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3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drock outcropping in the accumulation zone of the largest glacier in Mexico(Glaciar Norte of Citlaltépetl),as evidence of a possible accelerated extin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OTO Vícto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38-354,共17页
The highest volcano in Mexico,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largest mountain in North America(Citlaltépetl,5610 m a.s.l.),is home to the largest glacier in the country.Because of the extinction of the Popocatép... The highest volcano in Mexico,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largest mountain in North America(Citlaltépetl,5610 m a.s.l.),is home to the largest glacier in the country.Because of the extinction of the Popocatépetl glacier(5500 m a.s.l.)caused by eruptive activity,and the almost disappearance of the Iztaccíhuatl glaciers(5220 m a.s.l.)due to the lower elevation of the mountain,the Glaciar Norte of Citlatépetl has been the only glacier that has shown a certain degree of stability as a response to the altitude in which it is located.However,as occurs in almost all glaciers on the planet,the retreat of its glacier terminus has been continuous.Furthermore,during the last years the thickness of its upper part began to decrease rapidly until its bedrock was ex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9.Due to its ecosystem importance and because it is the main glacier in Mexico,as well as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 located at latitude 19°N,in this work its current dimensions are updated,as well as the local climatology that govern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glacier is pointed out.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gh-resolution Sentinel-2 optical images,as well as through Sentinel-1 SAR images,with the support of climat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the study area.Therefore,the outcropping of the bedrock in the accumulation zone and the consequent horizontal retrea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glacier are documented;at the same time,the decrease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ice along it is noted.The rocky outcrop in the accumulation zone suggests that the flow dynamics of the ice towards the ablation zone will be considerably less,accelerating the retreat of the glacier terminus.Finally,the ascent of the glacial front to 5102 m a.s.l.and the modelled altitude of the equilibrium line to 5276 m a.s.l.are reported as a warning signal in terms of snow catchment and mass balance;likewise,the decrease of 23%of its surface is also indicated regarding the surface reduction monitoring that has been done until 2017.These findings may indicate that the future of this glacier is related to its possible extinction soon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with sever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provision of drinking water for thousands of inhabitants of the slopes of the volcano.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help reflect on the impacts of curren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ropical glaciers on the pla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drock outcrop Citlaltépetl glacier Glacial accumulation zone Glacier retreat Glacial thickness
下载PDF
Salt-Lake Basin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Gas Reservoir in the Altun Mountains Front of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
2
