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of Foundations during Startup of High-Frequency Tunnel Equipment
1
作者 Dawei Ruan Mingwei Hu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7期821-844,共24页
The specialized equipment utilized in long-line tunnel engineering is evolving towards large-scale,multifunctional,and complex orientations.The vibration caused by the high-frequency units during regular operation is ... The specialized equipment utilized in long-line tunnel engineering is evolving towards large-scale,multifunctional,and complex orientations.The vibration caused by the high-frequency units during regular opera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foundation of the units,and the magnitude of vibration and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fluctuate in different engineering contexts,leading to variations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oundation.The high-frequency units yield significantly diverse outcomes under different startup conditions and times,resulting in failure to meet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influencing th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tunnel,and causing harm to the foundation structure,personnel,and property in severe cases.This article formulates a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computation model for solid element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body theory and integrates field measurements to substantiate and ascertain the crucial parameter configuratio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By proposing a comprehensive startup timing function for high-frequency dynamic machines under different startup conditions,simulating the frequency andmagnitude variations during the startup process,and suggesting functions for changes in frequency and magnitude,a simulated startup schedule function for high-frequency machines is created through coupling.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election of the 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step length,the dynamic response results for the lower dynamic foundation during its fundamental frequency crossing process are obtained.The validation checks if the structural magnitude surpasses the safety threshold during the critical phase of unit startup traversing the structural resonance region.The design recommendations for high-frequency units’dynamic foundations are provided,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tartup process of the machine and ensu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equipment high-frequency units startup conditions transient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foundation design
下载PDF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High-Frequency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被引量:7
2
作者 Yi Liu Tao Wang +1 位作者 Guofang Gong Rujun G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16,共16页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equipment(EHVE)is widely used in vibratio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tests,such as vehicles,weapons,ships,aerospace,nuclear industries and seismic waves replication,etc.,due to its large outpu...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equipment(EHVE)is widely used in vibratio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tests,such as vehicles,weapons,ships,aerospace,nuclear industries and seismic waves replication,etc.,due to its large output power,displacement and thrust,as well as good workload adaptation and multi-controllable parameters.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high-frequency EHVE,dividing them into servo-valve controlled vibration equipment and rotary-valve controlled vibration equipment.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high-frequency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EHVCT)are discuss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bration waveform control and vibration controller.The problems of current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system bandwidth and waveform distortion control,stability control,offset control and complex vibration waveform generation in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conditions are pointed out.Combining the existing rotary-valve controlled high-frequency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method,a new twin-valve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high-frequency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technology in terms of system frequency bandwidth and waveform distortion.The new method can realize independent adjustment and control of vibration waveform frequency,amplitude and offset under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conditions,and provide a new idea for accurate simulation of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wav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hydraulic vibration equipment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control Vibration waveform Twin-valve
下载PDF
Retrospective Diagnosis of COVID-19 in an Asymptomatic Patient Undergoing Emergency Surgery 被引量:1
3
作者 Margaret Yanfong Chong Daphne Xin Ying Moo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0年第8期277-283,共7页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With reports of higher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2019 novel coronarvirus disease (COVID-19), most elective... <b><span>Background:</span></b><span> With reports of higher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2019 novel coronarvirus disease (COVID-19), most elective surgeries have been postponed. However, evidence regarding emergency surgeri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remains scarce.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asymptomatic perioperative COVID-19, presenting with an acute abdomen requiring surgery.</span><span> </span><b><span>Case:</span></b><span> A 25-year-old male, with a prior nasopharyngeal swab that was negative for SARS-CoV-2, presented with classic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acute appendicitis. Clinical examination </span><span>and investigations were not suggestive of COVID-19 infection. He underwent</span><span> laparoscopic appendicectomy with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Post-</span><span>operatively, he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 for SARS-CoV-2 but remained asymptomatic and had an uneventful recovery.</span><span> </span><b><span>Conclusion: </span></b><span>In asymptomatic </span><span>individuals with higher risks, negative test results should be viewed cau</span><span>tiously. </span><span>The benefits of urgent surgical interventions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span><span> risks of complications due to perioperative COVID-19 in these patient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VIRUS COVID-19 ASYMPTOMATIC Emergency surgery Infection Control Pharyngeal Swab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下载PDF
