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先行”目标下浙江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1
作者 石晓燕 索利利 +3 位作者 韩苏 武萌 任宁 俞国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64,共6页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两个先行”建设的重要支撑。浙江省作为典型丘陵山区,低缓丘陵山区占比70%以上,地理位置和资源制约以及老龄化加深的影响下,决定浙江省“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调研,深入分析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环节装备应用瓶颈、科技装备强农基础、农业机械化效益支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从开展顶层设计、完善推广体系、健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创新、强化人才建设、加强行业引导等方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促进浙江省“两个先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丘陵山区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以龙 谢晶晶 +4 位作者 黄丽静 夏宁宁 江志俊 黄兆许 陈津津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特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417例因上消化道症状于福建...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耐药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的突变特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417例因上消化道症状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者,行Hp菌株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6种抗菌药物对Hp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度体外实验,分析单药、双重及三重耐药情况,并探讨Hp耐药情况与患者年龄的关系。随机选取50株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和50株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采用PCR法和Sanger测序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23S rRNA和gyrA的突变情况。结果247株Hp菌株的总体耐药率为98.8%,其中甲硝唑的耐药率(96.4%)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45.7%),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达40.9%,未发现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耐药菌株。Hp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对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双重耐药率,以及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三重耐药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均<0.05)。50株克拉霉素耐药菌株均发生23S rRNA基因V区突变,共发现4种突变类型,其中A2143G的突变率为100%,T2182C的突变率为60%,A2302G的突变率为24%,G2864A的突变率为98%。50株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均发生gyrA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突变位置是第87位和第91位氨基酸。结论闽浙边界地区Hp菌株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3S 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和T2182C突变,而A2302G突变和G2864A突变可能与该地区克拉霉素高耐药率相关;该地区Hp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gyrA基因第87位和第91位氨基酸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边界地区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 基因突变 23S rRNA基因 GYRA基因
下载PDF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段政 赵希林 +6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余明刚 陈志洪 靳国栋 姜杨 李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成因与壳幔作用 上下火山岩系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下载PDF
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区划及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钰娴 臧贵敏 +2 位作者 李海林 牛振华 穆兴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 水土保持区划是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依据,将在较长时间内有效地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背景下,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浙闽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三级区划分。在三级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山地丘陵区 水土保持 三级区划分
下载PDF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被引量:83
5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Brent I.A.McInnes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岩较之I型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铝,并具偏高的Rb/Sr、Rb/Ba、Ga/Al和偏低的LREE/HREE比值及显著的铕负异常。两类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均具有壳幔混熔岩浆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变异。上述变异既有岩浆分异演化的影响,又有幔源岩浆卷入的贡献,在不同的复合岩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通过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结合本区不同复合岩体中二类花岗岩具不同地球化学变异特点的地质事实,提出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是区域构造应力、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A型 复合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花岗岩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的对比: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属性的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邱检生 胡建 +1 位作者 李真 刘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3-425,共13页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北东缘,该造山带主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所占据,其间尚分布有少量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的榴辉岩,二者原岩的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原岩的岩性分别为酸性和基性火成岩。本文在对这些原岩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 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北东缘,该造山带主体由花岗质片麻岩所占据,其间尚分布有少量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的榴辉岩,二者原岩的时代均为新元古代,原岩的岩性分别为酸性和基性火成岩。本文在对这些原岩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的岩浆岩组合十分相似,主要表现在:(1)二地岩浆岩类型均以酸性岩占绝对优势,基性岩所占比例很小(仅约5%),它们均构成以酸性岩占主体的双峰式岩石组合;(2)二地的酸性岩在成因类型上均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但部分岩石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其中少数岩体发育碱性铁镁矿物,属典型的过碱性A型花岗岩,它们均与I型花岗岩构成I-A型复合岩体,且二地的A型花岗岩均可进一步归为后造山背景下产出的PA型或A2型花岗岩类;(3)二地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相似,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均表现出显著的Nb,Ta负异常,在相关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均主要投影于火山弧或大陆玄武岩区域。鉴于对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构造背景已有较成熟的认识,即普遍认为它们形成于因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伸展引张环境,因此,大别—苏鲁造山带变质岩原岩组合与闽浙沿海晚中生代岩浆岩组合所表现出的高度相似性,无疑指示扬子板块北东缘在新元古时期应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后伸展引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组合 构造背景 大别—苏鲁造山带 闽浙沿海 新元古代 晚中生代
