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MODE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PLAIN HIGH-STRENGTH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Zhenjun He Yupu Song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8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An orthotrop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parameters for plain highstrength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SHPC)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is developed. It 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for char... An orthotrop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parameters for plain highstrength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SHPC) under biaxial compression is developed. It 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at two strength levels of HSHPC at 7 different stress ratios including a=σs : σ3=0.00:-1,-0.20:-1,-0.30 : -1,-0.40:-1,-0.50:-1,-0.75:-1,-1.00:-1, after the exposure to normal and high temperatures of 20, 200, 300, 400, 500 and 600℃, and using a large static-dynamic true triaxial machine. The b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100 mm×100 mm×100 mm cubic specimens, and friction-reducing pads were used consisting of three layers of plastic membrane with glycerine in-between for the compressive loading plan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ailure modes of HSHPC specimens were described. The principal static compressive strengths, strains at the peak stress and stress-strain curv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tress ratios on them was also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plain HSHPC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does not decrease dramatic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the biaxial to its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depends on the stress ratios and brittleness-stiffness of HSHPC after exposure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 levels. Comparison of the stress-strai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trength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SHPC) high temperatures uniaxial b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failure criterion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hrinkage-reducing admixture on drying shrinkag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被引量:5
2
作者 Nguyen Quangphu Jiang Linhua +2 位作者 Liu Jiaping Tian Qian Do Tienqu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4期67-74,共8页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has specific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concrete i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HPC mixtures are usually produced with water/binder mass ratios (mW/mB) in the range of 0....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has specific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concrete in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HPC mixtures are usually produced with water/binder mass ratios (mW/mB) in the range of 0.2-0.4, so volume changes of concrete as a result of drying,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emperature change cannot be avoided. For these reasons, shrinkage and cracking are frequent phenomena. It is necessary to add some types of admixture for reduction of shrinkage and cracking of HPC. This study used a shrinkage-reducing admixture (SRA) for that purpose. Concrete was prepared with two different mW/mB (0.22 and 0.40) and four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SRA to binder (w(SRA) = 0%, 1%, 2%, and 4%). The mineral admixtures used for concrete mixes were: 25% fly ash (FA) and 25% slag by mass of binder for the mixture with mW/mB = 0.40, and 15% silica fume (SF) and 25% FA for the mixture with mW/mB = 0.22.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24 prismatic specimens, and shrinkage strains were measured through 120 days of dry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strength, and static modulus of elasticity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RA effectively reduces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PC. The reductions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crete were 7%-24%, 9%-19%, and 5%-12%, respectively, after 90 days, compared to concrete mixtures without SRA. SRA can also help reduce drying shrinkage of concrete. The shrinkage strains of HPC with SRA were only as high as 41% of the average free shrinkage of concrete without SRA after 120 days of dr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hrinkage-reducing admixture compressive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drying shrinkage
