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environment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A Case Study of Yant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Luo Huai-liang, Zhu Bo, Chen Guo-jie, Gao Mei-rong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Sichuan,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3B期981-986,共6页
With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being planted,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land use change since 1970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r posts ... With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being planted,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land use change since 1970s'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Data from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or posts operated over long tim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NPP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and analysi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how that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has outstanding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adjusting local climate, raising soil fertility, alleviating menace of drought, and raising NPP and biomass of biological community. It is very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fforest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in populous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China. Key Words: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 (LUCC);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the artificial alder and cypress mixed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as for sichuan provinc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environment in hilly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A Case Study of Yanting County on ECO
下载PDF
Factor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ing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Hilly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LING Jing1,2,DENG Liang-ji1,2 1.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14,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Land Inform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Ya’an 625014,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establishing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rop production,poultry farming,rural lif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the difference,features,and types of factors i...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establishing analysis indicator system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rop production,poultry farming,rural lif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s,the difference,features,and type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hilly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Results prove that 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flowed by crop planting,rural life,and township enterprises.Hence futur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ould set about from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Meanwhile,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rural life and township enterpris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are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fluencing fac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nd Cypress in the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3
作者 WU Pengfei ZHU BO +1 位作者 YANG Yuanli WANG Xiaogu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er (SOM)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luns crernastogyne) and cypress (Cupressus funebris ) (MPAC), which di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er (SOM)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luns crernastogyne) and cypress (Cupressus funebris ) (MPAC), which distributed in the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HACSB).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 among different sites at the same age are not significant before 15-year-old, but significant at 20-year-old, and not significant again after 25-year-old; (2) the SOM contents in 0-15 cm and 15-30 cm layers increase sharply from 10- to 15-year-old, and decline gradually from 15- to 30- year-old; the SOM contents of the 30-year-old PCP were 80. 38% and 78.4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0-year-old, but 29.16% and 53.37% lower than that of 15-year-old in the 0-15 cm and 15-30 cm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 of SOM contents would lead to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the decline of forest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nd cypress soil organic matter spatial distributions temporal dynamics
下载PDF
Balance of Water Supply-demand in Paddy Fields in Hilly Reg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4
作者 张鸿 姜心禄 +1 位作者 樊红柱 郑家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489-149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water supply and consumption on water saving and drought resistance. [Method] Controlling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wat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water supply and consumption on water saving and drought resistance. [Method] Controlling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wat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paddy fields in hilly regions in Sichuan Province. [Result] Rainfall in hilly areas was 3 611.10 m3/hm2; water for irrigation was 6 299.25 m3/hm2; evapotranspiration of rice was 6 424.95 m3/hm2; deep leakage was 2 459.55 m3/hm2; overflowing amount was 1 026.00 m3/hm2. In addition, water consumption totaled 8 884.50 m3/hm2 during rice production; water use was 0.99 kg/m3 and use efficiency of irrigated water was 1.40 kg/m3. [Conclusion] Water supply and consumption should be further organized to save water and fight against drought in hilly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Water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sichuan province hilly areas
