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age for management of cerv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 by conizatio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被引量:13
1
作者 Yuya Dou Xiaodan Zhang +3 位作者 Yang Li Fenfen Wang Xing Xie Xinyu Wang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3-228,共6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guide a tria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 by conization.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HSIL pati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guide a tria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 by conization.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HSI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 by coniz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4.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econdary conization or hysterectomy within 6 months. The rate of residual les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idual lesion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Among a total of 119 patients, 56 (47.06%) patients presented residual HSIL in their subsequent surgical specimens, including 4 cases of 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 (3 stage IA1 and 1 stage IA2 patien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atient age 〉 35 years (P = 0.005), menopausal period 〉 5 years (P = 0.0035), and multiple- quadrant involvement (P=0.001)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sidual disease; however,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ultiple-quadrant involvement (P=0.001; OR, 3.701; 95%CI, 1.496-9.154)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sidua! disease. Nearly half of HSI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argin by conization were disease-free in subsequent surgical specimens, and those with multiple positive margins may consider re- conization or re-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CONIZATION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 HYSTERECTOMY
原文传递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Expression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Uterine Cervical Lesions
2
作者 Beyhan Varol Mollamehmetoglu Havva Erdem Muzaffer Keles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6年第2期73-78,共6页
Objective: We aimed to retrospectively examine a series of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cervical tissues to study a high-risk HPV 16 infection that, among cervical tissue lesions, carries the greatest risk of conversion... Objective: We aimed to retrospectively examine a series of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cervical tissues to study a high-risk HPV 16 infection that, among cervical tissue lesions, carries the greatest risk of conversion to cancer, and the presence of p53 protein immunoreactivity,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duct. Methods: Paraffin blocks were studied via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method to explore the presence of HPV 16 in 59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cervical lesions as well as immunoreactivity of the p53 oncoprotein, the most common cellular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duct in human cancers. Results: In our series, mutant p53 positivity rate was 35.3% for low-grade CIL, 40% for high-grade CIL, and 46.8% for invasive carcinoma cases. Immune staining for high-risk HPV 16 type yielded a positive staining rate of 47% in low-grade CIL, 80% in high-grade CIL, and 50% in invasive 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indicate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p53 oncoprotein reactivity from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o invasive carcinoma. This suggests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p53 immunoreactivity in dysplastic progression and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HPV is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oncogenic type in cervical lesions, especially in high-grade CIL and invasive carcinomas.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reports suggest that HPV-positive carcinomas release wild type p53 and HPV-negative ones release mutant type p53 were not confirmed by our results, which indicated a mutant type p53 reactivity in HPV- 16 positive carcinoma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 cervix Carcinoma HPV 16 P53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附12例)
3