Pediatric surger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被引量:1
4
作者 Aikaterini Dedeilia Stepan M Esagian +3 位作者 Ioannis A Ziogas Dimitrios Giannis Ioannis Katsaros GeorgiosTsoulfas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20年第2期7-16,共10页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pediatric surgery.The infection is often asymptomatic and atypical in children,while overlapping presentations with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ge...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has had a major impact on pediatric surgery.The infection is often asymptomatic and atypical in children,while overlapping presentations with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generate additional diagnostic challenges.The high probability of missed pediatric cases and the invasive nature of surgery generate great concern for widespread transmission in this setting.Current guidelines suggest that triage of cases should be made on a case-by-case basis by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f experts.Decisionmaking can be assisted by classifying cases as elective,urgent,or an emergency according to the risks of delaying their surgical management.A workflow diagram should ideally guide the management of all cases from admission to discharge.When surgery is necessary,all staff should use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and high-risk practices,such as aerosol-generating tools or procedures,should be avoided if possible.Furthermore,carefully designed organizational protoco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minimize transmission while ensuring the uninterrupted operation of pediatric surgery units.For example,surgical teams can be divided into small weekly rotating groups,and healthcare workers should b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for COVID-19 symptoms.Additionally,team protocols in the operating room can optimize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adherence to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use.Isolated operating rooms,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and surgical wards should b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VID-19 cases.Finally,transportation of patients should be minimal and follow designated short routes.All these measures can help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pediatric surgery 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surgery COVID-19 SARS-CoV-2 CORONAVIRUS Emergency surgery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下载PDF
物联网设备方案在手术室应用的临床效益评价
5
作者 张婧 刘杨 +1 位作者 陈强天 张继东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6期645-651,共7页
目的 探索物联网设备方案以提升住院部日间手术室的过程管理效率,解决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走动次数多和距离长的问题。评价该方案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确定方案改善效益、减少患者手术时长的同时,提高医护满意度。方法 对实施物联网设备方... 目的 探索物联网设备方案以提升住院部日间手术室的过程管理效率,解决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走动次数多和距离长的问题。评价该方案对手术患者的影响,确定方案改善效益、减少患者手术时长的同时,提高医护满意度。方法 对实施物联网设备方案与未实施的手术室进行对照试验,记录的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使用物联网方案的手术室减少了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走动次数和距离、手术记录时间,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结论 该方案在手术室的使用可提高手术室效率、减少记录时间,实时的数据决策可提升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设备方案 数字化手术室 实时数据 日间手术 效益评估
下载PDF
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6
作者 闫佳恕 李彪 王旭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5期395-400,共6页
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其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影像数据采集、数字化技术的辅助诊断、数据处理及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到最后将虚拟方案转移到实际手术中,计算机辅助正... 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其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影像数据采集、数字化技术的辅助诊断、数据处理及计算机辅助手术设计,到最后将虚拟方案转移到实际手术中,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流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误差,诸多误差的累计、放大,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手术效果。目前正在探索的误差控制的思路包括:使用数字化设备,例如口内扫描仪;使用自动化方法和算法;使用个性化的骨块定位方式等。同时,术后软组织的精准模拟、下颌骨功能性运动评估、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等难题尚未得到完善的解决。只有充分理解当下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为继续优化现有方法提供方向,同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规避潜在的风险,充分发挥其优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个体化钛板、人工智能和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期待未来数字化正颌外科技术在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方面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口腔外科 牙颌面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手术 三维打印 计算机模拟 人工智能 数字化设备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的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研究
7
作者 苏敏 康文雯 +4 位作者 郑婉君 袁亚翠 吴博 苏宁 董毓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在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架构,设置数据层、应用层、数据库操作抽象层和客户端层,梳理质量控制追溯的关键追溯点,构建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选取2021年11月...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在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架构,设置数据层、应用层、数据库操作抽象层和客户端层,梳理质量控制追溯的关键追溯点,构建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临床在用的50台常用医疗设备,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设备使用管理采用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的设备使用管理采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质量追溯管理)对设备进行管理。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调查60名参与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的满意度,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清洗消毒管理质量评分和设备管理缺陷评估评分。