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lection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Guangshan County,Xinyang City
1
作者 Tingting XIA Minghua GU +7 位作者 Jie LIANG Yongxian LIU Mengling NONG Zhiyue XIONG Wei ZHOU Xinsheng LI Yimiao LI Lishan H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2年第6期12-14,共3页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shan County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ral management talents,industrial structure,e-commerce development,and farmers'ideology,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shan County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ural management talents,industrial structure,e-commerce development,and farmers'ideology,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rural areas in the count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shan County Agricultural talents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下载PDF
Reflection on Rural Settlement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of Mixed Living Areas of Multination in Xinjiang Province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Wuchang Region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冬 张旭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2期45-46,50,共3页
As Xinjiang rural settlement planning ha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tion of basic community functions but neglecte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haping,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en proposed by ta... As Xinjiang rural settlement planning has only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tion of basic community functions but neglecte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shaping,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en proposed by taking rural settle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mixed living areas of Wuchang for example.It should well deal with problems about nationalities and religious belief,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 and modern standardized agricultural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promote the maximization of settlement landscape function,coordin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ttlement landscap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make settlement landscape correspond with traditional geomancy,construct definite landscape position and create regional landscape feature.Finally,in view of the design and renovation of settlement landscape,it has proposed respecting local natural geological condition,respecting current settlement pattern and layout,avoiding rebuilding new villages,and founding a"Settle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utonomous Committ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living areas Rural SETTLEMENT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REFLECTION
下载PDF
Accumul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dust in main living areas of Guiyang City,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LI Xiaoyan ZHANG Shuting YANG Me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Guiyang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dust from eleven residential areas, seven city squares, and nine schools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he heavy metal levels and evaluate its ... Guiyang is a famous tourist city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 In this study, dust from eleven residential areas, seven city squares, and nine schools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he heavy metal levels and evaluate its risk. At each sampling site, 4–5 sub-samples were taken as a bulk sample. All samples were air-dried, ground, passed through a 0.105 mm nylon sieve, digested with HNO3-HClO4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Cu, Ni, Pb and Zn by ICP-MS, and digested with 1:1 aqua regia to determine As by AF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Cu, Ni, Pb and Zn in dust of Guiyang City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means of 16.1, 1.54, 138, 47.7, 129 and 479 mg/kg, respectively. Levels of As, Cd, Cu, Ni, Pb and Zn exceed the background level of soil in Guizhou Province by 33%, 96%, 100%, 78%, 96%, and 100%, respectively. Cd, Cu, Pb and Zn are heavily accumulated in dust of living areas with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4.10, 5.12, 4.12 and 5.51, respectively. City square possesses the highest geometric means of As, Cd, Cu, Pb, and Zn. The risks of heavy metal exposure to teenagers are not obvious and in an order of As>Pb>Cu>Ni>Zn(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贵阳市 重金属 中国西南地区 灰尘 积累 居住区 原子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A Study on Water Demand Load Estimation by Using Unit of Living Water - Focused on Micro Water Supply Area in Daegu City
4
作者 Ji-Soo Lee Won-Hwa H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3年第1期23-30,共8页
Water supply cap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water demand has been increased due to changes of the world's weather, causing the increase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urbanization. In terms of water produ... Water supply capabi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as water demand has been increased due to changes of the world's weather, causing the increase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urbanization. In terms of water production, water can be secured by construction a dam or procuring substitute water. However, the study approaches in terms of management of water supply area to control the existing water efficiently. Therefore, water demand was estimated by buildings, by which water load of micro water supply area was calculated. As a result, the deviation of water demand for 1,357 micro water supply areas could be calculated while the alternatives to dissolve the spatial demand unbalance were suggested by two types. From the study, firstly, we could anticipate the total water supply demand from the total sum by filtration plants but it was not possible to anticip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within urban areas. For this, the study attempted to anticipate the demand of each 250 thousands of buildings, comprehending the demand of micro areas. Secondly, based on the built results, we suggest the directions to dissolve the water demand unbalance between and among regions, which could be the foundation to suggest the concrete methodolog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upply area WATER DEMAND Estimation Basic UNIT WATER for living Smart WATER GRID
