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作业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立才 王康军 +5 位作者 潘松 欧阳淑珍 贺捷 周明 杨伟光 吴罗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6-352,共7页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田 高留茬秸秆还田机 耕作质量 机插质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品质及其牛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赵娜 郭万正 +5 位作者 樊启文 黄静 杜恩存 陈芳 徐志宇 魏金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187,共7页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油菜秸秆经高压、酶菌协同发酵、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复合法处理,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选用3头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黑安格斯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油菜秸秆(RS)、高压...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将油菜秸秆经高压、酶菌协同发酵、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复合法处理,并测定其营养成分,并选用3头健康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黑安格斯阉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油菜秸秆(RS)、高压油菜秸秆(HPRS)、酶菌协同发酵高压油菜秸秆(SFHPRS)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动态降解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SFHPRS的总能、粗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RS和HPRS(P<0.05);酶菌协同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籽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相对饲用价值(RFV)、相对饲草品质(RFQ)及饲草分级指数(GI)(P<0.05)。RS、HPRS、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72 h瘤胃降解率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SFHPRS>HPRS>RS,瘤胃消化0~72 h内SFHPRS的粗蛋白质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RS、HPRS(P<0.05)。SFHPRS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快速降解部分、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RS、HPRS(P<0.05)。综上可知,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秸秆进行酶菌协同发酵后,总能、粗蛋白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下降。采用高压和酶菌协同发酵的复合法,能够更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提升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高压 酶菌协同发酵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特性
下载PDF
掺杂秸秆的高硫煤气化脱硫行为研究
3
作者 薛新巧 冯盛丹 李平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高硫肥煤与玉米秸秆混合物的热解动力学,并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混合物的活化能、指前因子。通过对其混合物的热解实验,发现掺杂玉米秸秆对高硫煤有明显的脱硫作用。
关键词 高硫肥煤 秸秆 热解动力学分析 热解实验 脱硫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4
作者 许轶冰 刘志 +1 位作者 顾惠玲 邓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248-250,共3页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作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附加值低、农户积极性不高、筹资难、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等问题,研究适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策略及措施,以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化利用 高值化利用 深耕还田 农业机械化 农业经纪人
下载PDF
秸秆高附加值工业应用现状
5
作者 高丽红 赵鑫鹏 +2 位作者 周青波 李华英 余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10,共7页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秸秆总量约为10亿t,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则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容易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热门途径。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并总结了当前适用...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秸秆总量约为10亿t,而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则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容易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热门途径。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并总结了当前适用于我国的、能够提高秸秆附加值的新途径及工业应用。实践证明,秸秆在生物基材料、液体燃料、木质纤维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努力推进生物基材料、液体燃料、氢气等高值化产业的广泛应用,使其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高值化 资源化利用 生物基材料 液体燃料 氢气
下载PDF
