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nd Paraffin from Polluted Seashores 9 Years after the Nakhodka Oil Spill in the Sea of Japan 被引量:3
1
作者 Kazue TAZAKI Hiroaki WATANABE +2 位作者 Siti Khodijah CHAERUN Koichi SHIRAKI Ryuji ASAD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2-440,共9页
Pol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articular oil spi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and recent decades. Oil spills influence natura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lu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particular oil spi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past and recent decades. Oil spills influence natura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ffected sites. The biodegra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microorganisms is one of the primary ways by which oil spill is eliminated from contaminated sites. One such spill was that of the Russian tanker the Nakhodka that spilled heavy oil into the Sea of Japan on January 2, 1997. The impact of the Nakhodka oil spill resulted in a viscous sticky fluid fouling the shores and affected natural ecosyst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eathering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genus Pseudomonas) and crystalliz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the Nakhodka oil spill-polluted seashores after nine years. The Nakhodka oil has hardened and formed crust of crystalline paraffin wax as shown by XRD analysis (0.422, 0.377, and 0.250 nm d-spacing) in association with graphite and calcite after 9 years of bioremediation. Anaerobic reverse side of the oil crust contained numerous coccus typed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halite. The finding of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nd paraffin wax in the oil crust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eathering processes of the Nakhodka oil spill during the 9- year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GRAPHITE HALITE heavy oil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paraffin wax Pseudomonas the Nakhodka oil spill
下载PDF
Antarctic Psychrophile Bacteria Screening for Oil Degradation and Their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洲 金青 +1 位作者 缪锦来 刘芳明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08年第2期50-57,共8页
Two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 NJ276 and NJ341 were screened from 385 Antarctic marine bacteria and their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Diesel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 Two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 NJ276 and NJ341 were screened from 385 Antarctic marine bacteria and their 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Diesel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degradation rates of Antarctic psychrophile bacteria NJ276 and NJ341 were 23.47 % and 32.15 %, respectively, after 20 days culturation at 5 ℃, and the rates were 43.95 % and 62.47 % respectively after 20 days culturation at 15 ℃. The oil degradation abilities were enhanced remarkably with the increasing culture temperature. GC - MSs indicated the residual oil contained C15 - C21 7 alkyls after degradation by NJ276, and C16, C17 and C18 3 alkyls after degradation by NJ341. The 16S rDNA gene sequences hom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two Antarctic psychrophile bacteria showed that NJ276 belonged to the described genus Pseudoalteromonas and NJ341 belonged to the genus Colwel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psychrophile bacteria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下载PDF
高效烃降解菌群的驯化、降解特性及初步应用
3
