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典型粳稻种植区稻田土壤ARGs和MGEs污染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珣 黎馨月 高雨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5,共10页
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与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污染问题,在学术界已引发广泛关注。为研究沈阳市粳稻种植区稻田土壤中ARGs与MGEs的存在和相关性,并探讨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潜在影响,通过采集沈阳市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 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与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污染问题,在学术界已引发广泛关注。为研究沈阳市粳稻种植区稻田土壤中ARGs与MGEs的存在和相关性,并探讨其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潜在影响,通过采集沈阳市辽中区、新民市、沈北新区和苏家屯区的粳稻种植区域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qPCR技术,对285个ARGs、10个MG-Es和一个16S rRNA基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中共检测到273种ARGs和MGEs,且种类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ARGs与MGE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地区间有所差异。多种ARGs与MGE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部分ARGs[tet(32)等]与MGEs(tnpA-01等)存在及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在土壤中MGEs对ARGs迁移和扩散起到促进作用。4个采样区根际土中ARGs和MGEs的总相对丰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这进一步凸显根际环境在ARGs和MGEs分布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发现在不同地区的稻田土壤中,抗生素失活机制在ARGs中占据主导地位。综上所述,试验结果为深入了解东北水稻种植区稻田土壤中ARGs的污染现状及其潜在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认识农田土壤中ARGs和MGEs的分布与迁移规律,还为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稻田土壤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可移动遗传元件
下载PDF
Effects of rice or wheat residue ret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milled japonica rice in a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Pengfu Hou Yanfeng Ding +6 位作者 Guofa Zhang Quan Li Shaohua Wang She Tang Zhenghui Liu Chengqiang Ding Ganghua L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7-73,共7页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s, crop straw is usually retained in the field at land preparation in every, or every other, season. We conducted a 3-year-6-season experimen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In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s, crop straw is usually retained in the field at land preparation in every, or every other, season. We conducted a 3-year-6-season experimen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compare the grain qualities of rice under straw retained after single or double seasons per year. Fou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as: both wheat and rice straw retained(WR), only rice straw retained(R), only wheat straw retained(W), and no straw retained(CK). The varieties were Yangmai 16 wheat and Wuyunjing 23 japonica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contrasting effects of W and R on rice quality. Amylopectin content, peak viscosity, cool viscosity, and breakdown viscosity of rice gra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W compared to the CK, whereas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setback viscosity, and protein cont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WR on rice grain quality was similar to that of W, although soil fertility was enhanced in WR due to straw being retained in two cycles. The differences in protein and starch contents among the treatments might result from soil nitrogen supp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at straw retained in the field is more important for high rice quality than rice straw return, and straw from both seasons is recommended for positive effects on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 RICE Crop straw Grain QUALITY paddy–upland rotation
