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fference in Form of Driving Support Agent to Driver’s Acceptability<br/>—Driver Agent for Encouraging Safe Driving Behavior (2) 被引量:2
1
作者 Takahiro Tanaka Kazuhiro Fujikake +4 位作者 Takashi Yonekawa Makoto Inagami Fumiya Kinoshita Hirofumi Aoki Hitoshi Kanamori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8年第3期194-208,共15页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elderly drivers has increased in Japan. However, a car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 Therefore, to ensure safe driving, a system tha...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elderly drivers has increased in Japan. However, a car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 Therefore, to ensure safe driving, a system that can assist elderly drivers is required.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driver-agent system that provides support to elderly drivers during and after driving and encourages them to improve their driv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totyp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records of a human instructor, an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driving support to elderly and non-elderly driver from three different agent forms, a voice, visual, and robot.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robot form is more noticeable, familiar, and acceptable to the elderly and non-elderly than other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support AGENT ELDERLY
下载PDF
Cable-truss supporting system for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deep mine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Yin Qian Jing Hongwen +3 位作者 Dai Dapeng Zhu Tantan Zhao Honghui Meng B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5期885-893,共9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large deformation controlling problem for surrounding rock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common cable anchor support in deep mine, site survey,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 In order to solve the large deformation controlling problem for surrounding rock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common cable anchor support in deep mine, site survey,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were synthetically us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Besides, applicability analysis, pre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n 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ere also further studied for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deep mine using the cable-truss support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compared with no support and traditional bolt anchor support, roof cable-truss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ensile cracks in the roof surrounding rock and arc shear cracks in the two sides, moreover, the broken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roof separation and extrusion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roadway are all controlled; second, a prestressed belt of trapezoidal shape is generated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by the cable-truss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 prestress field range is wide. Especially, the prestress concentration belt in the shallow surrounding rock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nchoring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resisting capability of the rock stratum;third, an optimized support system of ‘‘roof and side anchor net beam, roof cable-truss supporting system and anchor cable of the narrow coal pillar"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support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field industrial test were conducted for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of the working face 5302 in Tangkou Mine, from which a good supporting effect wa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e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ble-truss supporting system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STABILITY
下载PDF
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and its coupling support control technique 被引量:10
3
作者 Yuan Zhang Zhijun Wan +4 位作者 Fuchen Li Changbing Zhou Bo Zhang Feng Guo Chengtan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04-210,共7页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sidering the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stability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finite differ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inner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its evolution regularity, as well a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rrow coal pillar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from entry driving of last working face to the present working face mining. A new method of narrow coal pillar control based on the triune coupling support technique (TCST), which includes that high-strength prestressed thread steel bolt is used to strain the coal on the goaf side, and that short bolt to control the integrity of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in coal pillar on the entry side, and that long grouting cable to fix anchor point to constrain the bed separation between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and fixed zone, is thereby generated and applied to the field produc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fter entry excavating along the gob under unstable overlying strata,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left