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稀土永磁体Sm(CoCuFeZr)_z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1 位作者 李丽娅 杜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4-16,42,共4页
总结了影响高温磁体使用温度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成分对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_z使用温度的影响,概括了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_z的矫顽力机理,并探讨了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_z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稀土永磁体 sm(cocufezr)z 磁性能 温度特性 矫顽力机理
下载PDF
烧结Sm(Co,Fe,Cu,Zr)_z的矫顽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彭龙 徐光亮 张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42,共5页
综述了烧结Sm(Co,Fe,Cu,Zr)z的矫顽力机制及成分和工艺对矫顽力的影响。温度对矫顽力机制的影响强烈。随着温度的升高,畴壁钉扎逐渐从排斥型转变为吸引型,当温度高于胞壁相的居里温度时,畴壁钉扎机制几乎完全转变为形核机制。成分和工... 综述了烧结Sm(Co,Fe,Cu,Zr)z的矫顽力机制及成分和工艺对矫顽力的影响。温度对矫顽力机制的影响强烈。随着温度的升高,畴壁钉扎逐渐从排斥型转变为吸引型,当温度高于胞壁相的居里温度时,畴壁钉扎机制几乎完全转变为形核机制。成分和工艺对微观结构、两相的磁学参数有一定影响,因而影响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稀土永磁 烧结sm(co fe cu zr)z 矫顽力机制 矫顽力温度系数
下载PDF
合金成分对高温Sm(Co,Fe,Cu,Zr)_z磁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文雪萍 易健宏 +2 位作者 张路生 彭元东 李丽娅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5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6种Sm(CobalFe0.1CuyZr0.04)z烧结磁体,每种成分磁体都进行了热处理工艺优化实验;并对合金成分对磁体的显微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值较小的磁体有较多的1∶5相,室温的Br、Hci与(BH)max都较低些,...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6种Sm(CobalFe0.1CuyZr0.04)z烧结磁体,每种成分磁体都进行了热处理工艺优化实验;并对合金成分对磁体的显微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值较小的磁体有较多的1∶5相,室温的Br、Hci与(BH)max都较低些,但方形度(K)较好,因此适当减小z值有利于提高高温磁性能;Cu含量的增加使1∶5相的畴壁能(1γ∶5)减少,2∶17相与1∶5相的畴壁能差(Δγ)增加,从而使矫顽力增加,但Cu含量太高,如果不同时增加Sm含量,将导致Br与(BH)max急剧下降;z值较低,同时Cu含量又较高的Sm(CobalFe0.1-Cu0.16Zr0.04)6.7磁体具有最佳室温磁性能与方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sm(co fe cu zr)z永磁体 合金成分 显微组织 磁性能
下载PDF
高温Sm(Co,Fe,Cu,Zr)_z永磁体的设计原则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2 位作者 李丽娅 李云卿 杜娟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为了提出制造具有较高的最高使用温度的高温Sm(Co,Fe ,Cu ,Zr) z 永磁体的设计要求 ,根据最高使用温度公式中影响TMO的Hci,TR及 β值 ,提出了高温Sm(Co ,Fe ,Cu ,Zr) z 永磁体的成分设计要求为∶Cu含量高 ,Fe含量低 ,Zr含量适当 ,z值小 ... 为了提出制造具有较高的最高使用温度的高温Sm(Co,Fe ,Cu ,Zr) z 永磁体的设计要求 ,根据最高使用温度公式中影响TMO的Hci,TR及 β值 ,提出了高温Sm(Co ,Fe ,Cu ,Zr) z 永磁体的成分设计要求为∶Cu含量高 ,Fe含量低 ,Zr含量适当 ,z值小 .用粉末冶金方法分别制造了 4种成分不同的合金 .其中 :Cu含量高、Fe含量低、Zr含量适当、z值小的C样品Sm(CobalFe0 .1Cu0 .0 8Zr0 .0 3) 7永磁体的室温内禀矫顽力Hci为 183 0 .8kA/m ,温度系数 β( 2 0~ 2 0 0℃ )为- 0 .2 0 % /℃ ,估算其使用温度能超过 4 0 0℃ ;Fe含量高 ,Cu含量低 ,z值大的B样品Sm(CobalFe0 .2 Cu0 .0 6 Zr0 .0 2 ) 8.5永磁体的Hci为 2 3 88kA/m ,β为 - 0 .3 3 % /℃ ( 2 0~ 2 0 0℃ ) ,其tMO仅为 2 70℃ ;而A ,D样品的性能及使用温度介于B与C之间 .实验结果表明 ,Cu含量高、Fe含量低、Zr含量适当、z值小是制造高温Sm(Co,Fe ,Cu ,Zr) z 永磁体的必要条件 .为制造高温Sm(Co,Fe ,Cu ,Zr) 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sm(co fe cu zr)z永磁体 内禀顽力 矫顽力温度系数
下载PDF
高温永磁Sm(CoCuFeZr)_z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3 位作者 李丽娅 杜娟 罗述东 唐新文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3年第1期40-47,共8页
综述了高温永磁体的现状,总结了影响高温磁体使用温度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永磁体Sm(CoCuFeZr)_z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成分对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_z使用温度(内禀矫顽力H_(ci)和温度系数β)的影响,概括了其矫顽力机理,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 综述了高温永磁体的现状,总结了影响高温磁体使用温度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永磁体Sm(CoCuFeZr)_z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成分对高温永磁体Sm(CoCuFeZr)_z使用温度(内禀矫顽力H_(ci)和温度系数β)的影响,概括了其矫顽力机理,并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永磁体 sm(cocufezr)z合金 使用温度 合金成分 矫顽力机理
