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and geographic effects of high-speed rail in East Asia: An accessibility approach 被引量:19
1
作者 金凤君 焦敬娟 +1 位作者 齐元静 杨宇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515-532,共18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HSR) is influenc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structure, commut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East Asia is the region with the world's first and largest current operat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HSR) is influenc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structure, commuting,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East Asia is the region with the world's first and largest current operating and planned HSR network.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and impacts on the transport circle and accessibility of HSR in East Asi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SR network first follows a "core-core" model and then forms a corridor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Taiwan, but then forms a complete network in China Mainland. The current operating HSR line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regions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and dense populations,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 population and GDP in China can be served by HSR within 1 hour's travel time. The planned HSR network will expand to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and Japan and the southern region of South Kore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operating and planned HSR network considerably enlarges the transport circle of core cities, especially cities along trunk HSR lines. This 1 h transport circle of core cities has formed continuous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Tokyo, Seoul, and along trunk HSR lines. The HSR network will bring about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accessiblity, but also increase the inequality of nodal accessibility in China Mainland. Spatially,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weighted shortest travel time of cities in China Mainland, Japan, and South Korea all present the "core-peripheral structure", taking Zhengzhou, Tokyo, and Seoul, respectively, as core cities, and cities located along the trunk HSR lines gain large improvement in acces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 East Asia evolutionary mechanism geographic effects accessibility
原文传递
高铁开通与边缘城市金融要素发展:极化还是涓滴效应
2
作者 林承铎 刘青山 +1 位作者 施昱年 郎昱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高铁开通对金融要素在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流动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区位熵、城市的金融规模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区分金融要素集中的核心城市和相对不集中的边缘城市,并使用双重差分(DID)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使边缘... 高铁开通对金融要素在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流动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区位熵、城市的金融规模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区分金融要素集中的核心城市和相对不集中的边缘城市,并使用双重差分(DID)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开通使边缘城市与核心城市的金融要素发展差距扩大,极化效应凸显,这一现象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且距离愈远极化效应表现愈显著。伴随极化效应,区域内金融要素高度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潜力下降。研究结论为高铁开通下边缘城市扮演的金融要素角色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金融要素 边缘城市 极化效应 涓滴效应
下载PDF
高铁服务供给对碳减排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
3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刻影响环境质量,却鲜有研究关注高铁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本文基于直接环境效应和间接经济效应双重路径,理论剖析高铁服务供给实现碳减排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连续型双重差分相结合,基于高铁服务频次数据实证考察高铁服务供给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及其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服务供给有助于减少本地碳排放,同时具有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时间维度上,高铁服务供给的本地减排效应立竿见影且渐趋强化,而对于周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时滞特征;机制检验表明高铁服务供给能够基于交通工具替代发挥空间减排效应;高铁服务供给的碳减排效应在资源禀赋维度和地理位置维度表现出异质特征。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高铁与碳减排研究内容,既拓展了碳减排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径,亦为高铁发展的环境效应提供了有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服务供给 碳减排 空间溢出效应 连续型双重差分
下载PDF
交流电磁场钢轨表面裂纹高速检测信号处理模块开发
4