作者 邓春萍 陈思科 +6 位作者 马闻馨 龚汉意 杜国勇 陈美伶 陈方沙 唐德凤 解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获得具有高降解效率的菌(菌群)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从4种不同含油土壤中驯化、培养获得稳定、高效降解石油烃的1号菌群,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菌群组成;研究不同环境...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获得具有高降解效率的菌(菌群)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从4种不同含油土壤中驯化、培养获得稳定、高效降解石油烃的1号菌群,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菌群组成;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该菌群石油烃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对菌群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和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该菌群在较高浓度含油土壤中的应用潜力,以及以破碎荞麦壳为载体,将菌群固定化后修复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的能力。结果表明,该菌群主要由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组成;在原油质量浓度为0.5%,p H为8,盐度为1%,温度为35℃,C∶N∶P为100∶2∶1,以硝酸铵为氮源的最佳条件下,培养10 d后,菌群对石油的降解率由52.1%提高至76.6%;GC-MS分析结果显示,培养9 d和24 d后菌群对C13~C26烷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0.3%和97%,说明该菌群能够快速高效降解中长链烷烃。菌群对原油初始浓度为0.5%和4%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将菌群接种于石油含量为4 631 mg/kg、8 591 mg/kg的土壤中,40 d后降解率分别为47.7%、26.4%;固定化后的菌群用于修复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石油烃降解率、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其他组,可交换态镉的浓度低于其他组。以上结果充分显示了该菌群在石油浓度较高的土壤以及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降解菌群 驯化 固定化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邓爽 王超 +3 位作者 沈江川 毛立丰 李丽阳 余丽芸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87-90,93,共5页
近年来,多环芳烃污染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其微生物降解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降解方法,对减少PAHs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生物降解PAHs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降解菌种类、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深入研究微生物... 近年来,多环芳烃污染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其微生物降解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降解方法,对减少PAHs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生物降解PAHs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其降解菌种类、影响因素及强化措施。深入研究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高效、安全的PAHs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降解菌种类 影响因素 强化措施
下载PDF
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效果研究
5
作者 杨玉敏 张博宇 +1 位作者 崔佳琦 闻建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约1400μg/g)生物降解18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大于86%;最后,开展混合降解菌对目标加油站真实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1532.3μg/g)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混合菌群将真实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降至342.6μg/g(230 d),满足美国堪萨斯州风险评估标准(非居民用地石油烃质量分数小于450μg/g),降解率可达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场地 微生物降解菌 场地修复 气相抽提
下载PDF
壳聚糖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开明 曾飞虎 +2 位作者 解文丽 陈小华 林若兰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7-9,共3页
本研究以筛选获得的一株石油烃降解菌HYHG-06为研究对象,选择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固定化制备壳聚糖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通过改变降解环境的温度、初始pH、盐度及石油烃浓度,探究4个因素对石油烃降解菌... 本研究以筛选获得的一株石油烃降解菌HYHG-06为研究对象,选择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固定化制备壳聚糖固定化石油烃降解菌;通过改变降解环境的温度、初始pH、盐度及石油烃浓度,探究4个因素对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的降解性能优于游离菌,在温度30℃、初始pH8.0、盐度3.5%、石油烃浓度1.5%的环境条件下,固定化菌的石油烃降解率高达86.62%,可开发高效消油产品,为海上石油污染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生化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石油烃降解菌 固定化 降解性能
下载PDF
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应
7
作者 王宇婷 张天倩 +4 位作者 王军力 王庆芝 张舒畅 何洁 赵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去除效果,该研究采用室内污染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生物修复体系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和正构烷烃、多环芳烃2种石油烃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翅碱蓬单独处理组虽表现出一定的石油污染修...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去除效果,该研究采用室内污染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生物修复体系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和正构烷烃、多环芳烃2种石油烃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翅碱蓬单独处理组虽表现出一定的石油污染修复能力,但翅碱蓬+石油降解菌和翅碱蓬+石油降解菌+沙蚕处理组合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71%和26.85%,表明联合生物修复可以更好地促进石油烃降解。翅碱蓬+降油细菌+沙蚕处理组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生物修复。多生物联合修复表现出对高碳原子数烷烃和芳烃良好的修复能力。研究结果证实,多生物联合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优于生物单独处理组,这为利用多生物联合修复组合开展滨海滩涂石油污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翅碱蓬 双齿围沙蚕 石油降解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申春妮 曹小方 +3 位作者 李腾 方祥位 张伟 余咏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利用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和紫花苜蓿、高羊茅2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进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室外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植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中植物种子萌芽率和植物生长状况,采用超声萃取—紫... 