大头金蝇3龄幼虫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离菌株分解纤维素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一 谢桂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Novaseq,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3龄幼虫体表与体内细菌进行测序分析。大头金蝇3龄幼虫体表与体内贮存细菌样本中共注释396 OTUs,共注释到13门19纲49目82科137属119种细菌。体内贮存细菌的优势菌属为... 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Novaseq,对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3龄幼虫体表与体内细菌进行测序分析。大头金蝇3龄幼虫体表与体内贮存细菌样本中共注释396 OTUs,共注释到13门19纲49目82科137属119种细菌。体内贮存细菌的优势菌属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7.87%),通过纤维素筛选培养基培养,纯化后得到单一菌落,经鉴定为密歇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michiganensis),制成菌液后进行室内、外模拟秸秆分解试验,室内秸秆平均分解效率为87.31%,室外模拟农田中的秸秆平均分解率为88.52%,进一步对其施用于农业废弃物搭建的人工模拟土壤中,模拟土壤肥力增加,在泥土:麦麸:锯末:豆饼的比例为10:2:2:1和10:2.5:2.5:1时种子发芽指数较高,种子平均发芽指数分别达到80.25%和78.45%。结果表明,大头金蝇3龄幼虫体表携带细菌与体内贮存菌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复杂,为其分解纤维素能力及土壤改良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金蝇3龄幼虫 体表携带细菌 体内贮存菌 高通量测序 秸秆分解 种子发芽指数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
7
作者 胡云 邹勇平 +2 位作者 周元元 王帅 梁志春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90,共7页
目的:建立用于准确检测聚乳酸吸管中甲醛在水和酸性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优选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水—乙腈(V_(水)∶V_(乙腈)为55∶45),柱温35℃,检测波长355 nm。优化的柱前衍生条件:酸性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中冰乙酸体... 目的:建立用于准确检测聚乳酸吸管中甲醛在水和酸性食品模拟液中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优选的色谱条件为:流动相水—乙腈(V_(水)∶V_(乙腈)为55∶45),柱温35℃,检测波长355 nm。优化的柱前衍生条件:酸性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中冰乙酸体积分数为1.5 mL/100 mL(pH 3.07),2,4-二硝基苯肼用量为甲醛物质的量的4倍,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40 min。结果: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标准溶液在1.008~70.560μg/m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55.2470x-3.8494,相关系数为0.9995;对应的甲醛检出限为0.066 mg/kg,定量限为0.22 mg/kg,且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在13.5 h内稳定;甲醛三水平加标试验的平均回收率在92.6%~104.1%,标准偏差(n=6)在0.4%~3.3%。在迁移温度为5,40,100℃,迁移时间为3 h的试验条件下,甲醛从一次性聚乳酸吸管到3种食品模拟液(水、3%冰乙酸水溶液、4%冰乙酸水溶液)的最大迁移量为1.839 mg/kg,小于中国及欧盟规定的15 mg/kg的特定迁移量要求。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适用于聚乳酸吸管中甲醛迁移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吸管 甲醛 高效液相色谱 2 4-二硝基苯肼 迁移
下载PDF
西南山区农作物秸秆收运处理“三位一体”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云南省B市L区为例
8
作者 吴迎春 刘雅萍 +7 位作者 杨翔程 严菘 李彦 林卲澎 徐锐 王华斌 张勇 丁榆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附属资源,现阶段,西南山区因地形与经济问题、农户环保和秸秆资源化意识薄弱问题、秸秆高值化利用市场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秸秆收集困难,使秸秆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主要原因是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影... 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附属资源,现阶段,西南山区因地形与经济问题、农户环保和秸秆资源化意识薄弱问题、秸秆高值化利用市场不健全等问题,造成秸秆收集困难,使秸秆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主要原因是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和高值化发展进程。根据其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三位一体”秸秆收储运体系,建立专业化收储运网络体系,减少秸秆焚烧和随意丢弃,有效的促进西南山区秸秆资源利用的高值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 秸秆收储运 “三位一体” 高值化利用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
9
作者 冯亮 施爱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7-21,共5页
以优化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为目的,采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选取高温阶段温度、时间、菌剂添加量为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酸碱度(pH)、电导率(EC)、碳氮比(C/N)和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农业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中... 以优化好氧发酵高温阶段工艺为目的,采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选取高温阶段温度、时间、菌剂添加量为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酸碱度(pH)、电导率(EC)、碳氮比(C/N)和种子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农业废弃物高温好氧发酵中高温阶段工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菌剂添加量20 g/kg、温度75℃、发酵时间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畜禽粪便 玉米秸秆 好氧发酵高温阶段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棉秆生物质炭添加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王振 王文敏 +3 位作者 顾嘉诚 王葳 陈刚 程志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0-547,共8页
