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多品种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通量
1
作者 陈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 为探明生源要素氮、磷在沉积物与水体间的迁移过程,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不同时间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变化,2014年6—10月,在3种综合养殖池塘: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的整个养殖周期内,采集检测3口池塘沉积物-水界面样品中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分析沉积物-水界面的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的通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6—10月,3种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均以向沉积物中扩散为主,仅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沉积物中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6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扩散;与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和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相比,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氨氮通量变化幅度较大,6—7月上覆水中氨氮向沉积物扩散,且扩散速率逐渐降低,9—10月沉积物中氨氮向上覆水释放,释放速率逐渐上升。6、7、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菲律宾蛤仔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8—9月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6—10月,海蜇+凡纳滨对虾+缢蛏池塘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海蜇+凡纳滨对虾池塘上覆水中活性磷酸盐向沉积物扩散,10月沉积物中活性磷酸盐向上覆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配养底栖贝类,可以通过改变综合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的氮、磷通量,改善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养殖池塘 沉积物-水界面 营养盐通量
下载PDF
日本对虾池塘高效混养试验
2
作者 张洁 刘卫滨 +2 位作者 王印开 刘永刚 孙绍永 《河北渔业》 2024年第7期31-34,共4页
为提高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半滑舌鳎两种模式的混养试验,并与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混养模式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实现平均产量1 907.25 kg/hm^(2),综合... 为提高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探索了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半滑舌鳎两种模式的混养试验,并与日本对虾-红鳍东方鲀混养模式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实现平均产量1 907.25 kg/hm^(2),综合效益达到78 210元/hm^(2),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7.56%和4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池塘 混养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下载PDF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形质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英杰 戎华南 +3 位作者 陈雨 刘哲宇 陈汉春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 探究引起银鲫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形质差异原因及形质饰变途径和机制,进而揭示养殖模式致其改变生存对策的内在逻辑,对于指导银鲫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_(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_(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池养模式下异育银鲫形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池养期间两实验群体的生长速度总体上呈M_(2)>M_(1),在21项生物学表型性状中,M_(2)实验群体显著大于M_(1)实验群体的为L1(体长)、L4(头宽)、L11(肛后体长)和NM (净体质量)(P<0.05);(2)所涉20项形质评价性状中, M_(1)、M_(2)实验群体间具显著差异(P<0.05)的高达16项,聚类分析也指示两者间的欧式距离已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M_(1)、M_(2)实验群体已在形质特征上出现显著分化;(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0.844%,其中PC1可归纳为表征机体消化代谢水平的公共因子, PC_(2)可归纳为表征脏器可容纳空间几何比例的公共因子, PC_(3)、PC_(4)和PC5可统归为表征食物获取方式的公共因子;(4)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眼间距/侧线长、净重系数、肝系数、胃系数、肠系数、鳃系数和Fulton指数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M_(1)和M_(2)实验个体,其中M_(1)实验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8.6%和94.5%, M_(2)实验群体则分别为94.3%和98.5%,两实验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4%。所得结果可为异育银鲫池塘生态主养模式和生态套养模式的改良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套养 池塘主养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形质特征 多元分析
下载PDF
缢蛏对虾-蟹混养池塘底质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慧玲 柴欣如 +2 位作者 许文军 何杰 张东旭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研究不同密度缢蛏混养对海水养殖池塘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4组实验生态系统,对照组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混养系统,另外3组实验组分别为混养了3种不同密度缢蛏的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缢蛏养殖系统。本研究对底泥细菌... 为研究不同密度缢蛏混养对海水养殖池塘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4组实验生态系统,对照组为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混养系统,另外3组实验组分别为混养了3种不同密度缢蛏的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缢蛏养殖系统。本研究对底泥细菌总数、不同类群的细菌数量、微生物活性以及底泥中总碳、总氮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缢蛏混养密度增加,好氧细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细菌总丰度、厌氧细菌、细菌芽孢、弧菌等数量及微生物活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底泥中厌氧细菌数量与总碳、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芽孢数与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底泥中微生物酶活性与总碳、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缢蛏混养可能通过滤食等生理活动明显降低养殖系统底泥有机质含量,减少微生物可利用底物,进而影响不同类群细菌丰度。从养殖系统底泥微生物数量及活性角度来看,本研究条件下,缢蛏放养密度34.7×10^(4) ind.·hm^(-2)为较优混养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底质微生物 微生物活性 养殖池塘
