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ndmountain regions of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U Jin-fa(Institute of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9年第4期378-386,共9页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closely related to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of itseco-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from top to foot of a slope wasmainly induced by diffe... 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closely related to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of itseco-environment in South China. Spatial varia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from top to foot of a slope wasmainly induced by differentiation of surface materials and their erodibility, nutrient and moisture dueto downslope variation of land erosion. It was showed by comparing maps of land degradationbetween the 1950s and the 1980s that changes of land degradation varied from one area to anotherbecause of differ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land reclamation and vegetation depl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hilly and mountain region land degrad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被引量:2
2
作者 RAO Tong-hua CHEN Hai-bo ZHANG Cheng-j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33-35,39,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Based on the hail observation data of 5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Based on the hail observation data of 5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Guyuan, Xiji, Jingyuan, Longde, Liupanshan) in the south of Ningxia during 1960-2009,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 the interannual and monthly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Moreover, the hai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measures in Guyuan were put forward. [Result] The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had the obvious annual, seasonal, monthly and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hail might occur from March to October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during May-August which occupied 72% in the whole year.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hail in June was the biggest and occupied 21.7% in the whole year. It was the typical multi-hail zone in summer.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hail occurrence in Guyuan was big and had 3-year periodicity. The secondary-order time trend of hail in Guyuan was the anti-parabolic type, and the hail occurrence times during the 1960s-1980s presented the increase trend. It was the hail multi-occurrence perio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fter the 1990s, the hail presented the decrease trend. In recent 20 years, the hai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hail in Guyuan mainly concentrated during 12:00-21:00, and the hail occurrence times occupied 85% of total times. The hail distribution in Guyuan area had the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hail in the mountain area, hilly area was more and in the stream valley, north Pingchuan area was less. The hail cloud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ountain areas, such as Liupanshan, Nanhua Mountain, Yueliang Mountain, Xifeng Mountain and Yunwu Mountain, etc. The move direction of hail cloud was mainly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or from north to south. Part of hail cloud disappeared in the original plac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ail, the hail risk in Guyuan City was divided into the high, moderate and low occurrence zon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hail disaster data.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ecast, early-warning of hail weather and the 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trend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china
下载PDF
华南多雨山地果树避雨技术效果与成本分析
3
作者 姜新 管恩魁 +6 位作者 黄焕勐 周润澈 刘芸 望飞勇 邓立宝 阮经宙 罗瑞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36-40,共5页
[目的]针对华南高海拔山地地区春、夏两季雨水过多造成沤花、裂果致落果而严重影响产量、品质问题,设计不同的避雨技术试验,对比避雨效果、投入与产出。[方法]以常规露地栽培作为对照组,设置周年避雨(钢架棚、竹木棚)及开花期遮阳网棚(... [目的]针对华南高海拔山地地区春、夏两季雨水过多造成沤花、裂果致落果而严重影响产量、品质问题,设计不同的避雨技术试验,对比避雨效果、投入与产出。[方法]以常规露地栽培作为对照组,设置周年避雨(钢架棚、竹木棚)及开花期遮阳网棚(树盘沥水、树盘沥水+覆膜、平垄覆膜、高垄覆膜)共6个避雨栽培处理,观察各处理新植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结果树产量、裂果率、落果率和商品果率,以及分析各避雨栽培的投入与产出比。[结果]避雨处理新植果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钢架棚、竹木棚全株避雨处理产量高、无裂果,落果少,沥水+地膜、高垄地膜土壤避雨处理产量较高、裂果较少;钢架棚初始投入最大、年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利润最高,竹木棚初始投入较小、年投入最大、产出大、利润高,沥水+地膜初始投入、年投入均小、产出较大、利润较高。[结论]投资能力强的,推荐搭建钢架避雨棚;竹木资源充足的,推荐搭建竹木棚。投资能力较欠缺的,可搭建遮阳网临时避雨棚,结合沥水+地膜。新植果树苗,可采取沥水、树盘覆膜或沥水+覆膜措施,以提高定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山区 避雨技术 避雨效果 避雨成本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规模畜禽养殖对水环境影响及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曾悦 洪华生 +2 位作者 田燕 黄晓冬 周丽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 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的环保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环境;生物氧化塘的护堤和塘底未经防渗处理,造成下游地下水污染;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经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后富含有机质、氨氮、可溶态有机磷,利于作物吸收和生长,应尽量循环使用。指出由于养殖污水变化较大,为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必须处理达标后结合配方施肥技术按需回用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丘陵区 规模化畜禽养殖 水环境影响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减流效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颂华 郑海金 +1 位作者 杨洁 喻荣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防洪减流效应,采用野外样地和试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措施类型(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板栗林和马尾松+板栗林)、3种层次结构(纯草、纯乔、乔-草)的林地水文效应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1)... 为了探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防洪减流效应,采用野外样地和试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措施类型(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板栗林和马尾松+板栗林)、3种层次结构(纯草、纯乔、乔-草)的林地水文效应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人工林地冠层截留效应排序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马尾松+板栗林>板栗林,其枯落物层拦蓄径流效应和土壤截持地表径流效应均为板栗林>马尾松+板栗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2)草本单层结构的减流效应要优于乔木单层结构,与对照相比,乔-草复层结构的减流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丘陵区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减流效应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49