on the gob side of narrow coal pillar is basically invalid to maintain the coal-pillar stability, and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pillar on the gob side is evident. Except for the significant dynamic pressure appearing in the coal mining of last working face and overlying strata stabilizing process, the stress variation inside the coal pillar in other stages are rather steady, however, the stress expansion is obvious and the coal pillar continues to deform. Once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s completed, a global displacement zone on the entry side appears in the shallow part of the pillar, whereas, a relatively steady fixed zone staying almost still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and present working face mining is found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pillar. The application of TCST can not only avoid the failure of pillar supporting structure, but exert the supporting capacity of the bolting structure left in the pillar of last sublevel entry, thus to joint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coal pil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driving Unstable surrounding rock Coal pillar stability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Coupling support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for Feasibility of Driver Agent in Actual Car Environment<br/>—Driver Agent for Encouraging Safe Driving Behavior (3)
4
作者 Takahiro Tanaka Kazuhiro Fujikake +3 位作者 Yuki Yoshihara Nihan Karatas Hirofumi Aoki Hitoshi Kanamori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0年第2期128-143,共16页
Japan has become a more aged society and there are more drivers, 65 years of age and above. Car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 Japan has become a more aged society and there are more drivers, 65 years of age and above. Car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elderly;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elderly drivers has been on the rise, and this has become a social issue. Thus, for the elderly drivers to encourage them to improve their driving, we study a driver agent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smartphone, communication robot and cloud service and provides the driving support by attention awakening and the feedback support based on driving behavior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ed a summary of the proposed agent and reported on a set of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using our agent in an actual car environment. From the analysis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s and fixation points during driv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drivers accept the agent and supports from the agent during driving and that the agent in an actual car environment did not distract the d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support AGENT ELDERLY HMI
下载PDF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虹 李发泉 张小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7,共8页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以及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具备膨胀性、节理化等软岩特征的煤矿回采巷道工程为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技术发展现状,剖析了软弱围岩条件下掘锚一体机快速...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以及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具备膨胀性、节理化等软岩特征的煤矿回采巷道工程为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技术发展现状,剖析了软弱围岩条件下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面临3个方面的难题,包括全宽截割对围岩的扰动控制,软弱围岩及时高效永久支护,软弱围岩快速掘进煤帮临时支护。提出了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1)低扰动截割技术。主要包括椭型全宽截割滚筒、截齿排布优化、截割动力学优化等。(2)减小空顶空帮距的及时支护技术。该技术是在掘锚一体化技术基础上,研制了集双圆柱导向、多连杆升降、支护油缸撑顶撑底、随动挡矸帘防护于一体的多钻机整体滑移平台,将掘锚一体机作业空顶距由2.5 m降至1 m,作业空帮距由3.5 m降至1 m。(3)软弱围岩多维度协同支护技术。综合考虑锚杆锚索支护参数间的时空协同效应和支护体与围岩的协同效应,掘进工作面采用低密度强力锚杆支护控制顶板,后部同步实施增强永久支护。(4)钻锚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锚杆结构和力学特性、锚固剂材料及泵注技术等。(5)煤帮喷涂临时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快反应高延伸率喷涂材料、高比例精度喷涂泵送、不规则煤壁表面自适应轨迹控制、矿用防爆高精度机械臂、喷涂材料配套补给等。基于以上内容,研制了可控作业空顶距掘锚一体机,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表明,该装备有效缩短了作业空顶距和空帮距,实现了作业空顶距“可控”,适应于软弱围岩巷道快速掘进,掘进效率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快速掘进 掘锚一体化 钻锚一体化 协同支护
下载PDF
自适应机载式临时支架设计及仿真分析
6
作者 马长青 尤天宸 +3 位作者 杨清源 种自强 马鹏飞 李先兴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70-273,共4页
在井下掘进工作中临时支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由于掘进巷道临时支护智能化的失调,导致机载式临时支护无法根据打锚杆锚索所产生的围岩变化进行有效的顶板控制,同时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公告《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研制开... 在井下掘进工作中临时支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由于掘进巷道临时支护智能化的失调,导致机载式临时支护无法根据打锚杆锚索所产生的围岩变化进行有效的顶板控制,同时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公告《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研制开发一种自适应的机载式临时支架,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其中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以实现对不同倾斜顶板的贴合支撑功能,并建立三维模型,通过理论力学原理分析出支护装置在不同支撑姿态下顶架和各液压缸的受力符合支护强度,同时设计相应的液压系统,利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支撑力可以随顶板压力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机载式临时支架 自适应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她”的困与解: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之探——基于X省4所高职院校342名教师样本的分析
7
作者 石俊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8-63,共6页
