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新区转型下的国内创新城区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
1
作者 叶小群 蒋竹林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创新城区是未来城市创新化和综合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式,其因设施系统性、功能多样性和服务综合性而受到众多关注.高新区作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与综合性功能的创新城区还有很大差距,若将两者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则有利于... 创新城区是未来城市创新化和综合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式,其因设施系统性、功能多样性和服务综合性而受到众多关注.高新区作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与综合性功能的创新城区还有很大差距,若将两者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则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国内创新城区发展基础并促进高新区向创新城区转型.本文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作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2000—2021年高新区和创新城区领域文献的年份、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发展演变、学界研究及研究热点上,高新区的研究较为系统丰富,创新城区的研究相对不足,且国内对二者的研究均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从研究脉络、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层面展开了评述,并从多尺度、分重点、全域性和多角度4个方面提出了对高新区转型和创新城区建设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城区 高新区 CITEspace 创新空间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高容积率小学建筑交通空间寻路认知研究
2
作者 张宇 刘兆仑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5,共10页
高容积率校园作为目前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小学校园形式,用以缓解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供需矛盾,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超高的建筑容积率作为这种校园类型的主要特征,会对学龄儿童的行为举止、心理情绪等造成巨大影响。选取红... 高容积率校园作为目前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小学校园形式,用以缓解当下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供需矛盾,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超高的建筑容积率作为这种校园类型的主要特征,会对学龄儿童的行为举止、心理情绪等造成巨大影响。选取红岭实验小学和坪山实验学校作为校园案例,并建构适合于学龄儿童的三维虚拟模型,通过寻路实验的方式获取儿童的寻路行为和空间认知的特征,总结提炼出影响儿童认知的交通空间要素,以期为同类高容积率小学交通空间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路实验 高容积率小学 交通空间 寻路认知
下载PDF
APGS系统支持下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闲置空间再利用研究——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
3
作者 涂慧君 孙梦薇 赵定章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现状、特点展开分析,得出决策主体、决策对象,通过信息采集和系统分析,输出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中心城区 闲置空间再利用 建筑策划群决策
下载PDF
浅层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试验研究:以雄安新区第四系为例
4
作者 李广才 王小江 王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方法试验。根据实际探测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波器、震源类型、道距大小及接收排列长度等不同采集因素试验效果,探究已有条件下适宜的震源类型和最佳采集参数。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和分层解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高频检波器、选择可控震源激发效果最佳,针对试验目标,结合小道距、适当排列接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厚覆盖区50~300 m深度内反射纵波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试验获得了丰富的有效波组信息,为内部地层精细划分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的精细探测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反射波 城市地下空间 高分辨率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景观—社会学视角下的北京高密度城区儿童游戏专属和发现空间
5
作者 汤湃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共13页
【目的】在任何地方进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以北京中心城区高密度城市环境为例,深入探究儿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方法】从景观—社会学视角,通过半构建访谈、照片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法收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数据。【结... 【目的】在任何地方进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以北京中心城区高密度城市环境为例,深入探究儿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方法】从景观—社会学视角,通过半构建访谈、照片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法收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数据。【结果】将儿童使用的多样户外空间分为专属空间和发现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灵活空间3种类别。深入探究不同类别的活动空间的特点发现,配置有固定游戏设备的儿童专属游乐场所提供的游戏机会单一,无法满足全龄儿童进行多样户外游戏的需求,但专属空间为儿童提供了最为正式且相对安全的游戏环境;儿童广泛使用的灵活空间,如广场和可进入的绿地,其开放性为更为广泛的年龄群体提供了可供奔跑、跳跃和骑车等高强度活动的机会,但营造公平且友好的共享公共环境是灵活空间面临的挑战;发现空间的设计初衷并非为儿童使用,因此儿童在使用这类空间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结论】针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有限的公共空间提出了更加包容且儿童友好的营造方式以及优化设计建议,期望为提升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效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儿童友好 可供性 发现空间 户外空间
下载PDF
基于文本分析的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研究
6
作者 黄钲钰 李明欣 陈玉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 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并在健康城市的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扎根理论,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0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本、优秀设计案例以及政府导则性文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分析,并通过饱和度检验后得出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框架,并从物质空间、社会人文以及管理服务三个层面提出适用于高层住区公共空间健康促进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区 公共空间 空间营造 健康促进 质性分析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O_(3)的多尺度影响
