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growth stress of iron-based alloy using phase field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刘彬 方岱宁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1年第6期757-764,共8页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o evaluate thermal protection materials. However, since oxid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always bee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o evaluate thermal protection materials. However, since oxid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involvi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In this work, a phase field method (PFM)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s theory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oxidation behavior and oxidation induced growth stress. It involve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quantitatively comput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oxidation behavior and growth stress. Employing this method, the diffusion process, oxidation performance, and stress evolution axe predicted for Fe-Cr-A1-Y alloy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growth stress and the environm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is found. PFM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to investigate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phase field method growth stress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NiFe_2O_4-10NiO powder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2
作者 张雷 周科朝 +1 位作者 李志友 杨文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6年第5期1076-1079,共4页
The NiFe2O4-10NiO powder for inert anode of aluminium electrolysis was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the raw materials NiO and Fe2O3 to the NiFe2O4-10NiO powder ... The NiFe2O4-10NiO powder for inert anode of aluminium electrolysis was prepar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from the raw materials NiO and Fe2O3 to the NiFe2O4-10NiO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ain structure making up of the agglomerate particles of Fe2O3 remain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Ni2+ into Fe2O3 structure is the control step of the reaction process. A microstructure with compact structure and fine grain inside the particle results from the sintering of NiFe2O4-10NiO pow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2O4-NiO 显微结构 惰性阳极 高温固态反应 粉末冶金
下载PDF
Acting mechanism of F,K,and Na in the solid phase sintering reaction of the Baiyunebo iron ore 被引量:2
3
作者 Zhi-zhong Hao Sheng-li Wu +3 位作者 Yi-ci Wang Guo-ping Luo Hu-lin WU Xiang-guang D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The effect of F,K,and Na on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of the Baiyunebo iron ore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X-ray diffraction(XRD).It has been identified that alkaline elements K and... The effect of F,K,and Na on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 of the Baiyunebo iron ore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X-ray diffraction(XRD).It has been identified that alkaline elements K and Na in the Baiyunebo ore in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low melting point compounds Na2SiO3 and Na2O·Fe2O3 and the generation of molten state in the solid phase sintering.Element F in the Baiyunebo ore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cuspidine compound 3CaO·2SiO2·CaF2 in the solid phase reaction.The cuspidine compound is kept in solid as one of the final products through the entire sintering process due to its high melting point.In the sintering process,CaF2and SiO2 react with CaO first and form 3CaO·2SiO2·CaF2 and 3CaO·2SiO2,so the formation of ferrites,Na2O·Fe2O3,and 2CaO·Fe2O3 is inhib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solid phase sintering alkaline elements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product MECHANISM
下载PDF
硅酸钛钡高温压电晶体及其传感器件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亚楠 彭向康 +2 位作者 姜超 赵显 于法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压电材料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由其制备的结构健康检测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能源和智能制造等的发展,各类高温工况环境对压电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制综合性能优异... 压电材料作为重要的功能材料,由其制备的结构健康检测器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能源和智能制造等的发展,各类高温工况环境对压电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制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温压电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具有更高服役温度的传感器件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硅酸钛钡(Ba_(2)TiSi_(2)O_(8),BTS)晶体具有较高的电阻率、较低的介电损耗和优良的压电性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温压电单晶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BTS晶体的提拉法生长制备工艺、单晶电弹性能表征、材料相变调控以及采用该晶体为核心元件研制的声表面波传感器和高温振动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新型高温压电晶体及其传感器件的研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钛钡晶体 提拉法 晶体生长 相变调控 高温压电传感器