下载PDF
绰墩遗址新石器时期水稻田、古水稻土剖面、植硅体和炭化稻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曹志洪 杨林章 +8 位作者 林先贵 胡正义 董元华 章钢娅 陆彦椿 尹睿 吴艳宏 丁金龙 郑云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8-847,共10页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 绰墩遗址第六次发掘的300m^2范围内出土22块古田块,通过对其田埂、灌排系统(水口、水沟、水井)等结构特征的观察研究,对古田块和水沟中出土的灌溉用具——陶罐和陶盆碎片的鉴定是属于马家滨文化时期的器物;从田块表土层中淘洗出大量的炭化稻粒,每克土壤中检测到有上万至十余万颗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证明所发现的田块是马家滨时期的灌溉稻田。对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土壤有机质的14^C定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5907 a BP和6280 a BP,是新石器即晚马家滨文化时期的水稻文明。对在遗址挖掘的两个整段剖面(P-01和P.03)的研究发现,P-01剖面上42~103cm层位埋藏有马桥文化-商朝初期(3320aBP)和在103~200cm层位埋藏有马家滨时期(6280aRP)的两个古水稻土剖面,这一结果佐证了前人关于800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过几次大的洪水泛滥而使人类耕作活动中断的气候变化事件的结论。然而距P-01仅15m的P-03整段剖面上仅出现了马桥-商朝初期的古水稻土剖面(40~100cm),未发现马家滨时期古水稻土剖面(100~200cm),说明当时的生产力非常低下,仅能利用低洼平坦的地方种稻,稍高一点的居住点附近的坡地就无法改成梯田种植水稻了。这两个埋藏的古水稻土剖面均已经发育了水稻土的明显特征。对出土炭化稻粒的形态学研究表明,外型多为椭圆形,长宽比的变异较大,稃面有方格凹陷结构、周边有稃毛,顶端残留有稻芒的基部,基部有护颖而没有小梗,“钝形”的双峰乳突、浅平的凹陷乳沟等均显示其为人工栽培的粳型水稻。结果与丁颖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汉代的炭化稻粒的特征是吻合的,从而支持了关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古代最早栽培的水稻都是粳稻品种”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古水稻田 古水稻土 新石器时期 水稻植硅体 粳型栽培稻 14^C定年
下载PDF
高低温对水稻Ⅱ优6078开花结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光明 杨贵旭 +2 位作者 朱自均 王三根 刘大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人工气候箱内观察了高低温度对籼粳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Ⅱ优6078和对照汕优63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温度下,两组合结实率均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分布。Ⅱ优6078开花结实期抗高温能力弱于汕优63,抗低温能力强于汕... 在人工气候箱内观察了高低温度对籼粳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Ⅱ优6078和对照汕优63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温度下,两组合结实率均与温度呈二次曲线分布。Ⅱ优6078开花结实期抗高温能力弱于汕优63,抗低温能力强于汕优63。高温对两组合结实率的影响依次为开花期>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结实率不低于85%的临界高温(1d内持续6h),Ⅱ优6078为31.8℃,汕优63为33.0℃;结实率不低于70%的临界低温(日均温持续3d),Ⅱ优6078为18.1℃,汕优63为18.9℃。SOD酶活性测定表明,两组合抗高、低温能力趋势与上述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度 籼粳 杂交稻 Ⅱ优6078 结实率
下载PDF
籼粳交后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晏月明 王绪信 +3 位作者 邵启明 刘保国 任昌福 肖月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对4个籼粳交组合P,F_1,F_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_1代多偏向小值亲本,F_2出现大量超低亲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 对4个籼粳交组合P,F_1,F_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_1代多偏向小值亲本,F_2出现大量超低亲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 籼粳交 垩白度
下载PDF
云南光壳稻与测验种间的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曾亚文 徐福荣 +7 位作者 梁斌 文国松 叶昌荣 陈勇 戴陆园 林兴华 张端品 谢岳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对4个籼粳测验种和6个光壳稻品种的24个组合的F1和F2育性鉴定分析表明,籼粳测验种间抽穗开花期差异较大,02428,轮回422等广亲和性品种开花习性与籼型测验种相似,但形态性状类似粳型测验种。籼粳测验种间杂交,F1... 对4个籼粳测验种和6个光壳稻品种的24个组合的F1和F2育性鉴定分析表明,籼粳测验种间抽穗开花期差异较大,02428,轮回422等广亲和性品种开花习性与籼型测验种相似,但形态性状类似粳型测验种。籼粳测验种间杂交,F1结实率较低,F2代则明显高于F1。矮嘎、明子谷、木帮谷属于特殊亲和性资源,与南京11、IR36和秋光的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巴利拉。云南稻种的亲和性与纬度、海拔有关。利用云南光壳稻和籼、粳测验种作亲本,可望获得遗传基础较宽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合性 云南 育种/光壳稻 籼粳交错区 测验种
下载PDF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5 位作者 文国松 李自超 李华俊 王象坤 陈德兵 罗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14-16,27,共4页
