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Instrument in Building Students' Character
1
作者 Rita Inderawat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2期937-945,共9页
Reading literary works does not only function at entertaining, but also gives moral values to influence students' behavior and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Reading literary works does not only function at entertaining, but also gives moral values to influence students' behavior and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learning and becomes a compulsory subject in several faculties. The problem posed in this inquiry is how to develop literary appreciation instrument to establish students' character. Employ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this investigation implemented at the Teachers'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aculty of Sriwijaya University with 89 students as the respondents is airaed at producing a literary appreciation instrument arranged by collaborating reader response strategy, the theou1 of psycho-literature, Pavlov conditioning theory, and character building theor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 valid and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build students' character by reading and responding literary works i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course, the developed literary appreciation instrument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to increase students' literary appreciation which achiew^s very good category by the emerge of two up to three very good indicators through a test and the result from questionnaire indicates that 95.3% of the students can identify the values in the appreciation instrument when they replied the questions concerning with the story read, and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toward the importance of appreciating literary works to establish their character is positively perceived (97%). If it is viewed from the strength of the instrument, it is recommended that literary appreciation be important to teach and to disseminate the appreciation instrumem either at the level of language faculty or non-language students and all the levels of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rument development litera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for all literature across curriculum characterbuilding
下载PDF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汤轶丽 《语言教育》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国家标准》提出的外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即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国家标准》提出的外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即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关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以提高文学赏析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文学知识积累+文学作品研读+文学批评+评价与判断”为具体内容的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条可供借鉴和操作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能力 文学赏析能力 英语专业 文学课程
下载PDF
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 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
3
作者 何湘 华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 数字文学地图将文学作品的作者、作品与地理空间相融合,全景式呈现某个时代的文学整体面貌。在“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运用数字文学地图可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文学空间思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在此背景下,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为例,考察数字文学地图在高校“唐诗宋词鉴赏”课程中的应用,阐述数字文学地图在应用中的思考与启发,促进高校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学地图 “唐诗宋词鉴赏”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下载PDF
论现代文学欣赏方式及理论基础分析
4
作者 刘腾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6期196-198,共3页
相较于传统文学,现代文学的欣赏已经不再局限于只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欣赏方式。在现代文学欣赏的理论基础上,接受、互动等特性更为明显,这使文学欣赏成为一项审美与交互的社交活动。在不同层面中... 相较于传统文学,现代文学的欣赏已经不再局限于只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欣赏方式。在现代文学欣赏的理论基础上,接受、互动等特性更为明显,这使文学欣赏成为一项审美与交互的社交活动。在不同层面中,现代文学的欣赏有着不同的作用,在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而在多元化解读方面则能够使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在创作方面,给予了读者更为多元且复杂的表达方式,既丰富了人的审美体验,又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欣赏 现代文学欣赏理论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祁静静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 在界定文化互鉴和文学赏析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从文化互鉴视角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方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而言,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忠实作品原意,消除文化隔阂对作品赏析的影响;其次要巧用归化与异化的方法,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再次要根据原作特定的表意语言,对接本土文化;从次要解析作品的方言和戏剧性独白,呈现出原作的文化特色;最后是要尊重原作的创作背景,感知作品文化艺术之美。同时也期望以上方法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品读、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鉴 英美文学 文学赏析 作品原意 本土文化
下载PDF
读《桃花源记》,品“世外桃源”——《桃花源记》文学鉴赏中隐逸文化的解读
6
