实现对高凝、高粘原油高效、低成本的净化与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高粘原油 脱水降粘输送技术 微波处理技术 热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