以 8 5 6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双季籼稻区 (5 0 0m)作早稻种植 ,成熟收获种子留稻桩30~ 4 0cm ,在不施肥条件下进行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与籼粳、水陆、粘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亚种间的再生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 以 8 5 6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双季籼稻区 (5 0 0m)作早稻种植 ,成熟收获种子留稻桩30~ 4 0cm ,在不施肥条件下进行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与籼粳、水陆、粘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籼、粳亚种间的再生力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其中再生能力较强的粳稻品种中多数携有热带粳稻的血缘。 (2 )一些陆稻品种的再生能力明显强于水稻 ,有些糯稻品种的再生能力也强于粘稻。 (3)强再生能力基因不仅存在于籼稻中 ,而且存在于粳稻中 ,也存在于陆稻和糯稻品种中 ,因此从不同类型的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发掘丰富的强再生力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稻种 核心种质 再生力 籼粳 水陆 粘糯
下载PDF
我国2009~2011年粳稻收获质量状况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玥 闵国春 +3 位作者 史玮 陈丽萍 陈建伟 吴云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概述了我国5省(区)2009~2011年收获粳稻质量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粳稻整体收获质量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收获年度的质量状况差异明显。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三年最好水平,东北地区粳稻的食用品质优于南... 概述了我国5省(区)2009~2011年收获粳稻质量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粳稻整体收获质量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收获年度的质量状况差异明显。2011年粳稻总体质量为近三年最好水平,东北地区粳稻的食用品质优于南方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质量 调查
下载PDF
以静态称重法研究粳稻谷水分吸附速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兴军 姜平 +1 位作者 周子平 范雪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2,77,共6页
在5种温度(10-35℃)、3个湿度(65%、86%、100%)环境中以静态称重法测定了初始低水分(4.62%-5.84%)、正常水分(13.57%-14.05%)、高水分(21.23%-22.82%)两个粳稻品种“龙洋”和“香稻”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提出的扩散方... 在5种温度(10-35℃)、3个湿度(65%、86%、100%)环境中以静态称重法测定了初始低水分(4.62%-5.84%)、正常水分(13.57%-14.05%)、高水分(21.23%-22.82%)两个粳稻品种“龙洋”和“香稻”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提出的扩散方程描述水分吸附/解吸速率变化规律。在RH 65%-100%范围内,粳稻谷初始含水率越低,10-35℃条件的水分吸附速率越大。温度较高,吸附速率则较大。同样初始含水率条件,相对湿度越高,粳稻谷的水分吸附/解吸速率越大。正常水分的龙洋在RH 65%条件下,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36-48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48h内缓慢减少;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龙洋在1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48h内快速减少。正常水分的香稻在RH 65%条件下,10℃水分吸附速率、20-35℃水分解吸速率均在72h内快速减少,之后变化平缓;在RH 86%或RH 100%条件下,香稻在20-35℃水分吸附速率均在96h内快速减少,在10℃水分吸附速率则在144h内缓慢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吸附速率 粳稻谷 储藏 扩散方程 平衡水分 储粮质量损失
下载PDF
稻田不同种群乱草形态差异及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伟东 陆强 +3 位作者 王晔青 黎菊 姚晓明 高吉良 《杂草学报》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调查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两地稻田乱草发生及危害情况,考察不同种群乱草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并测定乱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乱草分布及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生频率为5.6%~33.3%,危害等级以Ⅰ级危害为主,其中嘉兴市秀洲区、海宁市... 调查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两地稻田乱草发生及危害情况,考察不同种群乱草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并测定乱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乱草分布及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生频率为5.6%~33.3%,危害等级以Ⅰ级危害为主,其中嘉兴市秀洲区、海宁市、桐乡市和湖州市安吉县等4个地区部分稻田存在Ⅱ级危害。7个不同种群乱草株高、穗长等性状比较结果表明,种群S3(浙江省桐乡市龙翔街道单桥村)的株高、穗长和剑叶长与其余种群表现差异显著,各种群间每穗粒数表现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如节数、剑叶宽和单株分蘖数各种群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群乱草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群乱草对[口恶]唑酰草胺均表现敏感,说明[口恶]唑酰草胺可用以防治乱草,但不同种群间对[口恶]唑酰草胺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种群S7(安吉县递铺镇宋家湾村)对[口恶]唑酰草胺存在一定的抗性。不同种群对相同药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说明建立敏感性监测以有效防控乱草和避免其对药剂产生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乱草 不同种群 形态特征 防效