下载PDF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5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下载PDF
共掺La^(3+)和过量Sr^(2+)对荧光粉Sr_(1.96)Eu_(0.04)SiO_4发光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王伟 朱红波 吴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荧光粉Sr_(1.96-x)Eu_(0.04)SiO_(4)∶xLa^(3+)(x=0、0.01、0.02、0.03、0.04、0.05)和Sr_(1.94+y)Eu_(0.04)La_(0.02)SiO_(4)∶ySr^(2+)(y=0、0.05、0.10、0.20、0.30).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荧光粉Sr_(1.96-x)Eu_(0.04)SiO_(4)∶xLa^(3+)(x=0、0.01、0.02、0.03、0.04、0.05)和Sr_(1.94+y)Eu_(0.04)La_(0.02)SiO_(4)∶ySr^(2+)(y=0、0.05、0.10、0.20、0.30).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荧光粉的物质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荧光粉的XRD均与Sr_(2)SiO_(4)标准卡片PDF 39-1256对应,没有杂质相产生.荧光粉Sr_(1.96)Eu_(0.04)SiO_(4)中掺入La^(3+)能增强其发光强度,且发射峰的位置不变.当La^(3+)掺杂量为2%(摩尔分数)时,荧光粉Sr_(1.94)Eu_(0.04)La_(0.02)SiO_(4)的发光强度最强.在Sr_(1.94)Eu_(0.04)La_(0.02)SiO_(4)中掺入一系列过量浓度Sr^(2+),能增强其发光强度,且不改变发射峰的位置和形状.当Sr^(2+)过量10%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强.荧光粉的宽带发射光谱可以拟合为2个独立的发射峰,对应Eu^(2+)的4f~65d~1→4f~7跃迁,2个发射峰的强度随着通气量的增大有规律变化,使得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从绿光区过渡到黄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稀土离子 硅酸锶
下载PDF
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二水磷酸铁再生LiFePO_(4)/C
7
作者 陈显彪 梁爽 +6 位作者 代芳 刘嘉 刘伟昊 王帅 彭望 曾杰 张文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进行处理生成FePO_(4)·2H_(2)O,洗涤烘干后研磨得到FePO_(4)·2H_(2)O粉末,XRD表征和ICP测试结果显示回收得到的FePO_(4)·2H_(2)O结构完整、纯度较高。然后在FePO_(4)·2H_(2)O粉末中添加碳源,在高温下制备LiFePO_(4)/C材料,对其进行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为700℃、葡萄糖量为理论生成磷酸铁锂质量的17%时再生的LiFePO_(4)/C电化学性能最佳,0.3 C倍率下再生的LiFePO_(4)/C首周放电比容量可达141.8 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94.3%。通过与商用LiFePO_(4)/C进行电化学性能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再生的LiFePO_(4)/C有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FePO_(4)·2H_(2)O 高温固相法 再生LiFePO_(4)/C
下载PDF
高温固相修复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艾志龙 田俊行 +5 位作者 吴劲频 胡锦榛 王峰 孙学义 王华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5,共17页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关键电极材料的高效回收循环利用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温固相修复技术能够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关键电极材料的高效回收循环利用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温固相修复技术能够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针对高温固相修复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介绍了此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失效机理,从锂补充、缺陷修复和强化锂的迁移等方面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修复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补锂量等修复再生工艺参数对高温固相法修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包覆和离子掺杂对提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机理;并对高温固相修复法修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杂质控制和材料改性等方面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高温固相法 修复再生
下载PDF
面向短时/断续工作制的电机系统固–液相变热管理技术及应用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邱书恒 王海峰 +3 位作者 熊斌 花为 邹亮 张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92,I0023,共14页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 固–液相变现象表现出的潜热特性可有效平抑瞬时温升,将其应用于航天航空、奔越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电机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短时工作制或断续周期性工作制(S2—S8)下运行的伺服电驱动系统的瞬态性能。为了总结归纳固–液相变材料的电机系统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现状,该文针对固–液相变材料特性、系统数值计算与仿真模拟、样机实验测试方法、相变热管理系统结构等4个方面开展调研,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发现:目前阶段石蜡和低温熔盐是适合电机系统的最佳相变介质,但仍存在导热系数较低的问题,需通过改性强化解决;通过机壳灌注相变材料,可有效实现温升平抑,但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热路拓扑设计;采用焓–多孔方法是模拟相变过程的理想手段,但糊状区参数的取值缺乏理论指导;最后,固–液相变过程的测试中侵入式传感器易对电磁、热、流场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系统 热管理技术 S2—S8工作制 温升平抑 固–液相变材料 电系统结构 分析方法 实验测试方法
下载PDF
SrB_(4)O_(7)光催化剂的高温固相法合成及其催化机理
10
