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vigating the hydrogen prospect: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ustainable source-base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transport solutions,advanced storage mechanisms,and CCUS integration
1
作者 Sehar Tasleem Chandra Sekhar Bongu +1 位作者 Mohan Raj Krishnan Edreese Housni Alsharaeh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6-215,I0005,共51页
The review is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s,commercial scale developments,challenges,and techno-eco nomics for the entire H_(2) value chain,including production,mainly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The review is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s,commercial scale developments,challenges,and techno-eco nomics for the entire H_(2) value chain,including production,mainly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sources,storage,and transport.The challenges,advantages,and uses of H_(2) energy are included at length.Moreover,apart from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pproaches,the approach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for combating the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from existing H_(2) production facilities are highlighted in terms of ca 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Concisely,the review discusses current material and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 ncements in developing pilot projects and large-scale establishments for viable and rapidly emerging sou rce-ba sed H_(2) productio n.Moreover,the review also aims to provide an in-depthdiscussion and explore current developments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H_(2) energy in terms of its utilization,based on its high energy density,and its ability to be used as a feedstock and fuel.On the other hand,the challenges of H_(2) are also elabo rated.Next,the role of CCUS in a carbon-neutral economy and value chain for minimization of emissions from existing facilities is thoroughly deliberated,and the recent commercial-scale implementation of CCUS technologies is highlighted.Extending the utilization and recycling of captured CO_(2) emissions along with H_(2) to produce e-fuels in terms of current advances is detailed in this review.Fu rthermore,the most applicable,efficient,a nd develo ping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H_(2) storage,considering recent la rge-scale implementations of liquid carriers and 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 as storage options.Lastly,the review elaborates on recent insights into advances in H_(2)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including compressed and liquid H_(2) delivery via roads,ships,pipelines,and flight cargo.The review gives precise insights into the recent scenario through an elaborated conclusion of each discussion topic separately and a discussion of future perspectives.The current review will help researcher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ongoing research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the H_(2) value chain for formulating new solutions for sustainable H_(2) production,alo ng with focusing on suitable approaches for its storage and tra nsport to make the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_(2) applicable on a larg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based hydrogen hydrogen utilization Carbon capture E-fuels hydrogen storage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下载PDF
A review of 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 technologies 被引量:3
2
作者 Miao Yang Ralf Hunger +2 位作者 Stefano Berrettoni Bernd Sprecher Baodong Wang 《Clean Energy》 EI CSCD 2023年第1期190-216,共27页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ep decarbonization of the worldwide energy system is to build up the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to substitute for fossil fuels in all sectors including industry,the electricit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ep decarbonization of the worldwide energy system is to build up the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to substitute for fossil fuels in all sectors including industry,the electricity sector,transportation and heating.Hence,apart from reducing hydrogen production costs,establishing an efficient and suitabl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storage,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becomes