作者 吴倩文 阳琼芝 +6 位作者 肖诗维 胡敏 徐鹏飞 王满香 樊利芳 岳君秋 郭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诊断的子宫颈ISMC 12例,整理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1.1±7.4)岁,9例(75%...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诊断的子宫颈ISMC 12例,整理及分析其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患者发病年龄为(51.1±7.4)岁,9例(75%)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临床分期9例(75%)为Ib2期,2例(17%)为Ib3期,1例(8%)为Ⅲc2期;11例患者均在术后补充放、化疗,其中10例(91%)无复发,1例伴双肺多发转移;肿物最大径(32.4±5.5)mm;8例(67%)形成糜烂及结节状肿物,4例(33%)呈息肉样;镜下均可见典型的浸润性复层、实性、含黏液的癌细胞巢,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除3例(25%)为纯的ISMC外,9例(75%)均合并其他类型的浸润性癌;12例(100%)查见宫颈上皮原位病变,包括子宫颈复层产黏液的上皮内病变、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原位腺癌;免疫表型ISMC表达腺上皮标记物,过碘酸酸酶/阿利新蓝染色(PAS/AB)染色阳性;10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6例(50%)为18型,4例(33%)为16型。结论:ISMC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本文报道病例平均年龄偏大,临床分期偏早,虽然存在脉管癌栓,但随访至撰稿前仅1例发现转移,本文数据可为临床对该肿瘤的认识提供参考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性腺癌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复层产黏液的癌
下载PDF
环形电刀切除术对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分娩的影响
4
作者 满玮平 石衍颖 张子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对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 目的探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对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观察组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分娩情况、围产儿不良结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锥切组织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阴道分娩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5.63%,低于对照组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和CKC两种术式治疗HSIL患者疗效相当,相对于CKC,LEEP术式具有操作方便、无需麻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对妊娠结局影响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环形电刀切除术 分娩情况 妊娠结局
下载PDF
Early det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5
作者 Francisco J Morera-Oco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7期2935-2938,共4页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ssociates an appalling significance.Detection of preinvasive stage of pancreatic cancer will ameliorate the survival of this deadly disease.Premalignant lesions such as Intraductal ...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associates an appalling significance.Detection of preinvasive stage of pancreatic cancer will ameliorate the survival of this deadly disease.Premalignant lesions such 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r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 are detectable on imaging exams and this permits their management prior their invasive development.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s(PanIN)are the most frequent precursor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DAC),and its particular type PanIN high-grade represents the malignant non-invasive form of PDAC.Unfortunately,PanINs are not detectable on radiologic exams.Nevertheless,they can associate indirect imaging signs which would rise the diagnostic suspicion.When this suspicion is established,the patient will be enrolled in a follow-up strategy that includes performing of blood test and serial imaging test such as computed tom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hich will cost in the best-case scenario a burden of healthcare systems,and potential mortality in the worst-case scenario when the patient underwent resection surgery,worthless when there is no moderate or high grade dysplasia in the final histopathology.This issue will be avoid having at its disposal a diagnostic technique capable of detecting high-grade PanIN lesions,such is the cytology of pancreatic juice obtained by nasopancreatic intubation.Herein,we review the possibility of detection of early malignant lesions before they become invasive P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recursor lesions Pancreatic juice analysis PANIN high-grade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下载PDF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杜素果 宋永祯 +1 位作者 刘忠杰 赵宁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 目的探讨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子宫颈H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锥切术治疗。根据是否存在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121),术后切缘阳性或有病灶残留为研究组,术后切缘阴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为24.38%,切缘阳性患者中病灶残留率为48.7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病变级别、累及象限、累及腺体、转化区类型、电切环形状、锥切深度、锥切宽度、锥切体积、接触性出血均为子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临床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切缘阳性及病灶残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病灶残留
下载PDF
CO_(2)激光与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
7
作者 李清 张宏伟 +4 位作者 陈丽梅 丛青 汪清 隋龙 华克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3,共7页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 目的比较CO_(2)激光与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治疗适龄期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适龄期女性(20~3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阴道镜检查转化区(transformation zone,TZ)为1型/2型,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根据医师建议及患者意愿,接受激光或LEEP治疗。评估两种手术的有效性,比较术后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阴道镜病理;随访术后妊娠率、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566例患者,其中233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激光组),333例接受LEEP治疗(LEEP组)。两组患者术前细胞学、HPV结果、宫颈管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激光组有91.5%的患者细胞学正常,而LEEP组有86.9%的患者细胞学正常。两组的组织学治愈率均为91.5%,HPV转阴率均为74.6%。