下载PDF
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数据模型库构建及应用
5
作者 姜建成 罗军伟 +3 位作者 孔雨光 姜宏良 解希涛 王爱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树种DBH(胸径)和树高相关性。研究区域18个优势树种总株数为23910株,其中欧美杨(Populus nig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银杏(Ginkgo biloba L.)、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10个优势树种株数较多,每个树种的株数均大于300株,总株数共计23089株,约占优势树种总株数的96.57%。18个优势树种的平均每公顷蓄积在51.0~140.6 m 3之间,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欧美杨、银杏、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5,麻栎的相关性最强,为0.5391,欧美杨、油松和银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5、0.5230和0.5215,其他1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均较低。该工作能够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该区域科学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标准地 矢量标准木 数据库模型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下载PDF
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植物多样性对比研究——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6
作者 潘业田 陈玥 +2 位作者 吴茜 刘朔 张翠翠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1期69-75,共7页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 林窗是森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系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研究柏木低效林林窗自然更新状态与人工更新状态生物多样性,2021年3月砍伐形成50、100、150、200 m24种面积的林窗,并设置CK对照组。2021年7月、2022年7月2次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林下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大小林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在自然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1892株,49种,分属46属27科,在人工更新状态林窗中共记录植物15325株,56种,分属52属31科。分析结果表明,以人工更新状态下和自然更新状态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为指标进行评价,柏木林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在人工更新状态下优于自然更新状态下的林窗。因此,合理地进行间伐、树种引入、上层透光抚育等结构调控改善林分结构,有助于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是柏木低效林经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林窗 柏木低效林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10个典型县(市、区)的质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杰 文媚 +1 位作者 赵茁会 王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230,共7页
为提升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四川丘陵地区为例,对10个典型县(市)的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运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中的主轴编码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调研资料进行提炼和整理,探寻影响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 为提升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四川丘陵地区为例,对10个典型县(市)的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运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中的主轴编码法和内容分析方法,对调研资料进行提炼和整理,探寻影响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政策方面、市场化因素、农业产业化方面、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农艺融合度、劳动力因素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八个方面。在19个二级编码中,地形条件、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结构及土地耕作条件占比均超过9.93%,属核心因素。基于此,提出需要推动宜机化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设施水平;加大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提高装备水平;培育现代农机经营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丘陵地区 农业机械化率 质化研究 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装备结构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旱地地温数据集(1997-2021年)
8
作者 高美荣 王艳强 +1 位作者 况福虹 章熙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232-243,共12页
下垫面温度(地表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它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是大气与陆地表面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综合表征,因此地温是土壤热力状况的重要参量。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盐亭站,代码YGA)位于亚热带四... 下垫面温度(地表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它的变化和变化规律是大气与陆地表面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综合表征,因此地温是土壤热力状况的重要参量。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盐亭站,代码YGA)位于亚热带四川盆地农业生态区,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布局在该生态区域的农田生态系统试验观测与研究平台。本数据集是基于盐亭站综合气象观测场长期的自动站观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整理计算而成,共包括4个数据文件,分别是自动站每日逐时地温数据(1997–2021)、自动站逐日地温统计数据(2004–2021)、自动站地温度月值统计数据(2004–2021)和人工观测地表温度日值与月值数据(2004–2021),数据量约8.85 MB。地温为野外台站联网观测指标,其观测仪器、数据获取过程和数据质控执行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地温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长时间序列、多层次地温数据的积累,可为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交换、环境变化响应科学研究以及盆地农业主体区域在耕地质量评估和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丘陵区 盐亭站 旱地 地温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
9
作者 陈俊华 刘威君 +5 位作者 蒋川东 刘一丁 王凯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类型。确定其含碳率和生物量模型,对精确估算人工柏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储量,进一步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汇大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金堂县、盐亭县野外样地样品采集与室... 人工柏木林(Cupressus funebris)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林类型。确定其含碳率和生物量模型,对精确估算人工柏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储量,进一步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汇大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金堂县、盐亭县野外样地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测试获得柏木整株及各器官的含碳率、生物量(共计采集样株56株),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柏木各器官生物量按大小排列为干(46.45%)>根(22.87%)>枝(15.80%)>叶(8.56%)>皮(6.33%)。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为77.13%,地下部分占22.87%。(2)柏木单株总平均含碳系数为0.4903±0.0197。各器官含碳系数按大小排列为枝>干>叶>皮>根。干的含碳系数与根、皮之间差异显著(P<0.05),根的含碳系数仅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皮的含碳系数仅与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枝和叶的含碳系数仅与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地方柏木各器官含碳系数略有差别,变化幅度为0.44~0.57,金堂县柏木整株和各器官的含碳系数均明显高于盐亭县的。(4)无论是一元还是二元,柏木各器官以及整株拟合效果最好的均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R^(2)范围为0.815~0.939。且全株、地上部分、干拟合效果明显优于皮、枝、叶。(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校正IPCC法中碳计量参数,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柏木器官 含碳系数 生物量模型