作者 ZHANG Yongshu JIA Chengzao +14 位作者 LI Guoxin LI Jiangtao WANG Bo ZHAO Fan YUE Dali SHI Zhenghao ZHU Jun WANG Yuanfei ZHANG Yi CHEN Yangyang ZHANG Fenying YU Xue XU Li Hou Lili SONG Yu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55-1567,共13页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in front of the Altun Mountains in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this is a salt-lake basin,where saline water fluid infiltrates and is deposited in the ove...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in front of the Altun Mountains in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this is a salt-lake basin,where saline water fluid infiltrates and is deposited in the overlying strata.A large amount of gypsum infills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and this has changed the pore structure.Using core observation,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electron probe,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xperim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thered bedrock have been studied.There are cracks and a small number of dissolved pore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weathered crust.Matrix micropores are widely developed,especially the various matrix cracks formed by tectonics and weathering,as well as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dissolved pores,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is‘dual structure’developed in the bedrock is important for guid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ake basin bedrock for natural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tream gas reservoir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cracks matrix micropores salt lake Qaidam Basin
下载PDF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薄景山 万卫 +2 位作者 彭达 段玉石 李琪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8,共17页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 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是指地震动随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等变化的经验关系,近年来在我国亦被称为地震动预测方程,是估计地震动及其影响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地震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被广泛应用。黄土是一种特殊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强地震频发,地震动的衰减关系有其特殊性,总结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成果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抗震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我国学者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基岩和土层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以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评述和讨论在黄土覆盖地区地震动衰减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文章的研究工作对从事黄土高原地区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 地震烈度 地震动 衰减关系 基岩 土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结晶碳酸盐ESR年代学在碳酸盐岩基岩区断层和滑坡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春茹 袁仁茂 +5 位作者 尹功明 姬昊 魏传义 田颖颖 马玺 党嘉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80,共18页
开展发震断层活动历史研究是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研究和防治的基础,年代测定一直是断层活动历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缺乏第四纪沉积物的碳酸盐岩基岩区,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是确定断层活动历史的主要手段,但测年结果受曝露面表面风化、... 开展发震断层活动历史研究是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研究和防治的基础,年代测定一直是断层活动历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缺乏第四纪沉积物的碳酸盐岩基岩区,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是确定断层活动历史的主要手段,但测年结果受曝露面表面风化、侵蚀和溶蚀作用影响较大。碳酸盐是ESR年代学研究的主要测年矿物之一,可以测量碳酸盐的结晶年龄。在碳酸盐岩基岩区的大型断层面和滑坡滑动面上,因高速摩擦生热可形成重结晶碳酸盐,为ESR测年提供了可靠的测年计时零点,有望通过ESR测年法获得重结晶碳酸盐的结晶年龄,即断层和滑坡最近一次的活动时代。以往用于ESR测年的碳酸盐都是自生碳酸盐,如珊瑚、石笋、文石等,尚未对断层和滑坡滑动面上的重结晶碳酸盐开展过相关研究。因此,文中介绍了重结晶碳酸盐ESR测年的最新研究,以丽江-小金河断裂剑川剖面的断层面和小江断裂与则木河断裂交会处的巧家滑坡后缘滑动面上的重结晶碳酸盐为研究对象,通过微观结构观察、热退火实验、光晒退实验及与前人的沉积物14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进行比对等,对将重结晶碳酸盐ESR测年法用于碳酸盐岩基岩区断层和滑坡活动性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建立了重结晶碳酸盐ESR测年技术,该技术可广泛地用于碳酸盐岩基岩区的断层和滑坡活动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测年 碳酸盐岩 基岩断层 滑坡 重结晶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新层系及资源潜力