作者 陈炫昂 葛玖浩 胡宝旺 《测控技术》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交流电磁场检测(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nt,ACFM)技术因受速度和提离效应影响小,在钢轨裂纹高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信号拾取速度会导致裂纹信号频率发生偏移,造成量化误差、漏检和误检。为提高ACFM技术在钢轨裂纹... 交流电磁场检测(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nt,ACFM)技术因受速度和提离效应影响小,在钢轨裂纹高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信号拾取速度会导致裂纹信号频率发生偏移,造成量化误差、漏检和误检。为提高ACFM技术在钢轨裂纹检测中的可靠性,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研发了交流电磁场钢轨表面裂纹高速检测信号处理模块,采用理论推导方法分析了检测速度对裂纹信号频率偏移的影响,构建了检测速度与裂纹信号有效频率范围之间的关系。采用FPGA开发了具有截止频率自动跟踪检测速度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同时,开发了完整的钢轨表面裂纹检测装置和实验系统,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块的检测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表面裂纹 高速检测 交流电磁场检测 速度效应 自动跟踪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高铁工程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桃杏 朱正国 任建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项目的建成促进了人口流动,引发人口对土地产品利用程度及需求量的增加,进而造成土地利用类型、强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基于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构建高速铁路的社会网络结构效能指标和区域土地利...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项目的建成促进了人口流动,引发人口对土地产品利用程度及需求量的增加,进而造成土地利用类型、强度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更新。基于此,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构建高速铁路的社会网络结构效能指标和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别研究高铁开通条件下区域高速铁路与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的关系、高速铁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形式的影响等。研究结论:(1)高铁开通以来,京津冀区域间的铁路交通网络结构效能变化明显,各节点间的连接度差异较大;(2)随着区域高速铁路运营线路的增加,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商服用地、高档住宅等,而住宅用地中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影响相对较小;(3)高铁网络的完善使得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正发生新变化,建设用地类型开始向商业服务用地和高端产业转移,周边土地价值变化也完全符合圈层结构理论所描述的价值层次分异规律;(4)本研究结论可为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的空间导向提供决策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结构效能 土地利用度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国外高速铁路空间经济效应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嵩 李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国外高铁建设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严重落后于建设实践。在对国外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高铁诱发的空间经济效应为切入点,将国外评估高铁空间经济效应的理论与方法归纳为成本—效益、新经济地理学、可达性、... 国外高铁建设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严重落后于建设实践。在对国外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高铁诱发的空间经济效应为切入点,将国外评估高铁空间经济效应的理论与方法归纳为成本—效益、新经济地理学、可达性、可计算一般均衡与Logit离散选择模型五类,认为从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多维空间尺度效应、受影响的经济部门、站点周围土地利用形式、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关系以及总体效应等方面。最后指出可从实地调查、案例对比及综合研究等方面强化国内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空间经济效应 国外经验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过程、格局及空间效应评价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姣娥 焦敬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产生时空收敛效果,并进一步对生产要素流动、城市空间扩张、区域空间结构重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与区域人口和经... 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产生时空收敛效果,并进一步对生产要素流动、城市空间扩张、区域空间结构重构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分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与区域人口和经济的耦合关系;同时,借助ArcGIS方法从空间服务水平、时空收敛效应和中心城市交通圈等角度,探讨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高速铁路的空间扩展过程表现出独特的"核心―核心"至"核心―网络"模式,与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耦合性;高速铁路的空间格局与中国城市人口、工业分布表现基本一致,站点1 h范围内可覆盖全国50.07%的城镇人口、73.47%的GDP和98.17%的第二产业产值;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导致的时空收敛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中心城市枢纽地位得以强化,服务范围的拓展和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城市群的空间扩张和重构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空间效应
下载PDF
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 被引量:27
8
作者 蒋茂荣 范英 +2 位作者 夏炎 陈全润 姚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83,共9页
近年来,传统铁路发展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高铁行业的规划与投资。现有高铁网络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区域间劳动力、资... 近年来,传统铁路发展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高铁行业的规划与投资。现有高铁网络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推动了产业的空间布局,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就业率,提升了区域间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配置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中国政府大力建设高铁网络的当下,综合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给国民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必要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重新刻画投入产出模型中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部门"收入-消费"内生关系,区分高铁与传统铁路在生产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差异,构建基于居民消费局部内生化的高铁投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评估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经济、就业和能源环境的短期效应。结果表明:12012年中国高铁投资每亿元拉动总产出增加3.72亿元,GDP增长1.21亿元,投资总量给国民经济共带来总产出增长19 373.44亿元、GDP增长6 296.04亿元;2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高铁建设投资对就业拉动显著,每亿元高铁投资创造1 084个就业岗位,2012年因高铁投资新增就业岗位高达565.23万人。这意味着,在短期内,中国高铁建设投资会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居民就业等方面注入强大的动力;3在环境层面,2012年高铁前期基础建设共带来83.42 Mt CO2排放,略大于传统铁路投资,但考虑到建成运营后,高铁具有清洁、稳定、高速等特点,高铁建设投资在环境层面优势会慢慢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技术 局部闭模型 高铁建设投资 短期效应
下载PDF
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以京广高铁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昊 张馨月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94,共10页
