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ransient Field of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Horn Antenna Used by 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 Simulator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Yun CHEN Yongguang WANG Qingguo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22-2430,共9页
For conveniently calculating the radiated electric field of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TEM) horn antenna,an approximate simplified analy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suggested.This method divides the horn to a system of... For conveniently calculating the radiated electric field of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TEM) horn antenna,an approximate simplified analytical calculation method is suggested.This method divides the horn to a system of V-antennas and superimposes the fields of all V-antennas to obtain the field of the TEM horn.The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and numerical method.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simple and that it can fastly calculate the radiated electric field of the TEM horn antenna in an arbitrary space with an arbitrary excitation voltage.Based on this method,radiation of the TEM horn antenna of a high-altitude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 simulator is simulated.Rise time,pulse width,peak value of electric field,and field distribution are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 horn antenna can be used in HEMP simulators: the near field waveform is closer to the standard waveform than to the far field waveform; the standards for the rise time and the peak value of electric field are easily satisfied; the pulse width of the radiated field can be increased by broadening the pulse width of an excitation source and by making the antenna of a pro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喇叭天线 电磁脉冲模拟器 简化计算方法 高空电磁脉冲 瞬态场 标准波形 上升时间 脉冲宽度
下载PDF
A rat model of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rapidly established by hypobaric hypoxia exposure 被引量:5
2
作者 Pei-bing LI Hong-jing NIE +5 位作者 Wei LIU Bing-nan DENG Hui-li ZHU Rui-feng DUAN Zhao-li CHEN Hai WANG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26-531,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mple hypobaric hypoxia on parameters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rheology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 for the study of pathoph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mple hypobaric hypoxia on parameters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rheology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 for the study of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and med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PC.Methods Fortyeight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normal control groups and three hypoxia model groups.Normal control group rats were bred in normoxia conditions,and hypoxia group rats were subjected to hypoxic exposure for 8 hours per day at simulated 5 500 m high altitude in a hypobaric chamber.After hypoxic exposure for 2,4,12 weeks,one group of normal control and hypoxia model rats were killed and blood was collected,respectively.Then parameters of erythrocyte and blood rheology were examined.Results Mucous membrane of hypoxia model rats showed obviously cyanosis after 2 weeks hypoxic exposure.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of hypoxia model rats were beyond 210 g/L after 2 weeks,4 weeks and 12 weeks hypoxia exposur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rats respectively.Besides,RBC counts,hematocrit,whole blood viscosity,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 of hypoxia model rats were all notab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rats respectively.Conclusion A rat model of 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can be rapidly established by hypobaric hypoxia exposure at simulated 5 500 m high altitude for 8 hours da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 低压缺氧 动物模型 增多症 低氧 高原 WISTAR大鼠 大鼠模型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WAVE DYNAMIC PROCESSES IN HIGH-SPEED TRAIN/TUNNELS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宗林 K.Matsuoka +1 位作者 A.Sasoh K.Takayama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26,共18页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ave dynamic processe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s entering railway tunnels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 1:250 scaled train-tunnel simulator. Numeri...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ave dynamic processes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ins entering railway tunnels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 1:250 scaled train-tunnel simulator.