下载PDF
Determining Optimal Strategies to Reduc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in Rural Areas in Western China: an Assessment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5
作者 JIANG Zhen GUO Sufang +3 位作者 Robert W.SCHERPBIER WEN Chun Mei XU Xiao Chao GUO Y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06-610,共5页
China, as a whole, is about to meet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reducing the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but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rural area and urban area still exists.... China, as a whole, is about to meet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reducing the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but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rural area and urban area still exists. This study estim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of expanding coverage with high impact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LiST). It was found that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tepartum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term birth, neonatal asphyxia, and neonatal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diarrhea are still the major killers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in China. It was estimated that 30% of deaths among 0-59 month old children and 25% of maternal deaths in 2008 could be prevented in 2015 if primary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coverage expanded to a feasible level. The LiST death cause framework, compared to data from th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Surveillance System, represents 60%-80% of neonatal deaths, 40%-50% of deaths in 1-59 month old children and 40%-60% of maternal deaths in rural areas of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e Li an Assessment Using the Lives Saved Tool Determining Optimal Strategies to Reduce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in Rural areas in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Modern Trend Found in Traditional Lives in Rural/Pastoral Areas
6
《China's Tibet》 1998年第5期9-11,共3页
ZHAGARTheTibetanfarmersandherdersfoughttenaciouslyagainstpovertyinthepast.Alongsidewithsocialprogrescharacte... ZHAGARTheTibetanfarmersandherdersfoughttenaciouslyagainstpovertyinthepast.Alongsidewithsocialprogrescharacterizedbyimproved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TREND LIVES MODERN Rural/Pastoral areas Found
下载PDF
Living Fossils of Partriarchal Clan in Kam Area
7
作者 RENZIN LHOSE 《China's Tibet》 1999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living Fossils of Partriarchal Clan in Kam area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山区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优化研究——以井陉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冯奕丁 +1 位作者 陈宇轩 靳晓雯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 本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以及太行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源-汇”理论和MCR模型,从生态源地扩张和生产源地扩张的角度,依据“三生”功能构建阻力面指标体系,计算最小累积阻力面差,实现县域“三生空间”的划分和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优化。结果表明:(1)基于“源-汇”理论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山区“三生空间”格局构建,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中具有相容性和可行性;(2)研究区以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优化区为主,生态空间占比59.5%,以生态功能为主,农村居民点分布中生产功能占比62.7%,以生产功能导向为主,因此,乡村整治要根据农村居民所处的主导功能分类整治;(3)乡村整治应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的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特征,分类促进山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三生空间” “源-汇”理论 MCR模型 太行山区
下载PDF
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的影响
9
作者 李莎莎 倪莺媛 +2 位作者 徐丽君 奚迎雪 李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湖州市织里镇2个村随机分为2个组,在各村采用便利取样法招募独居老年人各32人,对照组接受乡镇卫生中心开展的常规健康管理,... 目的探讨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对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湖州市织里镇2个村随机分为2个组,在各村采用便利取样法招募独居老年人各32人,对照组接受乡镇卫生中心开展的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采用多维孤独感量表、老化态度问卷、生活空间评估量表测评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老化态度及生活空间移动性。结果12周干预后,干预组老年人孤独感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老化态度、生活空间移动性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5)。结论结构性团体心理-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独居老年人孤独感和负性老化态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独居 孤独感 老化态度 生活空间移动性 心理干预 运动干预
下载PDF
都市圈“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10
作者 苑韶峰 黄洁雨 +1 位作者 朱从谋 梅志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7,共12页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生产功能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生活功能快速提升,生态功能稳中有降;生产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生活功能表现出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杭州都市圈生活功能网络密度持续提升,生产功能网络密度先升后降,生态功能网络密度保持稳定,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杭州和绍兴主城区为核心节点的复杂、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3)地理空间邻近性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均产生正向影响,耕地和林地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都市圈“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依托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空间关联网络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杭州都市圈
下载PDF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话语建构的互文性分析
11