两组细胞学、HPV结果和阴道镜病理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激光组的宫颈管显著长于LEEP组[(29.09±3.15)mm vs(.27.05±3.84)mm,P<0.001]。两组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TZ1型或2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HSIL患者,CO_(2)激光消融和LEEP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但LEEP术后组织标本送检病理可减少浸润癌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宫颈环形电切(LEEP) 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林培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58-62,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采用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泉州玛珂迩妇产医院阴道镜室的第一次接受LEEP治疗的60例HISL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 目的比较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采用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泉州玛珂迩妇产医院阴道镜室的第一次接受LEEP治疗的60例HISL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LEEP术组(30例)和传统LEEP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阴道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宫颈再生率。结果改良LEEP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术组的术中阴道出血量少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术组的术后1d~1周发生的再出血率低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组的术后12月宫颈长度测量长于传统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组的术后宫颈再生率优于传统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SIL患者采用改良LEEP术,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宫颈再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再生 阴道出血 效果
下载PDF
HPV16/18型阳性且TCT正常患者发生HSIL+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刘翔宇 王轶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4,共7页
目的探究HPV16/18阳性且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正常患者发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以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worse,HSIL+)病变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 目的探究HPV16/18阳性且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正常患者发生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以上(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worse,HSIL+)病变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转诊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的辅助评估工具。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HPV16/18型阳性且TCT正常并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共207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建立连线图,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符合度、准确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1)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BMI(χ^(2)=12.13,P<0.001)、吸烟(χ^(2)=15.28,P<0.001)、阴道微生态(χ^(2)=10.074,P=0.002)、感染时间(χ^(2)=82.444,P<0.001)、阴道状态(χ^(2)=66.458,P<0.001)为HPV16/18阳性且TCT正常患者发生HSIL+的独立风险因素;(2)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4(95%CI=0.89~0.98);(3)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后,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37。结论本研究基于BMI、阴道微生态、吸烟、感染时间及阴道状态等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HPV16/18型阳性且TCT正常患者发生HSIL+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及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医生面对HPV16/18型阳性且TCT正常患者是否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TCT
下载PDF
12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HPV感染特点及高危HPV阴性的筛查特征研究
10
作者 姬晓惠 韩贵芝 王珊珊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7期2101-2103,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点及高危HPV阴性的筛查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HPV、液基薄...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点及高危HPV阴性的筛查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危型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120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经HPV检查显示有110例阳性,阳性率为91.67%,以单一感染居多,多重感染较少,高危型HPV阴性患者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于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有7例,占比70.0%,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和2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低于非典型鳞状细胞的均因临床症状转诊阴道镜。结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中HPV感染以高危型HPV感染及单一型感染居多。高危型HPV和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筛查的阳性率最高。高危型HPV阴性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往往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和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高危 筛查特征
下载PDF
HPV疫苗接种对HR-HPV感染的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远期临床结局影响
11
作者 吴丽丽 徐倩 郑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对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极(LEEP)锥切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HR-HPV感染的HSIL患者300例,均行L...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对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行子宫颈环形电极(LEEP)锥切术后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HR-HPV感染的HSIL患者300例,均行LEEP锥切术,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SIL。利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将患者分成二价组(n=100)、四价组(n=100)、对照组(n=100)。二价组、四价组分别接受二价、四价疫苗接种,对照组不接种HPV疫苗。以患者入院第1d作为随访起始日,本次随访截止于2022年8月,记录三组随访期间的HSIL复发率。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SIL患者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经随访提示,四价组(5.00%)、二价组(16.00%)术后HSIL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1.00%),其中四价组复发率低于二价组(P<0.05)。复发组术前HR-HPV载量≥1000 RLU/CO、术后HPV持续阳性占比分别为48.08%、69.23%,高于非复发组的17.74%、28.23%,且复发组术后未接种HPV疫苗占比为59.62%,高于非复发组的27.82%(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HR-HPV载量≥1000 RLU/CO、术后HPV持续阳性是HSIL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接种二价/四价HPV疫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的HSIL患者行LEEP术后接种二价/四价HPV疫苗,能控制术后复发风险,且以四价疫苗的效果更好,复发率低,二价、四价疫苗接种均与患者远期复发风险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接种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环形电极锥切术 复发风险