作者 雷耀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桃花源记》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隐逸思想的缘起与发展。[方法]通过品读和鉴赏《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了解作者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作者自身的人生境遇对作者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的影响,分析《桃花源... [目的]了解《桃花源记》在隐逸文学中的地位,认识隐逸思想的缘起与发展。[方法]通过品读和鉴赏《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了解作者陶渊明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作者自身的人生境遇对作者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的影响,分析《桃花源记》对后世隐逸文学的影响,分析隐逸文化的特点及其价值。[结果]我国晋代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及其胸怀天下的文人关怀给后世文人树立了典范,尤其是《桃花源记(并诗)》将中华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以简单易懂且生动精美的生活场景描述的形式留在了中华文学史上,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影响,陶渊明的隐逸诗词所反映的隐逸思想也是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极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文化信息 隐逸思想 发展脉络 文学价值 文化传承
下载PDF
The Aesthetic Factors Affecting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7
作者 Binyan Lian 《Journal of Zhouyi Research》 2014年第2期8-10,共3页
关键词 美学因素 翻译 文学 审美因素 唐宋时期 社会背景 中国 历史
下载PDF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选择——以英美诗歌名篇赏析课程为例
8
作者 陈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一项高等院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要创新举措。英美诗歌名篇赏析课程积极探索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作为通识类英语课程,围绕思政建设路径与实施步骤,探寻思政元素同诗歌内容的主要契合点,引... 课程思政是一项高等院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要创新举措。英美诗歌名篇赏析课程积极探索英美文学赏析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作为通识类英语课程,围绕思政建设路径与实施步骤,探寻思政元素同诗歌内容的主要契合点,引领学生进行诗歌艺术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独立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人文价值与育人功能的高度融合,对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英美诗歌 文学赏析 人文素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鉴赏感悟法与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
9
作者 邓心强 《唐都学刊》 2023年第2期87-9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 魏晋南北朝众多文论家娴熟而密集地采用鉴赏感悟法进行文学批评,体现出批评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这主要表现在三大维度: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精准的审美判断力和高超的批评传达力,对批评文体的诗性建构皆有重要影响。以曹丕、陆机、刘勰为代表的文论家在语言的形式与风格感受方面,在对作品结构与情思把握方面,都堪称典范;而其鉴别作品之味、判定不同风格、对艺术家成就和个性特征的评析等,都极为突出。同时,善于营造“批评意境”,话语方式的表达上具有折中性和灵活性,这些都与魏晋之后整个社会的审美转向、文论家的阅读体验和审美实践分不开,且凸显了此阶段中国文论浓郁的诗性特征,对当前文学批评方法的选用、文体品格的营造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论家 鉴赏感悟法 批评文体 批评意境 诗性建构
下载PDF
论文学创作客体社会生活的特殊意蕴
10
作者 安姝媛 蒲晓彬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72-76,共5页
文学创作是文学生产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审美反映,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社会生活有其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人的社会生活,是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相契合的社会人生;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具有审美价... 文学创作是文学生产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审美反映,作为文学创作对象的社会生活有其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人的社会生活,是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相契合的社会人生;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具有审美价值和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对象是创作主体自身实践过、心灵暖化过的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特殊性 审美 体验
下载PDF
《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性格分析及文学赏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3期7-10,共4页
《红楼梦》里众像清晰,鲜活生动,或简或详的人物都值得反复品味和研究。刘姥姥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一个小角色,也是《红楼梦》这部作品颇具艺术价值的关键性人物,刘姥姥的出场与活动是包括宝黛爱情线、四大家族没落线、大观园兴衰线... 《红楼梦》里众像清晰,鲜活生动,或简或详的人物都值得反复品味和研究。刘姥姥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一个小角色,也是《红楼梦》这部作品颇具艺术价值的关键性人物,刘姥姥的出场与活动是包括宝黛爱情线、四大家族没落线、大观园兴衰线在内的《红楼梦》明暗线之一,也通过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求助、答谢、报恩的故事演绎了普通老百姓的善良,也映照了包括黛玉、王熙凤及其他贾家贵族和仆从身上存在的各类局限,刘姥姥进贾府从局促求助到报恩救巧姐儿,对照了贾府盛极走衰的发展,成为书中引发人进行深度思考的中心人物。该文通过分析刘姥姥的人物性格,赏析其在整部作品中的文学塑造价值,管窥《红楼梦》看似描写家庭互动和懵懂爱情,实际用日常故事写尽人间沧桑及其背后隐藏的经世哲学和人生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姥姥 人物特点 坚韧乐活 知恩图报 艺术价值 文学欣赏
下载PDF
尼采美学视域下《凌晨三点》的审美价值赏析
12
作者 张瓅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6期7-10,31,共5页
缅甸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诸多富有特色的缅甸文学作品。缅甸作家桑温拉是一位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的作家,本文以其作品《凌晨三点》进行文本探究与审美赏析,试从尼采美学视角下对该书的艺术价值做评析,为缅甸现代文学作品... 缅甸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了诸多富有特色的缅甸文学作品。缅甸作家桑温拉是一位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的作家,本文以其作品《凌晨三点》进行文本探究与审美赏析,试从尼采美学视角下对该书的艺术价值做评析,为缅甸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和尼采美学的感悟扩充实例分析素材和审美思路。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为英国殖民缅甸及日本入侵缅甸时期,与同类反殖民、反战题材的其他缅甸文学作品不同的是作者着重描绘文字语言的美感,并试图以隐约的悲剧性物哀美感带给读者更加独特的美学体验。美与哲学是抽象的,要变成可视化的形式需要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表现力。该文试图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行文手法、场景描写、人物刻画等方面,在尼采美学视域下分析作者为读者创造的审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鉴赏 美学视域 尼采美学 审美赏析 缅甸文学 《凌晨三点》
下载PDF