essential.This article provides a technically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for hydrogen infrastructure,including the physical-and material-based hydrogen storage technologies.Physical-based storage means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in its compressed gaseous,liquid or supercritical state.Hydrogen storage in the form of liquid-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metal hydrides or power fuels is denoted as material-based storage.Furthermore,primary ways to transport hydrogen,such as land transportation via trailer and pipeline,overseas shipping and some related commercial data,are reviewed.As the key results of this article,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is comparison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building appropriate hydrogen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infrastructure hydrogen storage hydrogen transportation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技术发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立军 苏昕 +3 位作者 朱迪 王思可 胡兵 密路祥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385-407,共23页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气候变暖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氢能不仅可替代部分化石燃料,还是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补充.近年来,全球能源领域正在经历绿...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气候变暖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氢能不仅可替代部分化石燃料,还是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补充.近年来,全球能源领域正在经历绿色转型,氢能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在交通、储能、工业等方面应用范围得到显著增长.从分析氢能产业技术入手,总结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梳理目前氢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展望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全面阐述氢能链发展进展.未来,氢能预计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力量,促进清洁能源应用,为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对缓解气候变暖和提升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 制氢技术 氢能储运 氢能应用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车用氢能发展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罗艳托 于东阳 +1 位作者 朱建兴 邓钰暄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25-30,40,共7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放行业,加快向电、氢转型。分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国内车用氢能发展的“车贵”“氢贵”“站贵”等三大痛点,认为深... “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放行业,加快向电、氢转型。分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国内车用氢能发展的“车贵”“氢贵”“站贵”等三大痛点,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和加氢站设备生产存在技术瓶颈,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加氢站建设及运营成本高,电解水等制氢成本高等。最后,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降低车用氢能成本的突破路径,指导行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氢站 制氢 储氢 运氢
下载PDF
液氢制-储-运-加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张杰 罗雪鹏 《发电技术》 CSCD 2024年第5期888-898,共11页
【目的】液态储运是实现氢气大规模、远距离储运,保证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液氢制备、储运及加注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该领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比了高压气态、液态及固态储氢技术的... 【目的】液态储运是实现氢气大规模、远距离储运,保证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液氢制备、储运及加注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该领域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比了高压气态、液态及固态储氢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液氢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液化方法、液氢储存绝热技术与关键材料;分析了不同液氢运输方式与装备的特点;梳理了液氢加氢站建设情况,并对比了液氢加注技术;阐述了液氢主要应用领域和产业化模式,并对近年来我国液氢储运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提出了我国液氢储运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点及亟需技术攻关的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液氢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液氢 液化制取 液氢储运 液氢加注 储罐
下载PDF
液氢储运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鑫 陈叔平 朱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0-514,共15页
液氢具有储运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受限于液氢的物理特性,低温储运技术制约了液氢大规模应用。该文对当前国内外固定及移动式液氢储存设备进行调研,针对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点,从储氢材料、低温绝热、热力特性、配套... 液氢具有储运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受限于液氢的物理特性,低温储运技术制约了液氢大规模应用。该文对当前国内外固定及移动式液氢储存设备进行调研,针对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难点,从储氢材料、低温绝热、热力特性、配套设备、标准体系等方面总结液氢储运环节的关键技术,分析液氢储运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液氢储运技术重点发展方向,能有力促进中国高性能液氢储运设备研发,保障未来液氢规模化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储运技术 低温绝热 储氢容器 结构设计
下载PDF