下载PDF
1^(+)龄长江刀鲚与暗纹东方鲀池塘混养试验
5
作者 张忠华 刘永士 +6 位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谢永德 张根玉 陈永杰 杨纪忠 庄海卫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为探索适合刀鲚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分别在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下开展了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鲚与暗纹东方鲀在半咸水环境下混养,在产量、成活率、平均出塘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刀鲚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 为探索适合刀鲚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分别在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下开展了1^(+)龄刀鲚与暗纹东方鲀的混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鲚与暗纹东方鲀在半咸水环境下混养,在产量、成活率、平均出塘规格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刀鲚放养密度为3 000尾/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可达116.70 kg/hm^(2),该塘刀鲚成活率为68.16%,平均出塘规格可达57.11 g,体质量在50 g以上的比例为6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暗纹东方鲀 池塘养殖 混养模式
下载PDF
两种海水混养池塘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库储量
6
作者 王璐 赵文 +2 位作者 魏杰 张湾 尹东鹏 《河北渔业》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于2021年4月—8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地区选取两个混养池塘,即1^(#)池(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2^(#)池(海蜇-缢蛏-牙鲆-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对其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储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优化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于2021年4月—8月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地区选取两个混养池塘,即1^(#)池(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2^(#)池(海蜇-缢蛏-牙鲆-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对其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储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优化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和2^(#)池的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分别为44.05±10.36 mg/L和39.38±3.89 mg/L,其中无机悬浮颗粒物占比为71.01%和66.25%,有机悬浮颗粒物则为的28.99%和33.75%。在有机悬浮颗粒物中,腐质及细菌占27.15%和32.93%,浮游植物占0.52%和0.21%,浮游动物占比为1.03%和0.66%。1^(#)池和2^(#)池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别为8.29±2.53 mg/L和11.43±2.49 mg/L;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占比为65.45%和61.31%;颗粒有机碳(POC)占比为37.76%和38.69%;细菌及腐质碳占比为35.02%和37.45%;浮游植物碳占比为1.14%和0.30%;浮游动物碳占比为1.60%和0.95%。研究表明,1^(#)池悬浮颗粒物及总有机碳的含量更高,池塘的有机物占比更大,但2^(#)池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悬浮物结构 有机碳库储量 海水混养池塘
下载PDF
对虾池不同综合养殖系统效率和效益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2 位作者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52,共8页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 利用50个5.0×5.0×1.8m陆基围隔研究了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海湾扇贝和缢蛏投饵或施肥混养及鲈鱼与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混养最佳结构的生态效率、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几种综合养殖系统最佳结构下各种养殖对象对N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鲈鱼-对虾-罗非鱼(30.91%)>对虾-海湾扇贝(21.0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20.12%)>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7.81%)>对虾-缢蛏(16.93%)>单养对虾(11.52%);对P的绝对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缢蛏(16.08%)>鲈鱼-对虾-罗非鱼(12.83%)>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2.63%)>单养对虾(10.88%)>对虾-海湾扇贝(6.01%)>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4.04%);其产出投入比由高至低依次为:对虾-罗非鱼投饵混养(1.99)>对虾-罗非鱼施肥混养(1.98)>对虾-海湾扇贝(1.53)>单养对虾(1.38)>鲈鱼-对虾-罗非鱼(1.30)>对虾-缢蛏(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池 养殖系统 综合养殖系统 效益 对虾 养殖
下载PDF
海水池塘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田相利 王吉桥 +1 位作者 李德尚 董双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28-632,共5页
利用 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 ,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与罗非鱼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对虾放养密度为 0 .92~ 2 .36尾·m- 2 的条件下 ,对虾成活率为 75.72~89.98% ,平均为 82 .40 % .产量在 1 1 .4~ 2 4 .1 g·m- 2... 利用 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 ,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与罗非鱼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对虾放养密度为 0 .92~ 2 .36尾·m- 2 的条件下 ,对虾成活率为 75.72~89.98% ,平均为 82 .40 % .产量在 1 1 .4~ 2 4 .1 g·m- 2 之间 (养殖期为 91d) .生产力为0 .2 39g·m- 2 .d- 1 .在罗非鱼放养量为 0 .2 4尾·m- 2 (体重 1 0 0 g左右 )的条件下 ,鱼虾的数量最适配比为 1 :1 0 ,中国对虾 (体长 3.0 0cm左右 )的最适放养量约为 2 .40尾·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池塘 中国对虾 罗非鱼 施肥 混养