5
作者 吴海波 王洪伟 +7 位作者 齐玉林 邓海 陈方举 侯思宇 吴雪姣 毕殿辉 龚永杰 于东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海拉尔盆地是“十四五”(2016―2020年)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发展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历经多年勘探,已在乌尔逊凹陷的苏仁诺尔构造带、乌东斜坡带和贝尔凹陷的贝中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及巴彦塔拉构造带等... 海拉尔盆地是“十四五”(2016―2020年)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发展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历经多年勘探,已在乌尔逊凹陷的苏仁诺尔构造带、乌东斜坡带和贝尔凹陷的贝中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及巴彦塔拉构造带等富油凹陷的主体构造提交了储量。面临剩余更加复杂的勘探对象,按照以往常规油气勘探思路已不能满足勘探发现的需要。为了搞清楚海拉尔盆地的剩余资源类型、成藏特征、潜力,基于盆内钻井岩心岩屑、测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全层系、全盆地主力源岩分布、不同类型储层特征及源储组合特征,指出潜在资源类型、控制要素、分布模式、增储潜力。结果表明:富油凹陷的深凹区致密油、侏罗系塔木兰沟组、基岩潜山还具备较大勘探潜力,剩余资源总量达9.08×10^(8)t;已经在构造带提交的常规油藏储量1.5×10^(8)t只占总资源量的14.2%,其中致密油资源依托南屯组一段为主要源岩,源上、源下致密类型在深凹区叠置连片分布,剩余资源潜力为3.84×10^(8)t;侏罗系塔木兰沟组自生自储,近源成藏,剩余资源潜力为2.37×10^(8)t;潜山油藏通过通源断层、生油层不整合覆盖,源储侧接,内幕及表层一体化成藏,剩余资源潜力为2.87×10^(8)t。研究成果可推动海拉尔盆地及其类似断陷盆地全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并提供技术和勘探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南屯组 塔木兰沟组 基岩潜山 主控因素 勘探意义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技术
6
作者 高涛 王春燕 +2 位作者 王海燕 金雪英 覃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岩性复杂、储层致密、裂缝发育以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低、储层有效性评价难等问题,提出“原岩+成分+结构”的三维岩性识别新方法;利用声波-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M,利用中子-密度交会图计算斜率N,建立了基于M、N的变骨架密度有效孔隙度模型;通过研究基岩导电机理,校正裂缝附加导电性,建立了含裂缝储层含气饱和度模型;综合考虑有效孔隙度、次生孔隙度及裂缝发育程度,确定了基岩储层有效厚度标准及有效储层分类标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技术岩性解释符合率可达87.5%,气层识别符合率达88.5%,孔隙度、饱和度计算精度满足储量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松辽盆地北部基岩储层地质勘探及储量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储层 储层有效性评价 岩性识别 有效孔隙度 含气饱和度 储层分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采动井稳孔工艺与应用
7
作者 李延河 朱林 +3 位作者 吕闰生 王保玉 倪小明 常会珍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以平煤股份八矿煤层气采动井01井为研究对象,借助钻井窥视仪获取了不同层位的套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抗、让、防”稳孔工艺的井身结构和稳孔措施,并对同一井场的05井应用。结果表... 以平煤股份八矿煤层气采动井01井为研究对象,借助钻井窥视仪获取了不同层位的套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导致套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抗、让、防”稳孔工艺的井身结构和稳孔措施,并对同一井场的05井应用。结果表明,同产气周期下,基于稳孔工艺设计的采动井套管完整度高、变形小、产气量稳定。此稳孔工艺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采动井井身结构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冲积层 薄基岩 煤层气采动井 套管变形 稳孔工艺
下载PDF
裸漏基岩边坡护坡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李英杰 金花 丁广炜 《大众科学》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裸露基岩边坡如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结合某三级公路,工程区总体属中低山剥蚀地貌,工程沿线大部分地段基岩裸漏。裸露基岩边坡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施工现场高边坡防护、防排...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裸露基岩边坡如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灾害的发生。结合某三级公路,工程区总体属中低山剥蚀地貌,工程沿线大部分地段基岩裸漏。裸露基岩边坡防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施工现场高边坡防护、防排水措施等要点进行了论述,通过边坡生态护坡设计,达到施工质量安全双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边坡护坡 生态保护 施工质量安全
下载PDF
岩性特征对混凝土坝体-基岩原位直剪试验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9
作者 张翌娜 胡昊 +2 位作者 张建伟 刘佳冰 王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2,共5页