利用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和紫花苜蓿、高羊茅2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进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室外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植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中植物种子萌芽率和植物生长状况,采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3种修复方式对柴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延长了植物种子的萌芽时间;在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高羊茅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大于紫花苜蓿,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总体上明显高于植物修复;3种修复方式修复柴油污染土的总体降解效果排序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高羊茅的修复效果优于紫花苜蓿;柴油污染土的柴油浓度越低,修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 土壤修复 石油烃降解菌 紫花苜蓿 高羊茅
下载PDF
多环芳烃降解菌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花 赵立坤 +3 位作者 包仕钰 余晓龙 毛旭辉 陈超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3-1676,共14页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生态和环境毒理效应,因此对PAHs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备受关注。生物降解是去除PAHs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存在降解效率低、周期长等局限性。归纳了PAHs常见降解菌及其主要降解机制,探讨了PAHs降解菌...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生态和环境毒理效应,因此对PAHs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备受关注。生物降解是去除PAHs的重要技术之一,但存在降解效率低、周期长等局限性。归纳了PAHs常见降解菌及其主要降解机制,探讨了PAHs降解菌在实际污染场地应用的研究进展与不足。结果表明:PAHs降解菌株主要包括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腐真菌是常见的降解菌;相比单一菌株,复合菌群对PAHs的降解能力更强。在降解菌株降解基因(如nah基因簇)编码酶的作用下,萘、菲和芘等PAHs发生开环并逐步氧化,最终通过水杨酸或邻苯二甲酸途径进入三羧酸循环实现完全降解;而苯并[a]芘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包括醇、醛、酸类中间产物,其完全降解机理仍有待研究。目前大部分针对PAHs降解菌的研究局限于实验室条件,缺少实际PAHs污染场地降解性能的验证;实际应用中,降解菌活性和PAHs的去除受温度、pH、氧气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子的影响。PAHs降解菌的应用实例包括采用生物刺激和(或)生物强化的方式以促进PAHs污染场地的修复。然而,生物降解在实际应用中仍需克服降解菌失活、技术耦合困难、环境风险和成本高等限制因素。未来研究主要包括复合污染和土著菌共存条件下PAHs生物降解机制研究、降解菌生理特性调控和新型强化材料的开发;此外,应加强降解菌在实际污染场地应用的推广,以实现对PAHs污染的高效、经济、可持续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降解菌 降解机制 实际应用 增强降解
下载PDF
烷基化多环芳烃的细菌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婧 栾天罡 罗丽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93,共14页
烷基化多环芳烃(alkyl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A-PAHs)是以多环芳烃(PAHs)为母环,具有烷基侧链的稠环芳香烃,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是其在环境中降解去除的主要途径,与真菌、藻类等相比,... 烷基化多环芳烃(alkyl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A-PAHs)是以多环芳烃(PAHs)为母环,具有烷基侧链的稠环芳香烃,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是其在环境中降解去除的主要途径,与真菌、藻类等相比,细菌降解A-PAHs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对APAHs的污染现状及生态毒性,细菌降解甲基萘、甲基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PAHs的降解酶和降解基因作为参考,总结了A-PAHs可能涉及的降解酶及降解基因.本文有助于了解环境中A-PAHs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为寻找高效的A-PAHs降解方法及减轻其生态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细菌 降解酶 降解基因.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ogen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for degrading various typ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被引量:3
11
作者 Quanhui Ye Chengyue Liang +3 位作者 Xunwen Chen Tingting Fang Yun Wang Hui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97-106,共10页
Knowledge on methanogen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is crucial 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PAHs bioremediation.In this study,the linkage between th... Knowledge on methanogen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is crucial to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PAHs bioremediation.In this study,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ype of PAH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fu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16 S rRNA gene sequencing on four PAH-degrading cultures.Putative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also detecte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phthalene(Nap)/2-methylnaphthalene(2-Nap),phenanthrene(Phe)and anthracene(Ant)sculpted different microbial communities.Among them,Nap and 2-Nap selected for similar degrading bacteria(i.e.,Alicycliphilus and Thauera)and methanogens(Methanomethylovorans and Methanobacterium).Nap and 2-Nap were probably activated via carboxylation,producing 2-naphthoic acid.In contrast,Phe and Ant shaped different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with Arcobacter and Acinetobacter being Phe-degraders and Thiobacillus Ant-degrader.Methanogenic archaea Methanobacterium and Methanomethylovorans predominated Phe-degrading and Ant-degrading culture,respectively.These findings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PAHs attenuation and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PAHs bioremediation in methanogenic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egradation products degrading bacteria CARBOXYLATION