作者 赵丽宏 周海静 赵文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硼酸和碳酸锶作为起始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B_(4)O_(7)光催化剂;通过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制备温度条件下合成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利用光化学反应仪测试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捕获实验探究了SrB_... 以硼酸和碳酸锶作为起始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B_(4)O_(7)光催化剂;通过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制备温度条件下合成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利用光化学反应仪测试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捕获实验探究了SrB_(4)O_(7)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850℃和900℃下合成的SrB_(4)O_(7)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90.2%、84.8%和60.4%;800℃下合成的SrB_(4)O_(7)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是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高温固相法 光催化降解 SrB_(4)O_(7)
下载PDF
高速低温喷涂气固作用行为及喷涂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式跃 刘梅军 +1 位作者 杨冠军 李长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高速低温喷涂是利用固相或含固相的低温粉末在高速度、高动能作用下碰撞基体表面沉积的喷涂方法,具有氧化轻微、结合牢固、组织致密、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潜在优势,在高性能金属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增材制造和零件损伤修复等领域... 高速低温喷涂是利用固相或含固相的低温粉末在高速度、高动能作用下碰撞基体表面沉积的喷涂方法,具有氧化轻微、结合牢固、组织致密、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潜在优势,在高性能金属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增材制造和零件损伤修复等领域获得广泛关注。以粉末低温高速碰撞沉积过程为主线,凝练现有冷喷涂和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两种具体工艺的共性特征,阐明喷涂气流与粉末颗粒的气固两相交互作用规律,分析出合理调控颗粒温度和速度是改善沉积体性能的关键。其次分析高速低温喷涂设备系统的构成,详细讨论各核心部件的结构设计策略及对气固流动行为的影响,总结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与喷枪结构,可以实现颗粒温度和速度的按需控制。最后,对高速低温喷涂工艺及设备系统发展目前尚存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总结如何通过喷涂参数与装置设计,最终达成调控沉积体性能的目的,有助于深入理解高速低温喷涂的沉积机理,对研制高性能的喷涂设备系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低温喷涂 固相 冷喷涂 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 设备系统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集流体分离与正极材料再生
12
作者 陈娟 张承龙 +1 位作者 张西华 马恩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通过优化NaOH碱溶条件高效去除集流体黏结剂,保留完整铝箔;利用固相法再生LiFePO 4。当NaOH为0.8 mol/L、固液比20 mL/g、40℃反应10 min,正极材料的分离率达到99.78%,超声1 min后铝箔回收率为76%,解决了碱溶条件下铝箔回收的繁琐问题... 通过优化NaOH碱溶条件高效去除集流体黏结剂,保留完整铝箔;利用固相法再生LiFePO 4。当NaOH为0.8 mol/L、固液比20 mL/g、40℃反应10 min,正极材料的分离率达到99.78%,超声1 min后铝箔回收率为76%,解决了碱溶条件下铝箔回收的繁琐问题。球磨转速500 r、球磨5 h,补充10%高纯LiFePO 4的方式固相再生,再生LiFePO 4的最高放电比容量为新材料的94.75%,60次循环测试后为初始放电比容量的8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碱溶-超声法 高效分离 固相再生
下载PDF
天然石膏制备烧石膏晶须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秋菊 姚金 +2 位作者 丁文金 孙红娟 彭同江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我国天然石膏资源丰富、但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根据溶解-再结晶理论,以天然石膏为原料、硝酸为助剂,采用常压酸化法开展了高附加值烧石膏晶须制备试验研究,考查了固液比、硝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所得产物物相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 基于我国天然石膏资源丰富、但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根据溶解-再结晶理论,以天然石膏为原料、硝酸为助剂,采用常压酸化法开展了高附加值烧石膏晶须制备试验研究,考查了固液比、硝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所得产物物相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烧石膏晶须的质量分数随着硝酸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样品中晶须的质量分数随着固液比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优化条件下所得样品的物相主要为烧石膏相,另有极少量的石膏相和硬石膏相,样品中晶须的长度为509~650μm,长径比为43~62。研究成果可为天然石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石膏 烧石膏 晶须 硝酸 物相 形貌 固液比 反应温度
下载PDF
牛奶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高家政 尹营 +5 位作者 霍思宇 耿旭浩 孙玲玲 陈冬东 薛占永 彭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5,共7页
四环素类药物(tetracyclines,TCs)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奶牛疾病,但使用不当易导致药物残留,影响牛奶品质与食用安全。目前,快捷、高效、一次可检测多种药物是兽药残留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笔者综述了牛奶TCs残留分析技术中常见... 四环素类药物(tetracyclines,TCs)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奶牛疾病,但使用不当易导致药物残留,影响牛奶品质与食用安全。目前,快捷、高效、一次可检测多种药物是兽药残留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笔者综述了牛奶TCs残留分析技术中常见的样品前处理、纯化和药物测定方法,包括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和液-液微萃取(liquid-liquid micro extraction,LLME)等前处理方法,液-液分配(liquid-liquid partition,LLP)、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QuEChERS等纯化方法,以及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法、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免疫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药物测定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牛奶中TCs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四环素类药物 残留 样品前处理方法 纯化方法 药物测定方法 液液萃取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高热稳定CaGdAlO_(4)∶Er^(3+)/Yb^(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及其温度传感性能
15