以广西巴马县坡月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推法开展不同法向应力(0.4、0.8、1.2、1.6、2.0 MPa)下混凝土坝体-基岩原位直剪试验,探究岩性特征对混凝土坝体-基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法向应力下试样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均表... 以广西巴马县坡月水库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推法开展不同法向应力(0.4、0.8、1.2、1.6、2.0 MPa)下混凝土坝体-基岩原位直剪试验,探究岩性特征对混凝土坝体-基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法向应力下试样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均表现出试样内部初始缺陷受力微裂纹扩展的稳定扩展阶段、微裂缝逐渐扩展形成宏观裂缝的不稳定扩展阶段及混凝土与岩体分离的开裂阶段3个阶段;法向应力、岩体岩性对试样的断裂能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法向应力下,试样断裂能的范围为16.65~177.28 N/m,断裂能随着法向应力或灰色砂岩含量增大而增大,随泥质粉砂岩含量或风化程度增大而减小;混凝土坝体-基岩的抗剪强度随基岩中灰色砂岩含量增大而增大,随泥质粉砂岩含量或基岩风化程度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研究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体-基岩 原位直剪试验 力学特性 岩性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桂北典型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钟萍 王光军 +2 位作者 刘绍华 徐永福 罗为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16-3026,共11页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物种相对丰富,共记录乔木86种、灌木93种、草本56种,灰岩植物alpha多样性最高,碎屑岩次之,灰岩夹白云岩最低;(2)不同母岩和同一母岩区的植物群落相异性均较高,物种周转组分对beta多样性贡献(82.86%—84.49%)显著高于物种丰富度组分(15.51%—17.14%);(3)Pearson和Mantel分析表明,母岩、基岩裸露率和土壤厚度与桂北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桂北岩溶森林林分异质性较高,碳酸岩混合沉积区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纯灰岩和碎屑岩。植物组成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周转过程,母岩、基岩裸露和土壤厚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母岩的角度评估了岩溶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桂北乃至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植被保护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母岩 基岩裸露率 土壤厚度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雄安新区基岩热储钻探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恭 李杨 +2 位作者 齐晓凤 高鹏举 董向宇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针对雄安新区基岩热储钻探中风化壳钻进、地层大量漏失封堵及基岩取心的钻探工程难点,通过对所处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地质状况、岩性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岩热储地热钻探有效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小径探孔施工工法、... 针对雄安新区基岩热储钻探中风化壳钻进、地层大量漏失封堵及基岩取心的钻探工程难点,通过对所处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地质状况、岩性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基岩热储地热钻探有效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小径探孔施工工法、采用封隔器有效完成水泥浆堵漏、借鉴金刚石满眼取心钻具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热储 地热钻探 风化壳 漏失地层 泥浆 封隔器 取心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地球物理方法在牛驼镇地热田基岩热储控热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12
作者 代鹏 张振海 +4 位作者 郑思聪 王盛栋 郭盈宇 吴孔友 王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1-122,共2页
牛驼镇地热田位于冀中坳陷北部的牛驼镇凸起内,其基岩热储被列为河北平原区的重点勘查区。前人研究表明,基岩热储的赋存受断裂构造控制,但不同构造对地热田控制作用方式和作用层次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地震、重力、磁... 牛驼镇地热田位于冀中坳陷北部的牛驼镇凸起内,其基岩热储被列为河北平原区的重点勘查区。前人研究表明,基岩热储的赋存受断裂构造控制,但不同构造对地热田控制作用方式和作用层次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地震、重力、磁法、大地电磁、可控源电磁法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探测范围对牛驼镇地热田基岩热储控热断裂进行识别,查明深、浅部不同尺度不同层次断裂构造对牛驼镇地热田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热储 控热构造 牛驼镇 地球物理方法
下载PDF
基岩断层面黏滑和蠕滑时岩石表层光释光信号模拟
13
作者 罗明 陈杰 +4 位作者 覃金堂 尹金辉 杨会丽 刘进峰 龚志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7-370,共14页
重建断层的黏滑(seismic slip)和蠕滑(creep)历史对于更好地了解断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利用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活动断层的蠕滑和黏滑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如百年尺度以上),如何判断活动断层的... 重建断层的黏滑(seismic slip)和蠕滑(creep)历史对于更好地了解断层活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利用大地测量技术研究活动断层的蠕滑和黏滑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地质历史时期(如百年尺度以上),如何判断活动断层的滑动方式(黏滑或蠕滑),并获取其滑动速率仍然是一项挑战。文中基于近十年来发展的岩石表层光释光测年方法,结合内蒙古狼山断裂花岗岩样品的光释光晒退参数进行理论模拟,得到了基岩正断层发生黏滑、蠕滑和崩积楔侵蚀等情形的光释光晒退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断层的黏滑和蠕滑,获得相应的活动期次和位移量,并且有潜力记录崩积楔侵蚀。文中还分析了该方法区分断层活动方式、期次的时间分辨率和获得位移量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断层面 黏滑 蠕滑 岩石表层 光释光测年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14
