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of Proximity-Coupling High-Order Modes Patch Antenna with Solar Cells for Sustainable Communication
1
作者 Jingyu Lai Yu Luo +2 位作者 Ningning Yan Wenxing An Kaixue Ma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72-81,共10页
An integration of single-layer proximitycoupling patch antenna and solar cells with bandwidth enhancement and optical energy harvesting is proposed for sustainable communication.For this purpose,many dual-function com... An integration of single-layer proximitycoupling patch antenna and solar cells with bandwidth enhancement and optical energy harvesting is proposed for sustainable communication.For this purpose,many dual-function components are selected for designing the miniaturized solar cell antenna.On the one hand,by greatly affecting the current flow of the rectangular patch,vias and proximity-coupling are introduced to control the resonance modes frequency and matching,respectively,for wideband application,and the radiation performance property can be achieved by high-order mode.On the other hand,vias and proximity-coupling are beneficial to complete direct-current(DC)loop of solar cell and improve compatibility of DC-RF(radio frequency),whereas a high-order mode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collected light energy.To prove the working principle,fabricated and manufactured solar cell antenna.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solar cell antenna gain is raised to as high as 9.27 d Bi in4.37 to 5.06 GHz applied to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 patch integration compressed high-order mode high gain proximity-coupling
下载PDF
Patch testing and cross sensitivity study of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 due to anticonvulsants: A preliminary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TN Shiny Vikram K Mahajan +3 位作者 Karaninder S Mehta Pushpinder S Chauhan Ritu Rawat Rajni Sharma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with ACDR from anticonvulsants were patch tested 3-27 mo after complete recovery using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 sodium valproate in 10%, 20% and 30% conc. in pet. after informed consent. Positive reactions persisting on D3 and D4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Clinical patterns were exanthematous drug rash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DRESS) in 18(75%),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JS/TEN) overlap and TEN in 2(8.3%) patients each, SJS and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in 1(4.2%) patient each,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ed drugs were phenytoin in 14(58.3%), carbamazepine in 9(37.5%), phenobarbitone in 2(8.3%), and lamotrigine in 1(4.7%) patients,respectively. Twelve(50%) patients elicited positive reactions to implicated drugs; carbamazepine in 6(50%), phenytoin alone in 4(33.3%), phenobarbitone alone in 1(8.3%), and both phenytoin and phenobarbitone in 1(8.33%) patients, respectively. Cross-reactions occurred in 11(92%) patients. Six patients with carbamazepine positive patch test reaction showed cross sensitivity with phenobarbitone, sodium valproate and/or lamotrigine. Three(75%) patients among positive phenytoin patch test reactions had cross reactions with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or valproate. CONCLUSION Carbamazepine remains the commonest anticonvulsant causing ACDRs and cross-reactions with other anticonvulsants are possible. Drug patch testing appears useful in DRESS for drug imputability and cross-reactions established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Carbamazepine Sodium valproate 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 Drug patch test LAMOTRIGINE PHENOBARBITONE PHENYTOIN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下载PDF