原文传递
焦化污染场地中萘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12
作者 杨静 李博 +4 位作者 李文军 刘晓娜 汤刘元 刘月 钱天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51-4361,共11页
为从焦化污染场地中分离萘高效降解菌,采用萘作为唯一碳源,通过梯度筛选和富集培养获得一株高效萘降解菌株AO-4。依据形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通过PCR验证了菌株基因组中含有萘双加氧... 为从焦化污染场地中分离萘高效降解菌,采用萘作为唯一碳源,通过梯度筛选和富集培养获得一株高效萘降解菌株AO-4。依据形态及16S rDNA基因序列,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通过PCR验证了菌株基因组中含有萘双加氧酶基因(nahAC)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nahH),推测该菌可能是通过水杨酸途径对萘进行降解。在对菌株降解特性分析中发现,菌株AO-4在24h对萘(400mg/L)的降解率达到97.67%,菌株的生长、脱氢酶活性与萘的降解率呈正相关。其次,探究了温度、pH、萘初始浓度和菌量对菌株降解萘的影响,明确最适降解温度为30℃、pH为5.0~7.0;在一定范围内,菌株降解效率随着萘浓度和菌量的增大而提高。对该菌株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广谱性测试表明,AO-4不仅能有效降解萘,而且对其他PAHs,如芴、菲、蒽和芘在单一和混合体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研究结果可为PAHS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降解菌 多环芳烃 微生物修复 焦化污染场地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邹德勋 骆永明 +3 位作者 滕应 平立凤 刘五星 李振高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2-656,共5页
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急性毒性较强的菲(Phe)和遗传毒性较强的苯并[a]芘(B[a]P)为代表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不同C源、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调控因子,对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动处理... 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急性毒性较强的菲(Phe)和遗传毒性较强的苯并[a]芘(B[a]P)为代表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不同C源、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调控因子,对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动处理使污染土壤中Phe和B[a]P的降解率分别达59.44%和26.14%,而淹水处理使两者降解率分别达46.48%和13.27%。添加C源(淀粉和葡萄糖)处理提高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且随着C源的施用量而增加。同时也发现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菌和微生物总量呈正相关,并随着PAHs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土壤中PAHs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可见,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主要决定于PAHs的降解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PAHs降解菌
下载PDF
烃降解菌株T7-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丹 黄磊 +4 位作者 李国强 李召雨 马挺 梁凤来 刘如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从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泥中筛选到的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经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命名为T7-2。该菌株能以十六烷为碳源代谢产生一种对柴油等烃类具良好乳化作用的生物乳化剂。研究表明,该乳化剂主要由糖类、脂类和... 从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泥中筛选到的1株低温石油烃降解菌,经鉴定为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命名为T7-2。该菌株能以十六烷为碳源代谢产生一种对柴油等烃类具良好乳化作用的生物乳化剂。研究表明,该乳化剂主要由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组成,其比例为55.43:31.24:12.65。进一步研究证实,该乳化剂糖类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鼠李糖;脂类由十碳、十二碳、十六碳及十八碳脂肪酸组成;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构成。本文还对乳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它是一种性能稳定、乳化效率高、适应范围较为广泛的生物乳化剂,对海洋污染生物修复及石油开采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乳化剂 红平红球菌 生物修复 烃降解菌
下载PDF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配科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两株具有芘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孙凯 刘娟 +1 位作者 李欣 凌婉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3-861,共9页