作者 朱茂林 刘震 +2 位作者 刘惠民 张鹏飞 赵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王庄潜山油藏的发现,揭示了太古宙基岩储层极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露头、岩心、薄片、测井、成像测井、孔渗数据以及试油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太古宙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 东营凹陷北带西段王庄潜山油藏的发现,揭示了太古宙基岩储层极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露头、岩心、薄片、测井、成像测井、孔渗数据以及试油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太古宙基岩风化壳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其主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太古宙基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局部发育花岗片麻岩,岩石脆性较强,容易产生裂缝,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岩性基础。(2)基岩风化壳储层纵向上可划分为崩解型储层、溶蚀崩解型储层以及残积崩解型储层三类。(3)崩解型储层主要以构造缝、溶蚀缝和节理缝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25 mD,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溶蚀崩解型储层表现为明显的双层结构,上覆溶蚀层发育厚度为50~150 m,储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4.7%,平均渗透率为1.3 mD,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溶蚀增强缝为主,下伏的崩解层物性差,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构造中低部位;残积崩解型储层表现为上薄下厚特点,上覆残积层厚度分布在10~43 m,岩体松散破碎,储集空间以溶蚀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4.5%,平均渗透率为1.7 mD,下伏崩解层致密,块状结构明显,储集空间以各种成因的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临近构造高部位的缓坡带。(4)基岩风化壳储层物性及分布主要受控于4个因素:富含高脆性矿物含量的岩石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构造应力控制裂缝的形成及产状分布,发达的断裂体系加速了基岩风化壳有效储层的形成,古海拔高程最终控制了基岩风化壳储层分布。研究成果对于东营凹陷以及其他断陷盆地基岩风化壳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太古宙 基岩 风化壳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斜入射情形场地基本周期的计算
15
作者 梁富源 谢志南 +4 位作者 卢建旗 单振东 齐文浩 章旭斌 吕国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3-1111,共9页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简易、结果与模拟方法相当而被日本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纳。然而垂直入射假定大多与实际不符,为此给出可考虑基岩地震波斜入射的场地基本周期计算方法。首先利用Snell定律将基岩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内的SH波二维传播表征为一维竖向视传播建立了斜入射情形场地内SH波传播模型。其次利用这一模型给出了斜入射情形基本周期计算的模拟和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并应用于KiK-net台站场地,结果表明基本周期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变小,就统计所得平均入射角57°而言,基本周期将缩减11%;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可准确考虑斜入射的影响且计算简易度和原方法相当。最后,讨论了基岩面选取对基本周期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依据土体首次达到给定剪切波速以确定基岩面,当剪切波速大于700m/s时,不同基岩面所对应的基本周期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基本周期 地震波入射角 场地分类 场地效应模型 场地基岩
下载PDF
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容城凸起基岩面和断裂结构及其对地热成因的启示
16
作者 刘宏凯 高磊 +3 位作者 张杰 侯贺晟 谢民英 李洪强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934-944,共11页
容城凸起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富集区域之一,探测容城凸起基岩面的精细结构、埋深和断裂,对理解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富集以及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在容城凸起采集的SN向反射地震剖面数据,通... 容城凸起是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富集区域之一,探测容城凸起基岩面的精细结构、埋深和断裂,对理解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富集以及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在容城凸起采集的SN向反射地震剖面数据,通过对反射数据精细处理,获得容城凸起4 km以浅的高精度几何结构,经地热孔资料标定后开展解释。主要获得以下4点认识:容城凸起基岩面以上新生代沉积地层呈近水平层状分布,这些近水平地层对容城地热田起到保温盖层作用;容城凸起基岩面埋深在700~3000 m之间,其凸起中心部位变化相对平缓,向周边迅速加深到3000 m左右;牛南断裂和容东断裂在深部延伸交汇,与其他中、小型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为水和热的传导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基岩面凸起的几何结构有利于热流在凸起下方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城凸起 反射地震剖面 基岩面 地热 断裂系统
下载PDF
贵州石漠化区基岩风化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地质效应
17