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的电-氢-交通耦合配电网低碳经济运行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小玲 陈来军 +2 位作者 赵超凡 曹博文 刘立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4-2432,共9页
新型储能的多元化发展为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地高水平消纳奠定了基础,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shared hydrogenstorage,SHS)的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设计了包含电负荷-氢负荷的氢燃料电池车(hydrogen fuel cell... 新型储能的多元化发展为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就地高水平消纳奠定了基础,为此提出了一种计及能源自洽率和共享氢储能(shared hydrogenstorage,SHS)的能源网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设计了包含电负荷-氢负荷的氢燃料电池车(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HFCV)交通网与新能源配电网双向耦合架构。在此基础上,以提高能源自洽率、降低碳排放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配电网、交通网、氢储能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以及短期氢储能(short-term hydrogenstorage,STHS)和SHS服务,建立了电-氢-交通耦合配电网的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了基于精英遗传算法(elitist strategy genetic algorithm,ESGA)的求解方法。算例分析证明,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升电-氢-交通耦合网络能源自洽率、降低整体系统碳排放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自洽率 电-氢-交通耦合 新型储能 共享氢储能 短期氢储能
下载PDF
液氢海上运输关键技术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史陈芳达 吕蓉蓉 +5 位作者 李春煜 史文军 朱子龙 刘涛 吴静怡 杨光 《船电技术》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液氢作为一种高密度的储氢手段,其储运过程能否满足安全、低损耗和大规模要求,将直接影响氢能的发展进程。作为液氢跨洋运输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液氢海上运输的发展现状,总结和梳理了液氢储运中的绝热技术、零蒸发技术、晃荡抑制技术... 液氢作为一种高密度的储氢手段,其储运过程能否满足安全、低损耗和大规模要求,将直接影响氢能的发展进程。作为液氢跨洋运输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液氢海上运输的发展现状,总结和梳理了液氢储运中的绝热技术、零蒸发技术、晃荡抑制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我国液氢储运尤其是大规模液氢海运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液氢储存 液氢运输 船舶 海上运输 低温绝热 安全性
下载PDF
海上氢气液化系统(FLH2)浮式装置的教学实验设计
9
作者 孙崇正 卢晓 +3 位作者 杨鑫 李玉星 刘羽翔 于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氢是推动海上水、风、光、电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理想媒介,构建深海氢能产业体系对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能源领域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氢能等海上新能源的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含... 氢是推动海上水、风、光、电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理想媒介,构建深海氢能产业体系对保障能源的供应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能源领域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氢能等海上新能源的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流体力学(含实验)、氢能及新型能源动力系统、氢能存储与利用等专业课程内容的掌握,该文设计了应用于海上氢气液化系统(liquid hydrogen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FLH2)的浮式多孔介质通道内外流动实验装置,包括浮式通道内多孔介质流动阻力测试实验装置与浮式通道外降膜流动测试实验装置两个部分。该装置具有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可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海洋能源高效利用领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在深海氢能储运方面的知识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氢能 氢气储运 液化 复杂流动 教学实验装置
下载PDF
浮式氢能储运过程中FLH2通道管外降膜流动的海上适应性强化机理
10
作者 孙崇正 李玉星 +3 位作者 许洁 韩辉 宋光春 卢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8-352,共15页
随着海上风电和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发展,以氢能作为媒介的深海能源互联互通体系正不断完善。液态氢储运是实现海上氢能大规模运输和利用的有效方法,揭示海况条件下降膜流动机理是实现浮式氢能高效储运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和晃荡... 随着海上风电和天然气制氢技术的发展,以氢能作为媒介的深海能源互联互通体系正不断完善。液态氢储运是实现海上氢能大规模运输和利用的有效方法,揭示海况条件下降膜流动机理是实现浮式氢能高效储运的关键。本文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和晃荡平台系统,同时基于耦合的VOF和Level Set两相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采用浮式微观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氢能储运过程中FLH_(2)(浮式氢气液化装置)换热通道管外降膜流动的海上适应性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光圆管、螺纹波管和方波管相比,波纹管管外降膜流动的液膜均匀性较好。在海况下波纹管间降膜流动流型稳定,并且均未出现管壁表面干涸的现象,因此在浮式氢气液化装置FLH2中推荐采用波纹管以强化其海上适应性。基于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降膜流动的流型演化规律,并拟合了波纹管外降膜流动的液膜厚度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储运 降膜流动 海上适应性 强化机理
下载PDF
氢燃料的制储运及其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强 杭丹炜 +4 位作者 刘潇 杨文涛 吕光普 胡金洋 郑洪涛 《燃气轮机技术》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氢燃料具有来源广泛、燃烧无碳排放等优点,燃气轮机作为工业、电力等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将氢燃料用于燃气轮机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并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问题。为向我国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围绕氢燃料的制、储、运以及在燃气... 氢燃料具有来源广泛、燃烧无碳排放等优点,燃气轮机作为工业、电力等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将氢燃料用于燃气轮机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并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问题。为向我国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参考,本文围绕氢燃料的制、储、运以及在燃气轮机中的应用这四个环节进行综述,对比总结了各环节技术原理及优缺点。灰氢虽制备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但碳排放最高,随着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绿氢制备技术的发展,蓝氢、绿氢将逐步取代灰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是目前最成熟的储氢方式,储氢密度较高的固态、液态储氢是未来储氢技术发展的主流,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挑战为储氢材料吸放氢条件苛刻,需研制高效催化剂。液态船舶及管道掺氢运输是前景较好的输氢方式。氢燃气轮机分为掺氢、纯氢燃气轮机,目前示范项目基本为掺氢燃气轮机,扩散型掺氢燃烧器可燃烧掺氢比例高达90%的燃料,预混型掺氢燃烧器掺氢比例较低,纯氢燃烧器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从长期来看,纯氢燃烧器是未来氢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的制储运 燃烧器 氢燃气轮机 碳排放 电力