以新疆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试验采集了不施生物质炭(CK)、施生物质炭3 t/hm^(2)(BC1)、施生物质炭6 t/hm^(2)(BC2)和施生物质炭9 t/hm^(2)(BC3)4种处理棉花根... 以新疆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试验采集了不施生物质炭(CK)、施生物质炭3 t/hm^(2)(BC1)、施生物质炭6 t/hm^(2)(BC2)和施生物质炭9 t/hm^(2)(BC3)4种处理棉花根际土壤,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pH和电导率分别下降了5.58%~9.18%和5.38%~18.04%;与CK相比,生物质炭施用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BC3增加效果最好,但生物质炭施用导致土壤钾含量显著降低。生物质炭施用显著降低了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但增加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斯克尔曼氏菌属(Skermanella)、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毛壳菌属(Chaetomium)、头束霉菌属(Cephalotrichum)、金孢属(Chrysosporium)和拟棘壳孢属(Pyrenochaetopsis)的相对丰度。另外,生物质炭施用降低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细菌丰富度,但根际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提高。生物质炭施用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真菌的群落结构,电导率、速效钾和pH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以改善棉田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9 t/hm^(2)为本试验的推荐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生物质炭 土壤理化性质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
下载PDF
High in vitro survival rate of sheep in vitro produced blastocysts vitrified with a new method and device 被引量:2
11
作者 Sergio Ledda Jen M.Kelly +5 位作者 Stefano Nieddu Daniela Bebbere Federica Ariu Luisa Bogliolo Dity Natan Amir Arav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1-80,共10页
Background:To advance the use of embryo vitrification in veterinary practice,we developed a system in which embryo vitrification,warming and dilu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in a straw.Ovine in vitro produced embryos(IVE... Background:To advance the use of embryo vitrification in veterinary practice,we developed a system in which embryo vitrification,warming and dilu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in a straw.Ovine in vitro produced embryos(IVEP)were vitrified at either early(EBs:n=74)or fully expanded blastocyst stage(FEBs:n=195),using a new device named"E.Vit",composed by a 0.25-m L straw with a 50-μm pore polycarbonate grid at one end.Embryos at each stage(EBs and FEBs)were vitrified by either Two-step(TS)or Multi-step(MS;6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vitrification solutions)protocol.Non-vitrified embryos(n=102)were maintained in in vitro culture as a control.Warming consisted of placing the straws directly into 1.5 m L tubes containing a TCM-199 solution with three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ucrose.Blastocyst re-expansion,embryo survival and hatching rate were evaluated at2,24 and 48 h post warming.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TUNEL assay.Results:Blastocyst re-expansion(2 h)after warming was higher(P<0.05)in FEBs group,vitrified with the MS and TS methods(77.90%and 71.25%,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EBs group(MS:59.38%and TS:48.50%,respectively).Survival rates of vitrified FEBs after 24 h IVC were higher(P<0.001)in both methods(MS and TS)than vitrified EBs(MS:56.25%;TS:42.42%)and was higher(P<0.05)in the MS method(94.19%)compared with those in TS(83.75%).After 48 h of culture the hatching rate for FEBs vitrified in MS system(91.86%)was similar to control(91.89%),but higher than FEB TS(77.5%)and EBs vitrified in MS(37.5%)and TS(33.33%).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higher in EBs,irrespective of the system used,compared to FEBs.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in FEBs vitrified with MS was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Conclusions:A high survival rate of IVP embryo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new"E.Vit"device with hatching rates in vitro comparable with control fresh embryos.This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for use in direct embryo transfer in fiel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STOCYSTS high survival In-straw In VITRO embryo PRODUCED OVINE