超协调元
3
作者 傅向荣 王钰 +2 位作者 赵阳 陈璞 孙树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4,共8页
该文提出一类超协调的单元理论。不同于在普通协调元中采用的线位移协调插值格式,超协调元的单元插值函数首先引入转角自由度等线位移导数的高阶协调假设,并通过积分推导,进而获得超协调的线位移模型。基于超协调元理论,该文构造了一类... 该文提出一类超协调的单元理论。不同于在普通协调元中采用的线位移协调插值格式,超协调元的单元插值函数首先引入转角自由度等线位移导数的高阶协调假设,并通过积分推导,进而获得超协调的线位移模型。基于超协调元理论,该文构造了一类新型的三结点三角形平板壳元SCT。数值算例表明:与其他类型单元相比,基于超协调元理论的单元具有计算精度高和计算效率好的优势。该文所提出单元理论构造简单,超协调元理论可以成为构造高性能数值算法的一种新的通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协调理论 壳单元 转角自由度 有限单元法 高阶分片检验
下载PDF
93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4
作者 权哲 殷芳 +1 位作者 杜霁儒 宋宁静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46-49,60,共5页
目的:检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化妆品接触性过敏原情况。方法: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93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化妆品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93例患者中有68例(73.12%)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排前4位的变应原种类分别是... 目的:检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化妆品接触性过敏原情况。方法:对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93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进行化妆品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93例患者中有68例(73.12%)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排前4位的变应原种类分别是金属盐类(41例)、表面活性剂类(37例)、防腐剂类(30例)和芳香剂类(24例),阳性率排前9位的具体变应原成分分别是氯化镍(36例)、氯化钴(23例)、十二烷基硫酸钠(16例)、戊基肉桂醇(14例)、烷基醇聚氧乙烯醚(12例)、硫酸镍(12例)、硫柳汞(11例)、硫酸钠(11例)和橡苔浸膏(10例)。结论:化妆品接触性过敏原可能与玫瑰痤疮的发病和复发有关,金属盐类、表面活性剂类、防腐剂类和芳香剂类是最常见的化妆品变应原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斑贴试验 化妆品 变应原
下载PDF
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人群皮肤特点和斑贴试验研究
5
作者 吕静 江阳 +3 位作者 王祖红 王莎 李佳佳 李玲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18-23,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分析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 sensitive skin,SS)人群的皮肤特点及化妆品相关过敏因素,评估)人群的皮肤特点及化妆品相关过敏因素,评估SS人群和正常人群的斑贴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为化妆品不...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分析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 sensitive skin,SS)人群的皮肤特点及化妆品相关过敏因素,评估)人群的皮肤特点及化妆品相关过敏因素,评估SS人群和正常人群的斑贴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69例乳酸刺痛试验(例乳酸刺痛试验(lactate stimulation tes lactate stimulation tes,LAST)阳性及临床评估为)阳性及临床评估为SS的志愿者作为试验组,的志愿者作为试验组,70例LAST阴性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分别完善受试者自评、医师临床评估、无创皮肤生理指数测定(包括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丢失、皮肤红斑指数、油脂含量、pH值5项指标)及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4项测试,对上述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试验组乳酸刺痛评分和总感觉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乳酸刺痛评分分别为(3.54±0.65)分、(2.71±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体封闭型斑贴试验显示,57例(82.61%)出现≥1种成分阳性反应,44例(63.77%)出现≥3种成分阳性反应;对照组41例(58.57%)出现≥1种成分阳性反应,16例(22.86%)出现≥3种成分阳性反应。最易引起SS人群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月桂基葡糖苷、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硫酸镍、葵基葡糖苷、山梨坦油酸酯、甲基二溴戊二腈;正常人群中常见变应原分别为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月桂基葡糖苷、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山梨坦油酸酯、硫柳汞、硫酸镍。试验组面部瘙痒、刺痛、灼热、红斑、脱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面部皮肤油脂、水分含量、经皮水分丢失、红斑指数、pH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结论重庆地区敏感性皮肤人群皮肤屏障有不同程度受损,伴自觉症状及客观体征,乳酸刺痛评分明显升高,对多种化妆品成分过敏,最常见的是月桂基葡糖苷、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硫酸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皮肤特点 皮肤屏障 斑贴试验
下载PDF
透皮贴剂特性质量研究方法及控制标准
6
作者 全丹毅 赵慧芳 +2 位作者 刘羽恩 杨广强 陈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作为非侵入型药物递送系统,透皮贴剂可通过皮肤以固定剂量和可调节的速率递送药物,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本文聚焦透皮贴剂关键质量属性,阐述其检测方法及试验中的关键点,同时参考国内外药典及现行政策法规,简述部分其他特性... 作为非侵入型药物递送系统,透皮贴剂可通过皮肤以固定剂量和可调节的速率递送药物,从而产生全身或局部的治疗作用。本文聚焦透皮贴剂关键质量属性,阐述其检测方法及试验中的关键点,同时参考国内外药典及现行政策法规,简述部分其他特性质量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标准,以期为企业及相关部门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及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透皮贴剂 体外释放 检测方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基于斑贴及稳定性试验剖析含烟酰胺化妆品皮肤刺激性成因