下载PDF
有机液体载氢储运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承治 赵明 +3 位作者 尚超 张思婧 张自力 刘杨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3-651,共9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能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高速发展,上游制氢资源丰富,下游用氢市场广阔,由于跨地区氢能供需失衡,中游氢能储运已经成为氢能产业链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机液体载氢(L... 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能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高速发展,上游制氢资源丰富,下游用氢市场广阔,由于跨地区氢能供需失衡,中游氢能储运已经成为氢能产业链的短板,严重制约了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机液体载氢(LOHC)储运技术应运而生,以一种化学储氢方式完美克服了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及固态等物理储氢方式的缺陷。与其他氢能储运技术相比,LOHC储运技术在安全、成本、技术、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有望补齐氢能储运的短板,完善氢能产业链。本文对三种主要LOHC储运技术,从工艺原理、储氢载体、综合成本、科研发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甲苯、N-乙基咔唑和二苄基甲苯等三种LOHC储运技术已完成了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及中试放大等工作,技术趋于完善,具备了工业化推广应用的条件。在未来展望角度上,对包括大型氢能储运基地和分布式脱氢加氢一体化站在内的两种LOHC储运技术的新型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并梳理了目前LOHC储运技术研究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有机液体载氢(LOHC) 储运 应用场景
下载PDF
储氢场景与氢气储运系统的多维度模式匹配优化研究
13
作者 荣杨一鸣 孙怡 +3 位作者 高俊 谢林 陈希 隆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储氢场景与储运系统的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制备能耗、安全性要求、平均充放氢时间等特征参数进行评价分析;耦合计算经济性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用氢场景氢气储运系统的多维度模式匹配模型;基于所建立... 基于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储氢场景与储运系统的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制备能耗、安全性要求、平均充放氢时间等特征参数进行评价分析;耦合计算经济性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用氢场景氢气储运系统的多维度模式匹配模型;基于所建立的多维度模式匹配模型对加氢站场景的储运系统的模式匹配进行分析,对不同氢气储运方式进行多维度综合评分,获得不同运输距离以及储氢质量下最优的用氢场景与氢气储运系统的匹配模式。当运输距离较短时,最优储氢方式为低温液态储氢;当中等运输距离和较小储氢质量要求时,最优储氢方式为高压气态储氢;当较大运输距离及较大储氢质量要求时,最优的储氢方式为金属吸附储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储氢场景 氢气储运 经济性分析 多维度 模式匹配
下载PDF
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储氢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4
作者 何玥晟 陈严飞 +4 位作者 饶云松 钟文军 黄维和 高志浩 刘宇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随着中国对“碳排放”能源策略的推进,氢能因其环境友好、质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不同国家与地区间对氢能需求的增加和差异性,促使氢气海洋运输逐渐发展。针对目前常用的液氢(LH_(2))、有机液体储氢(LOHC)和氨等适用... 随着中国对“碳排放”能源策略的推进,氢能因其环境友好、质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不同国家与地区间对氢能需求的增加和差异性,促使氢气海洋运输逐渐发展。针对目前常用的液氢(LH_(2))、有机液体储氢(LOHC)和氨等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储氢技术,梳理其原理、储运方式、优缺点和面临的问题,并阐明了液氢、LOHC和氨在海洋运输中存在的挑战,为中国储氢技术和氢气海洋运输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推动储氢技术在工业化上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储氢技术原理 液氢 有机液体储氢 海洋运输
下载PDF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朝辉 蒋利军 +7 位作者 刘蔚 刘皓 李衫衫 王骊骊 于庆河 李帅 米菁 郝雷 《太阳能》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输—用”各环节紧密联系,涉及众多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融合。对氢能产业链中“制—储—输—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针对氢能...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输—用”各环节紧密联系,涉及众多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融合。对氢能产业链中“制—储—输—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针对氢能利用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展望。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碱性电解水(AWE)制氢、高压气态储氢和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已经得到初步示范应用,但仍存在关键技术短板亟待突破的问题,比如:AWE制氢中低电压、高电流密度、高稳定性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氢燃料电池中高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未来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材料的研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氢电耦合协同作用,实现可再生能源无法并网电力的消纳,加快构建新能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电解水制氢 氢燃料电池 储氢 输氢
下载PDF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强 杨洸 +1 位作者 金辉 程子豪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4期19-30,共12页