下载PDF
具有正温度系数的2:17型Sm(Co,Fe,Cu,Zr)_z永磁体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文雪萍 易健宏 +3 位作者 彭元东 李丽娅 叶途明 夏庆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5,59,共5页
总结了矫顽力具有正温度系数的2:17型 Sm(Co,Fe,Cu,Zr)_z 永磁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成分与胞状显微组织对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影响,概括了目前解释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几种矫顽力机制模型,提出了对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研究是高温永磁体 Sm(C... 总结了矫顽力具有正温度系数的2:17型 Sm(Co,Fe,Cu,Zr)_z 永磁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成分与胞状显微组织对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影响,概括了目前解释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几种矫顽力机制模型,提出了对矫顽力正温度系数的研究是高温永磁体 Sm(Co,Fe,Cu,Zr)_z 今后一个很有前景的新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温度系数 研究现状 fe cu 矫顽力 高温永磁体 显微组织 机制模型 研究方向
下载PDF
Fe含量对高温稀土永磁Sm(Co_(bal)Fe_xCu_(0.1)Zr_(0.03))_(7.5)(x=0.09~0.21)磁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光亮 彭龙 +3 位作者 张明 王敬东 付玉群 刘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6-399,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高温稀土永磁Sm(CobalFexCu0.1Zr0.03)7.5(x=0.09~0.21),研究了Fe含量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 逐渐增加,在x=0.21时获得最大值,分别为0.96T和176.7kJ/m3;内...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高温稀土永磁Sm(CobalFexCu0.1Zr0.03)7.5(x=0.09~0.21),研究了Fe含量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 逐渐增加,在x=0.21时获得最大值,分别为0.96T和176.7kJ/m3;内禀矫顽力Hci先增加后降低,在x=0.15时获得峰值2276.6 kA/m。最佳工艺制备(x=0.15)的磁体温度稳定性良好,B-H退磁曲线在温度为500 ℃时保持为直线;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为-0.16%/℃,最高使用温度(OT)max达到53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稀土永磁 sm(co fe cu zr) 磁体 磁性能 温度稳定性
下载PDF
高温稀土永磁Sm(Co_(0.72)Fe_(0.15)Cu_(0.1)Zr_(0.03))_(7.5)的烧结和磁性能研究
8
作者 彭龙 徐光亮 +1 位作者 张明 王敬东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7-52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高温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过低,则磁体的致密度较低,难以获得优良的磁性能;烧结温度过高,则Sm挥发,磁体的Sm含量降低,磁性能恶...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高温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过低,则磁体的致密度较低,难以获得优良的磁性能;烧结温度过高,则Sm挥发,磁体的Sm含量降低,磁性能恶化。磁体的最佳烧结条件为:温度1215℃,保温45min。在上述条件制备的磁体在25℃及500℃时的剩磁夙、内禀矫顽力Hci、最大磁能积(BH)max分别为:0.94T,2276.6kA/m,171.9kJ/m^3及0.67T,509.4kA/m,81.2kJ/m^3;磁体的占.日退磁曲线在500℃时保持为直线,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声(25℃-500℃)为-0,16%/℃,最高使用温度达到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稀土永磁 烧结sm(co fe cu zr) 磁性能 温度稳定性
下载PDF
粉体特性对Sm(Co,Fe,Cu,Zr)_(6.9)高温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更超 姚赞 蒋成保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分别采用球磨和气流磨工艺制备了Sm(Co,Fe,Cu,Zr)6.9合金粉体。研究了粉体的形状和粒径对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与球磨工艺相比,气流磨制备的粉体颗粒外形更规则。在平均粒径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气流磨粉体烧结时效后的永磁合金样品... 分别采用球磨和气流磨工艺制备了Sm(Co,Fe,Cu,Zr)6.9合金粉体。研究了粉体的形状和粒径对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与球磨工艺相比,气流磨制备的粉体颗粒外形更规则。在平均粒径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气流磨粉体烧结时效后的永磁合金样品取向度更高,室温剩余磁化强度Mr、最大磁能积(BH)max和500℃条件下的Mr,iHc,(BH)max均优于采用球磨粉体经相同工艺制得的样品。