7
作者 王亚茹 莫庭源 +3 位作者 赖红霞 周悦 谢嘉颖 谭建华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探究含烟酰胺化妆品可能引起人体皮肤刺激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开展了健康志愿者烟酸、烟酰胺斑贴试验及含烟酰胺化妆品稳定性试验研究。首先选取含烟酰胺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同时测定烟酸、烟酰胺含量水平;随后进行了不同含量烟酸溶液(0... 为探究含烟酰胺化妆品可能引起人体皮肤刺激性反应的主要原因,开展了健康志愿者烟酸、烟酰胺斑贴试验及含烟酰胺化妆品稳定性试验研究。首先选取含烟酰胺化妆品进行斑贴试验,同时测定烟酸、烟酰胺含量水平;随后进行了不同含量烟酸溶液(0.000 5%,0.001%,0.01%,0.025%)和3%烟酰胺溶液斑贴试验,并开展了含烟酰胺化妆品稳定性试验。结果发现:45个含烟酰胺化妆品中,17个会引起皮肤反应(占总数的37.8%),41个检出烟酸(占总数的91.1%),含量为0.000 15%~0.026 6%;采用自建皮肤反应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皮肤反应评分总和与烟酸含量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06,P=0.006),与烟酰胺含量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99,P=0.517)。0.000 5%烟酸、0.001%烟酸、3%烟酰胺溶液对皮肤刺激性与阴性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025%烟酸、0.01%烟酸对皮肤刺激性与阴性对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烟酰胺化妆品在25℃放置8周烟酸含量稳定,在55℃放置8周烟酸含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 烟酰胺 化妆品 斑贴 稳定性试验 皮肤刺激性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贴片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8
作者 杜卓芳 符渝昕 程泽能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908-913,共6页
目的制备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透皮贴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药物析晶、体外释放和渗透情况选择处方所用辅料;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阿戈美拉汀-多库酯离子液体,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溶剂蒸发法... 目的制备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透皮贴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药物析晶、体外释放和渗透情况选择处方所用辅料;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阿戈美拉汀-多库酯离子液体,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波谱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透皮贴片,对离子液体贴片的含量均匀性、体外释放及体外渗透性能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贴片制备后,表面光滑透明,重量面积比为167 g·m^(-2),单位面积含药量为2.5 mg·cm^(-2);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标准;体外释放速率为(478.31±0.87)μg/(cm^(2)·h^(1/2));体外渗透速率为(24.38±3.93)μg/(cm^(2)·h);24 h的累计透过量为(545.86±93.08)μg·cm^(-2),透过率为(21.78±3.85)%。结论阿戈美拉汀离子液体通过增大贴片的载药量,显著提高贴片的透皮效果,使得透皮贴剂有望成为阿戈美拉汀的新型给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离子液体 透皮贴片 体外渗透试验
下载PDF
口罩伴侣清凉提神水凝胶贴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9
作者 李若涵 汪千千 +1 位作者 张艳焱 徐剑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目的)制备一款载薄荷油的凝胶贴片,贴附于口罩内壁,对口罩佩戴时间过久产生的心情烦闷、精神疲倦、有臭气等问题进行优化。(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采用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薄荷油/PVA/CS复合水凝胶贴片,在单因素试... (目的)制备一款载薄荷油的凝胶贴片,贴附于口罩内壁,对口罩佩戴时间过久产生的心情烦闷、精神疲倦、有臭气等问题进行优化。(方法)以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为原料,采用循环冷冻/解冻法制备薄荷油/PVA/CS复合水凝胶贴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响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单盲法测试出薄荷油最佳载药量。(结果)水凝胶贴片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VA溶液与CS溶液质量比5.3∶1、冷冻时长12.5 h、冷冻次数4次,载薄荷油量0.5%~0.6%。(结论)运用响应面法制备得到的水凝胶贴片具有黏性好、使用方便、体积较小、芳香气味持续时间久、安全无毒、无刺激等优点,表明优化水载薄荷油的凝胶贴片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贴片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单盲法
下载PDF
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晓佳 张理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瑞敏系列(R)和TURE TEST系列(T)斑贴试剂检测结果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这两个系列斑贴试剂检测196例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对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不完全相同,它... 目的分析瑞敏系列(R)和TURE TEST系列(T)斑贴试剂检测结果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这两个系列斑贴试剂检测196例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患者,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瑞敏系列和TURE TEST系列斑贴试剂对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不完全相同,它们检测常见变应原种类均与国内已有报道类似;两个系列中相同的16种变应原的检测反应强度一致性较好,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个系列斑贴试剂的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瑞敏 TURE test