下载PDF
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对褐土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赵宇航 殷浩凯 +3 位作者 解文艳 刘志平 周怀平 杨振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6-1007,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褐土农田养分的影响,解析土壤胞外酶活性和菌群功能的变化特征,为高效提升褐土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992—2022年位于山西寿阳的长期定位试验,包括4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处理:秸... 【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褐土农田养分的影响,解析土壤胞外酶活性和菌群功能的变化特征,为高效提升褐土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1992—2022年位于山西寿阳的长期定位试验,包括4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过腹还田(CM)、秸秆粉碎直接还田(SC)和秸秆覆盖还田(SM)。取样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FAPROTAX功能预测和生态网络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预测菌群功能。【结果】1)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SM、SC和CM)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和胞外酶活性。与CK相比,3个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分别提升了17.0%~42.9%、3.0%~50.0%、2.3%~27.9%、4.4%~11.5%、11.2%~71.0%、14.1%~320.8%、17.1%~153.6%;土壤葡萄糖苷酶(β-GC)、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脱氢酶(DHA)含量分别提升了35.6%~190.7%、41.9%~58.6%和28.8%~773.8%;玉米累计产量提高了6.4%~23.0%。2)SM、SC和CM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Chao 1指数、Peilou’s evenness指数和Shannon指数,提高了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3)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处理指示种归属于不同模块,与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CM处理中富集的Chryseolinea通过强烈共生关系形成特定功能微生物集群。4)基于FAPROTAX的功能预测,发现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菌群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潜力和氮组分转化潜力。【结论】长期不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升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提高土壤碳氮循环功能,从而促进褐土形成适合作物和细菌生长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细菌群落 酶活性 土壤养分 高通量测序 网络分析
下载PDF
Treatment of wheat straw using tannase and white-rot fungus to improve feed utilization by ruminants 被引量:5
13
作者 Shailendra Raghuwanshi Swati Misra Rajendra Kumar Saxena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期222-229,共8页
Background: Current research to enrich cattle feed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treatment using white rot fungi, while there are scarce reports using the enzyme tannase, which is discussed only in reviews or in the form ... Background: Current research to enrich cattle feed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treatment using white rot fungi, while there are scarce reports using the enzyme tannase, which is discussed only in reviews or in the form of a hypothesis. In this contex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annase on wheat straw (WS) and also the effect of lyophilized tannase at concentrations of 0.1%, 0.2%, and 0.3% (w/w) on WS followed by fermentation with Ganodermo sp. for 10 d and compared in relation to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 and nutritional value by calculating the C/N rati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cattle feed. Results: Penicillium charlesii, a tannase-producing microorganism, produced 61.4 IU/mL of tannase in 54 h when 2% (w/v) tannic acid (TA) was initially used as a substrate in medium containing (% w/v) sucrose (1.0), NaNO3 (1.0), and MgSO4 (0.08 pH, 5.0) in a 300-L fermentor (working volume 220 L), and concomitantly fed with 1.0% (w/v) TA after 24 h. The yield of partially purified and lyophilized tannase was 5.8 IU/mg. The tannin-free myco-straw at 0.1% (w/w) tannase showed 37.8% (w/w) lignin degradation with only a 20.4% (w/w) decrease in cellulose content and the in vitro feed digestibility was 32.2%. An increase in CP content (up to 1.28-fold) along with a lower C/N ratio of 25.0%, as compared to myco-straw, was obtained. Conclusions: The use of tannin-free myco-straw has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content of cattle feed. This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was safe, eco-friendly, easy to perform, and was less expensive as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oderma sp high energy cattle feed TANNASE Tannin free myco-straw