下载PDF
四种模式对偏高水分粳稻的储藏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佳佳 刘凤军 +1 位作者 万忠民 徐瑶 《粮食储藏》 2015年第4期16-21,共6页
含水率和温度是稻谷储藏的关键控制因子,低温储藏是稻谷的主要方式。讨论偏高水分粳稻在低温、紫外辐照-低温、气调-低温、紫外辐照-气调-低温四种方式下储藏对稻谷生理指标、营养成分、物理学特性及表观色泽的影响,比较四种处理和储藏... 含水率和温度是稻谷储藏的关键控制因子,低温储藏是稻谷的主要方式。讨论偏高水分粳稻在低温、紫外辐照-低温、气调-低温、紫外辐照-气调-低温四种方式下储藏对稻谷生理指标、营养成分、物理学特性及表观色泽的影响,比较四种处理和储藏相结合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15℃)条件下,气调处理能延缓稻谷崩解值的下降速度;紫外辐照能够改善稻谷胚的活性和减缓脂肪酸值的上升速度;气调和紫外辐照对稻米颜色的影响与稻谷含水率有极大关系,当含水率达到17.5%,两者的协同作用更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偏高水分 紫外辐照 气调 低温
下载PDF
K型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宏灿 王文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对3个K型新质核互作不育系的育性和变异特性研究表明,K型不育系的花粉构成特征与野败型不育系相似,但包颈度和包粒率低于野败型不育系。其开花高峰比保持系早,并具两个峰点,明显不同于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
关键词 水稻 三系配套 变异特性
下载PDF
粳稻谷储存中谷外糙米对稻谷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费杏兴 李冬珅 +3 位作者 殷月 陈春燕 聂登 汪海峰 《粮食储藏》 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用正交实验对粳稻储存过程中粮温、稻谷含水量、储存时间、谷外糙米含量等4个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温和储存时间对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粮温对峰值粘度有显著性影响;粮温和储存时间对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著性... 采用正交实验对粳稻储存过程中粮温、稻谷含水量、储存时间、谷外糙米含量等4个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粮温和储存时间对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粮温对峰值粘度有显著性影响;粮温和储存时间对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有显著性影响;粮温、稻谷含水量、储存时间、谷外糙米含量均对糊化温度有显著影响,储存时间和稻谷含水量对糊化温度有极显著影响;储存时间对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性影响;4个因子对崩解值均无显著性影响;粮温和稻谷含水量对整精米率有显著性影响;储存期间谷外糙米的含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 粳稻谷 谷外糙米 品质
下载PDF
偏高水分粳稻谷储藏期间粮堆空气特性与品质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利思 秦文 +4 位作者 魏征 段义三 马建勇 张洪清 李兴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为了寻找偏高水分稻谷低温短期储藏期间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基于平衡水分方程和牛顿拉弗逊迭代方法分析了高大平房仓粳稻谷储藏期间粮堆各层空气相对湿度(RH)和湿球温度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积累值与大米热特性、热机械特性、脂肪酸成分及... 为了寻找偏高水分稻谷低温短期储藏期间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基于平衡水分方程和牛顿拉弗逊迭代方法分析了高大平房仓粳稻谷储藏期间粮堆各层空气相对湿度(RH)和湿球温度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积累值与大米热特性、热机械特性、脂肪酸成分及外观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入仓的含水率15.3%的粳稻谷在163 d储藏期间,当粮堆平均温度由8.3℃增加到22.9℃,一、二、三、四层的RH由75.1%分别增加了3.6%、3.0%、2.9%、2.9%,湿球温度由6.2℃分别增加了15.21、13.57、13.47、13.29℃,显示粮堆没有虫、霉菌危害。由DSC测定的米粉淀粉糊化温度保持不变。混合试验仪分析表明,随着稻谷储存时间由45 d增加到213 d,米粉团发育和稳定时间、回生扭矩逐渐增加,而酶解速率降低。GC-MS分析表明稻谷在213 d储存期间,重要种类脂肪酸成分所占比例不变。外因指标中粮堆最高积温、最高温度对应的湿球积温;内因指标淀粉糊化峰值温度、面积及高度,米粉团发育与稳定时间、淀粉糊化峰值扭矩、回生扭矩及酶解速率,脂肪酸成分C_(14:1)、C_(14:0)、C_(20:5n3)、C_(20:3n6)、C_(20:2)、C_(20:1)、C_(24:1)、C_(24:0),以及大米外观品质指标整精米率、小碎米率、籽粒尺寸均可作为偏高水分粳稻谷低温储藏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高水分 粳稻谷 粮堆空气特性 整精米率 淀粉糊化 面团糊化速率
下载PDF
储藏稻谷及糙米表面霉菌检测情况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琳 张海洋 +1 位作者 祁智慧 唐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107,共7页
