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ing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at 38 Weeks versus 39 Weeks: Rate of Spontaneous Onset of Labor before Planned Cesarean Section and Impact on Maternal Outcom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
作者 Amal Radi Al Somairi Wafa Abdulaziz Bedaiwi Yaser Abdulkarim Faden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3年第3期550-565,共16页
Background: The timing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at 38 weeks versus 39 weeks is still a debatable subject, both regard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In the Saudi context, there is lack of local data to... Background: The timing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at 38 weeks versus 39 weeks is still a debatable subject, both regard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In the Saudi context, there is lack of local data to aid decision-making regarding the timing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Objectives: To estimate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onset of labor before the planned gestational age for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in women who were booked at gestational age of (39 0/7 - 39 6/7) weeks (W39) versus (38 0/7 - 38 6/7) weeks (W38) and to compare the rate of maternal composite outcome between these groups.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Sett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at King Abdulaziz Medical City, Jeddah, KSA. Method: Delivery registry books were reviewed to identify all deliveries from 1 January 2014 to 31 December 2016 (3 years). All low-risk pregnant women who had 2 or more cesarean deliveries and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included. Results: A total of 440 women were included of whom 318 (72.3%) were planned for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at W38 gestational age and 122 women at W39 gestational age. Mothers planned at W39 had higher rate of emergency cesarean deliveries versus those planned at W38 (18.0% versus 10.4%, p = 0.030;RR = 13.06), most frequently due to early onset of contractions (16.4% versus 8.2%, p = 0.012;RR = 12.17) or cervical dilatation (11.6% versus 5.4%, p = 0.024, RR = 16.15).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individual or composite maternal complications was no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other’s age (OR 0.93, p = 0.018) and schedule date at W39 (OR = 1.94, p = 0.028)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onset of labor before the scheduled gestational age, while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with parity, previous number of spontaneous vaginal deliveries, number of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ies or interval from last cesarean delivery. Conclusio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scheduled at 39 weeks of gestation or beyond carries a higher risk of emergency cesarean section, with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aternal complicatio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pontaneous onset of labor before the planned gestational age should be carefully identif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ti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ive Cesarean Emergency Cesarean Repeat Cesarean Previous Cesarean Spontaneous Onset of labor Maternal Outcome Neonatal Outcome Timing of Delivery Risk factors
下载PDF
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
作者 周强 李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7,共12页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 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CEIC经济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县域乡村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基于劳动力供给数量与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了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县域乡村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供给数量。乡村数字化发展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在工作地点和工作场所等方面选择的灵活性,且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兼业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二,乡村数字化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时长,且主要在“工作—闲暇”时间上进行了重新配置,即通过减少休闲时间来增加非农就业时间。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化对女性、“新生代”和低技能农村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时长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实现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化 劳动力供给 灵活就业 劳动要素配置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估与时空格局分析——基于“先进性—发展潜力—实现水平”的三维测算
3
作者 王方方 涂先青 +1 位作者 杨智晨 胡星楠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教师情感劳动影响因素研究:发展脉络与现实启示
4
作者 田国秀 贺娟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6,50,F0002,共8页
教学是涉及高强度的情感劳动的工作,教师是典型的情感劳动者。研究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助于研究者反思教师情感劳动的复杂性,也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做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 教学是涉及高强度的情感劳动的工作,教师是典型的情感劳动者。研究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既有助于研究者反思教师情感劳动的复杂性,也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教师情感劳动的影响因素做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理论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心理动力学方法分析教师情感劳动的个体影响因素,这种内在性的情感模型对理解教师个体影响因素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忽略教师所处社会文化背景的局限;第二类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方法分析教师情感劳动的社会关系影响因素,这种建构主义的情感因素分析偏重教师的社会文化体验,但依然属于个人与社会的二分法研究思维;第三类是以互动主义方法分析教师个人与社会动态互动中的情感劳动影响因素,这种整合的研究思维兼顾了教师情感劳动内外多层面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更多受后结构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劳动 影响因素 发展脉络 价值启示
下载PDF
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石振武 毕爱琦 王金茹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利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探讨人口总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建筑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消耗强度、劳动生产率7个因素对京、...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测算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利用STIRPAT模型进一步探讨人口总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建筑产业结构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消耗强度、劳动生产率7个因素对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建筑业碳排放总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稳定的态势,各因素对京津冀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除劳动生产率抑制建筑业碳排放增长,其余6个因素均起促进作用,其中城镇化水平对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促进作用最强,人口总量对河北省的促进作用最强。基于此,根据各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研究