作者 黄燕鹏 刘建宇 +2 位作者 张策 揭文辉 亢益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分布广泛,其中贵州省石漠化发育尤为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阐明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与石漠化发育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剖面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及迁移演化规律、... 我国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分布广泛,其中贵州省石漠化发育尤为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阐明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与石漠化发育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不同程度石漠化剖面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及迁移演化规律、矿物组成特征、风化成土能力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成土物质是碳酸盐岩中易溶物质溶蚀及酸不溶物质在原地不断残积的结果;不同程度石漠化剖面均处于高等风化程度,剖面矿物风化趋势也呈现出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层风化程度越高的现象;石漠化的发育与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方式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基岩中易溶元素含量越高,基岩风化产生的残余成土物质越少,石漠化发育程度越高。通过分析石漠化区的基岩风化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地质效应,可以为石漠化成因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于石漠化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基岩风化 地球化学 石漠化 碳酸盐岩
下载PDF
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基岩的稀土元素预富集机制探讨
18
作者 豆敬兆 王焰 +1 位作者 谭伟 赵子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目前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在岩浆演化及热液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在成矿基岩中的迁移和富集过程受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控制。本文对比了离子吸附型轻、重稀土矿床中基岩在矿物组合、岩石化学及主要稀... 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目前全球重稀土的主要来源。在岩浆演化及热液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在成矿基岩中的迁移和富集过程受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控制。本文对比了离子吸附型轻、重稀土矿床中基岩在矿物组合、岩石化学及主要稀土矿物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简要介绍了南岭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基岩中热液活动与稀土元素富集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富重稀土矿床的基岩主要为高硅碱长花岗岩(SiO_(2)>75%),基岩中硅铍钇矿和氟碳钙钇矿为主要稀土矿物。岩浆期后热液过程中,早期形成的氟铈矿等轻稀土矿物可导致残余流体富集重稀土元素,并形成重稀土热液矿物,稀土氯络合物可能是流体中迁移并富集重稀土元素的主要介质。而富轻稀土矿床的基岩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SiO_(2)<75%),主要稀土矿物为褐帘石和榍石,为岩浆演化晚期结晶产物,其在后期含F^(−)、CO_(3)^(2−)/HCO_(3)^(–)流体作用下蚀变成氟碳钙铈矿;这一过程导致轻稀土元素在基岩中被重新活化并再次富集。含F^(−)、CO_(3)^(2−)/HCO_(3)^(–)流体可能与南岭地区地下水的贡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地区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花岗质基岩 热液蚀变 稀土富集
下载PDF
江西省赣州市北部发现地下水中富集偏硅酸、锂和锶元素
19
作者 杨艳林 靖晶 +2 位作者 齐信 邵长生 路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5-176,共2页
1研究目的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也称赣南,位于赣江流域的上游,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是我国的钨都、脐橙之乡。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帮助赣... 1研究目的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也称赣南,位于赣江流域的上游,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直接腹地和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是我国的钨都、脐橙之乡。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帮助赣南苏区脱贫。依托2018年“江西省清溪村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以后简称调查项目),发现多处地下水中富集偏硅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赣州市 偏硅酸富集 水岩作用 花岗岩地区 基岩裂隙水
下载PDF
基于变形的降雨后地震基覆型边坡劣化特性与机制研究
20
作者 何梓雷 蒋关鲁 +4 位作者 冯海洲 陈虹羽 郭玉丰 何晓龙 李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9-1802,共14页
降雨地震多因素作用下基覆型边坡破坏模式的识别和评估具有重大工程意义。为研究降雨后地震作用下基覆型边坡的失稳演化机制,开展一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基于边坡土体空间变形特性和坡面位移特性识别和评估边坡的劣化模式,综合土体应力... 降雨地震多因素作用下基覆型边坡破坏模式的识别和评估具有重大工程意义。为研究降雨后地震作用下基覆型边坡的失稳演化机制,开展一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基于边坡土体空间变形特性和坡面位移特性识别和评估边坡的劣化模式,综合土体应力−应变特性、渗流场特性、地震动应力分布及边坡变形特性,对降雨后地震下边坡的变形演化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降雨阶段,边坡坡顶与坡脚饱和度显著升高区强度劣化显著,但整体无明显变形;地震阶段,坡顶首先滑塌失稳,进一步演化为多级滑塌的整体失稳。(2)宏观破坏具有突发特征,边坡内部土体的空间应变分布特性能更好地识别边坡塑性区扩展−贯通−失稳的演化历程。(3)基于位移残余率分析的边坡失稳演化模式与土体空间应变演化特性结果吻合,相较于累积位移量对边坡损伤状态的识别更准确。(4)含水率变化影响土体力学特征,降雨后的渗流场分布影响边坡整体力学特性及地震动应力的传递及空间分布,土体力学特性和动应力空间特征决定边坡的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覆型边坡 振动台试验 降雨 变形 空间特性 劣化机制 稳定性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