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al records of Mid-Holocene sea-level highstands and climate respons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1
作者 Yuanfu Yue Lichao Tang +1 位作者 Kefu Yu Rongyong Hu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57,共15页
High-resolution sea-level data and high-precision dating of coral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during the Holocene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current and future sea-level changes and a b... High-resolution sea-level data and high-precision dating of coral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during the Holocene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current and future sea-level changes and a basis for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coral reefs in the SCS.Although sporadic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around Hainan Island in the northern SCS,the reconstructed sea level presents different values or 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the indicative meaning of the sea-level indicators were neither quantified nor uniform criteria.Here,we determine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living coral and sea level by measuring the top surfaces of 27 live Porites corals from the inner reef flat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Hainan Island and assessed the accuracy of results obtained using coral as sea-level indicators.Additionally,three in situ fossil Porites coral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elevation measurements,digital X-ray radiography,and U-Th dating.The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dicative meanings for the modern live Porites corals is(146.09±8.35)cm below the mean tide level(MTL).It suggested that their upward growth lim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sea level,and the lowest low water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survival for the modern live Porites corals.Based on the newly defined indicative meanings,6 new sea-level index points(SLIPs)were obtained and 19 published SLIPs were recalculated.Those SLIPs indicated a relative sea level fluctuation between(227.7±9.8)cm to(154.88±9.8)cm MTL between(5393±25)cal a BP and(3390±12)cal a BP,providing evidences of the Mid-Holocene sea-level highstand in the northern SCS.Besides that,ou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different sea-level histories may be produced based on different indicative meanings or criteria.The dataset of 276 coral U-Th ages indicates that coral reef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rn SCS comprised the initial development,boom growth,decline,and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again.A comparison with regional records indicated that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ral reefs in the northern SCS.Thus,the cessation of coral ree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Holocene in the northern SCS was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dry and cold climate in South China,as reflected in the synchronous weakening of the ENSO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uced by the reduction of the 65°N summer insolation,which forced the migration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iddle Holocene sea-level highstand Porites corals climate response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2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下载PDF
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层序格架下的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志军 陈洪德 +3 位作者 林良彪 侯明才 陈安清 钟怡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通过大量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石牛栏组或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下志留统韩... 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通过大量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石牛栏组或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4个(SSQ5~SSQ8),识别出三角洲、陆棚、碳酸盐台地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中探讨了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平面展布。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指出了两类有利储集层:一类为台地浅滩相和台地前缘斜坡相礁滩型生物灰岩、颗粒灰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石牛栏期三级层序SSQ3和SSQ4的高位体系域,纵向上分布于石牛栏组中、上部,横向上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叙永—习水—观音桥一带;另一类为浅水陆棚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小河坝期三级层序SSQ4高水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于南川—石柱—利川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川东南 志留系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高位体系域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44