6
作者 覃朝晖 范振楠 余思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数字经济不断向“三农”领域渗透,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配置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 数字经济不断向“三农”领域渗透,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配置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维度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但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村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更明显。为此,需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优化农业农村地区要素配置,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技术创新 农村资本投入 劳动力流动 要素配置
下载PDF
劳动投入水平、要素禀赋与农户行为可分性检验——基于南方稻农地块层次数据的验证
7
作者 陈风波 陈垚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2,共12页
生产和消费行为交织在一起是农户的重要特征。农户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否可分成为众多农户行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直接影响农户行为分析的结论和政策建议的合理性。通过构建农户模型,从农户农业生产劳动投入水平与家庭人地禀赋关系的视... 生产和消费行为交织在一起是农户的重要特征。农户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否可分成为众多农户行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直接影响农户行为分析的结论和政策建议的合理性。通过构建农户模型,从农户农业生产劳动投入水平与家庭人地禀赋关系的视角切入,分析不同要素市场条件下农户行为可分和不可分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2019年对中国南方稻农地块层次调研的混合截面数据对农户行为可分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南方稻农行为呈现出可分性特征,在处理了内生性、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越完善,农户行为可分性特征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行为由不可分性向可分性发生转变。与前期关于农户行为可分性检验从劳动力配置视角切入不同,从劳动力投入强度和要素禀赋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农户可分性,并利用一手调研的地块层面数据进行验证,为基于要素市场识别农户行为可分与不可分的具体情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性检验 劳动投入 要素市场 稻农 农户模型
下载PDF
灵活用工模式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雇主-雇员匹配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柳建坤 何晓斌 周文霞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100,共14页
激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从用工模式视角考察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抑制效应;从劳... 激励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从用工模式视角考察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抑制效应;从劳动力要素配置角度来看,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下降是造成灵活用工模式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重要机制;扩大企业规模以及增强企业工会劳动保护效果均可以削弱灵活用工模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关于用工模式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认识,而且为创新研发投入决策理论以及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用工 研发投入 劳动力要素配置 劳动保护
下载PDF
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应: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晶 余泳泽 缪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探究了数据要素变革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质量影响就业、投资和资本装备率的真实效应。研究表明:数据要...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探究了数据要素变革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质量影响就业、投资和资本装备率的真实效应。研究表明:数据要素成本降低使得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价格走低,价格效应短期挤出劳动,长期挤入资本,提升资本装备率;数字化技术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重组升级引致效率变革,通过替代效应促进就业、降低投资,降低资本装备率;数据质量改进通过协同效应稳定和扩大就业,阻止资本无边界的扩张,降低资本装备率。本文厘清了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单个要素及其比例关系的配置效应和作用机理,为制定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与投资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劳动要素 资本要素 资本装备率 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0
作者 刘波 凌亮 +4 位作者 魏大源 贾飞 王孟樵 张刚 张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3月于同一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568例作为验证集,纳入标准与训练集相同,通过R语言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训练集中有197例(8.7%)产妇出现产时发热;验证集中有46例(8.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 0.660~0.732),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47.9%。验证集中通过R语言进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AUC为0.703(95%CI 0.634~0.772),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71.3%。结论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保护性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分娩镇痛前预测产时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减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大鼠分娩疼痛
11
作者 葛亮 张鹏 +1 位作者 杜丽芳 韩旭东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分娩疼痛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自然分娩,未... 目的: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分娩疼痛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大鼠自然分娩,未行任何处理;Dex组,大鼠产程启动至产下最后1个仔鼠期间,分别静脉注射50、100μg/kg和200μg/kg右美托咪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大鼠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组织中BDNF的表达;热水甩尾法测定大鼠分娩时的痛阈值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q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组织迅速加速纤维肉瘤蛋白(Raf)、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强啡肽(DYN)的表达。结果:注射Dex后,大鼠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Dex剂量显著影响BDNF蛋白表达水平。随着Dex剂量增加,大鼠分娩时的痛阈值明显提高,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注射Dex后,大脑皮质顶叶与子宫内膜中Raf、ERK、CREB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DYN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脑皮质顶叶BDNF表达与Raf、ERK、CREB表达呈正相关,而与DYN表达呈负相关;子宫内膜BDNF表达与Raf、ERK表达无相关性,与CREB表达呈正相关,与DY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静脉注射Dex对大鼠分娩疼痛抑制作用明显,可能与通过BDNF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分娩 疼痛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郭娅萍 龚天星 +1 位作者 李涛 牟燕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的孕妇390名进行分娩前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按知晓度将其分为知晓良好组和知晓不良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孕妇... 目的分析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的孕妇390名进行分娩前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按知晓度将其分为知晓良好组和知晓不良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390名孕妇中对分娩镇痛知识知晓度良好者250名,纳入知晓良好组;知晓度不良者140名,纳入知晓不良组。两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居住地、了解分娩镇痛的主要途径、对分娩镇痛所持态度、孕期孕妇学校学习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1.612,95%CI:1.557~86.574)、产次(OR=14.702,95%CI:1.972~109.618)、了解分娩镇痛的主要途径(OR=15.256,95%CI:3.453~67.416)、对分娩镇痛所持态度(OR=8.356,95%CI:1.110~62.916)、孕期孕妇学校学习次数(OR=20.615,95%CI:4.997~85.036)是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度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妇分娩前对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仍相对较低,其中文化程度、产次、了解分娩镇痛的主要途径、对分娩镇痛所持态度,以及孕期孕妇学校学习次数是孕妇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提高孕妇对分娩镇痛知识的认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分娩镇痛知识知晓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替代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13