青年女教师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聚焦该群体职业发展中的困与解,通过针对性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深度拆解“她”的职业发展现状发现,由于职业生涯初期的投入与产出焦虑,家庭分工与教养子女的外在期待... 青年女教师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聚焦该群体职业发展中的困与解,通过针对性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深度拆解“她”的职业发展现状发现,由于职业生涯初期的投入与产出焦虑,家庭分工与教养子女的外在期待,以及高职教育新发展带来的新要求等,“她”的职业发展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包括职场初始段嵌套重叠家庭生命周期关键段、教学胜任力与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双重压力、企业实践要求与个体安定感追求的矛盾、难破“工作赚钱与顾家养娃”的两难选题,以及职业发展缺乏持续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对此,建议通过搭建多元化职业发展平台、构建系统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及唤醒职业发展内驱力、培养行动力等途径助力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青年女教师 教师职业发展 社会支持 内驱力
下载PDF
快速掘进支护技术在大断面煤巷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翠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7期215-217,274,共4页
近年来,中国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综合机械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掘进作业中。以矿井大断面煤巷工作面为例,探讨了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为其他煤矿的开采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不仅推进... 近年来,中国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综合机械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巷道掘进作业中。以矿井大断面煤巷工作面为例,探讨了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的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为其他煤矿的开采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不仅推进了快速掘进支护技术的发展,还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掘进支护 掘进工艺 掘支平衡 临时支护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研究
9
作者 闫林君 陈慧鑫 +2 位作者 鲍学英 王起才 李亚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3-1623,共11页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估山区铁路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衡量隧道设计的绿色程度,提出一种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以隧道设计参数为驱动力指标、资源环境状况为状态指标、隧道设计措施为响应指标,构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分级标准;其次,运用一种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能力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进行评估;再次,以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及叠加效应的敏感性分析法,甄别对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隧道设计因素;最后,以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得到该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值为4.7157,对应等级为较好,表明该隧道工程绿色设计水平较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较合理、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可为其他类似工况隧道工程的绿色设计提供借鉴。此外,分析结果显示,注浆加固效果是导致该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变化最敏感的因素,其次为清污分流比例,可着重从这2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的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及明确隧道工程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 资源环境影响效应 “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基本原则与着力方向
10
作者 吴昊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协调原则、避免引发低效投资膨胀原则。应重点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对东北地区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中央企业扩大在东北地区进行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加大支持力度 内生动力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11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下载PDF
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丽 王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小煤柱沿空掘巷过程中易出现巷道围岩变形大、局部鼓出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的方法,对巷道基本顶破断方式进行了判断,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宽度下煤柱的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了煤柱留设宽度为... 小煤柱沿空掘巷过程中易出现巷道围岩变形大、局部鼓出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的方法,对巷道基本顶破断方式进行了判断,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宽度下煤柱的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了煤柱留设宽度为8 m;对比邻近矿井的沿空掘巷案例,采用工程类比法最终确定了煤柱宽度,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13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11 位作者 王子越 张小峰 刘畅 罗超 韦尧中 郭吉昌 陈志良 王锐 韩存地 李发泉 何宗科 苏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51,共21页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 分析煤巷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研发的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及井下应用效果。研发出钻锚一体化锚杆支护技术与设备,包括钻锚一体化锚杆、泵注式锚固剂、钻锚一体化钻臂、钻箱、锚杆仓、锚固剂泵注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将传统树脂锚固锚杆安装6道工序简化为1道连续工序,实现了锚杆自动化“一键”打设,单根锚杆作业时间由原来5~6 min减少为3 min。研发出自动化喷涂支护技术与装备,包括高强、速凝、抗变形喷涂护表材料,抗拉强度超过9 MPa,断裂伸长率超过100%,黏结强度高于3 MPa;研发出6自由度喷涂系统,可实现随掘自动化快速喷涂作业。研发出巷道随掘变形动态监测技术与系统,实现随掘大粉尘、多干扰、低照度环境下的巷道表面变形监测,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围岩稳定性评价要求。提出煤巷掘支锚运分区并行协同快速掘进新模式,研制出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对试验矿井陕西陕煤曹家滩煤矿回采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位移和稳定性进行了监测,在时间上,巷道掘出2~3 h后8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发生;在空间上,距离掘进工作面相当于2倍巷道宽度的位置,90%以上的围岩位移已经完成。快速掘进引起的巷道围岩位移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完成,要求支护必须及时且快速。在曹家滩煤矿10 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特大断面回采巷道完成近6000 m的巷道掘进工程,打设钻锚一体化锚杆60000余根。锚杆施工时间、支护用工人数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掘进速度、效率及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试验巷道顶板位移量小、完整稳定,支护效果良好。煤巷钻锚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井下试验取得成功,具备了特大断面煤巷月掘进进尺1500~2000 m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快速掘进 钻锚一体化 喷涂支护 随掘变形监测 掘支并行协同
下载PDF
贵渝管道地质灾害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
14
作者 龚俊豪 李秀珍 +4 位作者 余文秀 孔纪名 谢成 邵其其 熊华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以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别(诱发、水文、植被、地形、地质)13个因子对贵渝管道地质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统计方... 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对管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文以贵渝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类别(诱发、水文、植被、地形、地质)13个因子对贵渝管道地质灾害进行驱动因子分析及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统计方法剔除白噪声;然后通过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模型量化各因子的重要性占比;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完成因子递归分析,确定Bier分数陡降后的因子为主控因子,再基于SVM模型对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区段主控因子为坡度、坡向、曲率、岩性、年均降雨量、河网密度、断裂带密度8个因子。其中,以降雨和岩性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贡献最大,二者交互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支持向量机 管道地质灾害 驱动因子分析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关驱动因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高晨凯 刘水苗 +8 位作者 李煜铭 赵志恒 邵京 于昊琳 吴鹏年 王艳丽 关小康 王同朝 温鹏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1294,共14页
