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urface High-pressure Injection Device Using a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1
作者 Li Baoyan Tian Xin +1 位作者 Wang Yong Han Shaomi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27,共4页
Injection recove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increasing the oil recovery rate of an oil field. One way is that centrifugal pumps or plunger pumps are used in an injection station to responsible for injection over a ... Injection recove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increasing the oil recovery rate of an oil field. One way is that centrifugal pumps or plunger pumps are used in an injection station to responsible for injection over a large area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This method is ineffective for low-permeability layers. For the oilfields in dispersed distribution in the marginal areas of Daqing, the low water-absorbing section needs an injection with a high delivery pressure and a low discharge capacity; another way is to install the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upside down, but because the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and the motor are underground, it is difficult f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urface high-pressure injection device with a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Bysuccessful resolv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axial force of the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sealing, level regulation of the pump, coaxiality and vibration, the device has the good points of running smoothly, moving easily, installation and maintains quickly and long period of running. This devic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jection of the low water-absorbing section and of oilfields in dispersed locations. The recovery rate of oilfields is also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sible electric pump surface high-pressure injection axial force SEALING COAXIALITY
下载PDF
汽车油泵盖组合式抽芯机构注射模设计
2
作者 毛江峰 毛建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1,共6页
采用POM材料对某燃油泵盖塑件进行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的难点为模腔充填困难、成型精度和尺寸稳定性要求高、难以脱模等。因此,采用1模1腔布局,保证尺寸精度达到MT3级,并且,精度稳定性较好;还需要开设直接浇口,模腔得到充分充填;主要成... 采用POM材料对某燃油泵盖塑件进行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的难点为模腔充填困难、成型精度和尺寸稳定性要求高、难以脱模等。因此,采用1模1腔布局,保证尺寸精度达到MT3级,并且,精度稳定性较好;还需要开设直接浇口,模腔得到充分充填;主要成型件及滑块均设置Φ8mm的水路,模腔得到均衡冷却,保证尺寸精度的稳定性;除此以外,设计了8个滑块抽芯机构,用于局部复杂特征的脱模。机构中设计了一种二次抽芯滑块复合机构和一种复合式顺序抽芯滑块机构。二次抽芯滑块复合机构中,先由斜导柱驱动第一次抽芯滑块抽芯,再由油缸驱动完成第二次抽芯滑块的抽芯和2个复合滑块的移位,解决了外壁上交叉特征的脱模难题。复合式顺序抽芯滑块机构中,先由油缸驱动第一次抽芯滑块完成抽芯,同时解除第二次抽芯滑块的限位,然后,第二次抽芯滑块再完成抽芯,解决了塑件中交叉内孔的脱模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油泵 泵盖 注射模设计 交叉抽芯 复合机构 滑块
下载PDF
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梁会英 徐旺 陈碧嬛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5期2866-286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72例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病人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氦氖激光照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50... 目的: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72例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病人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氦氖激光照射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组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湿敷,5 d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干预效果、静脉炎严重程度、输液部位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改善情况、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前静脉炎严重程度、输液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积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静脉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输液部位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红肿消退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可达龙微量泵注射所致静脉炎病人应用复方桐叶烧伤油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疼痛,缩短红肿消退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可达龙 微量泵注射 复方桐叶烧伤油 氦氖激光照射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海上油田采油技术创新实践及发展方向