作者 龚斌磊 肖雅韵 +1 位作者 徐君 袁菱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替代
下载PDF
数字技术、要素收入分配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14
作者 范世铖 牛蕊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更大。同时,数字技术均显著降低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的分配驱动并不均衡,数字技术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却提高了资本收入份额,导致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同时,数字技术主要通过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行业间技术溢出降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该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下载PDF
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明琳 徐浩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3,141,共7页
为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建立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动态调整机制,对保障铁路建设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现行铁路及其他行业和地区人工费单价的调整机制,并进行了对... 为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建立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动态调整机制,对保障铁路建设市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现行铁路及其他行业和地区人工费单价的调整机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理论和数据分析,提出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的5个影响因素,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建筑业农民工平均工资、铁路主要施工企业劳务费用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基于主要影响因素和附加调整系数的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动态调整数学模型,通过测算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了数学模型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从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行角度提出了铁路工程人工费单价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人工费单价 动态调整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6
作者 朱新宇 颜廷武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科技与产业脱节仍是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问题。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分析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两条路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效果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地区资源禀赋的约束,且农村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门槛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如何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角度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种植结构“趋粮化”: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及其异质性
17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钟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2-30,87,共10页
已有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忽视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差异和区域差异,存在以户为单位度量劳动力外流的选择差错及要素替代发生主体不一致带来的行为逻辑分析偏误。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8年村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 已有关于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研究忽视粮食作物的品种结构差异和区域差异,存在以户为单位度量劳动力外流的选择差错及要素替代发生主体不一致带来的行为逻辑分析偏误。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8年村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相悖于现有文献的主流观点,整体上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种植比例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主产区农村劳动力外流甚至会显著抑制种植结构“趋粮化”,这一结论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原因在于,劳动力外流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强化了水稻种植“双改单”和复种指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复种指数 劳动力外流 要素替代 土地流转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农业绿色发展——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考察
18
作者 石荣 唐艺婧 杨国涛 《世界农业》 2024年第5期13-27,共15页
数字化发展为各国深化智慧型农业合作、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2010-2021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数字化发展为各国深化智慧型农业合作、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2010-2021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发展显著提升了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渠道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发展主要通过扩大规模化生产及提高劳动力素质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中国双边贸易密切程度高的国家,其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的数字赋能效应更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有助于强化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规模化生产 劳动力素质 政府治理能力
下载PDF
数据资产如何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机制
19
作者 苑泽明 尹琪 于翔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3,共20页
数据资产的资产属性和数据属性决定了其可以改善企业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状态,从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企业年报,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种子词筛选+AutoPhrase相似词扩充+SnowNLP情感极性分析”对企业的数据资产水平进行评估,以... 数据资产的资产属性和数据属性决定了其可以改善企业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状态,从而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企业年报,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种子词筛选+AutoPhrase相似词扩充+SnowNLP情感极性分析”对企业的数据资产水平进行评估,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据资产增加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该作用主要由数据资产的处理和应用产生,数据资产获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数据资产增加能够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抑制非效率投资、降低管理成本,从而通过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优化机制来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外部环境对数据资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环境不确定性、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数字经济政策供给水平的提高会强化数据资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应积极开发、积累和利用数据资产,政府应持续推进地区信息化、市场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以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 高质量发展 传统生产要素 劳动力结构 资本配置效率 技术水平 管理效率
下载PDF
中国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研究
20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共17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要素错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时空异质性,资本、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呈配置过度状态,电力资源和低技能劳动力呈配置不足状态。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呈空间收敛趋势,其他类型要素配置呈空间扩大趋势。资本和电力资源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过度加剧,低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不足加剧,中等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较大源于东北地区配置不足严重。资本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大于配置不足增加的城市数量,电力资源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远大于配置不足减少的城市数量,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度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中等技能、低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的城市数量增加。资源型城市要素错配问题比非资源型城市严重,尤其是成长型、成熟型资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错配 异质性技能劳动力 电力资源 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