下载PDF
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10
作者 徐春晖 何悦 +5 位作者 吴庆贵 刘美 杨玉莲 张萍 廖玥 曾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改善土壤质量和提升养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改造模式下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特征,以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法和湿筛法比较分析疏伐改造(ET)、林窗改造(FG)、林带改造(SF)和柏木纯林(PC)4种模式0~40 cm土层深度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在干筛处理下,4种模式的柏木人工林土壤机械性团聚体以>2 mm为主,含量为48.07%~74.74%,而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带改造,20~40 cm土层表现为柏木纯林显著高于林窗改造和林带改造.(2)在湿筛处理下,0~20 cm土层>2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表现为林带改造显著高于柏木纯林与林窗改造,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表现为林窗改造显著高于疏伐改造与林带改造.(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0.56~1.77,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在0~20 cm土层表现为疏伐改造显著高于林窗改造.这表明,改造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柏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特征,本研究为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干筛法 湿筛法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C、N、P、K计量特征
11
作者 刘威君 陈俊华 +5 位作者 蒋川东 刘一丁 谢川 唐艺家 罗明华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林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林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C/N最高的是枝(69.25±13.09),最小的是叶(34.05±8.41)。各器官的C/P差异较大。其中叶的C/P最小(602.66±208.75)。叶的C含量与皮、枝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根的C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和皮的N含量与其他器官的N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N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P含量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器官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皮和叶的C/N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C/N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的C/P与干、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皮、叶的C/P差异显著(P<0.05)。皮的C/P与叶、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C/P除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2)C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属弱变异;N含量除干属弱变异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P含量除在叶和枝中属于中等变异外,在干、根、皮中属强变异;K含量表现的规律与P含量类似。(3)N与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含量与K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N呈显著负相关(P<0.05);P含量与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K含量与C/N、C/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柏木林N、P含量相对紧缺,应合理增施N、P肥,或采取间伐补植桤木等豆科植物形成混交林,提高土壤能力,促进林地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人工柏木林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12
作者 周丽萍 卢小良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6期66-69,118,共5页
川中丘陵地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是必要的。川中丘陵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施路径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展开,具体路... 川中丘陵地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是必要的。川中丘陵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施路径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展开,具体路径为开展山体生态修复、实施流域湖库生态建设、强化林草资源转化及实施农田综合整治等;产业生态化立足产业与生态融合,通过建立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共生系统,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态产品,以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 生态产品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54
13
作者 冯禹 崔宁博 +2 位作者 龚道枝 魏新平 王君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3-160,共8页
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 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高精度预测,以气象因子的不同组合为输入参数,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作为预测标准值建立基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ET0预测模型。选取川中丘陵区7个气象站点196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并将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Makkink及Irmark-Allen等4种常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ELM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气象因子同ET0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且模拟精度较高;基于最高和最低温度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效率系数分别为0.504 mm/d和0.827)高于Hargreaves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692 mm/d和0.741);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291 mm/d和0.938)明显高于Priestley-Taylor(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467 mm/d和0.823)、Makkink(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540 mm/d和0.800)和Irmark-Allen模型(均方根误差和模型有效系数分别为0.880 mm/d和0.623)。因此基于最高、最低温度和辐射的ELM模型可以作为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川中丘陵区ET0计算的推荐模型。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气象资料缺乏情境下ET0精确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模型 作物 极限学习机 参考作物蒸散量 预测模型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_2、N_2O和CH_4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中杰 朱波 +2 位作者 江长胜 韩广轩 高美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旱地小麦CO2 、N2 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 ,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 、N2 O和CH...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川中丘陵旱地小麦生态系统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旱地小麦CO2 、N2 O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季中 ,常规、无氮、空白、裸地等实验处理的CO2 、N2 O和CH4的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差异。CO2 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 >空白 >裸地 ,CO2 日最高排放值在每日 1 3:0 0~ 1 5 :0 0时出现 ,最低排放值出现在凌晨 3:0 0~6 :0 0 ,且作物的不同生长季CO2 排放通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小麦生长季中 ,N2 O通量排放呈递增趋势 ,N2 O排放通量表现为常规 >空白 >裸地。旱地小麦CH4通量排放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排放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旱地 温室气体 小麦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冯禹 崔宁博 +2 位作者 魏新平 赵璐 王君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8-86,F0003,共10页