6
作者 周滔 杨庆媛 刘筱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出了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新颁布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法律和政策依据,根据区内...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出了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新颁布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法律和政策依据,根据区内条件差别提出相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和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山区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管理 农村土地承包法 中国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铁永波 孙强 +5 位作者 徐勇 张勇 魏云杰 杨秀元 张泰丽 谭建民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跨度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复杂、成灾模式多样,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针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的问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实施进展基础上,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 南方山地丘陵区地域跨度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复杂、成灾模式多样,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针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潜在风险高的问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实施进展基础上,对南方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控灾的气候动力特征及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典型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和多尺度风险调查评价示范性成果进行了总结,揭示了东南沿海地区典型台风地质灾害、南方岩溶塌陷、西南高寒山区冰碛土泥石流及川西高原区火后泥石流形成机理与物源侵蚀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南方山地丘陵区基于县域、重点城镇及典型灾害点的多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应用示范,相关成果在西南重大工程规划选线及县城搬迁选址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丘陵区 地质灾害成灾模式 精细化调查 风险评价 应用示范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考虑水稻产量和生态安全的容许施氮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安强 雷宝坤 +2 位作者 鲁耀 毛妍婷 张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9,共9页
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 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总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各试验点的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变化,当施氮量为184.7(FJ)、185.98(SC)、288.8(YN)和249.5(JX)kg/hm2时,4个试验点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47、11.24、9.9和4.42t/hm2。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Sigmoidal函数递减。当施氮量为135、155、225和185kg/hm2时,FJ、SC、YN和JX试验点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出现拐点;田面水总氮随着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当FJ、SC、YN和JX的施氮量超过180、225.5、236.3和270kg/hm2时,引起田面水总氮迅速增加,分别增加了50.9%、53.3%、90.6%和93.4%。根据容许施氮量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各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了兼顾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环境安全的容许施氮量,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的容许施氮量为135~180.0、155~185.98、225~236.3和185~249.5kg/hm2,相应水稻产量为5.38~5.46、11.19~11.24、9.77~9.81、4.36~4.42t/hm2。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使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试验 容许施氮量 氮素表观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田面水总氮 南方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等高植物篱在南方湿润山区坡地的应用——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 被引量:34
9
作者 许峰 蔡强国 吴淑安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方湿润山区易受侵蚀的特点,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例,从防止细沟的侵蚀、树篱与带间作物的竞争、坡地的土地利用率等基本方面探讨了等高植物篱的适合带间距,并推导了可实际应用的估算公式。
关键词 南方 湿润山区 坡地 等高植物篱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岩体卸荷与水电工程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兰生 李文纲 孙云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实践,讨论了水电工程建设中岩体卸荷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界对岩体卸荷现象的认识过程和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以卸荷裂隙力学机制类型作为卸荷带划分的参照依据... 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山区大型水电工程实践,讨论了水电工程建设中岩体卸荷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文中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界对岩体卸荷现象的认识过程和工程应用实践,提出以卸荷裂隙力学机制类型作为卸荷带划分的参照依据,并以典型实例对岸坡中在正常卸荷带以里出现的深裂缝及深卸荷问题作了探讨,提出我国深裂缝和深卸荷的力学机制基本模式。结合实例,讨论了岩体卸荷在水电工程实践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裂隙 深裂缝 水电工程 西南山区
下载PDF
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卞戈亚 周明耀 朱春龙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系统构成出发,总结、修正和补充了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南方丘陵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过程,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方丘陵地区 河流系统 生态需水量 计算方法
下载PDF
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柳梅 谢振兴 +4 位作者 黄金生 刘永贤 周柳强 谭宏伟 黄美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31-2035,共5页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桉林 土壤孔隙度 土壤水分变化 红壤 丘陵区 华南
下载PDF
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志红 崔卫国 文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利用1993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1993—2003年醴陵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水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城乡... 利用1993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1993—2003年醴陵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水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左右,其他用地面积都在5%以下.2)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旱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水田,10年中减少了1 780.62 hm2,其次是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最快的是旱地,年平均减少75.4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平均增加136.0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丘陵区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醴陵市