结果: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设备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和发放质量评分分别为(95.51±3.34)、(96.82±4.08)、(95.37±3.64)和(97.29±3.22)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4、9.549、12.156、14.414,P<0.05);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设备未按时发放、设备维修和保养超出规定时长、设备性能降低等缺陷评分分别为(0.34±0.01)、(0.12±0.04)和(0.46±0.14)分,均低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8、13.889、16.968,P<0.05);60名参与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满意率为98.33%(59/60),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结论: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应用于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操作人员满意度,提升设备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 烧伤整形 医疗设备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模式在外科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房宇 汪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管理模式在外科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在用的9台22202011u110型手术室外科腹腔镜设备,2022年1月1日-6月30日设备采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将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 目的:探讨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管理模式在外科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在用的9台22202011u110型手术室外科腹腔镜设备,2022年1月1日-6月30日设备采用传统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将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设备采用TnPM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设备管理效率、设备管理质量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TnPM管理模式下的术前设备调配时间、故障维修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管理模式,设备使用频次明显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7、7.625、5.116,P<0.05)。TnPM管理模式下的准时备件率、操作规范率及开机运行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器械损坏率明显低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6、5.590、5.137、7.223,P<0.05)。TnPM管理模式的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1,P<0.05)。结论:TnPM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外科腹腔镜设备的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及手术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管理模式 手术室 外科 腹腔镜 设备管理
下载PDF
动机行为转化下CPM锻炼仪与量化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陈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析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动机行为转化下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仪与量化训练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间本院收治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编序后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 目的探析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应用动机行为转化下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仪与量化训练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间本院收治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编序后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CPM锻炼仪康复训练)、观察组(动机行为转化下CPM锻炼仪与量化训练干预),各有30例。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方面对康复干预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膝关节评分、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应用动机行为转化下CPM锻炼仪联合量化训练干预效果良好,能更好的保障患者术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行为转化 持续被动运动锻炼仪 量化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10
作者 梁延伟 李帅晓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非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气管插管全麻带来的气管插管/拔管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以及较大剂量镇静、镇痛药剂导致的患者用药危险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但由于小儿臂丛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臂丛神... 目的非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气管插管全麻带来的气管插管/拔管过程中的机械损伤,以及较大剂量镇静、镇痛药剂导致的患者用药危险及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但由于小儿臂丛神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臂丛神经的定位方法难度较大,为此临床尝试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解决术中穿刺定位不准确难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在非插管浅全麻复合腋路臂丛阻滞下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3年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开展完成的采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小儿上肢手术患者,按照是否采用超声引导进行臂丛阻滞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时间、麻醉药剂用量、麻醉药物起效时间、苏醒后各时间点手术后疼痛评估FLACC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异同,探讨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共有190例患者入组,其中实验组55例,对照组1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的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但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整个手术期间研究组的麻醉药物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分支阻滞补救,8例患儿术后使用布洛芬止痛,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发生率(P<0.01)。结论超声引导在小儿上肢手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设备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非插管全身麻醉 小儿上肢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海上医疗队虚拟手术训练平台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晶 王海威 +3 位作者 王德利 丁宇 王全玉 王宏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海上摇摆、垂荡、颠簸环境下,海上医疗队进行跨学科专业的手术训练平台系统。方法:为解决移动便携和海上舰船环境适应性问题,采取带刹车滚轮、磁性材料固定、支架固定等措施,以集成力反馈设备、图形工作站、三维立...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海上摇摆、垂荡、颠簸环境下,海上医疗队进行跨学科专业的手术训练平台系统。方法:为解决移动便携和海上舰船环境适应性问题,采取带刹车滚轮、磁性材料固定、支架固定等措施,以集成力反馈设备、图形工作站、三维立体显示等设备建立该系统,设计能够模拟不同海况环境条件的移动虚拟手术训练平台系统。结果:在海军执行和谐使命系列任务中,医疗队员使用该系统进行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模拟训练。经实际检验,该系统实现了设计要求,可在不同海上环境下提供虚拟手术训练。结论:该系统的应用,能提高海上医疗队员海战救治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海上医疗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模拟 仿真 训练 装置 设计
下载PDF
曲马多与充气式升温机治疗腔镜患者术后寒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毓婵 朱琼芳 +1 位作者 罗文颖 李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曲马多与充气式升温机合用对妇科腔镜术后寒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妇科腔镜术后寒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寒颤发生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0.8mg/kg并采取常规的保暖,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小剂量曲马多与充气式升温机合用对妇科腔镜术后寒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妇科腔镜术后寒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寒颤发生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0.8mg/kg并采取常规的保暖,观察组另加充气式升温机保暖,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寒颤消退时间、寒颤复发人数、再次用药次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寒颤消退时间、体温回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寒颤复发、不需要再次用药;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2例,呕吐0例,寒颤复发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5例,呕吐2例,寒颤复发4例),P<0.01。结论小剂量曲马多与充气式升温机并用,对妇科腔镜患者术后寒颤疗效显著,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充气式升温机 曲马多 寒颤
下载PDF