下载PDF
适合孢子粉高产的赤灵芝栽培配方筛选
14
作者 肖自添 黄育江 +4 位作者 何焕清 邹文杰 彭洋洋 刘明 徐江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1期74-79,共6页
为充分利用湛江市本地甘蔗渣、桑屑枝条、土沉香渣等秸秆资源,降低赤灵芝生产对木材原料的依赖,通过研究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品质(多糖、三萜)、抗氧化活性等,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赤灵芝栽培配方。结果显示,添... 为充分利用湛江市本地甘蔗渣、桑屑枝条、土沉香渣等秸秆资源,降低赤灵芝生产对木材原料的依赖,通过研究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品质(多糖、三萜)、抗氧化活性等,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赤灵芝栽培配方。结果显示,添加了甘蔗渣的配方2,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75 cm·d^(-1)),孢子粉产量最高(14.45 g/袋),且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也高于其他2个配方。添加土沉香渣的配方3,菌盖直径(7.55 cm)、子实体鲜质量(36.79 g/袋)、总产量最高,但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不如其他2个配方。添加了桑屑的配方1,赤灵芝的总抗氧化活性稍高于其他2个配方,但无显著差异。3个配方下子实体的三萜含量高于孢子粉,而孢子粉的多糖含量高于子实体。综合分析,配方2是实现梅灵3号灵芝孢子粉高产的较优栽培配方,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秸秆资源 孢子粉高产 品质 抗氧化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纤维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艺 彭华 +3 位作者 邓凯 纪雄辉 戴艳娇 宋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86-2397,共12页
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有助于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纤维素是细胞壁中最主要的物质,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稳定嵌套,难以分离。因此,秸秆有效组分分离提取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秸秆中纤维微观结构、形成机... 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有助于缓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纤维素是细胞壁中最主要的物质,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稳定嵌套,难以分离。因此,秸秆有效组分分离提取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秸秆中纤维微观结构、形成机制及理化性质进行深入阐述,介绍了提取纤维素的多种技术,并对纤维素分离原理与优缺点进行了凝练。针对现有技术壁垒及局限性,展望秸秆纤维分离、提取及纯化等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探索出高效绿色环保的工艺技术,实现秸秆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纤维素 高值化利用 提取技术
下载PDF
外源菌剂对稻秆腐解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社刚 李婷 +5 位作者 柳勇 林兰稳 张东 倪栋 李俊杰 朱立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177,共12页
为探究促腐菌剂对秸秆腐解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原料,设置添加促腐菌剂处理(JF)和未添加对照(CK),测定分析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促腐菌剂对堆体腐解率、pH、有机碳、全氮和碳... 为探究促腐菌剂对秸秆腐解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原料,设置添加促腐菌剂处理(JF)和未添加对照(CK),测定分析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促腐菌剂对堆体腐解率、pH、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C/N)无显著影响,但堆体全磷含量较CK显著增加8.4%,碳磷比(C/P)显著降低9.1%。门水平上,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真菌群落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未确认真菌门(Unclassified fungi)。JF处理的细菌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丰度分别在第0~8、8~28天大于CK,真菌Basidiomycota、Ascomycota、Unclassified fungi分别在堆体升温期、冷却期和成熟期依次演替,丰度均大于CK。属水平上,优势细菌群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优势真菌群落为拟鬼伞属(Coprin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lemia)、黑果菌属(Melanocarpus)、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JF处理的细菌Escherichia-Shigella和Cronobacter丰度在升温期分别较CK高0.3%~4.5%和1.3%~3.1%;真菌Wallemia丰度较CK高3.9%~4.5%,且Melanocarpus、Thermomyces丰度在第8天分别较CK高39.2%、39.1%。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全氮、有效磷分别是影响细菌、真菌群落最重要的环境指标。综上所述,外源促腐菌剂通过提高水稻秸秆部分成熟度指标、增加部分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而影响其腐解,为提高水稻秸秆还田利用率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促腐菌剂 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麦草高得率浆的细小组分特性及其对纸浆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朱勇 邵英杰 +3 位作者 刘明阳 邵学军 王东兴 王高升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3-29,56,共8页