下载PDF
大型海藻江蓠对养殖池塘水质污染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永健 陆开宏 韦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56-159,共4页
通过对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与南美白对虾(Penacus vannamei)、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混养池塘水质的跟踪监测,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下江蓠对池塘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江蓠对水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有较好的... 通过对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与南美白对虾(Penacus vannamei)、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混养池塘水质的跟踪监测,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下江蓠对池塘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江蓠对水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使养殖池中水体保持很低的IN、IP浓度和较高的溶解氧(DO)浓度,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江蓠与虾或鱼混养,对水质均有改善作用。大型海藻江蓠易调控、无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其对水质调节作用优于微藻等。利用江蓠进行生态养殖,可减少药物投放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江蓠 生物修复 混养模式 养殖池塘
下载PDF
海蜇—对虾—缢蛏—牙鲆综合养殖池塘的食物网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摆 田甲申 +3 位作者 董颖 李石磊 周遵春 宋钢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 在面积6.7 hm^2,水深1.5~2.0 m的池塘中进行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褐牙鲆综合养殖,在4—9月养殖周期内,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和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种饵料对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和褐牙鲆的平均饵料贡献率,以探讨综合养殖池溏的营养级和池塘食物网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海蜇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投喂的轮虫;中国明对虾的食物来源为鳀鱼、虾夷扇贝下脚料和蜢虾;缢蛏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底栖硅藻,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褐牙鲆粪便;褐牙鲆的主要食物来源为中国明对虾,其次为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海蜇的营养级为2.09~3.43,平均值为2.81;中国明对虾的营养级为3.11~4.04,平均值为3.72;缢蛏的营养级为2.37~2.94,平均值为2.62;褐牙鲆的营养级为2.63~3.83,平均值为3.42。综合分析发现,海蜇摄食浮游动物,缢蛏滤食底栖硅藻,中国明对虾和褐牙鲆摄食投喂的虾夷扇贝下脚料和鳀鱼,褐牙鲆也摄食部分中国明对虾,两者的粪便不仅为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生长提供营养,还为缢蛏提供了饵料。上述研究结果为多品种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中国明对虾 缢蛏 褐牙鲆 综合养殖池塘 食性
下载PDF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金钗 熊邦喜 +3 位作者 张小敏 朱玉婷 饶海鸥 马徐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混养模式 池塘
下载PDF
虾-鱼-蟹海水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2 位作者 文国樑 李烁寒 胡晓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3,130,共5页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103~3.00×105CFU/mL,弧菌0.1×103~1.65×104CFU/mL,芽孢杆菌0.06×103~1.09×103CFU/mL;沉积环境中各类细菌数量的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5.8×105~2.95×107CFU/g,弧菌0.8×104~2.75×105CFU/g,芽孢杆菌6.1×104~5.30×106CFU/g。水体环境异养细菌与沉积环境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环境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与水温呈线性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芽孢杆菌与DO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弧菌与DO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数量动态 理化因子 海水综合养殖池塘
下载PDF
“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库储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凯 赵文 +1 位作者 董双林 姜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72-1880,共9页
为了阐明"海蜇-缢蛏-牙鲆-中国对虾"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为不同养殖模式的碳循环研究和发展低碳渔业提供参考,于2013年5—10月对辽宁丹东东港地区(N 39°51';E 124°09')两个该种混养池塘的... 为了阐明"海蜇-缢蛏-牙鲆-中国对虾"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为不同养殖模式的碳循环研究和发展低碳渔业提供参考,于2013年5—10月对辽宁丹东东港地区(N 39°51';E 124°09')两个该种混养池塘的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实验池塘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分别为(67.12±6.03)mg/L和(70.05±7.63)mg/L,其中无机悬浮颗粒物占总悬浮颗粒物的72.57%和75.49%;有机悬浮颗粒物占总悬浮颗粒物的27.43%和24.51%。有机悬浮颗粒物中,腐质及细菌占总悬浮颗粒物的27.15%和24.20%;浮游植物干重占0.15%和0.22%;浮游动物干重占0.13%和0.09%。两个实验池塘悬浮颗粒物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分别为(7.31±1.51)mg/L和(6.42±1.31)mg/L;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占总有机碳的76.33%和70.56%;颗粒有机碳(POC)占总有机碳的23.67%和29.44%;细菌碳占总有机碳的7.96%和7.18%;腐质碳占总有机碳的14.70%和20.90%;浮游植物碳占总有机碳的0.56%和0.95%;浮游动物碳占总有机碳的0.45%和0.41%。实验池塘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无机悬浮颗粒物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细菌和腐质是有机悬浮颗粒物主要的组成部分,说明腐质链在该种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 有机碳 混养池塘
下载PDF
参虾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振平 王秀云 +2 位作者 刘艳芳 刘一鹤 王旭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65-667,共3页
