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ave or Stay?Antecedents of High-level Talent Migr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galopolis of China:from a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fferentials in Housing Prices
1
作者 SHEN Chen WANG Yang +1 位作者 ZUO Jian Raufdeen RAMEEZDEE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068-1081,共14页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triggered an increase in urban housing demand and rising housing prices,which can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inten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Much work within the literature h... Rapi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triggered an increase in urban housing demand and rising housing prices,which can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inten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Much work within the literature has focused more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However,antecedents of migration intention and the impact of housing prices on the migra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remain unclear.Therefore,based on the push-pull theory,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lent migration intention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housing prices.This study reveals a complex mechanism underlying migration decisions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nd survey data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megalopolis of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in high house-price regions,social integration is the primary push factor,and the main factors for retaining talents are the expectation of future work and intimate family relationships;2)in medium house-price regions,the main factors that attract talents are the current salary level and close family ties;3)in low house-price regions,living convenience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retaining talents.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alent mobility research and offers valuable inputs for retain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s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Finding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talent introduction policies and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rational spatial docking and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tination choice migration intention high-level talents house-price pressure push-pull theory the Pearl River Delta megalopolis of China
下载PDF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Introduction,Cultivation and Use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under the New Era:A Case Study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2
作者 Lixian CUI Qingming ZENG +2 位作者 Guangyuan MA Yingjie WANG Jinli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8期65-67,共3页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roduction,cultivation and use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analyzed,and the optimiz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introductio...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roduction,cultivation and use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analyzed,and the optimiz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introduction,cultivation and use of high-level talent team is thought.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discovering,cultivating and gathering a number of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high-level innovation te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evel talent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ptimized development
下载PD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High-level Talent in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Yihan Chai Jianf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6期37-55,共19页
Based on available survey data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high-level talent in Sichuan province,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intentions were policy support,livability degree,so... Based on available survey data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high-level talent in Sichuan province,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ment intentions were policy support,livability degree,social relations,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s.By using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func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factors,if positive,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intentions to work in Sichuan.The cultural climate seems to have no obvious effect on intentions,but it indeed indirectly enhances their intentions by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s.To this end,provinci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should carry out targeted policy support and campaigns to maximize the likelihood of attracting high-level talent.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to maximize pull factors and minimize push factors to improve talent services and build a favorable living,working,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for talent.Meanwhile,high-level talent should also make full use of the social capital and seiz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a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tions to work in Sichuan employment intentions high-level talent
下载PDF
A Study of“Foreign Language+”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Model Driven by Social Needs
4
作者 ZHANG Jing-hu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4期321-326,共6页
Recently,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should take both national strategy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 Recently,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should take both national strategy and local development into consideration.Traditional skill-centered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has been gradually taken place by“foreign language+”model which can better adapt to new social nee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major.In a word,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requires not only the language skills,but als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other abilities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in full scale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needs foreign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发展与内涵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家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存在20多年,作为一个政策概念也有10多年了,但“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还不甚明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人才和教育两个维度作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存在20多年,作为一个政策概念也有10多年了,但“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还不甚明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人才和教育两个维度作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四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探讨培养“什么样的好人才”来满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历经四个发展阶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专业教育但又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采用跨学科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具有一定跨学科素养,具备解决复杂科技问题和社会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人才培养