下载PDF
三十九味骨愈贴凝胶基质配方及其制备工艺的探索研究
11
作者 胡维稳 字桂成 杨玲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索三十九味骨愈贴的凝胶基质配方及制备工艺,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黏附力测定结果作为考察指标,先通过预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空白凝胶基质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范围,再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辅... 目的探索三十九味骨愈贴的凝胶基质配方及制备工艺,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实践基础。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黏附力测定结果作为考察指标,先通过预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空白凝胶基质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范围,再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辅料用量,最后考察药材入药方式。结果最优凝胶基质配方为:相对密度1.10(25~30℃)的药材提取清膏210.0 g、甘油100.0 g、聚丙烯酸钠NP-70030.0 g、聚维酮K903.0 g、酒石酸1.2 g、甘羟铝0.9 g、依地酸二钠0.8 g、山梨酸钾2.0 g及月桂氮䓬酮6.0 g。结论本研究成功确立了三十九味骨愈贴凝胶基质配方和制备工艺的基础框架,为其后续研究开发和产品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九味骨愈贴 凝胶基质配方 制备工艺 模糊数学感官评分 黏附力测定 正交试验 药材入药方式
下载PDF
Debonding Patch Detection in FRP-Strengthened Materials with Fiber-Optic Interferometer 被引量:1
12
作者 Xu Ying Wang Dexiang +1 位作者 Tang Tianyou Lu Miaomiao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7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The interfacial debonding i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strengthened repair material will affect the bonding strength and lead to failure of the repair without warning.Unfortunately the interfacial damage is normall... The interfacial debonding i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strengthened repair material will affect the bonding strength and lead to failure of the repair without warning.Unfortunately the interfacial damage is normally invisible and often in the form of a patch rather than a through-width crack.Therefore,a debonding patch detection technique based on fiber optic interferometry is proposed.A quasi-impulse loading is applied with a rubberhead hammer and the total elongation of a surface-mounted optical fiber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repair material is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load position.When a debonding patch is present,the induced sudden slope or sign change on the plot of fiber integral strain v.s.load position will reveal the ext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debonded area.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applicable for debonding patch detection in repaired members under various support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ch patch repair hammer interfacial sudden impulse elongation optic interferometry
下载PDF
1084例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猛猛 李婷婷 +1 位作者 胡雯 康晓静 《新疆医学》 2023年第3期279-281,289,共4页
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对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787例,阳性率反应较高的变应原是硫柳汞、硫酸镍。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 目的了解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见变应原。方法对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787例,阳性率反应较高的变应原是硫柳汞、硫酸镍。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是引起二、三级过敏反应的主要变应原;男性患者对橡胶、对苯二胺、重酪酸钾、三乙醇胺更易过敏,女性患者对硫酸镍更易过敏;汉族更易对硫柳汞过敏,维吾尔族更易对硫酸镍过敏。年轻患者更易对硫柳汞过敏,中年患者更易对硫酸镍过敏,老年患者更易对对苯二胺和重络酸钾过敏。结论硫柳汞、硫酸镍是本地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过敏原,硫柳汞、硫酸镍、对苯二胺更容易引起高级别过敏反应。男性应提防职业接触导致的过敏反应,女性患者更应该注重金属首饰引起的过敏,老年患者对染发过敏要更加重视。斑贴试验是确定接触性皮炎患者变应原的一个较为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斑贴实验 变应原
下载PDF
溶剂型冷补沥青制备及其黏附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军 李梦 +1 位作者 史文涛 王泽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71-2776,共6页