重写:文学文本的经典化途径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大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8,共6页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 所谓文学经典,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但一般是具有最强的传播力度、最广泛的接受群与最明显的接受效果的文学文本。文学经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持续的重写行为,也即持续的审美阐释及审美再创造行为所造就的,它是有效发挥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传播与接受效应的一个重要成果。重写观念认为,文学的创造与影响寓于文学的接受之中。以文学接受为前提的重写,融合创作、批评、传播、阐释方式于一体,并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促成了雅文学成果的下移,是促成文学文本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文学经典 文本 经典化
下载PDF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翁冰莹 冯寿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0,共7页
法国文学批评历经五百多年沧桑,批评观念经历了判断、鉴赏、诠释三个阶段的嬗变。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判断性批评先后出现了"先验"与"后天"批评两种形态;起源于18世纪的鉴赏性批评,后来发展成"同情批评&q... 法国文学批评历经五百多年沧桑,批评观念经历了判断、鉴赏、诠释三个阶段的嬗变。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判断性批评先后出现了"先验"与"后天"批评两种形态;起源于18世纪的鉴赏性批评,后来发展成"同情批评"与"印象批评"两种模式;发端于19世纪初的诠释性批评,演变到20世纪,则分为"科学意图的象征性批评"及"美学阐释批评";而罗兰.巴特在新批评方面独树一帜,不乏高论,引领着后现代文学批评。通过厘清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演变历程,可明确每一批评观念的分类、特征及走向,从而为中国文学批评寻找可资借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批评 判断 鉴赏 诠释
下载PDF
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太平 丁能胜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0年第4期91-93,共3页
审美教育是军校文学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对学员的审美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学欣赏教学对学员的审美教育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论述了教员在实现审美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审美教育是军校文学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对学员的审美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学欣赏教学对学员的审美教育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论述了教员在实现审美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审美教育 教学法研究
下载PDF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审美的价值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文 郭英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71-76,共6页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学审美。文学审美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养目标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德育,突出文学审美教育价值;结合智育,渗透文学审美教育思想;结合"情趣"塑造,升华文学审美的艺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大学英语教学 价值 策略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学场”建构的基石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 文本细读作为新批评的重要理论遗产,在当下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中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本细读在文学欣赏及教学中也是极富于操作性的实践方法,符合回到文本的中心理念。近几年,学术界集中标举了文本细读这一理念,但是多停留于方法论层面的抽象论述,关于其具体路径或者实践性步骤的理论发掘依然是个空白。回到微观层面,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学作品的体裁特性,文本细读的具体方法可落定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词细读;其二是结构分析;其三是语境把握。这三方面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文本细读 新批评 审美本体
下载PDF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真福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8,共4页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 ,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 ,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学习诗歌和散文 ,都要注重朗读 ,要抓住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还要分析作品技法。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小说名篇 ,要求着重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主题。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 ,学习戏剧要求着重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赏析剧中人物语言 ,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 初中 语文 第六册 文学单元 修订说明 教学目的 审美能力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视角的莎士比亚部分文学作品赏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4,90,共4页
任何文学大师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因此从新时代视角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是研读其文学作品价值的基础所在。从其作品来看,莎翁独特的文字风格使他成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然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随着历史发展也发... 任何文学大师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因此从新时代视角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是研读其文学作品价值的基础所在。从其作品来看,莎翁独特的文字风格使他成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语言大师。然而,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随着历史发展也发生着变革。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重新解读,有着时代的烙印与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视角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 赏析
下载PDF
论文学鉴赏心理机制的生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玉敏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149-153,166,共5页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赏玩的审美活动。在这个审美活动中,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彼此渗透,相互促进,使读者通过作品中...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机能活动而形成的认识、体味、赏玩的审美活动。在这个审美活动中,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彼此渗透,相互促进,使读者通过作品中所创造的意象、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获得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科学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益。在文中,笔者从文学鉴赏的审美感受、审美判断、玩味评价三个阶段着力探究文学鉴赏心理机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鉴赏 心理机制 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