下载PDF
闽西北丘陵地毛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阳 王新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分析了6毛竹4杉木、8毛竹2杉木、7毛竹3木油桐、10毛竹、9毛竹1樟树5种毛竹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 在标准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Gini指数,分析了6毛竹4杉木、8毛竹2杉木、7毛竹3木油桐、10毛竹、9毛竹1樟树5种毛竹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5种毛竹林灌木层植物物种数依次为34、38、47、46和14种,共有102种;草本层依次为53、34、47、39和24种,共有121种;林分相似性结果显示,5种毛竹林分间差异较大;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表明,5种毛竹林下植物多样性有差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9毛竹1樟树;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最高为7毛竹3木油桐,最低为8毛竹2杉木。综合分析表明,在闽西北丘陵地毛竹林中,7毛竹3木油桐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该类型能够促进毛竹林灌草植物多样性恢复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闽西北丘陵地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福建闽侯丘陵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林芳芳 刘金福 +3 位作者 路春燕 朱建平 陈远丽 洪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8-684,共7页
以福建闽侯县作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空间抽样(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样本抽选、总体推算及误差估计,结果表明:1 500 m×1 500 m格网... 以福建闽侯县作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空间抽样(空间随机抽样、空间系统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等方法对研究区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样本抽选、总体推算及误差估计,结果表明:1 500 m×1 500 m格网为最优抽样单元尺寸,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的相对误差为3.86%,变异系数为6.03%,抽样成本为6.03,抽样效率高.与传统抽样方法相比,空间抽样方法显著减少样本容量,节约调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闽侯丘陵区 农作物种植面积 空间抽样方法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浙江省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章明奎 何振兴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01-205,共5页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对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粘粒矿物主要由高岭-水云母-蛭石组合而成,但各类矿物的相对强度随成土母质的土... 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透射电镜(TEM)对浙江省山地丘陵区主要土壤的粘粒矿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土壤的粘粒矿物主要由高岭-水云母-蛭石组合而成,但各类矿物的相对强度随成土母质的土壤风化发育度有较大的变化,粘粒中的高岭主要为无序高岭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粒矿物 山地丘陵区土壤 浙江省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特点概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7年第5期46-57,共12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重要史料。目前,经过系统性搜集整理已形成一部法律文献汇编。文章围绕文献汇编,从形式、时间、内容、重点、思想、范围、性质等不同角度,总结出文献的特点,以还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原貌,为深入推进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法律 文献 特点 概述
下载PDF
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文钟 陈新荣 《农业工程》 2013年第5期21-24,共4页
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作基础等方面对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发展现状 措施与建议 浙江省
下载PDF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综述
12
作者 陈始发 张勇 《苏区研究》 2016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著名的根据地,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建设、特点及创建领导人的事迹、思想、贡献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建国开始,学术界对该根据地的研究历经起步、持续深入、坚守与创新三个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大致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根据地名称与构成范围的研究;二是关于"方志敏式"根据地内涵、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的研究;三是关于方志敏与根据地的建设研究;四是关于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当前,根据地研究迎来难得的机遇期,可以从加强不同根据地之间的比较研究、加强对历史纵深的研究、加强革命史与民国史的会通研究、加强法制建设研究等四个方面入手,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脉络 问题 展望 综述
下载PDF
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其良 黄大吉 宣基亮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非结构网格海洋环流模式(FVCOM),研究了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具有明显的水平二维特征。根据潮余流的流速和方向,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可分为3个区域,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区域I、区域II和... 利用非结构网格海洋环流模式(FVCOM),研究了浙闽沿岸潮余流的空间变化及其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具有明显的水平二维特征。根据潮余流的流速和方向,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可分为3个区域,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区域I、区域II和区域III。区域I和区域III的潮余流较强,前者流速为0.6~2.5cm/s,方向沿等深线指向西南;后者流速为0.5~1.5cm/s,方向沿等深线指向东北。区域II的潮余流较弱,均小于0.6cm/s,方向自岸向海逆时针旋转,离岸较近区域方向指向西南,离岸较远区域方向指向东北。结合浙闽沿岸的潮余流和海底地形进行分析,发现潮余流与地形β效应(d/dx)(1/H)成正比,这与前人研究获得的海底地形对潮流的整流机制相符合,表明浙闽沿岸海域陡峭的海底地形对潮流有明显的整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潮余流 地形β效应 浙闽沿岸
下载PDF
浙闽山区红豆树自然生长情况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国华 叶茂平 +2 位作者 吴孝元 王建隆 梅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113-114,117,共3页