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邓素云 李晓燕 +3 位作者 巫丹 龙瑶 谢梯 王海梅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传统器械清洗程序的应用价值差异,探讨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眼科手术室使用的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清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传统器械清洗程序的应用价值差异,探讨改良后的器械清洗程序在眼科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眼科手术室使用的手术器械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清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器械清洗程序),比较清洗和功能质量抽检结果、隐血试验阳性率、器械更换率及眼部感染发生率等差异。结果:1观察组接受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后其清洗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采用传统清洗程序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3,x2=6.920;P<0.05);2观察组器械清洗后的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6,P<0.05);3观察组器械清洗后的报损率和发生眼部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4,x2=3.942;P<0.05)。结论: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可以有效提高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减少器械带血及带菌,降低器械报损及更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手术 器械清洗程序 眼部感染
下载PDF
器械收纳袋的设计及在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爱芬 李毓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200-2200,共1页
腔镜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是未来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并已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如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脑外科等均已广泛开展腔镜技术。随着腔镜手... 腔镜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是未来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并已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如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脑外科等均已广泛开展腔镜技术。随着腔镜手术越来越复杂,器械种类越来越繁多,且此类器械操作手柄长、又比较精细贵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械收纳袋 腔镜手术 器械管理
下载PDF
使用HDCS-2型血液处理治疗仪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明礼 崔虎军 +1 位作者 宋乃庆 杜迎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血液处理治疗仪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使用HDCS 2型血液处理治疗仪在临床外科手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 116例。分析术后血液细胞学指标 ,肝、肾功能指标 ,凝血功能及术后... 目的 :评价应用血液处理治疗仪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使用HDCS 2型血液处理治疗仪在临床外科手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收 116例。分析术后血液细胞学指标 ,肝、肾功能指标 ,凝血功能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 :术中血液回收全部成功。处理后的浓缩血其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回收的原血 ,血小板计数则明显低于回收原血。患者体温变化曲线符合正常术后表现。术后 1d和 1周时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术前 ,而血小板计数虽然在术后1d低于术前 ,但在术后 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处理后的浓缩血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回收的原血。术后 1d总蛋白水平低于正常 ,但术后 1周恢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没有明显改变。回收处理过程对肝素的清除率达 (96± 0 .6 ) % ,术后全血激活凝血时间以及术后创面引流量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使用血液处理治疗仪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可以有效地减少异体血液制品的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外科设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加强中医外科研究生专利教育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秀娟 林燕 +1 位作者 薛妍 李萍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外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利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提出研究生专利教育的基本路径,评价改进效果。方法:分析中医药相关专利的特点以及研究生对中医药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在对中医外科研究生教学中增设专利课程或讲座,将专利授权作... 目的:研究中医外科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专利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提出研究生专利教育的基本路径,评价改进效果。方法:分析中医药相关专利的特点以及研究生对中医药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在对中医外科研究生教学中增设专利课程或讲座,将专利授权作为研究生评优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结果:初步建立研究生专利保护意识,加强措施在激励学生开展科研的同时训练成果专利保护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作用,有益于培养更多专业化、复合化的中医药人才。结论:对中医外科研究生进行专利教育可防止本单位科研成果流失,为科研创新提供动力,对中医外科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研究生教育 专利 中医器械
下载PDF
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烟雾吸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莫丽平 谭云燕 +3 位作者 杨秀媛 罗冬兰 李捷琼 吕廉威 《微创医学》 2016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在腹腔镜手术电外科烟雾吸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一次性吸引连接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观察组采用自制可控性吸引管经trocar侧孔吸引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比较两种不同的吸雾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吸除操作对手术医生止血操作的干扰率、手术创面止血时间及手术耗材成本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可控性吸引管能快速去除腹腔镜手术中电外科烟雾,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手术医生因吸除电外科烟雾而对术中止血操作的干扰,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烟雾 微创 腹腔镜 电外科设备 可控性吸引管
下载PDF
3种内固定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3 位作者 宋宗让 吴起宁 方向义 陈海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钉-棒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钩-棒、钉-钩-棒、钉-棒系统对46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矫正,并对随访3年以上的303例分为3组,对其矫正效果、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钉-棒系统手术时间、... 目的:回顾性研究钉-棒系统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钩-棒、钉-钩-棒、钉-棒系统对46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矫正,并对随访3年以上的303例分为3组,对其矫正效果、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钉-棒系统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前两组。冠状面、矢状面的矫正中钉-棒系统明显优于前两组。术后钉-棒系统断棒、失代偿及假关节的发生明显低于前两组。结论:全椎弓根螺钉系统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矫正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外科学 矫形外科器材 对比研究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中的安全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璇 王洁贞 +2 位作者 安福丽 赵金丹 李光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3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手术中使用电外科设备的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制定安全、有效的电外科设备管理措施,对护士...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设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手术中使用电外科设备的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强化护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制定安全、有效的电外科设备管理措施,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及全面监控。结果:手术室护士对使用电外科设备安全意识及防范意外伤害增强,手术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生电外科相关意外伤害。结论:应用风险管理增强护士对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的意识,可确保护理质量及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电外科 设备
下载PDF
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管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曾月英 《现代医院》 2006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管理上的二种管理方法,按照其实施不同管理方法的先后顺序分为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u检验... 目的探讨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骨科外来手术器械在手术室管理上的二种管理方法,按照其实施不同管理方法的先后顺序分为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u检验,改进后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改进前组,p<0.01。结论加强手术室器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能有效确保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安全,保障手术病人的健康,保证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