针对两种不同打浆度的麦草高得率浆,分别采用100、200和350目的筛网筛分,对所得不同尺度细小组分的特性及其对麦草高得率浆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Bauer-Mcnett筛分仪分析,麦草高得率浆中长纤维组分Rf30和细小组分Pf200是占比较大的... 针对两种不同打浆度的麦草高得率浆,分别采用100、200和350目的筛网筛分,对所得不同尺度细小组分的特性及其对麦草高得率浆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Bauer-Mcnett筛分仪分析,麦草高得率浆中长纤维组分Rf30和细小组分Pf200是占比较大的两种筛分组分,高打浆度的纸浆中含有较多的细小组分。麦草高得率浆中不同尺度细小组分的含量、大小和外观不同,其中P350组分在纸浆中占比为10%左右,粒径为25μm左右,外观呈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片状或颗粒状。筛除P350组分可以显著改善纸浆性能。通过筛除P100细小组分得到的纤维组分,打浆度在20°SR以下,但保水值还高达250%左右。在麦草高得率制浆过程中,通过优化磨浆工艺、加强纸浆洗涤,控制P350细小组分含量,是改善麦草高得率浆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高得率浆 细小组分 脱水性能 纸浆强度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菊花 黄彩霞 +7 位作者 李亚珍 杨永 陈志丕 李虹彩 李拥军 胡亮亮 王龙龙 张乾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4,96,共9页
【目的】探明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设地膜覆盖(PM)、高垄秸秆局部高覆盖量(RSM9)、高垄秸秆局部低覆盖量(RSM6)、平作秸秆局部高覆盖量(PSM9)、平作... 【目的】探明覆盖对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CK),设地膜覆盖(PM)、高垄秸秆局部高覆盖量(RSM9)、高垄秸秆局部低覆盖量(RSM6)、平作秸秆局部高覆盖量(PSM9)、平作秸秆局部低覆盖量(PSM6)、秸秆全覆盖(FC)的种植模式,共7个处理,秸秆覆盖量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①与CK相比,秸秆局部覆盖处理薯块产量和WUE分别平均提高11.8%~21.7%、15.9%~26.7%;局部覆盖处理间,与平作秸秆局部覆盖处理(PSM)相比,高垄秸秆局部覆盖处理(RSM)薯块产量和WUE分别平均提高1.5%和1.7%;与秸秆局部高覆盖量(9000 kg/hm2)处理相比,秸秆局部低覆盖量(6000 kg/hm2)处理薯块产量和WUE分别平均提高6.1%和6.5%。②与CK相比,秸秆局部覆盖处理有增墒和降墒的双重效应,且增墒点次远多于降墒点次;局部覆盖各处理间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RSM6处理>PSM6处理>RSM9处理>PSM9处理。③与CK相比,秸秆局部覆盖处理马铃薯块茎形成—淀粉积累期的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及耗水模系数分别高4.6 mm、0.11 mm/d、2.7%;局部覆盖处理间,块茎膨大—收获期耗水特征均表现为RSM处理>PSM处理,而在播种—块茎膨大期为PSM处理>RSM处理。【结论】秸秆局部覆盖通过降低块茎膨大期前耗水,增加块茎膨大期后耗水,平衡马铃薯关键生育期耗水需求,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达到增产效果。因此,在马铃薯覆盖栽培模式中,推荐高垄秸秆局部覆盖(RSM)+6000 kg/hm2的秸秆覆盖量为最优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局部覆盖 平作 高垄 耗水特性 马铃薯
下载PDF
麦草化学机械浆湿部化学特性及造纸滤水性差、干燥能耗高原因分析
19
作者 高峻毅 董茂林 +3 位作者 徐婷婷 卞辉洋 戴红旗 王淑梅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1期69-74,I0008,共7页
麦草化学机械浆不仅得率高、强度性能好,而且纸浆生产成本低。但在造纸过程中存在纸浆水化程度高、滤水性差及纸干燥能耗大等突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草片磨成浆进行消潜-筛选净化-浓缩-贮浆过程中,由于制浆残碱和温度的作用,纸浆中... 麦草化学机械浆不仅得率高、强度性能好,而且纸浆生产成本低。但在造纸过程中存在纸浆水化程度高、滤水性差及纸干燥能耗大等突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草片磨成浆进行消潜-筛选净化-浓缩-贮浆过程中,由于制浆残碱和温度的作用,纸浆中的半纤维素一直在持续溶出,表现在水相中阴离子物质的阳离子需要量增大、纸浆纤维表面的羧基含量增加,导致水化程度上升;溶解进入水相的半纤维素分子片段通过高价金属离子能重新回吸到纤维表面,进一步增大了纸浆的水化程度。采用羧甲基淀粉模拟半纤维素,在钙离子环境下重现了半纤维素的回吸现象验证实验。因此,在麦草化学机械浆生产过程中,半纤维素溶出与回吸不仅导致纸浆的水化程度加重,而且导致了纸成形时滤水性变差、干燥能耗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草 化学机械浆 保水值高 原因分析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和玉米磷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凯婕 栾璐 +4 位作者 郑洁 李静 薛敬荣 孙波 蒋瑀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9-279,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80%左右的植物可形成共生结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改善我国南方典型瘠薄红壤加速酸化、磷有效性低和土壤生物功能退化等严重问题,采用高通量测...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80%左右的植物可形成共生结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植物—土壤系统养分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改善我国南方典型瘠薄红壤加速酸化、磷有效性低和土壤生物功能退化等严重问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AMF群落、土壤磷酸酶活性和磷素利用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其中秸秆猪粪配施处理显著提升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以及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omonoesterase,AC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omonoesterase,ALP)活性。秸秆还田显著影响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球囊霉属(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是AMF群落的优势属,SOC是影响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秸秆猪粪配施处理对玉米磷素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最佳,显著高于秸秆还田和秸秆生物质炭处理。AP、TP、ACP活性和AMF群落多样性显著影响了磷肥利用率。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根际AMF群落可能调控了土壤磷素活化过程和玉米磷素利用效率,对于加强土壤健康管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秸秆猪粪配施 玉米 磷素活化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