交通进步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显著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状况。以京广高铁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改善了沿线城市的... 交通进步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显著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状况。以京广高铁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对沿线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改善了沿线城市的通达度,并通过极化效应、驱动效应、过滤效应和溢出效应显著影响了沿线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旅游业发展。但这种影响较为复杂,不同类型所受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高铁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旅游业发展加快,而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弱的城市及非高铁沿线城市受到冲击。另外,高铁虽然普遍带动了沿线城市旅游客流量的显著增长,但这种旅游客流量增长并未直接转变为旅游收入的增加。高铁沿线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在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高铁经济时,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科学谋划,充分考虑自身在高铁辐射区中的区位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广高铁 旅游业 高铁效应
下载PDF
高铁效应机制及沿线城市发展分异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中华 严建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6期66-72,共7页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方法,结合GIS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我国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发展分异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高铁网络的建设扩大了沿线各行政级别城市之间的分化,并且这种发展分异与高铁网络中知识资源流动和商业商务资源...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方法,结合GIS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我国京沪高铁沿线城市发展分异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高铁网络的建设扩大了沿线各行政级别城市之间的分化,并且这种发展分异与高铁网络中知识资源流动和商业商务资源流动的不同趋势具有相关性。地县级城市应当顺应高铁网络中资源流向,将宝贵的空间资源更多地投入于科教事业,从而为区域产业的重整和分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效应 城市群 高铁新城
下载PDF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 被引量:43
11
作者 徐飞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14期58-78,共21页
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局面良好,且动力、实力、潜力十足,整体上看中国高铁也与众多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实际落地者不多,尤其缺少具有鼓舞人心的标志性和带动性项目。本文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线路... 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局面良好,且动力、实力、潜力十足,整体上看中国高铁也与众多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实际落地者不多,尤其缺少具有鼓舞人心的标志性和带动性项目。本文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线路切入,深入剖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在海外高铁市场、东道国对高铁需求的差异性、高铁和目标国产业化城镇化的结合、价值认同、高铁标准国际认同、高铁强国间博弈、投融资瓶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风险化解和顶层统筹等十个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成立国家级领导小组和门户型智库、深化同RCO、UIC、ISO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沟通、建设"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国际人才教育基地、实施人才先行战略、组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设立高铁项目海外投资风险基金、优化高铁投融资方式等多项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走出去” 一带一路 有效高铁市场 价值认同 门户型智库
下载PDF
高铁开通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吗?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1 位作者 陈磊 赵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城市绿色创新内在关联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高铁...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在系统阐述高铁开通与城市绿色创新内在关联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城市层面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铁开通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不仅会促进本地城市绿色创新,还会影响邻近城市绿色创新。(2)高铁开通不仅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绝对水平,也提高了其相对水平;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会受到城市规模的调节,城市规模越大,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越明显。(3)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效作用范围为距离本地城市100~250 km半径内,250 km以外则不再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铁开通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绿色创新 城市规模 空间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触媒理论视角下高铁枢纽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海洋 侯爱敏 +1 位作者 吉银翔 王立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作为城市触媒元素,高铁枢纽站的建设开通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深入解读城市触媒理论,并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站发展经验,指出高铁枢纽站作为城市触媒的典型代表,对中观城市层面的产业... 作为城市触媒元素,高铁枢纽站的建设开通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深入解读城市触媒理论,并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站发展经验,指出高铁枢纽站作为城市触媒的典型代表,对中观城市层面的产业结构与布局、企业竞争力;城市门户形象、文化、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触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效应 高铁枢纽站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被引量:113
14
作者 郭建科 王绍博 +2 位作者 李博 彭飞 王丹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1-529,共9页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可达性 城市旅游经济联系 高铁旅游带 旅游通勤圈 旅游极化效应
下载PDF
基于电磁原理的钢轨裂纹高速在线巡检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运来 王平 +2 位作者 田贵云 郝思思 熊龙辉 《无损检测》 2012年第12期1-11,共11页