下载PDF
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裴雷 胡志伟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作为回应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变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首先,在梳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契机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解析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其次,从知识生产框架和潜在空间领域的... 作为回应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变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首先,在梳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契机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解析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其次,从知识生产框架和潜在空间领域的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再次,分析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优化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关注学生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创新质量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育 实践逻辑 影响因素 新文科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信息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7
作者 张洋 吴婷婷 李晶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21-29,55,共10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后,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开展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课题。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重要的拉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名后,站在新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开展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重要课题。学科人才是学科发展重要的拉动力,人才培养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梳理信息资源管理产生和发展进路,阐明信息资源管理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多领域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特质,进而从交叉学科视角切入,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趋势,最后提出交叉学科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根植课程体系、立足学科前沿、拓宽交叉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 交叉学科 学科建设 分类培养
下载PDF
能源资源特色一流创新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构建与实践
8
作者 孙元田 李桂臣 +4 位作者 万志军 吴永辉 陈宁 李长傲 郝浩然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161-166,共6页
结合当前矿业类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功能定位不明确、实施成效评价趋于一般、师生间互动体验不佳的现状,提出能源资源特色一流创新人才本科生导师“五位一体”职能定位,优化多种渠道的沟通、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多元化就业支持和指导的“多... 结合当前矿业类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功能定位不明确、实施成效评价趋于一般、师生间互动体验不佳的现状,提出能源资源特色一流创新人才本科生导师“五位一体”职能定位,优化多种渠道的沟通、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多元化就业支持和指导的“多对多”全过程式本科生导师制,明确多渠道透明化、跨学科多方向、大团队互助式师生互选机制,建立长效性、硕博制、梯队化跨学科培养与学习模式,打破矿业类专业传统本科生选导师的模式,充分发挥导师教、学生学的主动性,提高师生互选自由度和满意度,重点解决跨专业选导师的难点,创新矿业类师生互选机制。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的部分学生为实践对象,验证矿业类本科生导师制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科研竞赛、毕业设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高等教育创新性能源资源特色一流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互动机制 跨学科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概念、内涵与路径
9
作者 祝朝伟 任淑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82,112,共8页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自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这对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新时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应实现从翻译到“翻译+国际传播”的转变,以提...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自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这对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新时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应实现从翻译到“翻译+国际传播”的转变,以提升中国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本文认为,树立翻译与国际传播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翻译人才全要素教学是培养“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翻译+国际传播”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医药超分子课程对中药本科专业学生知识重构及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
10
作者 肖美凤 贺琪珺 +4 位作者 邓凯文 石继连 唐宇 潘雪 贺福元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该文根据亟待解决的中医药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结合国家持续推进“双一流”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关注传统应用型中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向学术型创新中药专业培养模式转变时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中... 该文根据亟待解决的中医药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结合国家持续推进“双一流”专业建设实际情况,关注传统应用型中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向学术型创新中药专业培养模式转变时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中药专业主要课程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医药超分子课程对中药本科专业人才的交叉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出学术型中药本科专业增开中医药超分子课程的必要性。中医药超分子课程的开设将促进研究学术型人才知识结构重构,满足中药原始创新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专业 本科教育 中药超分子 学术型人才 交叉学科 知识结构
下载PDF
“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培养与实施路径
11
作者 贾艳艳 余祖华 丁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73-275,共3页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变革,这对涉农院校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阐述了当前畜牧兽医人才...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变革,这对涉农院校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阐述了当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智慧+”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新农科 畜牧兽医 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教育
下载PDF
国际合作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交叉领域创新型人才项目的执行分析和思考
12