4
作者 黎荣 胡明毅 +1 位作者 杨威 刘满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9-379,共11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勘探取得一些突破,显示该区中二叠统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中二叠统沉积相和储层等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模式存在较大分歧,进而制约了有利储集体分布预测研究。文章结合近期一些新钻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和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主要发育台地边缘相、开阔台地相和台洼相,其中中二叠统栖霞组早期以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为主,栖霞组中晚期和茅口组演变为镶边台地和孤立台凹模式。该区主要发育有台缘滩和台内滩两类主要的储集体,且主要集中在层序高位体系域,台缘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期雅安-绵竹和剑阁-广元等区带,以及Sq2-HST时期雅安-绵竹-广元区带;台内滩储集体主要分布在Sq1-HST和Sq2-HST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以及Sq2-HST时期的威远-自贡区带,Sq2-HST时期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滩储集体受古岩溶和构造热液叠加影响呈条带状展布。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台缘滩和台内滩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体系域 台缘滩 台内滩 沉积相模式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正良 武春英 +2 位作者 马占荣 任军峰 包洪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9,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奥陶纪马家沟期沉积及岩相古地理分析,首次系统厘定了马家沟组三级及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马家沟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11个四级层序。重点针对产气层马五段开展了四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进而全面剖析了沉积层序对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空间展布的控制作用:(1)海平面升降加上中央古隆起的隔挡作用,造成了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海退期为蒸发浓缩环境下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海侵期为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2)白云岩化作用的差异导致了储层类型在纵向上的旋回性分布,海退期主要发育膏溶孔型白云岩储层,海侵期主要发育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3)层序内部储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海退沉积半旋回中,潮间含膏云坪为有利沉积微相;海侵沉积半旋回中,潮间藻屑滩为有利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层序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东二层序高位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4 位作者 李德江 边树涛 杨俊生 朱世发 张玉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从岩性、电性、沉积序列及沉积构造、粒度、地震反射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对辽东湾地区东二层序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储集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5种微相。三角洲沉积... 从岩性、电性、沉积序列及沉积构造、粒度、地震反射及储层特征等方面对辽东湾地区东二层序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储集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5种微相。三角洲沉积的展布特征纵向上受控于构造演化,平面上受控于构造格局和古地貌形态等因素。在平面上预测出辽东湾北部、辽西凸起中南段和辽西凹陷西斜坡带为有利勘探区带,纵向上东二层序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三角洲 沉积特征 相标志 东二层序 辽东湾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1 位作者 马立元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值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指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煤沉积模式 煤显微组分 凝胶化作用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南堡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冯有良 周海民 +3 位作者 李思田 刘蕴华 董月霞 曹中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3-608,共6页
以南堡凹陷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测井和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结合盆地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 ,在南堡凹陷古近系识别出了 1个超层序组、4个超层序、11个三级层序 ,在柳北扇三角洲体系可划分出 6个四级层... 以南堡凹陷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测井和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基础 ,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结合盆地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 ,在南堡凹陷古近系识别出了 1个超层序组、4个超层序、11个三级层序 ,在柳北扇三角洲体系可划分出 6个四级层序 .根据古构造坡折带控制层序类型和层序构成模式的思路 ,通过南堡凹陷古近系同沉积构造发育特征的分析 ,认为南堡凹陷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带 2种类型 ,由此决定了南堡凹陷古近系主要发育了同生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型层序 ,建立了这 2种类型层序体系域构成模式 .其中同生断裂坡折型层序和同沉积背斜挠曲坡折型层序的低位域砂体及高位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裂 同沉积背斜挠曲 坡折型层序 低位域砂体 高位域砂体 隐蔽油气藏 古近系 南堡凹陷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文光 蔡忠贤 +1 位作者 邹华耀 段金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3,共4页