7
作者 马西娜 李金铭 +1 位作者 王梦媱 安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020—2021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大气监测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多尺度下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PM_(2.5)浓度、O_(3)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多尺度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在夏季对于PM_(2.5)浓度、在春季对于O_(3)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高密度城区内较小尺度的绿地上优化景观格局对PM_(2.5)与O_(3)浓度影响更有效.由此提出的绿地优化策略可为城市高密度城区多尺度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城区 多尺度效应 绿地景观格局 PM_(2.5) O_(3)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下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8
作者 王文静 王国玉 +2 位作者 杨木兰 穆晓红 朱宗伟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识...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关系 生态空间识别 生态分区管控 高密度城区
下载PDF
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上海市非正式绿地空间优化及管理策略
9
作者 姜佳怡 汪慧心 +1 位作者 陈实 夏正伟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7,共10页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整体评价和受访者群组分析2个层面揭示受访者感知的ES指标的丰度、多样性、一致性等指数的差异,以及其差异与不同IGS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受访者对4个ES类别中12个指标的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访者在所有样地中感知的支持服务发挥了高重要性-高绩效水平,支持服务可被认为是IGS提供的最重要、最高性能和最高优先级的ES类型。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被认为是非正式绿地中重要性最高但绩效较差的服务类型。【结论】提出了考虑样地关键要素差异化、介入用地管理和结合文化服务的优化及管理策略,结果对提供居民感知的ES视角下IGS空间的优化及管理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非正式绿地 景观感知 景观体验 高密度城区
下载PDF
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
10
作者 孙静宇 罗卓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70,共16页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 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既是“流动的治理”,也是“治理的流动”,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等少数民族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通过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不仅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等层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成员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视化框架,而且具有特别的符号象征意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国家认同 民族地区高铁 兰新高铁 南广高铁 时空政治 社会治理效能 民族认同
下载PDF
“同一健康”理念下山地城市高层住区养犬群体行为与公共空间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瓴 严易琳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6,共9页
城市高层住区宠物犬数量日益增多,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高频冲突成为当下大城市居住环境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空间的关联性议题已进入城市社区更新的研究视野。将“同一健康”... 城市高层住区宠物犬数量日益增多,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高频冲突成为当下大城市居住环境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空间的关联性议题已进入城市社区更新的研究视野。将“同一健康”理念从更大区域的宏观尺度运用于日常居住环境的微观尺度,以重庆市沙坪坝金沙片区的高层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时空间行为分析方法,聚焦养犬群体行为与住区公共空间的关联性分析,包括养犬群体时空间行为特征、使用差异性需求、空间冲突与适应等,进而提出“人—犬—空间”健康友好的住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对山地城市高密度住区更新的认知与更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健康 养犬群体行为 高层住区 时空间行为 健康社区
下载PDF
高层住区户外空间准入标准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2
作者 杨靖 许嘉航 傅文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我国现有的控规指标对住区户外空间缺乏严格管控,忽视了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差别。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南京市17个高层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室外活动场地、开放绿地、水域等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并运用相关性分... 我国现有的控规指标对住区户外空间缺乏严格管控,忽视了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差别。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南京市17个高层住区进行实地调研,以室外活动场地、开放绿地、水域等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起不同户外空间特征与居民活动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设定不同类型户外空间的准入标准提供依据,同时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对不同类型的户外空间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区 户外空间 准入标准 优化策略 南京市
下载PDF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生态绿地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研究——以上海和伦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玲娟 张宥宥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城市公共绿地的分布及可达性与宜居品质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上海市黄浦区和伦敦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互联网开源大数据和ArcGIS平台,选取绿地、面积、人口等基础要素,利用引力模型下的两步移动法,建构上海黄浦区和伦敦一区绿地资源分布的... 城市公共绿地的分布及可达性与宜居品质紧密相关,研究选取上海市黄浦区和伦敦一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互联网开源大数据和ArcGIS平台,选取绿地、面积、人口等基础要素,利用引力模型下的两步移动法,建构上海黄浦区和伦敦一区绿地资源分布的定量研究与对比,分析得出上海黄浦区的绿地空间的供给总量、分布平衡度和可达性均远低于伦敦一区,其中绿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匹配是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 高密度城市空间宜居性 绿地空间资源分布 绿地空间可达性 ArcGIS空间分析 两步移动法
下载PDF
基于居民感知的深圳立体化住区公共空间评价
14