“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样、燃烧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在国家能源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加强对氢能产业链的现状研究,把握发展趋势,将有助于... “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样、燃烧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在国家能源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加强对氢能产业链的现状研究,把握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推动加快能源转型。通过梳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现状,对比和分析各类技术的优势、不足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氢能制取模式,短期内以“煤制氢+CCUS”技术为主,长远以电解水制氢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主,微生物制氢有望成为辅助;氢能储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规模、远距离、连续性输送会通过管道进行;氢能制取、储运成本会逐步降低;氢能利用会逐步拓宽至工业、交通、电力、建筑等领域。建议完善氢能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氢能的低成本制取、储运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链 氢能制取 氢能储运 氢能利用 CCUS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酒钢氢能产业发展概述与建议
17
作者 梁秀艳 《酒钢科技》 2024年第2期1-6,12,共7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分析氢能发展的背景,整理并解读了我国的氢能相关的政策。本文围绕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酒钢目前氢产业现状进行了综述,对酒钢氢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为氢能产业提供助力。
关键词 制氢 储氢 运氢 用氢 政策 电解水制氢 现状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纪宇晗 吴佳茜 曾凡苍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是全球航空运输业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包括液氢存储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动机、氢燃料生产和储运加注等,预测了我国氢能航空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了... 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是全球航空运输业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氢燃料电池支线飞机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包括液氢存储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动机、氢燃料生产和储运加注等,预测了我国氢能航空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包含各类新能源航空器产品的技术方案图谱,为我国氢能航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研究认为,我国将在2025—2035年逐步具备发展支线到窄体干线氢能飞机的技术条件,基于成熟国产飞机平台进行氢动力改装,以新能源技术变革推动航空制造业“换道超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桨支线飞机 氢燃料电池 液氢存储罐 氢燃料运输网络
下载PDF
氢能储运技术现状及发展分析
19
作者 崔振莹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7期31-39,共9页
在氢能的“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中,储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40%,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氢能储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在氢能的“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中,储运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40%,是制约氢能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可分为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氢能储存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低温液态储氢需要耐超低温、保持超低温、耐压、密封性强的特殊容器,制造难度大,成本高昂,因而制约了其发展,目前在民用领域还鲜有应用。有机液态储氢的储氢量较大,且存储介质为液态有机物,存储的同时也可进行常温常压输送,目前在我国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大规模普及。固态储氢材料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大类,其中物理吸附材料包括传统的碳基多孔材料、介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共价有机框架等;化学吸附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氢水化合物等。管道运输长期以来被视为大规模输运介质的低成本方式。高压氢气管输技术门槛低且最为成熟,目前仍是新建长距离输氢管道时优先考虑的氢能管输方式。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可以利用现役天然气管道设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被认为是实现氢能大规模输送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液态管道输氢受限于建设成本高及技术不成熟,尚没有长距离液氢管输实例,但低温液氢管输未来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产业 氢能储存 氢能管输 有机液态储氢 固态储氢材料 天然气掺氢输送
下载PDF
绿氢制储运用技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综述与建议
20
作者 赵一凡 程友良 +1 位作者 张铁青 樊小朝 《电工技术》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绿氢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结构转型。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从技术概况、技术优势和应用三个维度分析了天然气与绿氢产业融合、氢蓄混合储能、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以及地下储氢这四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表明,在基础设施、... 绿氢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结构转型。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从技术概况、技术优势和应用三个维度分析了天然气与绿氢产业融合、氢蓄混合储能、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以及地下储氢这四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表明,在基础设施、民用产品等领域可出台适氢化补贴政策;需加强对绿氢使用技术链中较为薄弱环节的研究;天然气管道掺氢可作为当前满足运氢需求的过渡手段,逐渐探索提高氢气比例的方法,最终做到纯氢输送;未来多技术融合即组合优化空间巨大,并提出建设三种多技术融合系统的建议;目前,我国在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化、商业化方面仍处于追赶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转型 绿氢制储运用技术 配套基础设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