在层序格架内研究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元坝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受到构造抬升和高位溢流的影响。在层序SQ1海侵... 在层序格架内研究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元坝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元坝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受到构造抬升和高位溢流的影响。在层序SQ1海侵期,元坝北部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外缓坡外侧沉积厚度反而大于外缓坡内侧厚度。从层序SQ1海侵期持续到高位初期的构造抬升减小了台地中缓坡与外缓坡的差异,促使台地规模迅速向北扩大。在层序SQ1高位期,元坝东部高位溢流现象显著。高位期台地可容纳空间减小,限制了台地的垂向加积潜力,沉积物向外缓坡方向侧向前积,出现高位溢流。鲕滩主要发育在高位溢流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中缓坡和缓坡斜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 高位溢流 层序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川 李国蓉 +3 位作者 杨莹莹 解发川 董文玉 唐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 在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沉积构造背景认识的基础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采用野外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的综合识别分析,将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研究了涪陵地区层序格架内长兴组沉积相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层序演化的角度研究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时期涪陵地区礁滩体不发育,高水位体系域(HST)时期礁滩体较发育;上部三级层序沉积时期礁滩体均有发育,TST时期礁滩体的发育规模明显小于HST时期的礁滩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演化 海侵体系域 高水位体系域 川东南涪陵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西部地区上石炭统不整合及储层发育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海健 罗云 +1 位作者 李群 周雨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6-782,共7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西部地区发育有巴什托、亚松迪等石炭系油气藏,油气前景广阔,但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地震和钻/测井地层对比来分析不整合面特征,以岩心和地震相结合来研究储层发育特征。晚石炭世的巴楚运动造成了麦...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西部地区发育有巴什托、亚松迪等石炭系油气藏,油气前景广阔,但石炭系储层发育模式还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地震和钻/测井地层对比来分析不整合面特征,以岩心和地震相结合来研究储层发育特征。晚石炭世的巴楚运动造成了麦盖提西部区域抬升剥蚀,形成了T_5~5(卡拉沙依组/小海子组)和T_5~4(小海子组/南闸组)2期不整合。其中T_5~5为构造不整合,形成隆起、斜坡、谷地等岩溶地貌,发育渗流带—浅部潜流带和深部潜流带2套喀斯特岩溶体系,岩溶斜坡发育较好的储层;而T_5~4为地层不整合,主要受到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在小海子组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地貌高地的台内滩部位较易发育白云岩化储层和淡水淋滤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体系域 不整合面 碳酸盐岩储层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二连盆地坡折带类型及其对高位域砂体的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郝琦 刘震 +1 位作者 赵贤正 李春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5,共4页
二连盆地坡折带按形成时间可以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古地貌坡折带;按成因机制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又可分为断裂坡折带和褶皱坡折带;具有多级坡折带的特点。坡折带控制了高位体系域内扇三角洲、辫状河三... 二连盆地坡折带按形成时间可以分为同沉积坡折带和古地貌坡折带;按成因机制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构造坡折带又可分为断裂坡折带和褶皱坡折带;具有多级坡折带的特点。坡折带控制了高位体系域内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底扇砂体的形成与分布,使得高位域砂体形成上倾尖灭和透镜体岩性圈闭。多级坡折带的不同类型坡折带上发育不同类型和形态的高位域砂体。同时,坡折带的平面展布也控制了高位域砂体的分布,形成了岩性地层油藏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高位体系域 砂体 岩性地层油藏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保罗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成铀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文明 黄贤芳 +1 位作者 谢志东 潘蔚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诛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识别出3个I类层序,分别与岩石地层单位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致相当;在层序体系域、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层序内高水位体系域(...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工作方法,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南缘诛罗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识别出3个I类层序,分别与岩石地层单位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大致相当;在层序体系域、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层序内高水位体系域(HST)中的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产出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层序地层学 侏罗系 铀矿床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振生 刘社平 王绍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8-555,共18页
根据钻井、露头和地震资料分析,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从层序、体系域的观点出发,层序内的低水位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发育有各类砂岩体,形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而海进期体系域发育有... 根据钻井、露头和地震资料分析,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划分为9个层序27个体系域。从层序、体系域的观点出发,层序内的低水位期和高水位期体系域发育有各类砂岩体,形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而海进期体系域发育有生油源岩,同时又可成为良好的盖层。因此,一个完整的层序便构成一套生、储、盖组合,形成非构造圈闭。根据各层序、体系域的配置关系,推测塔里木盆地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有利区带有:①寒武系一下奥陶统陆棚斜坡;②中、上奥陶统顶部剥蚀带;③西南拗陷二叠系顶部剥蚀带;④中奥陶统低水位期盆底扇体;⑤上奥陶统低水位期盆底扇体;⑥志留系低水位期贫底扇体;⑦中奥陶统塔中三角洲;⑧中奥陶统英买力南三角洲;⑨石炭系塔中三角洲;⑩石炭系塔北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非构造圈闭 油气聚体 油气藏