下载PDF
高强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俊 王秋湛 +3 位作者 郭鸣琴 曾琳惠 张学兵 谭鑫阳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34,共15页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 为研究高强钢管内填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该文设计22根高强钢管UHPC短柱进行轴压试验,从破坏模式、荷载-纵向应变关系对试件的轴压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径厚比、混凝土强度、截面类型等变化来探究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实际承载力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性能受径厚比、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试件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增加而增加,但相同钢管直径和不同钢管直径增幅呈现不同规律.该文从延性、核心混凝土强度提高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高强钢管混凝土试件的相关参数设计建议.最后,将高强钢管UHPC短柱的轴压试验承载力结果与国内外规范GB 50936—2014、AIJ计算承载力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高强圆钢管UHPC试件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结合该文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管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短柱 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掺轻质砂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轴拉力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颜 喻星乔 周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研究轻质砂对不同试件尺寸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拉伸应变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轻质砂对原黄砂进行等体积替代,完成9组不同轻质砂体积率(0~35%)和不同试件厚度(30~100 mm)的单轴拉伸试验,并同步进行... 为研究轻质砂对不同试件尺寸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拉伸应变强化性能的影响,采用轻质砂对原黄砂进行等体积替代,完成9组不同轻质砂体积率(0~35%)和不同试件厚度(30~100 mm)的单轴拉伸试验,并同步进行声发射实时探伤测试。结果表明:轻质砂体积率对UHPC弹性极限点对应应力和对应应变的影响较小,但轻质砂体积率由0增加到35%时,UHPC的极限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分别由10.6 MPa和2.35×10^(-3)提高到了19.4 MPa和4.3×10^(-3);轻质砂体积率大于15%时,UHPC的应变强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试件内部产生的损伤点数更多且分布更均匀,展现出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在相同轻质砂体积率下,UHPC的应变强化程度随试件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试件内部的损伤点趋于集中,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砂 超高性能混凝土 拉伸应变强化 声发射 尺寸效应
下载PDF
基于DIC的冲击劈拉荷载作用下UHPC动态抗拉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陈徐东 王许阳 +2 位作者 季韬 刘季玄 宁英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大跨度桥梁、机场路面及抗爆结构中广泛应用,此类结构常受到高应变率冲击荷载作用,故研究UHPC在冲击劈拉荷载下的抗拉力学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装置开展不同冲击...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大跨度桥梁、机场路面及抗爆结构中广泛应用,此类结构常受到高应变率冲击荷载作用,故研究UHPC在冲击劈拉荷载下的抗拉力学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装置开展不同冲击气压下的动态劈拉试验,研究UHPC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性能与损伤规律,分析不同冲击气压下UHPC的破坏形态和损伤演化过程,分析UHPC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讨论动态抗拉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动态提高因子、动态耗散能与应变率的关系,建立UHPC极限抗拉强度的动态提高因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应变率劈拉荷载下UHPC的损伤形式略有不同:在冲击劈拉荷载作用下,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试件最终被破坏时主裂缝扩展程度增大;UHPC试件极限抗拉强度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UHPC耗散冲击能量有基于混凝土基体破坏、通过拔出或拔断钢纤维两种方式;UHPC在冲击作用下强度大,变形能力强,可有效耗散冲击能量;UHPC的抗冲击性能及极限抗拉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均高于普通混凝土;UHPC的动态耗散能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加,但能量耗散比却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应变率 抗冲击性 抗拉强度
下载PDF
碱激发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煊 马芹永 +1 位作者 施宇航 顾玉琦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研究通过碱激发方式制作的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Gree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UHPC)在7 d早期阶段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相关实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掺量、钢纤维掺量以及水胶比对GUHPC抗压强度和平台巴西圆盘劈裂抗拉强度的影... 为研究通过碱激发方式制作的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Gree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UHPC)在7 d早期阶段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相关实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掺量、钢纤维掺量以及水胶比对GUHPC抗压强度和平台巴西圆盘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观测反应物的微观形貌,对比分析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生成物的变化情况,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GUHPC的7 d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减少、钢纤维掺量的增加以及水胶比的降低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在无钢纤维掺量的情况下,抗压强度达到最低值89.4 MPa,而当钢纤维掺量增加至4%时,抗压强度显著提升至142 MPa,增幅近58.8%。GUHPC的7 d劈裂抗拉强度在钢纤维掺量为4%时达到最高值15.19 MPa。劈裂抗拉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和水胶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则持续增强。在无钢纤维掺量的情况下,劈裂抗拉强度最低为4.57 MPa;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其强度提升近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考虑箍筋约束的630MPa高强钢筋抗压强度发挥水平研究