作者 陈珊 张鹏飞 +1 位作者 隋意 杨怡楠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在高强度开发背景下,住区公共空间人均面积减少,功能复合的立体化住区成为住区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基面的公共空间立体化建设成为增加居民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也对居民使用带来更大挑战。本研究对深圳不同时期住区公共空间发展及类型进... 在高强度开发背景下,住区公共空间人均面积减少,功能复合的立体化住区成为住区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基面的公共空间立体化建设成为增加居民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也对居民使用带来更大挑战。本研究对深圳不同时期住区公共空间发展及类型进行梳理,选取六个典型立体化住区案例,从空间构成、景观绿化、场地设施、立体可达性等方面构建立体化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指标,采用语义差分法(SD法)定量研究居民对公共空间环境感知评价,探析不同类型立体化住区公共空间心理量的共性与差异,进而为立体化住区公共空间优化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立体化住区 公共空间 居民感知
下载PDF
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小春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48-53,共6页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区域 地下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以天津高新区渤龙湖片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宽亮 刘行健 《中国名城》 2023年第3期10-18,共9页
国家对于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城乡格局发展模式改变的全新挑战,研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为例,阐述产城融合... 国家对于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城乡格局发展模式改变的全新挑战,研究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产城融合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天津市高新区渤龙湖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为例,阐述产城融合的概念内涵和当下高新区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中国高新区国空编制中产城融合的现实情况,重点围绕宜居、宜业、生态三大优化方面,提出以目标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产城融合驱动能力、以指标精准投放优化用地布局、以统筹生态资源打造高端配套设施、以建立规划传导机制和完善政策机制为实施保障等六个方面策略,以期对未来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天津高新区 渤龙湖片区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 指标投放 实施保障
下载PDF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思俊 袁学刚 +6 位作者 殷红梅 巫加 马传明 王欣 蒲永平 陈奕铭 杨驭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数、创面面积、肛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T... 目的 探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改良挂线法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对疼痛指数、创面面积、肛门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88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TROPIS改良挂线法)。比较2组疗效、围术期指标、创面恢复、疼痛评分、肛门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便血、脓腐脱落、手术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 d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体、液体、固体失禁和卫生垫使用及生活方式改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挂线术相比,TROPIS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肛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 切开挂线术 高位肛瘘 疼痛指数 创面面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时语 薛凯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当下人们对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中蕴含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场景理论中主观和客观两大体系与其进行耦合,探究高密度住区... 当下人们对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场景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中蕴含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方面的特征,并利用场景理论中主观和客观两大体系与其进行耦合,探究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策略,提出了从空间单元设计、舒适物植入、空间场景组织、居民参与、特色活动开展五个方面的策略出发,营造高密度住区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住区 场景理论 公共空间 场景营造
下载PDF
高大空间近壁面区域空调系统设计及气流组织分析
19
作者 邹思 许宗金 +4 位作者 李聪 唐永乐 张学伟 李洪强 刘世豪 《制冷与空调》 2023年第11期44-51,共8页
LNG薄膜罐相较于全容罐优势明显,近年国内开始引入相关技术。为满足薄膜罐防潮层和隔热层施工工艺环境需求,需要设置空调系统。本文综合考虑安全和节能2个因素,针对薄膜罐高大空间近壁面施工区域的空调系统进行精细化设计与研究。以针... LNG薄膜罐相较于全容罐优势明显,近年国内开始引入相关技术。为满足薄膜罐防潮层和隔热层施工工艺环境需求,需要设置空调系统。本文综合考虑安全和节能2个因素,针对薄膜罐高大空间近壁面施工区域的空调系统进行精细化设计与研究。以针对某薄膜罐计算得到的新风量和冷热负荷为基础,对冬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和近壁面空调区域气流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ANSYS模拟软件对空调系统的设计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空调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施工工艺环境需求,可为LNG薄膜罐的安全建设和节能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高大空间 近壁面区域 排孔送风 气流组织
下载PDF
非中心城市高铁可达性与站区空间发展不协调性——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评估
20
作者 卢桂伊 徐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由于区域中非中心城市往往缺乏对高速铁路外部效应的合理认知,导致站区空间开发成效与规划预期不相符。优化“节点—场所”模型,分析高铁站节点特征与站区空间发展、功能培育两方面场所特征的关系,揭示高铁可达性变化和站区场所发展的... 由于区域中非中心城市往往缺乏对高速铁路外部效应的合理认知,导致站区空间开发成效与规划预期不相符。优化“节点—场所”模型,分析高铁站节点特征与站区空间发展、功能培育两方面场所特征的关系,揭示高铁可达性变化和站区场所发展的不协调特征。对比沪蓉高铁线湖北段12个非区域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发展成效,发现高铁可达性的提升并不能增加站区的发展动力,多数非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土地开发规模、服务功能发育远低于规划预期,仅有少数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突出的城市高铁站区发展达成部分规划目标。对非中心城市高铁站区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包括结合城市产业科学确定站区定位和规模,合理组织站区空间,促进客流集聚效应外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站区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发展 功能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