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solving the axisymmetric Euler equations with the dispersion-controlled scheme implemented with moving boundary conditions. Pressure histories at various positions inside the train-tunnel simulator at different distance measured from the entrance of the simulator are recorded both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nd then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for two train speeds. After the validation of nonlinear wave phenomena, detail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then conducted to accou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mpression waves near the entrance, the propagation of these waves along the train tunnel, and their gradual development into a weak shock wave. Four wave dynamic processes observed are interpreted by combining numerical results with experiments. They are: high-speed trains moving over a free terrain before entering railway tunnels; the abrupt-entering of high-speed trains into railway tunnels; the abrupt-entering of the tail of high-speed trains into railway tunnel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waves ahead of high-speed trains. The effects of train-tunnel configuration, such as the train length and the train-tunnel blockage ratio, on these wave proce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tennel sonic boom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下载PDF
Lebanes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Benefits of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被引量:1
4
作者 Mirna A. Fawaz Ayman M. Hamdan-Mansou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6年第10期853-862,共10页
Background: Simulation is perceived as an important part to the nursing clinic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since it can offer a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 Background: Simulation is perceived as an important part to the nursing clinic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 since it can offer a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clinical practice.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ebanes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benefits of high fidelity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Design: 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Setting: This study was implemented at private university in Lebanon between January and April 2015. Participants: A purposive sample was sought from those who have a simulated experience. Methods: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via interviews and analysed using a thematic approach. Findings: Four major themes were identified: “Bridging Theory to Clinical Practice”,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cision-making”, “Practicing Safely Leads to Enhancing Confidence”, “Teamwork Spirit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to earn and practice more”. Conclusion: Simulation was found to be an acceptable learning strategy for novice nursing students. The use of simulations is a useful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y. Students with a higher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simulation experience displayed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Thus, the integration of simulation into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will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enhance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tivation aptitudes along with tradi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by sparing them a safe mili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idelity simulation Nursing Students Personal experience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峤枫 周明 +2 位作者 刘帆洨 郭孜政 史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高铁司机警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为实现司机警觉状态评估,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方案。依托高铁驾驶模拟器,以连续驾驶的方式诱发高铁司机警觉衰退,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其脑电、心电、眼动以及简单反... 高铁司机警觉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为实现司机警觉状态评估,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通道数据的高铁司机警觉评估实验方案。依托高铁驾驶模拟器,以连续驾驶的方式诱发高铁司机警觉衰退,实验过程中同步采集其脑电、心电、眼动以及简单反应时间和疲劳程度主观量表。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技术方案。以司机神经、生理等融合特征为输入,以司机疲劳状态为输出,构建司机警觉评估模型,对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讨,验证提出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与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司机 警觉评估 高铁模拟实验 高铁安全 实验设计
下载PDF