作者 王加林 李建珈 +1 位作者 郑莹 谢孟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基于2023年国内官方主流媒体对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新闻报道,文章对语篇中的互文性策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明显互文性策略主要表现为话语再现、提及、预设,篇际互文性策略则以镶嵌型篇际互文性为主;两种策略在大湾区“... 基于2023年国内官方主流媒体对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新闻报道,文章对语篇中的互文性策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明显互文性策略主要表现为话语再现、提及、预设,篇际互文性策略则以镶嵌型篇际互文性为主;两种策略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形象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显互文性突出区域的客观特点,篇际互文性增强报道的主观引导。本文对该区域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进行挖掘,提出互文性是话语建构的重要策略,从话语层面丰富了区域形象的建构和互文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话语建构 互文性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秀娜 梅佳 +3 位作者 秦殿菊 徐静 白江涛 段莉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护、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性,为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多元化供给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养...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护、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性,为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多元化供给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德森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中有生活照护需求的占58.3%、有医疗护理需求占17.0%、有精神慰藉需求占34.4%。农村老年人空巢率为54.2%,61.8%的空巢老年人有生活照护需求、18.6%的空巢老年人有医疗护理需求、26.3%的空巢老年人有精神慰藉需求,均高于非空巢老年人。倾向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对生活照护需求有影响,性别对精神慰藉需求有影响。使能因素中:空巢、婚姻状态、经济来源对生活照护需求均有影响,经济来源对医疗护理需求有影响,空巢、婚姻状态对精神慰藉需求均有影响。需要因素中: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近一年内住院情况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健康行为中:规律饮食、定期体检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吸烟对医疗护理需求有影响。[结论]河北省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高于非空巢老年人,对生活照护需求最高;倾向、使能、需要、健康行为因素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空巢 健康养老服务 需求 河北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13
作者 杨霏 方梦银 梁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 为探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结合气泡图谱、生态贡献率、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以生产和生活空间为主;生产和生态空间重心均位于南岸区,生活空间重心位于江北区;2000~2020年,生活空间范围不断扩张,面积增加376.42km^(2),生产空间面积减少374.70km^(2),生态空间面积总体变化不大;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质区以都市核心区为中心逐年向四周扩散,农业生产空间转换为工矿生产空间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转移类型;自然和经济因素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且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重庆市中心城区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区域“三生”空间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探索
14
作者 王凯 陈明 +1 位作者 张丹妮 付凯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92-99,共8页
本文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群都市圈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指南任务要求,从实现“三生”空间优化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区域的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耦合,提高生态空间的安全韧性水平,构建区域生活圈... 本文结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群都市圈空间优化关键技术”指南任务要求,从实现“三生”空间优化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区域的人居环境建设理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耦合,提高生态空间的安全韧性水平,构建区域生活圈的技术路径,以及实现城市群都市圈多情景空间优化配置方案,提出了研究框架和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圈 空间优化 国家研发专项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下载PDF
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与空间异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国恩 刘耀彬 +3 位作者 李汝资 李硕硕 骆康 刘澄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8-2322,共15页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土地覆被遥感影像数据,从“空间结构-分布格局-空间功能”演变视角分析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规律,并定量识别环湖区、近湖区和远湖区格局转型的空间异质机制。结果表明:(1)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动态异质性,生产空间持续聚焦于湖滨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生活空间向各城市建成区蔓延集聚,生态空间存续于湖域及边缘山区丘陵地带。县域尺度格局转型同样呈显著的差异化演进格局,其中生态空间的收缩趋势呈现出由环湖向远湖逐渐衰减的态势;(2)尽管以生态空间为主导的结构基本面未改变,但生态空间在生产和生活空间侵占下持续减损,突出表现为大规模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被农业生产、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侵占;(3)功能指数转型中持续呈现出由环湖区向远湖区的梯度变化过程,证实了三生空间功能转型“湖泊效应”现象的存在;(4)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环湖区和近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的关键驱动因子,而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主导了远湖区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而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产业经济规模增长和农机使用水平等二级细分因素通过不同情景组合塑造了鄱阳湖区不同地域差异化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机制。研究结果为认识湖域地区独特的国土空间演进规律和因地而异的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构建面向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产-生活-生态”协同的生态文明新格局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转型 驱动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 鄱阳湖区
下载PDF
乌蒙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成斌 周明忠 +4 位作者 张迪 刘纯军 姚成勇 刘平爱 易祥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探索乌蒙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功能间的时空特征与互动关系,研究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鲁甸县2009、2014和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库和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采用耦合协调度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解析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 为探索乌蒙山区县域“三生”空间功能间的时空特征与互动关系,研究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鲁甸县2009、2014和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库和DEM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采用耦合协调度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解析三生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并分析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空间面积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生产功能为主且空间分布较为均衡;生活功能主要以带状和点状分布于研究区坝区、农村居民点与建制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集中;生态功能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富集林地和草地的高寒山区,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互补性。2)研究区“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5种类型,以高度协调区与中度协调区为主基调,空间上呈现出中部和中南部较高的格局特征,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较小,仅西南部增加几块团块状低耦合协调区。3)在地形特征上,2009和2014年耦合协调高值区分布于2000~2500 m海拔之间,2018年则在海拔2500 m时耦合协调度高值区面积占比最大;以坡度在小于5°时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区组合所占国土面积最大,随坡度的增加,耦合协调度等级逐渐降低;以坡向为正阳向时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区组合所占比例最大,坡向为半阳向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乌蒙山区 时空演化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湖南省“三生”空间碳排放系数测度与战略模拟