作者 李凌 姚静然 +2 位作者 权凌 黄健 李文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是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渠道的关键抓手。如何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优质合作交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满足中国对高层次国际化的脑科学交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是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渠道的关键抓手。如何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科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优质合作交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了满足中国对高层次国际化的脑科学交叉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拓展和提升,2019年电子科技大学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开展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交叉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选拔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攻读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强交叉背景的下一代神经科学家。本文针对该项目展开深入探讨,就项目执行现状、项目运行经验、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进行梳理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神经科学 交叉领域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下载PDF
融合双创教育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13
作者 李付学 闫红 +2 位作者 张祯 李家瑞 孙奇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如何将“双创教育”理念有机融入程序设计类课程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融合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及价值,其次提出了“双创型...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如何将“双创教育”理念有机融入程序设计类课程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融合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及价值,其次提出了“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最后,从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实践平台、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融合双创教育的改革举措,为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程序设计类课程 教学改革 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PBL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胡志力 华林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77-80,85,共5页
该文从分析高校汽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 该文从分析高校汽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团队式多维协同的汽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团队式多维协同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培养质量
下载PDF
新医科建设的制度分析
15
作者 郭建如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新医科是医学发展到新发展阶段的产物,具有新发展阶段的鲜明特征,特别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新医科建设大体可分为建制化和非建制化两种主要途径。建制化途径强调设立专门的交叉学科、专业和机构开展人才培... 新医科是医学发展到新发展阶段的产物,具有新发展阶段的鲜明特征,特别是以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新医科建设大体可分为建制化和非建制化两种主要途径。建制化途径强调设立专门的交叉学科、专业和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非建制化途径则是面向更多的不特定群体,以招生指标、科研项目等形式来带动。从全国高校新医科建设的实践看,建制化方式是主要渠道,是推进新医科的主要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制度 新医科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6
作者 Kan Su Seong Pek Lim Linli Yao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7期150-157,共8页
This paper explores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such talents,and proposing several key measures.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explores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ir 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such talents,and proposing several key measures.Strategies include optimizing professional settings and curricula,enhanc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improving teaching staff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and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The importance of policy support and funding and establishing robus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is emphasized for effectively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 Professional set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下载PDF
跨学科“双创”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7
作者 李旭军 龚跃球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探索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人才的培养模式,成立了湘潭大学虚实交互机器人“双创”实验班。通过引入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通过不同专业的指导老师合作创建各方向技术前沿... 为探索跨学科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人才的培养模式,成立了湘潭大学虚实交互机器人“双创”实验班。通过引入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通过不同专业的指导老师合作创建各方向技术前沿的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视野;通过协同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逐步形成基本完善的跨学科“双创”实验班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改革探索中培养了一批智能制造与控制、机器视觉、硬件电路设计、虚拟仪器等领域里的创新实践人才,对跨学科“双创”实验班个性化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多专业融合 创新创业实验班 个性化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跨学科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8
作者 侯祥朝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97-302,共6页
通过案例分析、理论指导实践、文献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师资具有跨专业的特点,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理... 通过案例分析、理论指导实践、文献比较研究等方法,以华侨大学为例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和师资具有跨专业的特点,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平台、培养内容、培养方式手段创新的构建原则。设计了中美“1+2+1”双学位、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中英国际“3+1”本硕连读、赴境外大学短期交流等四条国际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并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国际化人才 跨学科 培养模式 华侨大学
下载PDF
药理学跨学科贯通式课程建设与实践
19
作者 朱玲 万莉红 +5 位作者 彭勇 熊文碧 周黎明 蒋维 易智慧 田汉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95-1396,1399,共3页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本科生基础课程,与各学科及应用有广泛的交叉渗透。本课程针对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基础药理学师资队伍,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层次融合,整合临床及科研资源并建立较完整的跨学科线上辅助教学课程体系,线下教...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本科生基础课程,与各学科及应用有广泛的交叉渗透。本课程针对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基础药理学师资队伍,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多层次融合,整合临床及科研资源并建立较完整的跨学科线上辅助教学课程体系,线下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塑造贯通式多交叉融合的课程,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拔尖本科生人才。课程建设实施后,反馈良好,促进了医学本科生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跨学科 贯通式 多层次融合 拔尖人才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向度及学术评价
20
作者 王宁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 新文科已成为当下高校教师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新文科含义的理解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基于作者先期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新文科的四个特征作了进一步阐释。国际性、跨学科性、前沿性和理论性是中国高校新文科与传统文科有所区别的地方,新文科的建设,应由国内和国际顶尖的人才来引领。此外,新文科建设的高质量要求及其背景下学术成果的多维性必将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其中也包括对人才的评价。一门学科是否堪称一流,首先要看该学科有无一流人才领衔并充当重要的学术骨干,由一流人才组成的强大学术团队是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的保障。之于人文学科,顶尖领军人才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人文学科的评价与对理工科的评价应有所不同,不应片面地追求量化,而更应该在量化的基础上由本学科的同行对之作出定性的评价。总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新文科视域下培养的人文学科国际化人才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跨学科 人文学科 人才评价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