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的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彭国良 王仲琦 +3 位作者 张俊杰 任泽平 谢海燕 杜太焦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根据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E3)的产生机理,将E3的计算分解为大气电离、碎片云运动、大气等离子体运动和低频电磁场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4个过程,给出了E3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了美国Starfish试验的E3过程,通过与试验观测地... 根据高空核爆炸晚期核电磁脉冲(E3)的产生机理,将E3的计算分解为大气电离、碎片云运动、大气等离子体运动和低频电磁场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4个过程,给出了E3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模拟了美国Starfish试验的E3过程,通过与试验观测地磁数据的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对离子的能量沉积分析结果表明,爆心正下方存在大气等离子体火球,能量峰值约为175 km,此火球向下膨胀导致地磁场增强,向上运动导致磁场变弱。该结果解释了Starfish试验地磁扰动波形的变化机理,与原有解释机理相比,无需引入额外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炸 晚期核电磁脉冲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能量沉积
下载PDF
川西高海拔隧道洞内气温特征及抗防冻理念探讨
7
作者 郑波 吴剑 +2 位作者 袁明 郑金龙 郭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1782,共12页
针对川西高海拔隧道抗防冻设计问题,对运营期公路隧道洞内气温采用实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隧道洞内纵向温度特征及抗防冻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较短隧道冬季洞内纵向温度呈负温贯通状态,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洞内纵向温... 针对川西高海拔隧道抗防冻设计问题,对运营期公路隧道洞内气温采用实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隧道洞内纵向温度特征及抗防冻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较短隧道冬季洞内纵向温度呈负温贯通状态,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洞内纵向温度呈现出弱对称或非对称分布特征。2)冬季隧道洞口温度及洞身负温分布状态与隧道自身所处环境有关,尤其是隧道两端地形特征及高差程度。3)洞口负温段冻结指数和年冻结天数均随进洞距离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但单向自然风占主导的隧道下降趋势较缓。4)川西高原隧道衬砌防冻设计宜结合围岩冻胀敏感性,考虑以冻结指数180℃·d为临界值较为合理,两侧水沟保温设防长度可按月平均气温0℃考虑;考虑到冻结指数大于180℃·d且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衬砌段落会经受短时频繁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建议采取必要措施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确保隧道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纵向温度场 抗防冻设计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冻结指数 冻结深度
下载PDF
钢管输电塔挂线节点足尺模型失效模式与承载力提升分析
8
作者 翟彬 李素超 +3 位作者 张丽娟 徐再根 王志远 毛晨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特高压钢管输电塔挂线位置节点在极端荷载下的安全性,提出了挂线节点双侧挂线板协同受力的构造改进措施,并对比研究两种挂线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失效模式。通过足尺挂线节点处的承载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比较挂线节点在单侧板受力、... 针对特高压钢管输电塔挂线位置节点在极端荷载下的安全性,提出了挂线节点双侧挂线板协同受力的构造改进措施,并对比研究两种挂线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失效模式。通过足尺挂线节点处的承载力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比较挂线节点在单侧板受力、双侧板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分布与承载能力,分析传力螺母与挂线板之间的合理初始间距。结果表明:双侧受力时两侧挂线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受力形式更加合理,节点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挂线点的屈服承载力可以提升一倍以上,传力螺母与挂线板之间的合理初始间隙为2~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塔 挂线节点 承载力 足尺试验 有限元模拟 传力螺母
下载PDF
高空核爆炸磁流体动力学电磁脉冲
9
作者 王建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晚期)电磁脉冲对电力系统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严重影响。由于晚期电磁脉冲产生的机理复杂,依赖因素众多,包括爆炸当量、爆高、爆炸方位、爆炸时间、观察点位置以及土壤电导率等,因此,目前还没有成熟的...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磁流体动力学(晚期)电磁脉冲对电力系统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具有严重影响。由于晚期电磁脉冲产生的机理复杂,依赖因素众多,包括爆炸当量、爆高、爆炸方位、爆炸时间、观察点位置以及土壤电导率等,因此,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代码可以模拟整个晚期电磁脉冲的产生过程。介绍晚期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讨论晚期电磁脉冲电场随核装置爆炸当量、爆高和大气状况的变化关系。E3A电场峰值随爆炸当量线性增加,而E3B电场峰值则随爆炸当量增加出现明显的饱和效应。分析了当前晚期电磁脉冲模拟代码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晚期电磁脉冲数值模拟方法和代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炸 磁流体动力学 晚期电磁脉冲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壁面热辐射对车内温度场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琳睿 孙晓霞 +2 位作者 王一凡 康慧芳 沈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空气导热和对流换热降低,而辐射换热增强.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高原地区夏季条件下汽车壁面热辐射对整车温度场的影响.应用整体求解法从瞬态和稳态两种角度讨论了车内热辐射对温度场的影响并与平原情况作...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空气导热和对流换热降低,而辐射换热增强.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中国高原地区夏季条件下汽车壁面热辐射对整车温度场的影响.应用整体求解法从瞬态和稳态两种角度讨论了车内热辐射对温度场的影响并与平原情况作对比.结果表明在高原地区,考虑壁面辐射的车内空气整体平均温度比不考虑壁面辐射的低8.93 K,稳态时车身的总传热量中的辐射传热占比为41.16%,前玻璃的辐射传热的占比为23.59%,后玻璃的占比为35.94%,发动机罩的为29.91%,椅子为61.96%.因此,在高原地区,固体壁面的辐射换热是一种重要换热形式,不可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壁面间热辐射 数值模拟 温度场
下载PDF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三轴压缩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腾达 纪成 +3 位作者 赵兵 朱其志 李加虎 张振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下,岩石表现强烈的塑性流动,加热处理会使得岩石强度降低,但随着围压等级的升高,不同温度下的岩石峰值应力又趋于一致。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发展了塑性硬化参数与等效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对2种温度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作为拓展应用,采用所建立的弹塑性本构对单条裂缝压裂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在本岩样所在的储层条件下,压裂过程中的裂缝扩展不受岩石塑性的影响,这一点与裂缝闭合过程完全不同,这为目标储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储层 碳酸盐岩 高围压 三轴压缩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低氧胁迫方式下SD大鼠急进高原模型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申栋帅 陆璐 +4 位作者 王红义 张梅 陈克明 牛廷献 肖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1011,共11页