下载PDF
论华东五省丘陵山区农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葆金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本文对华东五省丘陵山区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道路、目标及产业战略,创汇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措施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 华东 丘陵山区 外向型经济
下载PDF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与变化分析——以湖南醴陵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广元 唐志红 文倩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62-65,共4页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貌分区、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和叠加分析等过程,分析了湖南醴陵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中南丘陵区地形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貌分区、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和叠加分析等过程,分析了湖南醴陵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中南丘陵区地形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河谷平原,土地利用方式以水田、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为主要特征;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地和丘岗坡地,土地利用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丘陵区 地貌分区 高程分带 坡度分级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提高南方山地地震采集质量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俞建宝 曹荣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南方山地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地震采集到的数据波场杂、乱、弱,甚至成不了像。目前各家施工队伍在力量投入、施工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采集到的资料质量也不尽一致。增加施工队物探工程师的数量、加强施工人员物探知识的培训和... 南方山地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地震采集到的数据波场杂、乱、弱,甚至成不了像。目前各家施工队伍在力量投入、施工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采集到的资料质量也不尽一致。增加施工队物探工程师的数量、加强施工人员物探知识的培训和提高监理的技术、管理素质,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集资料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山地 地震采集 质量监控 技术素质 监理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杀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明金 杨仕 +4 位作者 李守太 陈子文 杨玲 张涛 庞有伦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0期I0001-I0001,1-3,10,共5页
西南丘陵山区是我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然而,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制约主要因素包括机械化立地条件支撑性、间套轮作差异性、品种多样性和种植不规范等。为促进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 西南丘陵山区是我国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然而,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其制约主要因素包括机械化立地条件支撑性、间套轮作差异性、品种多样性和种植不规范等。为促进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及其装备转型升级,应规范机械化种植模式,加强马铃薯杀秧机的研制、试验和适应性改进。事实证明,通过机械化杀秧割除马铃薯地表秧蔓(茎叶),能有效减少马铃薯收获时的负荷、卡堵,大大提高薯土分离质量和收获效率;同时,可以促进马铃薯表皮老化、硬化,能增加马铃薯的防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机械化杀秧 种植农艺 技术需求 西南丘陵山区 综述
下载PDF
南方山区草地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永革 樊江文 《四川草原》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南方山区草地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生态学类型上对该地区草地进行了划分,进而提出了南方山区草地开发利用的途径。
关键词 南方山区 草地 类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华南丘陵地区典型流域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19
作者 刘远 李思颖 +1 位作者 周买春 姜俊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88,93,共7页
流域土壤水分分布是水文学研究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分析广东省泗合水流域旱季和雨季2 m深土壤剖面含水率,结果表明:流域土壤剖面水分可划分为表土层(0~20 cm)、根系层(20~70 cm)、基质势层(70~120 cm)、地下水位影响层(... 流域土壤水分分布是水文学研究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地统计学半变异函数分析广东省泗合水流域旱季和雨季2 m深土壤剖面含水率,结果表明:流域土壤剖面水分可划分为表土层(0~20 cm)、根系层(20~70 cm)、基质势层(70~120 cm)、地下水位影响层(120~200 cm)和地下水位层(>200 cm)5个土层区间。表土层直接受降雨和大气蒸发强烈作用,同时受枯枝落叶持水和林下植被根系吸水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和层间变化剧烈。林木根系主要分布在20~70 cm,这层的土壤水分补充主要为根系边隙流,消耗主要为根系吸水,土壤基质势梯度起调整分配作用,土壤水分季节和层间变化都较大。基质势层根系分布较少,大孔隙流较少,土壤水分主要受土壤基质势梯度影响,季节变化比上层土壤小,且随深度变化减小;在120 cm深基质势梯度作用消失,土壤水分季节间及土层间都不再变化,形成零通量层。山坡下部、山坳和低洼地区,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对120~200 cm区间的土壤水分产生影响。流域有效包气带厚度是从地面到土壤水分零通量面的深度,在泗合水流域约为120 cm;流域土壤蓄水容量即为这一区间土壤剖面含水量的季节差,计算结果为42 mm;该结果为华南丘陵地区无资料流域的水文模拟提供参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丘陵地区 土壤水分剖面 驱动机制 时空变化 季节变化 半变异函数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南方丘陵山地农户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以广东省乐昌市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鹰 侯珂伦 +5 位作者 郑偲睿 张坤 杨天浩 赵丹丹 孙冰 陈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3-855,共13页
以农户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为研究视角,选取地处南方丘陵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广东省乐昌市的8个地形地貌相似、但发展存有差异的村庄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2005及2018年农户福祉发展水平进行... 以农户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为研究视角,选取地处南方丘陵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广东省乐昌市的8个地形地貌相似、但发展存有差异的村庄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2005及2018年农户福祉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1) 2005—2018年,农户福祉水平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农户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等显著增加,其评价值分别由2005年的0.294和0.245增加到2018年的0.385和0.422,同时农户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2)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认识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对文化服务功能的感知有较大的提升,其感知值由2005年的0.251增加到2018年的0.370。3)生态系统四大服务功能与农户福祉水平均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其中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与农户福祉的关系密切。4)加强提升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低影响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维护与农户福祉的提高,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 结构方程模型 南方丘陵山地 乐昌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