4
作者 李昂 杨万有 +3 位作者 郑春峰 沈琼 赵景辉 薛德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海上油田主要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开发,具有“少井高产、高采油速度”的特点,已建立了高效的采油技术体系。综述了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包括大液量油井电动潜油泵举升技术、低液量油井举升技术、高含气油井举升技术... 海上油田主要采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开发,具有“少井高产、高采油速度”的特点,已建立了高效的采油技术体系。综述了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包括大液量油井电动潜油泵举升技术、低液量油井举升技术、高含气油井举升技术、特殊工况举升技术体系和同井注采技术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同时,指出海上油田采油技术面临技术难度不断增大、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和继续提质降本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体化、差异化、智能化、低碳化、科学化”5个发展方向,旨在为海上油田采油技术的扩大应用及技术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工艺 人工举升 电动潜油泵 智能注采 发展方向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油田注水泵故障分析与改造处理
5
作者 韩文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02-104,共3页
优先对油田注水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等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故障以及改造处理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常见的泵阀故障以及改进策略等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油田 注水泵 故障分析 改造处理 往复式
下载PDF
喷油泵试验台自动量油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会明 侯加林 赵忠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39,共3页
为解决喷油泵试验台量油系统误差大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磁电式流量传感器和以 AT89C5 1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量油系统 ,其量油的相对误差为 0 .81% ,优于原量油系统的 1.2 6 % ,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地测试柴油机喷油泵各泵油参数的... 为解决喷油泵试验台量油系统误差大的问题 ,设计了一种基于磁电式流量传感器和以 AT89C5 1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量油系统 ,其量油的相对误差为 0 .81% ,优于原量油系统的 1.2 6 % ,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地测试柴油机喷油泵各泵油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泵 试验台 自动量油系统 磁电式流量传感器 AT89C51单片机 发动机
下载PDF
稠油输送新工艺方法探索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赖英旭 郑之初 +1 位作者 石在虹 吴应湘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1-528,共8页
本文介绍一种可应用于高粘度稠油管输的新工艺。即用自行研制的蒸汽引射器采用无界引射方式 ,将蒸汽直接注入到输油管道中 ,利用蒸汽释放的热量提高稠油温度降低粘度 ,从而达到降低稠油输送压降的目的 ,它比间接加热输送工艺所用的蒸汽... 本文介绍一种可应用于高粘度稠油管输的新工艺。即用自行研制的蒸汽引射器采用无界引射方式 ,将蒸汽直接注入到输油管道中 ,利用蒸汽释放的热量提高稠油温度降低粘度 ,从而达到降低稠油输送压降的目的 ,它比间接加热输送工艺所用的蒸汽量或耗煤量大大减少。本方法在辽河油田输油管线上进行了工业现场试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混输 引射器 无界引射
下载PDF
孤东油田不稳定注采压差及注采比的确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玉梅 刘丹 +1 位作者 徐颖 武国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动用及水淹程度不均衡;孤东七区西63+4单元特高含水后期,放大生产压差可发挥低渗透层、低水淹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不稳定注水 生产压差 自喷转抽 合理注采比
下载PDF
同井注采工艺技术及其矿场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德民 张怀钰 +6 位作者 王研 朱焱 崔建峰 何志国 张蕾蕾 刘金堂 张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4,共10页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 目前高含水老油田的年产油量在中国年产油量的占比在70%以上,要保持稳产就必须要保证高含水老油田产量稳定的开发需求,为了满足这一现场需求,通过完善回注层段分层注水技术、不动管柱实施增注工艺以及同井注采采出层及回注层参数录取方法,大庆油田提出了一种结合高效井下油水分离、桥式封隔器等工艺的有杆泵同井注采技术。结果表明:同井注采技术在不打新井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油水井对应连通方向、增加注水层点和提高波及体积;同时能够将同一区块分采的2套或多套层系构建起一套立体高效开发层系,使大部分水不举升到地面而直接在地层内部循环驱替。现场试验表明,试验区平均单井产液量降低了94.5%,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4.1%;地下回注注水单耗降低了83.0%;井下管柱平均工作寿命可增加到1.5 a以上。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降低开采成本、提高采收率,实现了超过目前“极限含水”条件下继续经济、有效的开采,对老油田长期持续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井下油水分离 有杆泵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喷油泵试验台微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师帅兵 陈大林 朱俊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73-176,共4页