为制备高性能沥青路面修补材料,研制了9种不同配比的冷补沥青。测量冷补沥青的接触角并通过表面自由能理论计算内聚功、黏附功、剥落功和能量比,结合定量的黏附性测试手段对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0℃旋转黏度、改进水煮法... 为制备高性能沥青路面修补材料,研制了9种不同配比的冷补沥青。测量冷补沥青的接触角并通过表面自由能理论计算内聚功、黏附功、剥落功和能量比,结合定量的黏附性测试手段对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60℃旋转黏度、改进水煮法、光电比色法以及黏结强度测试所得最佳配比与表面自由能计算所得一致,且3种黏附性测试方法所反映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冷补沥青最佳配合比为m(沥青)∶m(柴油)∶m(SBS)∶m(增黏树脂)∶m(抗剥落剂)=100∶30∶3∶5∶0.5,可直接采用光电比色法和接触角测试相结合或黏结强度测试与接触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量化评价其黏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补沥青 接触角测试 表面自由能理论 黏附性评价
下载PDF
端羧基丁腈橡胶/环氧树脂冷补沥青研发及其混合料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福周 史宝红 +1 位作者 段伟 胡立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14-519,共6页
为研究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环氧树脂E51冷补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基于正交试验,以60℃旋转黏度和1d质量损失率为指标,确定CTBN/E51冷补沥青各组分最佳掺量为稀释剂18%,环氧树脂14%,固化剂4.7%,增韧剂3%和抗剥落剂4%。通过水煮法、... 为研究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环氧树脂E51冷补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基于正交试验,以60℃旋转黏度和1d质量损失率为指标,确定CTBN/E51冷补沥青各组分最佳掺量为稀释剂18%,环氧树脂14%,固化剂4.7%,增韧剂3%和抗剥落剂4%。通过水煮法、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弯曲梁流变试验(BBR)评价冷补沥青的黏附性、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采用LB-10级配,6.2%的油石比制备CTBN/E51冷补沥青混合料,与市面上常用的GR牌和GJY牌冷补料进行强度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施工和易性试验和容留时间试验,结果表明:CTBN/E51冷补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且容留时间为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E51 正交试验 冷补料 路用性能 容留时间
下载PDF
应用斑贴试验检测过敏原在皮炎和湿疹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6
作者 高东好 许端倪 +1 位作者 余泳 卢艳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0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探讨氯化钴等20种过敏原在皮炎、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检测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0年来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且临床诊疗资料基本齐备的248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皮炎患者144例(男17例、女127... 目的探讨氯化钴等20种过敏原在皮炎、湿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检测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0年来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就诊且临床诊疗资料基本齐备的248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皮炎患者144例(男17例、女127例),年龄4~75岁;湿疹患者95例(男27例、女68例),年龄2~78岁。对其氯化钴、疏基化合物、咪唑烷基脲、对苯二胺、N-环已基硫酞内酯、夸特15等20种过敏原斑贴试验的72 h观察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在皮炎、湿疹患者中,硫酸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Ⅰ3种过敏原阳性率均居前3位,其阳性率分别为29.17%(42/144)、19.44%(28/144)、9.72%(14/144)和21.05%(20/95)、16.84%(16/95)、11.58(11/95)。在皮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0:7.47,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06%(8/17)、66.93%(85/127);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比例为1.00:23.00:3.80:1.00,其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0%(1/5)、66.09%(76/115)、57.89%(11/19)、100%(5/5),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5);1种、2种与3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患者百分率为29.17%(42/144)、19.44%(28/144)、15.97%(23/144),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5)。在湿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0:2.52,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85%(14/27)、64.71%(44/68);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比例为1.00:14.25:5.75:2.75,其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0%(1/4)、63.16%(36/57)、52.17%(12/23)、81.82%(9/11);1种、2种与3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患者百分率分别为36.84%(35/95)、8.42%(8/95)、15.79%(15/9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0,P<0.05)。结论硫酸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Ⅰ3种过敏原为皮炎、湿疹的高发诱因,然而对于所有过敏原而言,性别、年龄、不同数量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之间则存在不同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应用斑贴试验检测过敏原有助于皮炎和湿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斑贴试验 过敏原