2002-2019年对浙闽交界山区的26个县(市)186个村的红豆树开展了调查,跟踪了2562株6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树龄为101~200年的红豆树最多,占总调查树的31.73%;主要分布于山坡下部和溪沟边,分别占总数的51.76%和36.96%;57.... 2002-2019年对浙闽交界山区的26个县(市)186个村的红豆树开展了调查,跟踪了2562株6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树龄为101~200年的红豆树最多,占总调查树的31.73%;主要分布于山坡下部和溪沟边,分别占总数的51.76%和36.96%;57.77%的红豆树树势生长完好,呈现出健康生长状态;42.23%的红豆树表现出明显的损坏情况,主要表现在主干空腐、枝条折断等方面。同时系统跟踪了浙江省龙泉市红豆树的结果情况,发现平均结果周期约为4年。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浙闽山区红豆树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树 生长情况 调查 保护对策 浙闽山区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丘陵区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志民 黄传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对福建省南安市丘陵区疏林地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 ,以期为闽东南沿海丘陵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经过近 15年的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从 30 %~ 5 0 %提高到 91 4 %~ 95 8% ,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 ,林... 对福建省南安市丘陵区疏林地小流域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 ,以期为闽东南沿海丘陵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经过近 15年的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从 30 %~ 5 0 %提高到 91 4 %~ 95 8% ,群落呈现多样性、稳定性 ,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提高了 5 6 2 7%~ 76 86 %。土层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 2 0 5 4~ 2 14 9t/ (km2 ·a)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南地区 沿海丘陵区 小流域 生态修复
下载PDF
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晶晶 吴以龙 +7 位作者 江志俊 黄丽静 林吟 林敏 杨沱 林卫星 黄兆许 夏宁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24-727,734,共5页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随机抽样417例患者,行H.pylori分... 目的调查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闽浙边界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者随机抽样417例患者,行H.pylori分离、培养和鉴定。使用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对H.pylori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取材部位、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进行分组,独立样本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样本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成功分离到247株H.pylori菌株,H.pylori感染率为59.2%(247/417)。按年龄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60岁组,共4组,其中≤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H.pylori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50.0%(2/4),59.2%(45/76)和64.4%(163/253),>60岁组H.pylori阳性率最低为44%(37/8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H.pylori阳性率为74.3%(75/101),高于非溃疡组的54.4%(172/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6,P<0.05)。在成功分离的247株H.pylori菌株中,总体耐药率为98.8%(244/247),甲硝唑耐药性最高96.4%(238/247),其次为左氧氟沙星45.7%(113/247)、克拉霉素40.9%(101/247),其中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均未发现耐药株;单药耐药率为37.2%(92/247)(包括甲硝唑单药耐药89株、左氧氟沙星单药耐药2株、克拉霉素单药耐药1株),双重耐药率为38.9%(96/247)(其中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52株,甲硝唑+克拉霉素双重耐药41株,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3株),三重耐药为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2.7%(56/247)。结论闽浙边界地区上消化道症状者H.pylori感染率为59.2%,但存在低估可能,H.pylori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年龄相关;闽浙边界地区为H.pylori高耐药区,根除H.pylori不宜选择甲硝唑,该地区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无药敏结果不建议选择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为主的根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症状 细菌培养 感染率 耐药性 闽浙边界地区
下载PDF
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翁晓星 徐锦大 +5 位作者 王刚 李玉 林晓倩 李安中 卞晓波 祝晓有 《农业工程》 2022年第7期5-9,共5页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 为适应目前浙江省丘陵山区农业发展和农业“机器换人”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探索一条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道路,利用SWOT法分析影响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的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并给出推进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两融”“两适应”为主要路径,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等各种措施,加快浙江省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SWOT法 浙江省
下载PDF
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昭平 吴建章 朱熙道 《福建地质》 1996年第4期177-189,共13页
本文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题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 本文根据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及近年来的矿产勘查、成矿预测和专题科研成果,综合论述了闽浙沿海火山岩地区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成矿系列。同时指出,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型银矿是本区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成因类型,并阐明了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火山岩地区 银矿床 成矿预测
下载PDF
论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以兰溪市甘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人骏 《浙江国土资源》 1999年第2期11-14,共4页
作者以浙江兰溪市甘溪流域为例,分析了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产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丘陵区 浙江兰溪
下载PDF
浙西丘陵区不同采样密度富硒土壤评价研究
20
作者 刘道荣 《华东地质》 2020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精准确定富硒水田图斑,以浙西典型丘陵富硒区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为研究区,采用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平均采样密度为25.6件/km^2)和无样图斑属性赋值法(平均采样密度为55.2件/km^2)分析图斑实测值,对比研究浙西丘陵区富硒... 为精准确定富硒水田图斑,以浙西典型丘陵富硒区常山县球川镇棋盘山为研究区,采用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平均采样密度为25.6件/km^2)和无样图斑属性赋值法(平均采样密度为55.2件/km^2)分析图斑实测值,对比研究浙西丘陵区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富硒图斑评价结果。无样图斑赋值结果与实测值相对双差合格率为60.71%,富硒图斑判定结果一致率为63.64%。研究区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采样评价精度尚难达到富硒图斑精准要求,应适当加大采样密度,尤其是无样图斑周边无实测图斑时,应布置采样点予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 采样密度 浙西丘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