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转向剂深部液流转向机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4 位作者 李宜坤 熊春明 李之燕 李才雄 田建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剂停留在地层中。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颗粒通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造粒、粘连4种形式交替运移,并以"散兵"式分布在地层微小孔喉处,通过叠加原理形成暂堵蠕动带实现对地层的全程调剖并最终停留在地层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王官屯油田官74区块柔性转向剂调剖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说明柔性转向剂可有效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大量注入水沿油水井间大孔道无效循环、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暂堵蠕动带
下载PDF
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达引朋 李志航 +3 位作者 姚百胜 杨博丽 王玲 黄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从2000年以来,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安塞油田油井重复改造的主要措施,其有效率达94.3%,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4 t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安塞油田部分油井进入了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对油井储层... 从2000年以来,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的重复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安塞油田油井重复改造的主要措施,其有效率达94.3%,平均单井日增油达1.4 t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两年来,安塞油田部分油井进入了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通过对油井储层物性、见水特征、初期改造参数、剩余油分布及选井选层、压裂液选择和施工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适合安塞油田中高含水期油井重复压裂的工艺技术。通过12口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缝内转向 重复压裂 转向剂 压裂液
下载PDF
应用新型粘性暂堵酸化技术提高气藏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君 邹洪岚 吴海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新型粘性暂堵技术是采用一种粘性酸液体系作为暂堵剂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低渗透层。这种粘性酸液体系在高温下能保持较高的粘度,耐温性能良好,酸化后其粘度能很快降低,对储层伤害小。室内并联岩心实验模拟暂堵酸化,结果表明... 新型粘性暂堵技术是采用一种粘性酸液体系作为暂堵剂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低渗透层。这种粘性酸液体系在高温下能保持较高的粘度,耐温性能良好,酸化后其粘度能很快降低,对储层伤害小。室内并联岩心实验模拟暂堵酸化,结果表明,暂堵效果较好,由此建立了非均质储层粘性暂堵酸化的数学模型。粘性暂堵技术解决了常规颗粒暂堵剂耐温性能较差的问题,适用于非均质性较强、小层较薄的气藏。采用这项技术在大北气藏进行了暂堵酸化施工,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采气指数增加了2.2-19倍,对开发类似气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粘性酸液体系 暂堵剂 高渗透层 非均质性气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高强度纤维复合暂堵剂试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豇瑜 张亚红 +2 位作者 张晖 谭艳新 李福远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8期101-104,181,共5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井具有埋藏深、地层压力高、温度高、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低但发育天然裂缝、储层厚度大、纵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获得高产。为了提高储层纵向改造均匀程度和改造效果,暂堵转向成为改造首选技术...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井具有埋藏深、地层压力高、温度高、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低但发育天然裂缝、储层厚度大、纵向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储层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获得高产。为了提高储层纵向改造均匀程度和改造效果,暂堵转向成为改造首选技术。缝内转向压裂技术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加入暂堵剂,在主裂缝通道内暂时形成桥堵。在近井,需要转向以均匀改造所有射孔簇;在远井,需克服闭合应力在人工裂缝内转向产生更多分支缝。目前大部分为单一纤维暂堵剂,根据对比分析,优选复合暂堵剂在压裂改造中作为暂堵转向材料,并通过室内试验获取改造不同裂缝所需的最优纤维长度和最佳暂堵球粒径组合以及最佳浓度,与压裂工艺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暂堵剂 转向剂 高温高压 致密储层 水力压裂
下载PDF
新型抗高温转向酸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陶震 杨旭 +3 位作者 汤明娟 关海萍 万用波 王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2-1055,共4页
采用C12~22脂肪酸和3-二甲氨基丙胺合成了J型、Y型、R型和月桂酸等表面活性转向剂,并将这些转向剂进行复配得到抗高温转向酸体系。考察了不同的转向酸体系在高温下的黏度变化情况以及乙二醇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向酸体... 采用C12~22脂肪酸和3-二甲氨基丙胺合成了J型、Y型、R型和月桂酸等表面活性转向剂,并将这些转向剂进行复配得到抗高温转向酸体系。考察了不同的转向酸体系在高温下的黏度变化情况以及乙二醇对体系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转向酸体系配方(基于体系的质量)为w(J型转向剂)=2.50%、w(Y型转向剂)=2.00%、w(R型转向剂)=0.50%、w(浓盐酸)=18.00%、w(乙二醇)=12.50%、w(高温缓蚀剂WLD31A)=1.50%、w(铁离子稳定剂WLD28A)=1.00%和其他添加剂时,在100℃下该转向酸体系的最大黏度达到170 mPa·s。对比了Y型转向剂和月桂酸转向剂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Y型转向剂的抗高温性能优于月桂酸转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转向剂 转向酸体系 黏度 采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