从植物体内筛选具有多环芳烃(PAHs)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并定殖于植物体,有望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PAHs,从而减低植物污染风险。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2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内生细菌BJ03和BJ05,... 从植物体内筛选具有多环芳烃(PAHs)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并定殖于植物体,有望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PAHs,从而减低植物污染风险。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2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内生细菌BJ03和BJ05,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2株菌分别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库克氏菌属(Kocuria sp.)。并研究了2株内生细菌对芘的降解能力及环境条件对其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J03和BJ05在以浓度为50 mg/L的芘为唯一碳源生长时,于30℃、150 r/min摇床培养15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为65.0%和53.3%。2株菌在pH值(6.0—9.0)、温度(25—40℃)和盐浓度(NaCl含量为0—15 g/L)条件下生长良好,且皆为好氧生长,通气量越大,菌株生长越旺盛,对芘的降解能力越强。添加C、N源可有效促进菌株BJ03和BJ05的生长,加速其对芘的降解速率。当外加C源为蔗糖、N源为酵母膏时,2株菌在30℃摇床培养4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1.1%和55.3%。2株菌的细胞表面疏水率最大分别为93.7%和43.9%,对四环素和利福平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 多环芳烃 降解 16S RDNA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初探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魏魏 尹睿 +4 位作者 林先贵 张晶 陈效民 曾军 汪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8-1125,共8页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单独或联合接种多环芳烃专性降解菌(DB)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RH和接种DB能明显促进土壤中PAHs总量和各组分PAHs的...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单独或联合接种多环芳烃专性降解菌(DB)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RH和接种DB能明显促进土壤中PAHs总量和各组分PAHs的降解。经过90 d培养后,添加RH、DB和RH+DB处理的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21.3%、32.6%、36.0%,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3.0%、563.3%、633.0%。此外,随着苯环数的增加,土壤中15种PAHs平均降解率逐渐降低。同时也发现DB、RH+DB处理土壤中脱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PAHs降解菌数量显著高于CK、RH处理,但是CK与RH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DB、RH在促进土壤中PAHs的降解方面有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降解菌 表面活性剂 原位修复
下载PDF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包木太 陈庆国 +2 位作者 范晓宁 孙培艳 高振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从青岛港口海水中筛选出了4株适宜海洋环境的高效烃降解菌,根据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将这4株菌鉴定到属,其中N1为脂肪杆菌属,N2为海球菌属,N3为微杆菌属,N4为动性球菌属。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4株混合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适合... 从青岛港口海水中筛选出了4株适宜海洋环境的高效烃降解菌,根据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将这4株菌鉴定到属,其中N1为脂肪杆菌属,N2为海球菌属,N3为微杆菌属,N4为动性球菌属。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4株混合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适合中性偏碱性环境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适合海洋环境。N4菌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对高浓度原油的耐受能力较强,当原油的浓度为2.5%时,其降解率仍可达到60%以上。通过构建优势混合菌发现,4株菌混合时对原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其降解原油的最佳pH=8,最佳盐度为NaC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降解菌 海洋环境 筛选 条件优化
下载PDF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潜在降解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谷体华 袁建军 +1 位作者 郑天凌 田蕴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02-106,共5页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活性,外加PAHs对各站点的影响有别,同一样品受菲、芘、荧蒽的影响各不相同,其影响程度与本土降解菌的数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细菌在海洋环境PAHs的生物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d后各样品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接近自然对照样,可见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有着强大的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与降解PAHs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泉州湾 降解活性 多环芳烃降解菌 2004年2月 PAHS 呼吸活性 综合分析 影响程度 生物降解 海洋环境 接近自然 作用强度 相关性 微生物 样品 添加 潜力 海域 测定 细菌
下载PDF
一株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苏莹 陈莉 刘兆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6,共5页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水体中分离出的一株石油降解菌HB-1(Acinetobactersp.),在人工海水条件下,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石油组分降解前后的变化规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①菌株HB-1... 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水体中分离出的一株石油降解菌HB-1(Acinetobactersp.),在人工海水条件下,对该菌株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石油组分降解前后的变化规律,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①菌株HB-1降解石油烃所需优势氮源为NH4NO3,氮磷比〔ρ(氮)/ρ(磷)〕约为3.18,转速200 r/min,φ(石油)为1.0%时为最佳降解条件;②菌株HB-1在淡水和海水中均能生长,但在海水中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显著;③GC-MS分析表明,菌株HB-1对长链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④表面活性剂Tween 80能强化菌株HB-1对石油的降解,推断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某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促使烃类易于为细胞吸收所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石油烃 海水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