目的对SD大鼠在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这2种低氧胁迫方式下建立的急进高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进而鉴定模拟高原实验舱的可靠性。方法将SD大鼠分别急进模拟高原动物实验舱(4000 m)或高原实地实验室(4010 m)来建立大鼠急进高原模型,在暴露... 目的对SD大鼠在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这2种低氧胁迫方式下建立的急进高原模型进行比较研究,进而鉴定模拟高原实验舱的可靠性。方法将SD大鼠分别急进模拟高原动物实验舱(4000 m)或高原实地实验室(4010 m)来建立大鼠急进高原模型,在暴露24 h或72 h后采集并测定高原生理病理变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气、氧化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病理组织分析和低氧敏感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最终对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出差异性评估报告。结果相同海拔高度下,高原实地或模拟高原暴露72 h后均可以产生明显的肺部和脑部损伤。相同暴露时间下,动物机体的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结果相近,炎症指标(IL-6,IL-1β,MCP-1和IFN-γ)、氧化损伤指标(MDA,SOD和GSH)和脑部低氧敏感基因(Hif-1α和Vegfa)等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模拟72 h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显著高于其他低氧处理组、模拟72 h组的肺部低氧敏感基因(Hif-1α和Vegfa)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以及高原实地处理组脑系数显著高于模拟高原处理组等结果提示高原实地和模拟高原环境可能存在细微区别。结论模拟高原实验舱在4000 m海拔可成功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最优暴露时间应大于24 h但略短于72 h。模拟高原实验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前往高原实地来建立急进高原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高原实地 模拟高原实验舱 急进高原 差异性研究
下载PDF
煤变质作用的构造物理化学机理实验研究进展
13
作者 董博 曹代勇 +3 位作者 魏迎春 王安民 李新 张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2-909,共18页
煤作为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条件极敏感的有机岩,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结构和构造变化,物理模拟实验则是揭示煤变质作用机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煤变质热模拟实验、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煤作为对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条件极敏感的有机岩,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各种构造-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结构和构造变化,物理模拟实验则是揭示煤变质作用机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煤变质热模拟实验、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对煤变质作用机理、演化进程及煤变质作用模拟实验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煤变质作用包含煤化作用和石墨化作用两个阶段,体现为多尺度、多阶段的物理化学结构演化,基本特征趋向于分子结构有序化和化学成分单一化。温度是煤变质的主导因素,而力的作用方式同样约束着煤变质作用。热模拟实验基于“时间-温度补偿原理”,采用开放、半开放和封闭等不同实验体系,模拟不同温压条件和构造-热环境下的热解过程。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基于相似性原理,在热模拟基础上加入压力变量,模拟不同温压条件和应力-应变环境,以全面模拟煤在各种构造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探究不同温压耦合条件下煤变质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与演化途径。煤变质的热模拟及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在油气生成、煤储层评价、煤成石墨化及煤中战略性金属元素迁移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今后将朝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场耦合模拟实验方向发展,以期更精确地模拟地层构造作用下的复杂地质条件,为深入探究煤变质作用的构造物理化学机理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作用 构造物理化学机理 热模拟实验 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下载PDF
密闭增压补氧舱泄压过程中的木垛燃烧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志茂 刘卫军 +3 位作者 文康 姜辉 张俊 姚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探究增压补氧舱泄压时间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通过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试验对舱体泄压时压力与时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对比模拟与真实泄压曲线,验证了泄压理论公式适用于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过程计算。模拟高海拔条件下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过程... 为探究增压补氧舱泄压时间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通过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试验对舱体泄压时压力与时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对比模拟与真实泄压曲线,验证了泄压理论公式适用于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过程计算。模拟高海拔条件下增压补氧舱的泄压过程,结果表明:使用1个DN20、2个DN40和1个DN65规格的泄压阀可满足此类建筑安全疏散的要求。当密闭增压建筑中某房门未紧闭的标准舱室内发生4层木垛燃烧后,若能及时对建筑进行整体泄压,对标准舱外公共区域的人员疏散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高海拔密闭增压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密闭增压建筑 泄压过程 模拟分析 燃烧实验
下载PDF
高海拔下内燃机车车顶热流输运特性研究
15
作者 于德壮 刘慧颖 +2 位作者 周丹 项盼 高广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32-3742,共11页