7
作者 田桥罗 王毅红 +1 位作者 权登州 张俊旗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2-1051,共10页
在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设计计算中纵筋抗压强度发挥水平会影响其抗压强度取值,而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基于现行规范对63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的受压纵筋强度发挥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设计计算中纵筋抗压强度发挥水平会影响其抗压强度取值,而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基于现行规范对63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的受压纵筋强度发挥水平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设计制作了8个630 MPa级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试件,开展单调等偏心距加载试验测得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变和高强纵筋应变,研究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中受压纵筋实际强度发挥水平;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研究结果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最终提出了采用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分析高强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受压纵筋强度发挥水平的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受压纵筋在试验中均发生屈服,抗压强度能够充分发挥;构件受压区应变分布仍符合平截面假定,现行规范公式的形式仍满足要求,但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规范取值偏小导致理论计算得到的高强受压纵筋抗压强度发挥水平低;引入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中高强受压纵筋抗压强度实际发挥水平,基于MANDER模型的高强受压纵筋应变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比值的平均值为1.044,标准差为0.148,变异系数为0.142,精度最高、预测结果最优。研究将为高强钢筋纳入现行规范理论分析体系,加快高强钢筋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0MPa高强钢筋 抗压强度 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 MANDER模型 大偏心受压
下载PDF
应变率与短纤维掺量对TR-HDC单轴拉伸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8
作者 董志芳 邓明科 +2 位作者 王波 高永辉 何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11,共10页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在不同应变率和短纤维掺量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该文设计了25组TR-HDC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应变率(10^(−5) s^(−1)~10^(−1) s^(−1))和短纤维掺量(0%~2%)对TR-HDC开裂模式、破坏机理和... 为研究纤维织物增强高延性混凝土(TR-HDC)在不同应变率和短纤维掺量下的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该文设计了25组TR-HDC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应变率(10^(−5) s^(−1)~10^(−1) s^(−1))和短纤维掺量(0%~2%)对TR-HDC开裂模式、破坏机理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R-HDC在单轴拉伸荷载作用下具有多缝开裂特征,随应变率的增大,试件裂缝间距略有增大趋势,同时短纤维掺量越高,多缝开裂模式越稳定;应变率和短纤维掺量增加可显著改善界面性能,抑制纤维织物的滑移失效;随应变率的提升,TR-HDC的力学性能呈现出一定的应变率敏感性,同时增加短纤维掺量,其开裂和峰值强度也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基于线性对数关系和多因素耦合提出的预测模型可统一TR-HDC静态与动态抗拉强度计算方法,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物 高延性混凝土 应变率 短纤维掺量 单轴拉伸 抗拉强度
下载PDF
UHPC中钢纤维的增强机理:一种新的断裂相场模型
9
作者 赵冰 李先正 +5 位作者 潘军 彭晖 彭旭龙 张振浩 宋战平 赵漠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25-236,共12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复合材料。为了降低UHPC的成本并获得更好的性能,有必要研究钢纤维在UHPC中的增强机理,实践中也需要一个有效的数值模型来促进UHPC的应用。钢纤维从UHPC中拔出时会产生新的裂纹面,进而需要消...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复合材料。为了降低UHPC的成本并获得更好的性能,有必要研究钢纤维在UHPC中的增强机理,实践中也需要一个有效的数值模型来促进UHPC的应用。钢纤维从UHPC中拔出时会产生新的裂纹面,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基于此,推导了新裂纹及其裂纹表面能的公式,提出了一种考虑钢纤维与UHPC基体之间界面断裂能的断裂相场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含钢纤维的三维UHPC试样进行了单轴拉伸数值模拟;开展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分析不同试样的新裂纹面与拉伸强度间的关系,发现UHPC的抗拉强度和残余强度随钢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钢纤维直径的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UHPC的抗拉强度与钢纤维的侧表面积成正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表明,钢纤维在UHPC中的增强机理为:钢纤维的加入使UHPC基体与钢纤维在断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裂纹,这些新裂纹消耗了更多的能量。本文研究工作可为UHPC的性能设计和开发有效的UHPC数值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纤维 断裂相场法 拉伸强度 增强机理 裂纹表面能
下载PDF
混杂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弯曲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聂立力 周迅 熊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
