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人才职业结构的变动趋向及职业选择的主观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陶秉元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人才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主观选择的不同而发生变动。本文一方面依据青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人才职业的流动程度、方向、产业、行业、所有制、空间分布及人才特征等多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青海... 人才职业流动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主观选择的不同而发生变动。本文一方面依据青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从人才职业的流动程度、方向、产业、行业、所有制、空间分布及人才特征等多个方面对未来几年青海省人才职业流动结构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合理展望;另一方面,对人才在职业选择上的经济利益、自我实现及主观理性等三个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青海人才职业流动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障碍和客观持续压力。本文为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青海人才职业流动的模式及社会管理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人才职业流动 变动趋向 主观原因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结构性社会流动的类型和意义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玉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5-28,共4页
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形成一种新陈代谢、拾遗补缺、优胜劣汰的社会机制,是和谐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
关键词 社会流动 人口变动 人才流动 合理流动
下载PDF
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以长江学者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史冬波 张子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0,共9页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 [目的/意义]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人才计划与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关系,特别是与其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的人才政策制定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本文以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计划的科学家为样本,构建其职业经历数据,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入选人才计划对职业流动行为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发现,入选长江计划促进了科学家的职业流动。在入选长江计划5年内,科学家更多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也更多地向排名级别更低的高校流动。[创新/价值]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回归模型而非描述性分析;研究结论为认知人才计划对科学家职业流动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计划 科学家职业流动 长江学者计划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人才流动的战略影响与管理策略研究
4
作者 左小德 孙鹏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2期124-127,共4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动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源依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相关理论,揭示人才流动对企业战略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华为和联想的具体案例,探讨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动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资源依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相关理论,揭示人才流动对企业战略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华为和联想的具体案例,探讨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对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的挑战,比较中美企业在人才流动管理上的差异,揭示文化、制度和市场环境的不同影响。本文进一步预测全球人才流动的未来趋势,并提出中国企业应对未来人才流动趋势的具体策略,强调灵活性和创新的重要性,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人才流动 企业战略 创新能力 跨文化管理 技术变革 动态能力
下载PDF
学术制度变革与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变迁——来自我国6类项目人才履历的实证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娟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6,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术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为研究学术制度变革影响下的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变迁,在线抓取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模、流动频率和流动周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术制度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为研究学术制度变革影响下的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变迁,在线抓取6类项目人才9534份简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模、流动频率和流动周期中的变化与年代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改革开放后从单位制到聘任制的制度转换带来了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规模的快速上升,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两大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将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规模推向高峰。尽管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频率在7代人中逐渐降低,但制度变革对人才流动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年龄对50后、60后流动频率的制约。学术制度变革对有序流动的合法性辩护使7代大学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周期逐渐缩短,但各学科间的变化速度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制度变革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变迁 项目人才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