7-9月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对虾池中人工造礁,第1年4月放入规格为80-120头/kg的海参苗1740kg,每年7月放人体长0.7~1.0cm的日本对虾虾苗1.2×10^5尾,将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刺参不投喂... 7-9月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对虾池中人工造礁,第1年4月放入规格为80-120头/kg的海参苗1740kg,每年7月放人体长0.7~1.0cm的日本对虾虾苗1.2×10^5尾,将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刺参不投喂,只用卤虫、人工饲料、杂色蛤和四角蛤蜊投喂日本对虾,严格控制养殖池内的杂鱼虾,保持水质新鲜,可提高日本对虾和刺参的成活率,利用两者饵料和空间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日本对虾 池塘 高效混养
下载PDF
池塘施用氯化铵为氮源的化肥养鱼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潘黔生 朱邦科 +2 位作者 樊启学 方之平 刘重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4-166,共13页
对混养鱼池以氯化铵为氮源施肥养鱼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研究,对4个温幅内使用氯化铵追肥前后鱼池水体的理化因子、主要营养盐类、初级生产力、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找出浮游植物等指标峰值所持续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为不... 对混养鱼池以氯化铵为氮源施肥养鱼进行了两年系统的研究,对4个温幅内使用氯化铵追肥前后鱼池水体的理化因子、主要营养盐类、初级生产力、浮游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找出浮游植物等指标峰值所持续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为不同季节施肥的数量和频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进行了这些指标的年周期(主要养殖期)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了氯化铵养鱼池的肥水等级。对鱼池底泥的理化特性,鲢、鳙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血液的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对鲢、鳙鱼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氯化铵是一种优质养鱼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氯化铵 鱼类
下载PDF
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蔡志龙 秦美川 +4 位作者 赵文 郭凯 张晨 李黎 张家卫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72,共10页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冶和“刺参–对虾冶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冶...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冶和“刺参–对虾冶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冶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冶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滋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滋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冶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粒径特征 浮游生物 混养模式 海水池塘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对虾多池循环水综合养殖模式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国强 李德尚 董双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9,F003,共3页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esent shrimp culture model and describes, with emphasis,the principl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hrimp poly ponded circulating polyculture model in details. The per...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esent shrimp culture model and describes, with emphasis,the principl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hrimp poly ponded circulating polyculture model in details. The perspectives of this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模式 多池循环水综合养殖
下载PDF
高产池塘混养鱼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骏 黄樟翰 +2 位作者 肖学铮 吴锐全 卢迈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顺德高产池塘鱼产量的主因子,并对顺德高产池塘的多品种混养鱼类关系进行分析。各种不同鱼类的放养对产量的关系为:草鱼放养量对鲢的净产量影响最大(R=0.8242),其次为鳙放养对草鱼的净产量...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顺德高产池塘鱼产量的主因子,并对顺德高产池塘的多品种混养鱼类关系进行分析。各种不同鱼类的放养对产量的关系为:草鱼放养量对鲢的净产量影响最大(R=0.8242),其次为鳙放养对草鱼的净产量影响(R=0.8075),最小为鲮的放养对鳙的净产量关系(R=0.2102)。鳙的放养为优势母因子,鲢的收获为优势子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池塘 鱼类混养 灰色关联分析 池塘养鱼
下载PDF
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3种混养模式下氮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玉婷 杨学芬 +3 位作者 王琴 陈洁 施培松 熊邦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3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鳙、鲫分别为250、35、40、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鲫分别为250、35、20、20、15尾;模式Ⅲ,草鱼、鲢、鲫分别为250、35、15尾)水体和底泥中氮含量... 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3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鳙、鲫分别为250、35、40、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鲫分别为250、35、20、20、15尾;模式Ⅲ,草鱼、鲢、鲫分别为250、35、15尾)水体和底泥中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式Ⅰ、Ⅱ、Ⅲ水体TN含量均值分别为1.251、1.001和1.228 mg.L-1,NH4+-N含量均值分别为0.391、0.345和0.319 mg.L-1,NO3--N含量由高到低为模式Ⅰ、Ⅱ和Ⅲ,NO2--N含量由高到低为模式Ⅱ、Ⅰ和Ⅲ。模式Ⅰ、Ⅱ、Ⅲ底泥TN含量均值分别为0.793、0.910和0.963 mg.g-1,NH4+-N含量均值分别为0.005、0.006和0.004 mg.g-1。模式Ⅱ水体TN含量显著低于模式Ⅰ和Ⅲ(P<0.05),底泥中氮营养盐的转化也优于其他2种模式,可见模式Ⅱ最有利于水体中氮营养盐的转化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混养模式 池塘
下载PDF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3 位作者 赵建华 冯宪斌 李茜 杨德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池塘 混养 浮游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