由于非接触式检测的优势,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实现铁路钢轨裂纹高速在线巡检的可行性,但检测探头与被测钢轨间的快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速度效应会对巡检结果带来较大影响。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对高速漏磁检测中的速度效应进行了分析;依... 由于非接触式检测的优势,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实现铁路钢轨裂纹高速在线巡检的可行性,但检测探头与被测钢轨间的快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速度效应会对巡检结果带来较大影响。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对高速漏磁检测中的速度效应进行了分析;依据速度因素的特点提出了钢轨裂纹高速在线电磁巡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直流励磁激励的磁轭分别对钢轨踏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磁化,检测探头采用布置在磁轭两磁极中间位置的三维霍尔传感器和三维检测线圈以及缠绕在磁轭臂上的检测线圈。在高速无损检测试验平台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巡检方法可以有效实现钢轨裂纹的高速在线巡检,且不同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钢轨裂纹缺陷识别各有优势,方法互补之后可以实现不同类型钢轨以大于200 km/h速度在线巡检及缺陷的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无损检测 速度效应 钢轨裂纹 高速在线巡检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湖南省县域经济集散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加林 许家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1-2028,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对湖南省县域经济集散效应,选取2008~2017年湖南省124个区县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从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区位熵、市场内部潜力4个方面来衡量高铁开通对县域经济产生的影响。研... 为研究高速铁路对湖南省县域经济集散效应,选取2008~2017年湖南省124个区县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从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区位熵、市场内部潜力4个方面来衡量高铁开通对县域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对湖南高速铁路通过的核心县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与市场内部潜力产生显著提升作用,但在短期内会削弱核心县城市第三产业增长,削减了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动力;高速铁路开通通过吸引农村或小城镇人口提高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高速铁路对促进边缘区域县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贡献大,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视核心、外围、边缘区域县城产业结构转型,尽快发挥高速铁路开通带来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县域经济 集散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扩散还是回流:中国高铁的经济空间分布重塑效应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志伟 宋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8,共8页
通过构建包含地理距离、发送能力和开通时间三要素的高铁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对高铁开通是否会重塑中国283个样本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体上高铁的开通并不会显著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但却会对中国城市间经... 通过构建包含地理距离、发送能力和开通时间三要素的高铁空间权重矩阵,文章对高铁开通是否会重塑中国283个样本城市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整体上高铁的开通并不会显著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溢出,但却会对中国城市间经济分布格局产生深远的结构化影响。首先,高铁开通使经济资源进一步回流到枢纽城市,由此强化了经济空间分布的极化水平;其次,高铁开通后非枢纽城市经济更多地向枢纽城市"看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同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最后,对于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会造成"孤岛效应",进一步割裂他们与最为重要的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在政策层面,应该深挖资源向高铁枢纽城市回流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增强枢纽城市向其他城市"涓滴"的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和加快高铁向中小城市的延伸,避免一些非中心城市被"交通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经济空间分布 重塑效应 扩散效应 回流效应
下载PDF
高铁联网背景下的双城互动及多点联动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任晓红 周靖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8,共9页
铁路线路和站点是城市政治、经济和地理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基于途经杭甬双城及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的铁路客运车次、类型和方向,刻画与检验杭甬双城及其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关联特征,甄别城市联动动因。结果发现,空间距离和城市吸附能力是影... 铁路线路和站点是城市政治、经济和地理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基于途经杭甬双城及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的铁路客运车次、类型和方向,刻画与检验杭甬双城及其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关联特征,甄别城市联动动因。结果发现,空间距离和城市吸附能力是影响区域内城市间联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对上海与腹地城市之间联动关系的影响显著为负。杭甬双城呈现出典型的双核"互促"联动格局。上海和宁波与各自的腹地城市之间已经开启了"人口争夺战",上海一支独大的中心地位正在被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联网 城市体系空间格局 联动效应
下载PDF
城际高铁,区域合作的纽带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立华 《铁道经济研究》 2010年第2期24-26,40,共4页
京津城际列车拉近了北京、天津两个大型城市的距离,缩短了时间,放大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组合配置的空间,有利于两大城市联手成为国际上功能齐全、影响重大的超大型城市;有利于两地产业层次的提高,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高铁从促进沿线... 京津城际列车拉近了北京、天津两个大型城市的距离,缩短了时间,放大了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组合配置的空间,有利于两大城市联手成为国际上功能齐全、影响重大的超大型城市;有利于两地产业层次的提高,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高铁从促进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机会、减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方面为区域经济做出重要的贡献,高铁速度正转化为区域融合速度。国外的日本新干线、法国高速铁路等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学 区域合作 同城效应 高铁时代
下载PDF
树立先行形象 凸显高铁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卓民 《铁道经济研究》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分析武广高铁开通给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阐述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如何引发铁路乃至交通格局的改变,辐射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关键词 武广高铁 高速铁路 交通运输 科学发展 拉动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