内燃机车车顶排放的高温浮射流会对列车外流场分布和下游设备的散热性能产生影响,研究高温浮射流对车体周围气动特性的影响有助于评估下游设备的散热环境状况。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法的Realizable k-ε两... 内燃机车车顶排放的高温浮射流会对列车外流场分布和下游设备的散热性能产生影响,研究高温浮射流对车体周围气动特性的影响有助于评估下游设备的散热环境状况。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法的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5节编组高速列车进行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并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此外,还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列车运行速度下的高温浮射流扩散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大气密度减小,柴油机排放的高温气体所受的惯性力加强,气流向上运动趋势增加,列车表面最高温度降低。当运行环境的海拔高度由3000 m上升至5000 m时,内燃机车车顶最高温度由117℃下降到86℃。而列车运行速度加快致使柴油机释放的高温气流更贴近列车表面,导致车顶表面最高温度上升。当列车以80 km/h运行在3000 m海拔高度时,列车车顶最高温度为81℃,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160 km/h时,最高温度为143℃。研究阐明了高海拔、低气压、低密度的环境中,内燃动力车驱动列车以不同运行速度在明线运行时,柴油机出风口产生的高温气流对列车外流场气动特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车 高海拔 低气压 高温浮射流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复合叶轮出口角及分流叶片偏置对高速燃油泵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金鹏 杨军虎 +1 位作者 周鹏程 马俊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研究叶轮出口角以及分流叶片布置方式对高速超低比转速燃油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规律,选取复合叶轮的4个因素,叶片出口角β_(2)、叶片数z、分流叶片周向偏置度θ和偏转角α,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16组不同参数及结构的复合叶轮,对正交... 为研究叶轮出口角以及分流叶片布置方式对高速超低比转速燃油泵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规律,选取复合叶轮的4个因素,叶片出口角β_(2)、叶片数z、分流叶片周向偏置度θ和偏转角α,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16组不同参数及结构的复合叶轮,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后得出各因素对扬程和效率的影响规律以及主次顺序,并最终得到高速燃油泵复合叶轮的最佳设计方案。其次,基于CFD数值模拟对常规无分流叶片设计方案与最佳设计方案进行外特性及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方案的扬程和效率在整个模拟工况内均有所提升,其中在实际工况Q为0.5 m~3/h下扬程较常规方案提高了10.4%,效率提高了4.8%。除此之外,最佳方案实际工况下的内流场压力分布与速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效削弱了叶轮流道内的大尺度旋涡以及间隙泄漏对主流的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燃油泵 超低比转速 复合叶轮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虚实融合的多物理仿真高空应激诱发系统
17
作者 成贤锴 刘帅 鲍本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3,共5页
针对目前高空作业人员初期训练手段较少、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研制一套虚实融合的高空应激诱发系统,系统由物理反馈、高空虚拟场景和多维数据传输等模块组成。对木板进行倾斜角度设计和静应力载荷仿真,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高空应... 针对目前高空作业人员初期训练手段较少、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研制一套虚实融合的高空应激诱发系统,系统由物理反馈、高空虚拟场景和多维数据传输等模块组成。对木板进行倾斜角度设计和静应力载荷仿真,在保障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高空应激强度;构建迷雾粒子特效,消除高空虚拟场景边界线暴露问题,同时减少渲染内容以提高帧率;组织志愿者身穿智能衣采集生理数据,验证系统效果。结果表明,与其他高空应激范式相比,系统心理应激诱发程度较高,可用于高空应激测试训练与儿童防坠楼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融合 多物理仿真 高空应激诱发
下载PDF
基于水气两相流的海拔高程对某电站溢洪道泄洪雾化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张艳玲 童富果 刘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海拔高程增加所引起的气象条件的改变会对泄洪水舌的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泄洪雾化风场及雨场的时空分布。为此,基于水气两相流理论,考虑不同海拔高度的环境压强、温度、粘滞性及空气密度等参数的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拔高... 海拔高程增加所引起的气象条件的改变会对泄洪水舌的运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泄洪雾化风场及雨场的时空分布。为此,基于水气两相流理论,考虑不同海拔高度的环境压强、温度、粘滞性及空气密度等参数的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海拔高程对泄洪雾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泄洪条件下,泄洪稳定后的压强值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增加趋势,然而海拔越高,水舌空中运动所受空气阻力越小,相同条件下落水点压强增幅越大;温度降低带来的水的粘滞性增加对水雾运动影响较小,海拔高程越高,雾化风速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所能达到的最大值也越大;泄洪稳定时近地表雾化降雨强度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大,与海拔高程呈近似线性关系,此外强降雨范围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洪雾化 水气两相流 数值模拟 高海拔
下载PDF
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综述
19
作者 贾泽旭 邓祥辉 +3 位作者 王睿 赵帮轩 邓丽华 吴起源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84-597,共14页
高海拔寒冷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严重威胁混凝土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年限。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冻耐久性、保证结构安全和可靠性是研究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施工技术以及评价方法的关键。综合分... 高海拔寒冷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严重威胁混凝土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年限。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冻耐久性、保证结构安全和可靠性是研究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能、施工技术以及评价方法的关键。综合分析了水胶比、外加剂、掺合料对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宏观力学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测试方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以及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通过上述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理论体系、试验和评估方法,为高海拔寒冷地区混凝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冷地区 混凝土 抗冻耐久性 微观结构 冻融损伤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国内外雪崩试验、流变模型与动力模拟进展综述
20
作者 徐小蓉 田园诗 +2 位作者 孙其诚 孙玉科 张尚弘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07-918,共12页
高海拔地区水电建设面临雪崩、冰崩等地质灾害的挑战。本文以雪崩为研究对象,阐述关于雪崩试验技术、流变模型及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国内外通过开展全尺寸雪崩试验或缩尺雪槽试验,结合先进测量技术积累雪崩案例数据;雪崩常被视... 高海拔地区水电建设面临雪崩、冰崩等地质灾害的挑战。本文以雪崩为研究对象,阐述关于雪崩试验技术、流变模型及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国内外通过开展全尺寸雪崩试验或缩尺雪槽试验,结合先进测量技术积累雪崩案例数据;雪崩常被视作复杂流体或颗粒流,采用Voellmy双参数模型、多孔黏弹塑性模型、颗粒流流变模型等描述其流变行为;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雪崩动态模拟已逐步发展成熟。该研究可为雪崩运动路径的科学预测与灾害风险评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崩灾害 高海拔水电建设 雪崩动力学 雪崩流动试验 流变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