【目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适宜度和能量转化效率,筛选并探究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响应标准化水分利用效率(WP*)的驱动因子,构建相关驱动因子的WP*预测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监测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 【目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综合反映冬小麦生长适宜度和能量转化效率,筛选并探究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响应标准化水分利用效率(WP*)的驱动因子,构建相关驱动因子的WP*预测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监测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分处理,包括水分亏缺处理(W1):35 mm和(W2):48 mm,对照处理(W3):68 mm,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参数、生理指标和标准化水分利用效率(WP*)。通过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筛选各生育时期响应W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探究WP*与相关驱动因子间关系,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各生育时期基于驱动因子的WP*预测模型。【结果】较对照处理(常规灌溉),水分亏缺处理下冬小麦冠层温度参数、生理指标和WP*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了各生育时期响应WP*的主要驱动因子,并采用通径分析得到各驱动因子响应WP*敏感程度排序,即拔节期依次为冠层温度极差(MTD)、气孔导度(Gs)、叶片含水量(LWC)和POD;孕穗期依次为冠层相对温差(CRTD)、等效水厚度(EWT)、可溶性糖含量(SSC)和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灌浆期依次为SSC、冠层温度标准差(CTSD)、LWC和Gs。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SVM)基于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构建了各生育时期WP*预测模型,其中以SVM构建的孕穗期WP*预测模型精度最优,R2cal(R^(2)val)、RMSEcal(RMSEval)和n RMSEcal(n RMSE_(val))分别为0.945(0.926)、0.533 g·m^(-2)(0.580 g·m^(-2))和2.844%(3.075%)。【结论】通过筛选冬小麦各生育时期响应WP*的相关驱动因子信息及构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预测模型,为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水分精准监测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标准化水分利用效率(WP*) 驱动因子 通径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变负载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徐祐民 陈秀梅 +1 位作者 彭宝营 王鹏家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1,83,共4页
为提高直驱力矩电机在变外载荷工况下的位置精度,使用基于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神经网络,建立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搭建试验台,将磁粉制动器与力矩电机用联轴器连接,利用磁粉制动器对直驱力矩电机施加变化外载... 为提高直驱力矩电机在变外载荷工况下的位置精度,使用基于狼群算法(WPA)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神经网络,建立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预测模型。搭建试验台,将磁粉制动器与力矩电机用联轴器连接,利用磁粉制动器对直驱力矩电机施加变化外载荷。以可变外载荷数据和直驱力矩电机运行时电流数据作为输入,以直驱力矩电机位置误差作为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WPA—SVR预测模型精度高于SVR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直驱力矩电机变负载下位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负载 位置误差 直驱力矩电机 狼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力学特征与支护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计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160,共8页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支护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弯矩,减小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内部压应力增高区与弹性核区保障了煤柱承载性能。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槽型钢”非对称支护,巷道顶板、窄煤柱侧巷帮与实体煤侧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00、79、62 mm,巷道松动圈与裂隙发育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非对称支护 围岩稳定 力学特征
下载PDF
神东矿区煤矿掘进工艺及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 为了实现神东煤炭集团煤矿巷道掘进由人控到数控、由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分析了神东矿区煤矿单巷掘进、双巷掘进、大断面切眼贯通的工艺及设备配套技术现状,研究了智能化掘锚一体机、智能化连续采煤机、智能掘锚一体机惯性导航技术、成套智能化掘进技术、近端AI识别和远程云控制技术等掘进设备智能化技术,同时研究了预埋孔钻进机器人、智能化管路抓举设备、智能化防爆柴油开槽机、电缆自动收放车辆、智能清仓机器人等掘进辅助作业设备及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神东煤炭集团煤矿掘进智能化发展建议,即:加快推广掘锚一体化生产工艺、发展5G无线网络技术、完善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等,从根源上解决智能设备自主可控、智能互联、安全可信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巷掘进 智能化掘进设备 柔模支护 掘锚一体化 透明地质
下载PDF
排管机械手扶持装置的研制
19
作者 邢大伟 王翠 +3 位作者 张欣宇 白丙建 郝熔冰 李景航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扶持装置在排管机械手中起扶持管柱的作用,是排管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中介绍了单驱动双作用扶持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及试验情况。该单驱动双作用扶持装置的成功设计,节约了排管机械手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排管... 扶持装置在排管机械手中起扶持管柱的作用,是排管装置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中介绍了单驱动双作用扶持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流程及试验情况。该单驱动双作用扶持装置的成功设计,节约了排管机械手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排管机械手的性能,对排管机械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持装置 单驱动双作用 排管机械手
下载PDF
超前注浆加固技术在掘进工作面过破碎带中的应用
20
作者 高九华 屠洪盛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88-90,94,共4页
G煤矿在回采工作面5521-10回风巷掘进期间,受到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构造前后形成集中应力区,煤岩体处于松软破碎状态,原有锚网支护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巷道围岩控制要求,巷道掘进期间易发生漏顶造成灾害。针对上述问... G煤矿在回采工作面5521-10回风巷掘进期间,受到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构造前后形成集中应力区,煤岩体处于松软破碎状态,原有锚网支护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巷道围岩控制要求,巷道掘进期间易发生漏顶造成灾害。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思路,决定采用尤卡尼加固剂进行巷道煤岩体超前注浆加固的技术措施,并设计了相应的技术参数,注浆加固后使破碎煤岩体力学性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实施后,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对巷道进行有效支护,并对巷道进行离层变形监测、锚杆锚索受力特征现场测试,其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破碎围岩 超前注浆加固 锚网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