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棱柱体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4种纤维掺量的长直型、端钩型和混合型钢纤维UHPC的弯拉性能,并与倒推分析法得到的UHPC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对UHPC棱柱体弯拉性能的弹性阶段无明显影响... 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棱柱体的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4种纤维掺量的长直型、端钩型和混合型钢纤维UHPC的弯拉性能,并与倒推分析法得到的UHPC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对UHPC棱柱体弯拉性能的弹性阶段无明显影响,其影响主要作用在裂缝发展阶段;混合型纤维UHPC对弯拉性能的裂缝发展阶段改良效果最优,且混合型纤维提供的抗力效果较其他类型纤维更优。倒推分析法的初裂强度高于轴拉等效初裂强度,两者比值介于1.03~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四点弯曲试验 倒推分析法 初裂强度 极限强度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力学及热变形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金歌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9期194-199,共6页
本文探究了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宏观特征、力学性能以及热变形情况。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分别使用素混凝土和掺入了聚丙烯纤维的高性能混凝土制作了试件,使用两种试件分别进行了高温试验、高温后的力学试验以及热应变试验。结果... 本文探究了高性能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宏观特征、力学性能以及热变形情况。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分别使用素混凝土和掺入了聚丙烯纤维的高性能混凝土制作了试件,使用两种试件分别进行了高温试验、高温后的力学试验以及热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温度的升高,素混凝土试件率先出现裂隙,最后完全剥落,而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出现裂隙的时间较晚,只有少许剥落;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和弹性模量均优于素混凝土,在800℃高温下高性能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损失率为75.5%,弹性模量损失率为94.2%,均低于塑性混凝土试件;加热相同时间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热应变值始终低于素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抗拉强度 热变形试验 弹性模量 聚丙烯纤维
下载PDF
大掺量粉煤灰对UHPC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朱烨 朱从香 房忠洁 《四川建材》 2024年第2期4-5,35,共3页
采用粉煤灰取代分别为0、25%、50%、75%水泥配制UHPC,研究粉煤灰不同取代率对UHP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粉煤灰取代率增加,UHPC抗压强度、抗劈拉强度逐渐降低,但取代率为25%时UHPC强度发展较为理想,个别龄期强度甚至... 采用粉煤灰取代分别为0、25%、50%、75%水泥配制UHPC,研究粉煤灰不同取代率对UHPC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粉煤灰取代率增加,UHPC抗压强度、抗劈拉强度逐渐降低,但取代率为25%时UHPC强度发展较为理想,个别龄期强度甚至超过了基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粉煤灰掺量为25%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取代率 抗压强度 抗劈拉强度 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试验 被引量:34
13
作者 夏冬桃 徐礼华 +1 位作者 池寅 宋志斌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揭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杂后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按不同的纤维掺量设计了16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大量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性能试验研究.结果低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 目的揭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杂后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和试验方法,按不同的纤维掺量设计了16组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大量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性能试验研究.结果低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爆裂式破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可使抗拉强度提高10%-40%,使拉压比增大到1/18-1/16;劈裂抗拉试验破坏为带有一定延性的破坏;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8%、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1%时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增强效果最好,高性能混凝土拉压比为1/16.结论适量掺加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可使高性能混凝土的拉压比增大,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高性能混凝土 强度 拉压比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杨 江晨晖 许四法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的增加迅速递减,大致在12 h达到最小值,然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1 d后的极限拉应变大体上呈现为水... 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的增加迅速递减,大致在12 h达到最小值,然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1 d后的极限拉应变大体上呈现为水灰比越低,其值越高的趋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发展迅速,同龄期的轴心抗拉强度约为劈裂抗拉强度的0.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早龄期 极限拉应变 抗拉强度 拉伸弹性模量
下载PDF
掺偏高岭土的高性能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钱晓倩 詹树林 李宗津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美国产MTS试验机 ,分别研究了掺 0 % ,5 % ,1 0 % ,1 5 % (质量分数 )偏高岭土混凝土的轴拉应力 应变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 ,混凝土的轴拉强度和峰值应变相应提高、抗拉弹性模量基本不变 ,而混凝土的抗压强... 采用美国产MTS试验机 ,分别研究了掺 0 % ,5 % ,1 0 % ,1 5 % (质量分数 )偏高岭土混凝土的轴拉应力 应变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 ,混凝土的轴拉强度和峰值应变相应提高、抗拉弹性模量基本不变 ,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拉压比则相应下降 .此外 ,当掺量为 5 %时 ,可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基本不变 ;掺量为 1 5 %时 ,坍落度下降 2 0 %左右 ,但可通过增加 2 0 %的高效减水剂用量来加以调整 .因此 ,将偏高岭土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使用将是十分便利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岭土 高性能混凝土 轴向拉伸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朋改非 杨娟 石云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9,共7页