下载PDF
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彭志伟 朱显琴 吉新月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旬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旬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病变切除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并发症 复发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白莉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5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手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郓城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0例HSIL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手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郓城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10例HSIL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20例,发生率为18.18%;两组人工流产次数、HPV16和18感染比例、多重高危型HPV感染比例、术前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术后避孕情况、绝经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多、绝经、HPV16和18感染、术后未使用避孕套为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SIL患者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感染
下载PDF
宫颈ASC-US、LSIL和HSIL中HPV感染型别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月兰 赵雪 +6 位作者 耿建祥 兰建云 喻朝霞 夏思钧 梅静 王宏景 夏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宫颈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对ASC-US、LSIL和HSIL患者行宫颈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方法采用基因扩... 目的分析女性宫颈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对ASC-US、LSIL和HSIL患者行宫颈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236例宫颈ASC-US、36例宫颈LSIL和61例宫颈HSIL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所有ASC-US、LSIL和HSIL患者行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并对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236例宫颈ASC-US中检出HPV感染者139例,HPV总感染率为58.90%(139/236),其中一型感染率为38.14%(90/236),多型感染率为20.76%(49/236);36例宫颈LSIL中检出HPV感染者26例,HPV总感染率为72.22%(26/36),其中一型感染率为52.78%(19/36),多型感染率为19.44%(7/36);61例宫颈HSIL中检出HPV感染者58例,HPV总感染率为95.08%(58/61),其中一型感染率为68.85%(42/61),多型感染率为26.23%(16/61)。宫颈ASC-US组和LSIL组与HSIL组HPV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16、52、58型是宫颈ASC-US、LSIL和HSIL患者中最主要的型别,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对宫颈ASC-US患者的进一步分流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引起妇科医师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非典型鳞状细胞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及转归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明月 韩旭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研究已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改变了既往宫颈上皮内瘤变的3级分类法,将其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两类,其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癌变潜能,极易进展,使我国女... 研究已证实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改变了既往宫颈上皮内瘤变的3级分类法,将其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两类,其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具有癌变潜能,极易进展,使我国女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目前,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宫颈冷刀锥切术和环形电切术,一般疗效较好,但仍可能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宫颈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肠道损伤等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切缘阳性以及绝经状态与术后病变残留、复发、进展等风险密切相关,对宫颈锥切术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有助于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集中管理,提前预防并及时阻断病变进展途径,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预防性HP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肯定,对减少HPV感染、预防术后疾病复发疗效显著,但宫颈已有病变者术后接种疫苗的作用效果尚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冷刀锥切术 冷冻外科手术 环形电切术 电外科手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三阶梯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雪 潘颖 +2 位作者 王娟 沈美娜 邓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三阶梯诊断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0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对三阶梯检查方法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00例患者中,通过三阶梯检查的方法联合检查出并确诊...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三阶梯诊断模式、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00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对三阶梯检查方法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00例患者中,通过三阶梯检查的方法联合检查出并确诊HSIL 47例,经过个体化治疗,28例保留子宫的患者中,有生育的5例,未发生宫颈机能不全,2680例TCT、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结论三阶梯联合检查包括TCT、HPV,阴道镜,宫颈活检,对于及早发现及诊断HSIL,预防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价值,HSIL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HPV 三阶梯诊断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HPVL1壳蛋白联合MCM2检测对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登山 曹磊 +3 位作者 钱金林 陈剑瑛 金雷 刘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联合MCM2检测对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诊断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1例。