下载PDF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低水位和扩张体系域聚煤作用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增学 魏久传 +1 位作者 兰恒星 李守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7-251,共5页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三个构造—沉积旋回,而盆地断裂活动是控制盆地充填沉积的主导因素。根据构造—沉积旋回、层序界面和盆地演化特点分析,下第三系共划分出三个层序,层序Ⅱ和层序Ⅲ含煤和含油。低水位... 山东黄县早第三纪断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三个构造—沉积旋回,而盆地断裂活动是控制盆地充填沉积的主导因素。根据构造—沉积旋回、层序界面和盆地演化特点分析,下第三系共划分出三个层序,层序Ⅱ和层序Ⅲ含煤和含油。低水位体系域和扩张体系域都有聚煤作用发生,而前者最强。聚煤作用中心随盆地沉积层序的不同演化阶段发生迁移,低水位期主要位于盆缘至盆地中心的过渡带,盆地中心也有聚煤作用发生:扩张期聚煤作用中心向盆缘区迁移,且范围缩小:萎缩期聚煤作用最弱,一般在盆地中心区,且分布范围局限。在黄县断陷盆地充填层序中,油页岩可以作为层序中的密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体系域 断陷盆地 煤田 聚煤作用 低水位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扎兰屯地区高位砂砾石层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程 秦涛 +5 位作者 李林川 江斌 陆露 崔天日 陈会军 刘航 《地质与资源》 CAS 2016年第5期424-435,共12页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扎兰屯东南前新生代基岩上高位砂砾石沉积的展布、沉积特征、砾组特征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分析本套砂砾石层的成因及其气候环境记录,并结合区域资料,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新构造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位砂砾石层...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扎兰屯东南前新生代基岩上高位砂砾石沉积的展布、沉积特征、砾组特征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分析本套砂砾石层的成因及其气候环境记录,并结合区域资料,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新构造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位砂砾石层可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代初步厘定为早全新世、晚更新世和中更新世.3级高位砂砾石层均为河流作用的冲积成因,水动力条件较强,略具冲积扇特征,分别为雅鲁河Ⅰ级、Ⅱ级阶地沉积记录和嫩江Ⅲ级阶地沉积记录.孢粉分析显示,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针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凉干旱;Ⅰ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落叶阔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暖偏干,其后变为草原荒漠环境,气候寒冷干旱.雅鲁河主河道晚更新世以来由东向西略有迁移,嫩江主河道中更新世以来由西向东不断迁移,雅鲁河断裂和嫩江断裂所夹的断块中更新世以来存在3期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砂砾石层 砾组分析 孢粉分析 河流阶地 断块隆升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与东坷里三角洲层序地层学意义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绍虎 周继兵 +4 位作者 贾丽春 王昭辉 李宝庆 马风华 王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3-621,共9页
对比研究东坷里三角洲(East Coulee Delta)和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的层序地层学意义,认为:(1)东坷里三角洲发育LST—TST组合、FSST组合,其分属两个层序;(2)岌岌湖SAF发育FSST—LST—TST组合、FSST组合,亦分属两个层序;(3)两个陆相实例... 对比研究东坷里三角洲(East Coulee Delta)和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的层序地层学意义,认为:(1)东坷里三角洲发育LST—TST组合、FSST组合,其分属两个层序;(2)岌岌湖SAF发育FSST—LST—TST组合、FSST组合,亦分属两个层序;(3)两个陆相实例证明最大水泛面之后均未有高位体系域出现,可能代表非海相与海相背景之间的差异。论文对复合层序边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岌岌湖现代水下加积扇 东坷里三角洲 层序地层学 下降期体系域 避免高位正常海退
下载PDF
赣西北莲沱组较深浅水沉积类型的发现及其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雄飞 张雄华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2期37-41,共5页
本文论述了赣西北莲沱组小规模重力流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沉积环境改变,而是一种事件沉积作用,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十分巨大。它不仅仅具良好的相分析、层序地层配套以及对其上的南沱组成因地层分析具重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具良好... 本文论述了赣西北莲沱组小规模重力流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沉积环境改变,而是一种事件沉积作用,其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十分巨大。它不仅仅具良好的相分析、层序地层配套以及对其上的南沱组成因地层分析具重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具良好的构造古地理、板块活动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水系 沉积类型 地质学 莲沱组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四分模型的非周期性与层序边界调整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绍虎 贾丽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通过图解证明现行四分层序地层模式存在的岸线迹线非周期性问题,表现为垂向升降1周期对应侧向迁移1+1/6周期,是由于高位正常海退设定不合理所致,建议废除高位正常海退及其形成的高位体系域,重新解释高位体系域。沉积层序边界调整为残留... 通过图解证明现行四分层序地层模式存在的岸线迹线非周期性问题,表现为垂向升降1周期对应侧向迁移1+1/6周期,是由于高位正常海退设定不合理所致,建议废除高位正常海退及其形成的高位体系域,重新解释高位体系域。沉积层序边界调整为残留最大水泛面RMFS及其相对应的地面不整合面CSU,由此构成沉积层序自下而上包括下降期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亦即FSST—LST—TST叠置。此外,此研究基于废除高位正常海退对沉积层序、成因层序、R—T层序边界进行统一,避免成因层序和T—R层序跨越两个沉积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残留最大水泛面 对应的不整合面 废除高位正常海退 R-T层序
下载PDF
碎屑岩深水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伟 Ronald J Steel 黄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6,共8页
由于认识到深水储层中富存烃类,碎屑岩深水扇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兴趣。近年来,碎屑岩深水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新进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提出的新观点,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观点包括:碎屑岩深水扇不仅在低位体系域时产生... 由于认识到深水储层中富存烃类,碎屑岩深水扇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兴趣。近年来,碎屑岩深水扇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新进展,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取得的进步和提出的新观点,总的来说,这些新的观点包括:碎屑岩深水扇不仅在低位体系域时产生,在沉积供给充足的高位体系域时也能够出现,但有时即使低位体系域时也不能形成深水扇;碎屑岩深水扇通常为浊流成因,但也有一些为碎屑流引起,其内部向上变粗或变厚的反韵律不明显。基于这些新观点,一些新的深水扇模式被提出,这些新的碎屑岩深水扇的模式对其形成和性质的因素,如海平面变化、构造、沉积速率、深水扇类型和性质等,考虑更加全面。结合这些新的认识,提出的深水扇模式包括:富砾、富砂、泥砂混合和富泥型模式,而每种又根据物源的性质分为点物源,线物源和多物源、这些模式考虑因素更加全面、精确,更能反映深水扇的实质,它是深水烃类勘探预测砂体分布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深水扇 高位深水扇 浊流 深水扇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