介绍采用TP801单板机控制喷油泵试验台的原理、方法及电路、程序、接口的设计方法,并绘出程序框图。通过调试和运行,表明采用单板机控制喷油泵试验台简单易行。
关键词 单板机 喷油泵试验台 控制 检测
下载PDF
往复式三缸柱塞高压隔膜泵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东 王民轩 +2 位作者 袁强 张俊清 冯辉 《石油机械》 E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19,49,共3页
根据液压传递式隔离原理研制的往复式三缸柱塞高压隔膜系,解决了与工作介质直接接触的常规地面注入泵设备易损件严重磨损早期损坏的问题。论述了这种泵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6个月的注入强磨砺性粘土胶调剖剂的现场应用表明,泵隔膜... 根据液压传递式隔离原理研制的往复式三缸柱塞高压隔膜系,解决了与工作介质直接接触的常规地面注入泵设备易损件严重磨损早期损坏的问题。论述了这种泵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6个月的注入强磨砺性粘土胶调剖剂的现场应用表明,泵隔膜平均寿命超过2600h,预测寿命可达4000h。泵的各项性能参数均达到设计要求,总效率达82%以上。实现了隔膜泵高压(20MPa)、大排量(17m3/h)设计,无故障运转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注入设备 高压隔膜泵 结构设计
下载PDF
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娜 姜东 +3 位作者 杜玮暄 张方圆 张俊清 肖萍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87,共4页
针对稠油机抽井油套环空添加降黏剂时存在降黏剂与产出液混合不均匀、降黏效果差和不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等问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研究。稠油井过泵降黏举升技术是通过地面注剂系统将降黏剂输送到空心杆,再利用井... 针对稠油机抽井油套环空添加降黏剂时存在降黏剂与产出液混合不均匀、降黏效果差和不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等问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研究。稠油井过泵降黏举升技术是通过地面注剂系统将降黏剂输送到空心杆,再利用井下过泵系统中的空心中心杆将降黏剂释放至泵下,通过旋流混合系统叶轮的旋转作用,充分搅拌降黏剂和产出液,使其混合均匀,达到提高降黏剂效能和降黏效果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泵深小于1 500.00m、产液量小于50m^3/d的稠油机抽井。该技术在胜利油田21口稠油机抽井中进行了应用,平均泵效提高了11%,累计增油5 310m^3,累计节约降黏剂9t,生产周期平均延长81d。研究结果表明,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降黏增油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过泵降黏 旋流混合系统 空心抽油泵 地面注剂系统 GD161-01井 胜利油田
下载PDF
轴向力平衡式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增亮 赵传伟 +1 位作者 吴海燕 管羽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2,共5页
鉴于目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尚存不足,将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与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套轴向力平衡式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轴向力平衡式螺杆泵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螺杆泵基本参数及... 鉴于目前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尚存不足,将井下油水分离技术与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套轴向力平衡式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轴向力平衡式螺杆泵的设计方法,给出了螺杆泵基本参数及油水分离装置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以某油区的生产数据为例,对系统主要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试制的油水分离装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样机能够满足井下油水分离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同井采注 轴向力平衡 螺杆泵 水力旋流器
下载PDF
注蒸汽式稠油开采用特种杆式抽油泵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连伟 孟宪威 +3 位作者 孙学本 陈汉 汤宪民 杜永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满足注蒸汽热力开采稠油的需要,研制了注蒸汽式稠油开采用特种杆式抽油泵。该泵主要由外管总成和置于外管总成内的特种杆式抽油泵组成。特种杆式抽油泵设计有顶部限位装置,与外管总成配合,可以起到下泵预警作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为满足注蒸汽热力开采稠油的需要,研制了注蒸汽式稠油开采用特种杆式抽油泵。该泵主要由外管总成和置于外管总成内的特种杆式抽油泵组成。特种杆式抽油泵设计有顶部限位装置,与外管总成配合,可以起到下泵预警作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外管总成下部设计有可以靠外力或注汽压力打开的底阀,当外力解除后,该底阀可以在油层压力和复位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该泵在现场9井次的应用中,单井平均生产54 d,平均日产油4.7 t。应用结果表明:该泵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应用于注蒸汽热采稠油油井的采油作业,不但提高了采油时效,还降低了采油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 特种杆式抽油泵 结构设计 技术特点 稠油开采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喷油泵实验台自动量油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忠华 王会明 侯加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6-319,共4页