测定了抗压强度高于140MPa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遭受高温作用后的残余抗压强度、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和残余断裂能。结果显示,两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残余强度均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而残余断裂... 测定了抗压强度高于140MPa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活性粉末混凝土遭受高温作用后的残余抗压强度、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和残余断裂能。结果显示,两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残余强度均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而残余断裂能均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各目标温度下,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均高于活性粉末混凝土,但其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和断裂能低于后者。活性粉末混凝土在300℃临界温度下的峰值残余抗压强度和峰值残余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比常温时提高了26.8%和19.3%,800℃高温后的强度损失率分别为72.3%和81.4%。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在400℃临界温度下的峰值残余抗压强度和在300℃目标温度下的峰值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比常温时提高了34.0%和6.8%,800℃高温后的强度损失率分别为70.2%和84.9%。所以,对于有抗火灾高温要求的工程结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适合用于受压构件,而活性粉末混凝土适宜于抗弯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 残余抗压强度 残余劈裂抗拉强度 残余断裂能
下载PDF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柯晓军 孙海洋 +1 位作者 陈宗平 苏益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1,共4页
为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6组强度等级在C50~C80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标准试验。通过试验,测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上述性能指标与抗压强度之间的... 为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6组强度等级在C50~C80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标准试验。通过试验,测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上述性能指标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已有试验资料,提出合理的统计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健 周士琼 谢友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49,共3页
就C8 0~C10 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 :HPC的极限拉应变比高强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有明显提高 ,抗拉性能得到了改善 ,脆性有所降低 ,韧性相应提高。同时还提出了HPC极限拉应变与强度间的变化规... 就C8 0~C10 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 :HPC的极限拉应变比高强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有明显提高 ,抗拉性能得到了改善 ,脆性有所降低 ,韧性相应提高。同时还提出了HPC极限拉应变与强度间的变化规律 ,给出了计算公式 ,数据回归分析表明用该公式来推定HPC的极限拉应变值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极限拉应变
下载PDF
细集料品质对C80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建军 殷素红 +3 位作者 王恒昌 文梓芸 林永权 李伟中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61,共4页
河砂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比较大的一个因素。研究了不同细度模数、不同含泥量的河砂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收缩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细度模数从2.9下降至2.3,含泥量从1%增至... 河砂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比较大的一个因素。研究了不同细度模数、不同含泥量的河砂对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拉强度、收缩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的细度模数从2.9下降至2.3,含泥量从1%增至4%,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明显下降,混凝土抵抗收缩和开裂的能力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但含泥量增加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用于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的C80高性能混凝土,砂细度模数宜在2.6~2.9之间,含泥量不宜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细度模数 含泥量 C80高性能混凝土 工作性能 劈裂抗拉强度 早期收缩
下载PDF
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志武 丁发兴 林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9,共9页
通过48根高温冷却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C80)短柱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火灾温度、恒温持续时间、含钢率等因素对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短柱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平台强度等的影响,并对构件高温后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试验表明,随... 通过48根高温冷却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C80)短柱的试验研究,探讨了火灾温度、恒温持续时间、含钢率等因素对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短柱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平台强度等的影响,并对构件高温后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试验表明,随着火灾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增加,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短柱极限承载力整体上呈降低趋势,且温度高于500℃后,其下降速度更快,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随含钢率增加略有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高温后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材料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计算公式和极限强度、峰值应变、平台强度、极限承载力等经验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 极限承载力 受力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