为深入认识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变化特征,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川中丘陵区13个气象站点近52 a(1961-2012年)的逐日ET0,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和Mann-Kend... 为深入认识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变化特征,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川中丘陵区13个气象站点近52 a(1961-2012年)的逐日ET0,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川中丘陵区ET0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通径分析原理的指标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52 a来川中丘陵区ET0年际间整体下降明显,ET0年内变化呈单峰曲线,主要集中在每年3-10月,占全年ET0的85.82%;ET0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自东北、东南向中部递减趋势;在指标敏感性分析中,分别去掉日照时数(n)、风速(u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温度(T)后,剩余3个气象因子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E)由0.89分别降为0.596、0.81、0.84和0.88,表明ET0对n最为敏感,其次为u2、RH和T。因此,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引起川中丘陵区ET0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相对湿度次之,温度对ET0的影响最小。当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代替逐日温度计算ET0时,各季度估算结果同实际计算结果间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3、0.97、0.96和0.94,表明估算精度较高,因此在资料缺乏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替代温度计算ET0。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的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农作物 水分管理 川中丘陵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柏木林下养鸡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俊华 龚固堂 +4 位作者 朱志芳 黎燕琼 吴雪仙 郑绍伟 慕长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9,共6页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 选择川中丘陵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25 a、林地平均坡度为15°的柏木(Cypressus funebris)纯林林分,设置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4种养殖密度处理,每种养殖密度设3个重复,并设置1个林下不养鸡的对照样地,进行林下生态养鸡试验,1 a后对养殖前后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养殖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肥力的提高。4种养殖密度样地柏木胸径和高度年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0%和33.73%;0~20 cm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养殖前分别增加5.95%、14.88%、10.75%和5.34%。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有一定影响。养殖后灌木盖度降低6.67~26.50百分点,种类减少2~6种;草本盖度降低9.20~27.17百分点,种类减少3~8种;枯落物盖度减少9.30~20.90百分点。4种养殖密度样地0~20 cm土壤容重比养殖前增加11.38%~17.99%,>20~40 cm土层增加8.40%~15.75%;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减少3.20百分点。养殖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和1 500只.hm-2的样地土壤径流深分别比对照提高33.59%、52.97%、109.06%和144.60%,产沙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59%、67.27%、123.65%和146.96%,但土壤流失量均明显低于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规定的容许土壤流失量(500 t.km-2.a-1)。以养殖密度为600只.hm-2来计算,投入产出比为1∶2.76,净收益为6.88万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养殖密度以900只.hm-2为最适宜,既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又能控制水土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柏木林 养殖密度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罗春燕 林超文 +4 位作者 涂仕华 庞良玉 刘刚 黄盖群 付登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5-1159,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1%、32.4%、83.3%,说明桑园氮、磷肥主要来源于化肥,而钾肥主要来源于有机肥。主产区桑园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88.2%,所有桑园均施用化肥。桑园N∶P2O5∶K2O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0∶24.5∶20.4,存在氮磷钾施用不平衡,氮肥投入过量、磷钾肥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养分管理 施肥调查 四川丘陵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 被引量:30
18
作者 朱波 高美荣 +2 位作者 刘刚才 罗贵生 张先婉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6-62,共7页
利用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演替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在近30a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林地与旱耕地的消长促发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替,导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成... 利用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耕地演替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在近30a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林地与旱耕地的消长促发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演替,导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形成,同时农田生态系统结构趋于复杂,随着施肥、水土保持等农田管理技术的进步,以土壤侵蚀为主的土地退化得到有效控制,农作物产量大幅增长,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单产分别较建国初期增长约2~5培,农业生态系统呈正向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耕地 土壤侵蚀 农田管理 人为活动
下载PDF
不同林龄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分配 被引量:45
19
作者 吴鹏飞 朱波 +1 位作者 刘世荣 王小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9-1424,共6页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桤-柏...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的植被碳储量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30年时达到52.40t·hm^-2,5个林龄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均在85.59%以上;桤-柏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0~40cm)在10~15年间显著增加(P〈0.05),15年时达最大值84.79t·hm^-2,15~25年间显著下降(P〈0.05),25~30年间趋于稳定(P〉0.05);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15年时达最大值118.13t·hm^-2,15~25年间缓慢下降,25~30年间有所增加;植被碳储量所占比例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土壤碳储量则相反.与我国其他类型人工林相比,桤-柏混交林的碳储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林龄 桤-柏混交林 川中丘陵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波 朱雪梅 +3 位作者 刘倩 徐小婵 黄金龙 徐建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3-668,共6页
根据川中丘陵区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整,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梨树-蔬菜复合系统、核桃-油菜复合系统、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有... 根据川中丘陵区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进行的土地利用调整,对6种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梨树-蔬菜复合系统、核桃-油菜复合系统、核桃-花生复合系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全钾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油菜>核桃-花生>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氮:柏树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核桃-油菜>核桃林>玉米地;土壤全磷: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核桃林>核桃-油菜>柏树林;土壤全钾:核桃-油菜>柏树林>核桃林>梨树-蔬菜>核桃-花生>玉米地。核桃-花生复合系统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农林复合模式,表现出较强的供给氮素的能力;梨树-蔬菜复合系统对磷素有较强的富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土地利用 土壤养分 农林复合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