外形规则的气流磨粉体制得的合金样品在室温和500℃条件下的磁性能均随粉体粒径减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室温下6.8μm气流磨粉体烧结时效样品的磁性能达到最优,为Mr=8092 Gs,iHc=18.3 kOe,(BH)max=123 kJ.m-3;该样品在500℃条件下的磁性能仍达到Mr=5177 Gs,iHc=9.0 kOe,(BH)max=39 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高温永磁 sm(co fe cu zr)6.9合金 气流磨 球磨 磁性能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稀土永磁Sm(Co_(0.72)Fe_(0.15)Cu_(0.1)Zr_(0.03))_(7.5)的磁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彭龙 徐光亮 +3 位作者 张明 王敬东 付玉群 刘莉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9-412,42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研究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i及最大磁能积(BH)max都先增加后降低。虽然Br在烧结温度为1220℃时获得最大值0.95T...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研究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i及最大磁能积(BH)max都先增加后降低。虽然Br在烧结温度为1220℃时获得最大值0.95T,但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215℃时最优,Br、Hci和(BH)max分别达到0.94T、2276.6kA·m-1和171.9kJ·m-3。1215℃烧结的磁体的温度稳定性较好,有望应用到550℃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型smco永磁 烧结sm(co fe cu zr) 磁性能 温度稳定性
原文传递
高温稀土永磁体Sm(Co_(bal)Fe_(0.09)Cu_(0.09)Zr_(0.03))_(7.69)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俊 张东涛 +3 位作者 王剑侠 刘卫强 岳明 张久兴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m(CobalFe0.09Cu0.09Zr0.03)7.69稀土永磁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j及最大磁能积(BH)max都先增加后降低。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230℃时...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m(CobalFe0.09Cu0.09Zr0.03)7.69稀土永磁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剩磁Br、内禀矫顽力Hcj及最大磁能积(BH)max都先增加后降低。磁体的综合磁性能在烧结温度为1230℃时最优,室温下Br、Hcj和(BH)max分别达到10.40kGs、25.16kOe和25.88MGOe,且1230℃烧结磁体的温度稳定性较好,有望应用在500℃的工作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稀土永磁 烧结sm(co fe cu zr)z 磁性能 温度稳定性
原文传递
Sm–Co high-temperature permanent magnet materials 被引量:7
12
作者 Shiqiang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24,共20页
Permanent magnets capable of reliably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up to ~450?C are required in advanced power systems for future aircrafts, vehicles, and ships. Those operating temperatures are far beyond the capab... Permanent magnets capable of reliably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up to ~450?C are required in advanced power systems for future aircrafts, vehicles, and ships. Those operating temperatures are far beyond the capability of Nd–Fe–B magnets. Possessing high Curie temperature, Sm–Co based magnets are still ver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ir hightemperature capability,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extensive research performed around the year 2000 resulted in a new class of Sm_2(Co, Fe, Cu, Zr)_(17)-type magnets capable of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up to 550?C. This paper giv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Co permanent magnets,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hase diagrams to the intrinsic magnetic properties. An emphasis is placed on Sm_2(Co, Fe, Cu, Zr)_(17)-type magnets for operation at temperatures from 300?C to 550?C. The thermal stability issues, including instantaneou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f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ignificance of nanograin structure, nanocrystalline, and nanocomposite Sm–Co magnet materials, and prospects of future rare-earth permanent magnets are also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 sm2(co fe cu zr)17 high-temperature magnets NANOcoMPOS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