为解决目前喷油泵试验台量油系统量油误差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磁电式流量传感器和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 心的智能化量油系统,其量油的相对误差为0.81%,小于原量油系统1.26%的相对误差,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地测试柴油 机喷油泵各... 为解决目前喷油泵试验台量油系统量油误差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磁电式流量传感器和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 心的智能化量油系统,其量油的相对误差为0.81%,小于原量油系统1.26%的相对误差,实现了快速、精确、可靠地测试柴油 机喷油泵各泵油参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系统 喷油泵 车用柴油机 实验台 可靠 动量 AT89C51单片机 磁电式 测试 自动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双管吞吐工艺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绪船 张怀智 李开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方法将双管采油技术改造完善并用于稠油热采井,应用管式泵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提高原油产量和油汽比,减少作业工作量。结果双管吞吐工艺技术在河南油区共应用30口井,累计增油91385t,投入产出比达1∶7。结... 方法将双管采油技术改造完善并用于稠油热采井,应用管式泵实现重复性不动管柱注采转换。目的提高原油产量和油汽比,减少作业工作量。结果双管吞吐工艺技术在河南油区共应用30口井,累计增油91385t,投入产出比达1∶7。结论稠油热采双管采油配套技术为河南油区浅、薄层稠油开发提供了一套新的开采工艺,应用该技术可提高稠油开发后期油井回采水率,增加采油量,满足了稠油热采井高周期吞吐的工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 蒸汽吞吐 热力采油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涛 陈亮 王英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1年第3期19-21,39,共4页
目前注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注水井堵塞、泵井压差大、各个小层吸水不均匀、低效泵注水和注水泵效低等。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油井分布零散、注水井布局不合理、同一区域由于地质条件不同而注水差异大,注水井压力差异大、注水... 目前注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注水井堵塞、泵井压差大、各个小层吸水不均匀、低效泵注水和注水泵效低等。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油井分布零散、注水井布局不合理、同一区域由于地质条件不同而注水差异大,注水井压力差异大、注水系统设备老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等。该文以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为背景,从注水参数、注采井网适应性、调剖决策施工工艺技术、分压注水工艺和限压注水工艺方面对优化注水工艺技术及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系统 泵效 注水工艺
下载PDF
泵控泵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九辅 程嬛 赵虎森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5年第5期47-48,21,共3页
油田注水是国内油田稳产和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油田的注水电耗占原油生产总成本的较大比例,故注水泵站的节能是关键。通过对泵站改造方案的比较和泵串联特性分析,首次提出了用增压泵控制串接大功率注水泵的泵控泵(Pump-Control-Pump)技... 油田注水是国内油田稳产和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油田的注水电耗占原油生产总成本的较大比例,故注水泵站的节能是关键。通过对泵站改造方案的比较和泵串联特性分析,首次提出了用增压泵控制串接大功率注水泵的泵控泵(Pump-Control-Pump)技术。PCP技术在大庆采油三厂北Ⅱ-3注水站的应用,解决了注水泵泵效低、泵管压差大、单耗高等问题,节能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 节能 泵控泵技术 注水泵站
下载PDF
喷油煤浆泵柱塞弹簧抗疲劳断裂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毛君 +2 位作者 田莹 吕顺 于洋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45,53,共3页
分析了喷油煤浆泵柱塞弹簧的疲劳断裂原因,建立了其抗疲劳强度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喷油煤浆泵柱塞的工作特点和材料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柱塞弹簧的可靠性设计方法。最后根据新的设计方法对某一型号的柱塞弹簧进行可靠性计算。
关键词 喷油煤浆 柱塞弹簧 抗疲劳强度 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油藏井筒一体化智能诊断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耀忠 邴绍强 +5 位作者 马承杰 于金彪 王相 李秉超 景瑞林 孙召龙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前油藏、采油依托各自专业数据和信息系统进行异常问题的分析,对于两个系统间的复杂关联关系考虑不够,导致生产异常的诊断仍较局限,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集成学习构造了油藏井筒一体化智能诊断模型... 目前油藏、采油依托各自专业数据和信息系统进行异常问题的分析,对于两个系统间的复杂关联关系考虑不够,导致生产异常的诊断仍较局限,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集成学习构造了油藏井筒一体化智能诊断模型,根据注水失效、泵漏失等不同油藏、井筒问题,以基于随机森林的决策树分析油藏异常工况,卷积神经网络诊断井筒异常故障,通过集成学习方法将两类分类器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诊断。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通过集成学习提升了单分类器性能与范化能力,应用准确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油藏和井筒问题的一体化诊断,为油田智能化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井筒一体化诊断 注水失效 泵漏失 随机森林 卷积神经网络 集成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