本研究在15~35℃的恒温条件下对含水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进行了模拟储藏实验,采用电镜赋值法、孢子计数法和平板培养法三种方法定期检测稻谷表面和糙米表面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5℃低温条件下储藏,可有效抑制霉菌生长,20℃下虽有... 本研究在15~35℃的恒温条件下对含水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进行了模拟储藏实验,采用电镜赋值法、孢子计数法和平板培养法三种方法定期检测稻谷表面和糙米表面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5℃低温条件下储藏,可有效抑制霉菌生长,20℃下虽有霉菌生长,但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而在25℃及以上条件下长期储藏,存在较大的风险。相同条件下,稻谷表面霉菌的检出量高于糙米,相差1个数量级左右。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规律一致,孢子计数法检出时间早、检出量大,灵敏度高,且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更适用于稻谷储藏过程霉菌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电镜赋值法 孢子计数法 平板培养法 霉菌检测
下载PDF
稻谷储藏安全水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永建 王双林 刘云花 《粮食储藏》 2013年第6期38-41,45,共5页
以麦角甾醇为参考指标,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籼稻和粳稻中的不同水分对其储藏过程中真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籼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3.5%,粳稻安全储存水分为14.0%;确定了稻谷安全水分曲线,可作为偏高水分稻谷短期安全储存指导。
关键词 稻谷储藏 麦角甾醇 水分 温度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东北优质粳稻不同温度储藏条件品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琳 张海洋 +2 位作者 祁智慧 王鹏杰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以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水分14.6%)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条件下模拟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种用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各项指标受储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稻谷各项品质下降越明... 以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水分14.6%)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条件下模拟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种用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各项指标受储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稻谷各项品质下降越明显。短期储存时,将储藏温度控制在25℃或更低,能够保证稻谷的储藏、加工和外观品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分含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二元非线性关系,可通过模型FAV=EXP(2.218+0.025T+0.003 t)对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预测。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兼顾节约储粮成本因素,25℃准低温是较为经济实用的储藏温度,在该温度下14.6%优质粳稻可安全储藏6个月,且保持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粳稻 储藏温度 品质变化
下载PDF
粳稻谷低温仓储期间粮堆特性及加工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义三 马建勇 +5 位作者 李兴军 丁进 冯吉东 田琳 刘俊明 陶利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9-298,共10页
分析了高大平房仓中含水率14%的粳稻谷在空调控粮面准低温的储藏技术下,粮堆温度、相对湿度(RH)、含湿量、湿球和露点温度变化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月25日~9月30日期间,在6月21日和9月2日粮堆一层均温增加有两个峰值,分别是22... 分析了高大平房仓中含水率14%的粳稻谷在空调控粮面准低温的储藏技术下,粮堆温度、相对湿度(RH)、含湿量、湿球和露点温度变化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月25日~9月30日期间,在6月21日和9月2日粮堆一层均温增加有两个峰值,分别是22和25.9℃,一层含湿量两个峰值分别是0.0117和0.0147 kg/kg,一层湿球温度两个峰值分别是18.3和21.8℃,一层露点温度两个峰值分别是16.5和19.6℃,二层、三层及四层的均温、含湿量、湿球和露点温度均近似线性增加。粮堆一、二、三、四层的平均RH分别是69.9%、71.1%、68.9%、70.0%。四次扦样测定的稻谷含水率呈现减少趋势,出米率和加工的大米外观品质没有明显变化,米饭品尝得分在89分以上。5月20日~9月13日117 d中,空调开启了74 d,粮面均温21.5℃,5月17日~9月12日期间粮堆一层、二层、三层、四层的平均湿球温度分别是17.7、10.7、7.2、10.5℃。粮面的谷蠹和米象卵完成了生活史,导致7月2~7日、8月6~16日两次局部熏蒸作业,9月23日~10月9日整仓熏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谷 高大平房仓 粮面控准低温 空调 粮堆含湿量 湿球温度
下载PDF
高水分粳稻储气箱就仓吸风降水研究
19
作者 李刚 《粮食储藏》 1999年第6期29-31,共3页
在综合考虑储粮水分变化规律、干燥原理及粮食低温保管要求的基础上,选 择适当时机吸入外界热空气并保持一定时间,待粮粒中水分汽化后,再用低温干燥空气 置换出粮堆内的湿热空气,达到就仓干燥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经... 在综合考虑储粮水分变化规律、干燥原理及粮食低温保管要求的基础上,选 择适当时机吸入外界热空气并保持一定时间,待粮粒中水分汽化后,再用低温干燥空气 置换出粮堆内的湿热空气,达到就仓干燥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经济有 效,能耗低,降水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高水分 机械通风 降水 烘干 干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