下载PDF
不正确程序修复补丁识别
17
作者 董玉坤 唐道龙 +1 位作者 孙玉雪 位欣欣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程序自动修复技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大多数自动修复工具使用测试用例作为补丁正确性验证的最终方法,有限的测试用例难以对程序进行充分的测试,因此自动修复工具生成的补丁集合包含大量的不正确补丁.为了识... 程序自动修复技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大多数自动修复工具使用测试用例作为补丁正确性验证的最终方法,有限的测试用例难以对程序进行充分的测试,因此自动修复工具生成的补丁集合包含大量的不正确补丁.为了识别不正确补丁,我们采用对比缺陷修复前后成功测试的执行路径以及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来识别修复补丁的有效性,以解决自动修复工具精度低的问题.我们的方法评估了来自6个经典的自动修复工具生成的132个补丁,并成功地排除了80个不正确的补丁并且没有排除正确的补丁,这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不正确补丁,并且提高自动修复工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自动修复 补丁质量评估 不正确补丁 测试用例生成 不正确补丁识别 UML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过拟合补丁识别
18
作者 董玉坤 杨宇飞 +1 位作者 程小彤 唐叶尔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12期261-267,共7页
自动程序修复技术可实现对软件缺陷的自动修复,并使用测试套件评估修复补丁.然而因为测试套件不充分,通过测试套件的补丁可能并未正确修复缺陷,甚至引入新的缺陷并产生波及效应,导致自动程序修复生成大量过拟合补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 自动程序修复技术可实现对软件缺陷的自动修复,并使用测试套件评估修复补丁.然而因为测试套件不充分,通过测试套件的补丁可能并未正确修复缺陷,甚至引入新的缺陷并产生波及效应,导致自动程序修复生成大量过拟合补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过拟合补丁识别方法,首先将补丁对程序的修改分解为对变量的操作,然后采用数据流分析方法识别补丁影响域,并根据补丁影响域选择针对性覆盖准则来识别目标覆盖元素,进而选取测试路径并生成测试用例实现对修复程序的充分测试,避免修复副作用的影响.本文在两个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流分析的过拟合补丁识别方法可有效提升自动程序修复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程序修复 过拟合补丁 补丁影响域 数据流分析 测试用例生成
下载PDF
外周血微核试验检测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
19
作者 王国伟 孙晓霞 +6 位作者 车国喜 盖潇潇 屈秋锦 王焱 汪晓飞 杜晓丹 刘成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与成熟红细胞微核(MN-NCE),探究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潜在遗传毒性风险。方法:实验设短周期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两种方案,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介质对照液、样品试验液、环磷酰胺溶液(25、50 mg/kg),每日给药1次,短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3 d后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长周期连续给予受试物14 d后采集外周血并摘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的微核并分析脾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HE对脾脏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不同周期条件下样品试验组小鼠外周血中MN-RET百分率和MN-NCE百分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周期给予样品试验组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相较于介质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病理性改变。而长周期给予受试物后,与介质对照组相比,25和50 mg/kg环磷酰胺组晚期凋亡细胞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50 mg/kg环磷酰胺组小鼠脾脏出现明显的白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红髓扩张、髓外造血增加等病理性改变。结论:该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在外周血微核试验中不存在遗传毒性风险。在给予试物不同周期条件下,选择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的MN-RET和MN-NCE,在可降解生物材料补片的遗传毒性风险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可降解生物补片
下载PDF
复方祖师麻凝胶贴提取工艺及基质处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志阳 陈静 +6 位作者 薛原 张晓蝶 杨佳雯 汤春艳 陈璟 顾雪梅 杨雨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目的 优化复方祖师麻凝胶贴提取工艺、基质处方。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瑞香素含量、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丙三醇、聚丙烯酸钠NP-700、酒石酸、甘氨酸铝用量... 目的 优化复方祖师麻凝胶贴提取工艺、基质处方。方法 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瑞香素含量、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以丙三醇、聚丙烯酸钠NP-700、酒石酸、甘氨酸铝用量为影响因素,综合感官评分、初黏力的总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基质处方。再制备离体小鼠皮肤,筛选促渗剂(氮酮)用量。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乙醇用量8倍,提取时间2 h,综合评分为7.851。最佳基质处方为丙三醇用量17.5 g,聚丙烯酸钠NP-700用量1.5 g,甘氨酸铝用量0.10 g,酒石酸用量0.05 g,总分为93分。最佳氮酮用量为5%。结论 该方法提取效率高,工艺稳定可靠,所得复方祖师麻凝胶贴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祖师麻凝胶贴 提取工艺 基质处方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