17
作者 黄淼 文宁 +3 位作者 李亚涛 罗治勇 刘华平 曾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2-391,共10页
[目的]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究湖南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未来碳排放分布格局,为全国各省降碳减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三生”功能评价模型、“三生”空间碳排放系数测度模型,结合区域“三生”功能的各类数据和时空分异规律,探... [目的]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究湖南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未来碳排放分布格局,为全国各省降碳减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三生”功能评价模型、“三生”空间碳排放系数测度模型,结合区域“三生”功能的各类数据和时空分异规律,探究湖南省“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时空关系及其未来碳排放分布格局规划战略。[结果]①2000-2020年湖南省县域“三生”空间时空分异特征明显,生态功能空间呈现“西强东弱”格局,时间上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总体变化不大。②2000-2020年湖南省县域碳排放在整体上差距不大,而在局部地区较为集聚,且差距在不断扩大。③2000-2020年湖南省“三生”功能与碳排放关联时空关联总体较强,不同空间类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④综合考虑2035年湖南省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2035年湖南省的“三生”空间碳排放系数分布可优化为6个组合类型。[结论]湖南省各县域“三生”空间碳排放系数分布格局受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需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协同,细化县域“三生”空间管控,以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碳排放
下载PDF
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的空间生产与地方认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江敏 张佳泋 郝婧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发展乡村非遗旅...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发展乡村非遗旅游是实现传统文化活态性保护、乡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地方认同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六维循环”生成机制,同时明确了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中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和生成表现,为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研究发现地方认同是基于空间内部形成的人地关系的特殊表达,贯穿了整个乡村非遗旅游空间生产全过程.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空间生产涵盖了物理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是乡村非遗旅游活态传承主体地方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而认知内容、情感倾向、行为意向是乡村非遗主体地方认同的生成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非遗 旅游活态传承 空间生产 地方认同
下载PDF
基于“三生用地”的四川丘陵区乡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供需格局评估
19
作者 廖桂堂 林正雨 +5 位作者 何鹏 高雪松 方从刚 邓欧平 王珊 邓良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科学评估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是乡村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定量核算以及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以四川丘陵区215个典型乡镇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三生用地”)分类系统和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 科学评估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是乡村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定量核算以及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以四川丘陵区215个典型乡镇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三生用地”)分类系统和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了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及供需格局特征,并引入和弦图清晰表达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乡村ESV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特征,总体上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ESV高于北部和中部,中部地区ESV最低同时,ESV热点主要集中于西部和南部,冷点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北。(2)2015年,研究区ESV为62705元·hm^(-2),以调节服务为主(75.69%),其次为食物生产(9.07%)和生境服务(6.45%)。以农业生产用地为主导的乡村“三生用地”格局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四川丘陵区ESV偏低,提升生态用地的数量与质量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对ESV的贡献率较高的“三生用地”类型为:乔木林地(41.25%)、河流湿地(22.95%)、水田(15.08%)、旱地(12.13)。(3)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其他三类服务均存在权衡关系,而调节、文化和生境服务之间为协同关系。随着人类对食物与水资源获取能力的增强,可能导致研究区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4)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较为明显,供需模式以L-H(39.98%)和H-L(35.92%)为主,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同时,H-H模式“三生用地”结构合理,经济生态效益协调,是乡镇尺度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模板。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乡村振兴空间布局优化以及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供需格局 三生用地 乡镇尺度 四川丘陵区
下载PDF
生活环境设施和生活方式对不同性别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差异分析
20
作者 曾泓辑 赵蔚嘉 +2 位作者 王瑞 卫姝帆 田庆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5-700,共6页
目的:探究我国农村不同性别老年生活满意度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对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居住两年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65岁)进行现场调查。使用问卷收集生活满意度现况、基本信息、生... 目的:探究我国农村不同性别老年生活满意度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对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居住两年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65岁)进行现场调查。使用问卷收集生活满意度现况、基本信息、生活环境设施和生活方式的信息。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不同性别与农村老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7561位农村老年人(男性43.62%),总体生活满意度为(7.07±2.74)分,女性参与者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7.41±2.35)分vs.(6.63±2.31)分]。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75岁,丧偶或离婚、使用柴火或煤、使用天然水源、使用露天粪池、室内的禽畜区、无运动习惯、吸烟为农村男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共有危险因素(β<0,P<0.05);室外设置禽畜区仅为农村男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β<0,P<0.05)。无排风设施或烟囱、液化气、使用粪池厕所或简易棚厕仅为农村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β<0,P<0.05)。使用抽油烟机仅为农村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β>0,P<0.05)。倾向得分匹配结果显示,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结论:农村地区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男性,且不同的生活环境设施对农村男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差异。应在关注不同性别农村老年人时有所侧重,以保证高效的干预与资源配置。并应积极在农村老年人群中积极推广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健康生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农村 老年人 生活环境设施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