先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活检确定病理类型,检测HPVL1和MCM2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联合MCM2检测对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的诊断及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1例。先行HPV DNA分型检测及活检确定病理类型,检测HPVL1和MCM2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岁的HPV DNA阳性患者宫颈病变发病数量明显增加;HPV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宫颈病变加重,MCM2阳性比率逐渐上升,联合HPVL1检测,当同时HPVL1阴性,LSIL和HSIL两组中MCM2的阳性率分别为66.92%和90.91%(P=0.000)。HPVL1壳蛋白阳性病例自然消退22例(78.57%),持续存在5例(17.86%),进展1例(3.57%);HPVL1壳蛋白阴性病例自然消退13例(14.94%),持续存在67例(77.01%),进展7例(8.05%)。LSIL患者中HPVL1壳蛋白阳性和HPVL1壳蛋白阴性者相比,2年自然消退率HPVL1壳蛋白阳性者高(P=0.000)。结论:HPV DNA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HPVL1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通过联合检测HPVL1和MCM2,对判断和预测宫颈病变,尤其是区分LSIL和HSIL,比单独进行两项检测的价值更高;HPVL1壳蛋白在预测LSIL转归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DNA HPVL1壳蛋白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鳞癌 MCM2 预后
下载PDF
宫颈HSIL行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及子宫切除时机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三锋 胡克 +4 位作者 钟沅月 麦碧 何裕 张煦 黎玉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7期3-4,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及子宫切除术的时机。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后再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子宫切除前后...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及子宫切除术的时机。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后再行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子宫切除前后病理结果、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HPV转阴情况;分析年龄、HPV类型、宫颈转化区类型、切缘状态、宫颈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结果107例子宫切除中(切缘阳性64例,切缘阴性43例),切缘阴性病变残留(27.91%),切缘阳性病变残留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8)。术后病理升级3例,均为宫颈癌IA1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OR=2.469(95%CI1.05~5.83)],年龄、HPV类型、转化区类型、宫颈管补切状态对病变残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缘阳性是宫颈HSIL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子宫切除术应在宫颈锥切术后石蜡病理确诊后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切除术 宫颈锥切术 病变残留 危险因素
下载PDF
HSIL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临床处理及转归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博 王武亮 +1 位作者 赵虎 王利君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临床处理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及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5年内因HSIL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处理措... 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临床处理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及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5年内因HSIL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处理措施。后续临床处理分为3组,即再次锥切组(术后3个月再次施术)、子宫全切组(术后1周内施术)和随访组。每4~6个月行定期检查,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宫颈活检或加做宫颈管搔刮。结果5年内笔者医院因HSIL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共1764例,其中切缘阳性286例,占16.2%。其中切缘为HSIL的241例(84.3%),切缘为浸润癌的45例(15.7%)。切缘阳性及Ⅲ型转化区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286例切缘阳性的患者随访最短30个月,最长90个月,子宫全切组与再次锥切组、随访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再次手术后病灶残留率低,再次手术的患者短期、长期复发结局无明显差别。因此,对于HSIL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时应根据病理类型、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等因素谨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冷刀锥切 切缘阳性 复发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晨鹏 李小华 +3 位作者 李雪梅 樊智彬 李君 张志勇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分析腺体受累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复发的影响,为术后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596例HSI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腺体受累240例(腺体受累组)、腺体未受累356例(腺体未... 目的分析腺体受累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复发的影响,为术后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596例HSI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腺体受累240例(腺体受累组)、腺体未受累356例(腺体未受累组)。以术后2年或再次出现HSIL为研究终点,比较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间差异,结合患者腺体受累和HPV-16持续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腺体受累伴HPV-16持续感染组、腺体受累不伴HPV-16持续感染组、腺体不受累伴HPV-16持续感染组和腺体不受累不伴HPV-16持续感染组,比较4组间HSIL复发率的差异。结果596例患者中,复发75例(12.6%)。腺体受累组患者的HPV-16感染率高于腺体未受累组(67.9%νs.23.0%,P<0.05)。复发患者的≥45岁者比例、腺体受累和HPV-16持续感染者比例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体受累伴HPV-16持续感染组、腺体受累不伴HPV-16持续感染组、腺体不受累伴HPV-16持续感染组和腺体不受累不伴HPV-16持续感染组的复发率分别为33.8%、10.9%、8.5%和9.7%,腺体受累伴HPV-16持续感染组复发率高于其他3组(P均<0.017)。结论腺体受累同时伴HPV-16持续感染的HSIL患者在宫颈冷刀锥切术后易复发,应对该类患者采用更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腺体受累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冷刀锥切术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