作者 李玉强 杨健 +4 位作者 王帅 郑基源 赵炎 周恒为 刘玉学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5,共7页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μm。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在500~700 nm发射谱由两个发射带组成,528和550 nm处两个较强的绿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跃迁,663 nm处较弱的红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4)F_(9/2)→^(4)I_(15/2)能级跃迁。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大组分为CaGdAlO_(4)∶Er_(0.010),Yb_(0.10)。300~573 K变温发射谱表明,基于荧光强度比FIR_(528/550)参数,温度传感绝对灵敏度S_(A)从44.4×10^(-4) K^(-1)(@300 K)先增大到52.0×10^(-4) K^(-1)(@445 K)随后减小到49.0×10^(-4) K^(-1)(@573 K)。相对灵敏度S_(R)则从0.95×10^(-2) K^(-1)(@300 K)单调减小到0.27×10^(-2) K^(-1)(@573 K)。冷热循环实验表明该材料的热重复性优于98%。结果表明,CaGdAlO_(4)∶Er_(0.010),Yb_(0.10)荧光粉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荧光粉 Er^(3+)/Yb^(3+)共掺 上转换 荧光强度比 温度传感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无水草酸辅助硝酸铁热分解制备高饱和磁化强度γ-Fe_(2)O_(3)纳米粒子
16
作者 高波 赵斯琴 长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8-1582,共5页
采用硝酸铁和无水草酸为原料,通过简便的一步固相法焙烧制备γ-Fe_(2)O_(3)纳米粒子。采用XRD、SEM-EDS、N_(2)-吸附/脱附和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形态和磁性能。研究表明,在Fe(NO_(3))_(3)·9H_(2)O中添加C_(2)H_(2)O_(... 采用硝酸铁和无水草酸为原料,通过简便的一步固相法焙烧制备γ-Fe_(2)O_(3)纳米粒子。采用XRD、SEM-EDS、N_(2)-吸附/脱附和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形态和磁性能。研究表明,在Fe(NO_(3))_(3)·9H_(2)O中添加C_(2)H_(2)O_(4),可以制备出饱和磁化强度为76.3 emu/g的棒状γ-Fe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水硝酸铁 高饱和磁化强度 棒状γ-Fe_(2)O_(3) 一步固相法
下载PDF
Eu^(3+)掺杂CaLaGaO_(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17
作者 赵炎 蒋小康 +3 位作者 李忠辉 王佳旭 周恒为 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1868,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浓度达到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其色坐标为(0.613,0.359),与标准红光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色纯度高达96.3%。由于热猝灭效应,当样品温度升高至498 K时,发光强度仍保持室温下的75%,激活能为0.151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 CaLaGaO_(4) 红色荧光粉 高热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Na_(2)Ca_(2.93)Si_(6)O_(16):7% Eu^(3+)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超凡 冯小岩 +1 位作者 郭丹丹 赵文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6,120,共5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表面,包覆量为2%~10%(wt,质量分数,下同)。通过X射线衍射仪、激发-发射光谱分别对荧光粉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CIE色度坐标分析软件对样品的色度图进行绘制。结果表明纳米SiO_(2)包覆量不同的荧光粉其基质结构未发生改变,纳米SiO_(2)包覆膜是无定型的,样品的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强度不同;当纳米SiO_(2)包覆量为8%时,荧光粉发射强度最高,比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明显提高,且此时色纯度更高,更接近正红色,CIE色度坐标为(0.5282,0.3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纳米SiO_(2)包覆
下载PDF
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烧蚀行为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
19
作者 闫晓杰 金翔宇 +3 位作者 黄鹤 范召林 张幸红 洪长青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02-4816,共15页
基于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防热机制,建立了包含二氧化硅相变的复合材料烧蚀多物理场模型,预测了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背面温度、热解度、不同层厚度及孔隙压力分布。数值模拟通过计算获得了表面二氧化硅液态层厚度变化... 基于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防热机制,建立了包含二氧化硅相变的复合材料烧蚀多物理场模型,预测了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表背面温度、热解度、不同层厚度及孔隙压力分布。数值模拟通过计算获得了表面二氧化硅液态层厚度变化规律,模型预测的温度结果与烧蚀实验中测量结果吻合。根据各项传热模式的热流分析结果可见,对防/隔热机制影响最主要的是热辐射、热阻塞和二氧化硅气化。针对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典型服役工况,采用0.5~2.5 MW/m^(2)之间热流密度作为环境输入参数,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行为,结果表明: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表面烧蚀后退量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流密度小于1.5 MW/m^(2)时表面液态层厚度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流密度大于1.5 MW/m^(2)时表面液态层厚度基本保持不变。该模型为深入研究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机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轻质石英/酚醛复合材料 高温烧蚀试验 多物理场 有限元法 二氧化硅相变
原文传递
氧化镧掺杂锰酸锂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周利强 段长征 +1 位作者 郑好博 许光日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6-1729,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氧化镧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研究了氧化镧不同掺杂比例(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分别为0%、0.5%、1.0%和1.5%)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镧掺杂量为1%时,所制的锰酸锂材料在1 C下比容量最大,达到120.42 mAh/g...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氧化镧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研究了氧化镧不同掺杂比例(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分别为0%、0.5%、1.0%和1.5%)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氧化镧掺杂量为1%时,所制的锰酸锂材料在1 C下比容量最大,达到120.42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最高,达96.76%;100次循环的1 C容量保持率最大,为9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镧掺杂 高温固相合成法 锰酸锂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