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利邦 豆浩健 +1 位作者 谢作轮 郭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6-255,共10页
为了破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保护农户合法权益,减少农村居民点整合过程中的争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通渭县四合村为案例区,综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结构... 为了破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供需矛盾,保护农户合法权益,减少农村居民点整合过程中的争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该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通渭县四合村为案例区,综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适应性评价(suitability evaluation, SE)"方法,剖析农户对乡村聚落的整合意愿及驱动机制,并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探究乡村聚落重构模式,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优化与整合提供一种方法与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190户受访农户中79.5%的农户不愿意整合,整合意愿受到家庭、居住和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房屋建造时间、交通通达度及家庭非农收入是影响农户整合意愿主要驱动因素;2)四合村域由外向内依次可分为不适宜居住区、较适宜居住区和适宜居住区3级,其中位于适宜居住区的农户共计168户,占四合村农户数量的51.38%,超过半数的农户位于不适宜居住区和较适宜居住区,具有一定程度的整治潜力和较大的乡村聚落居住质量提升空间;3)构建基于整合驱动因素和适宜性评价的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生态转化模式、异地搬迁模式、旧村整治模式和改造提升模式,并对现有聚落进行空间重构。重构后,四合村宅基地数量将由354个减少至275个,面积由102 105.63 m2减少至79 708.79 m2,节约土地22 396.84 m2。研究结果对于引导宜居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亦可为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重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模型 整合驱动因素 适宜性 乡村聚落 重构模式 陇中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丘陵地区农牧渔生态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建初 赵强基 +4 位作者 袁从 赵剑宏 曹建新 郭俊尧 刘华周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经四年研究,本文提出了适宜丘陵地区的作物-猪-鱼复合生态系统模型。在该系统中,淡水鱼的养殖以半精养方式最佳。本文还讨论了半精养方式的混养结构、水质管理和饵料组合等配套技术。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丘陵地区 农牧鱼
下载PDF
消费理论视角下丘陵山区农机总动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方11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於娟 吴萍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0-216,共7页
选择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衡量指标,结合丘陵山区现实条件和农机发展情况,研究影响丘陵山区农机总动力的主要因素。以消费理论为框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南方丘陵山区土地经营规模、... 选择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衡量指标,结合丘陵山区现实条件和农机发展情况,研究影响丘陵山区农机总动力的主要因素。以消费理论为框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南方丘陵山区土地经营规模、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整理项目、农机化培训等因素对农机总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大小对于农机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侧面说明小散农户并不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消费的主要群体。农业机械于农户而言是吉芬商品,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当地农机总动力将减少,也说明高收入农户非农化倾向较为明显。农机具补贴、土地整理、农机化培训对提升农机总动力正面影响显著,能够较好的降低农机消费门槛,拉动丘陵山区农机消费需求。据此,应继续推动农地流转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丘陵山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加大农业机械化培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业综合开发 农机化培训
下载PDF
丘陵地区沉香特征特性及造林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育云 温奕谦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146-147,共2页
阐述了沉香的特征特性,并从种子采集及处理、选地整地、培育壮苗、移栽、抚育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丘陵地区沉香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沉香 特征特性 造林技术 丘陵地区
下载PDF
关于山岭重丘区便道设计与施工的探索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少山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年第5期146-148,共3页
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大,施工便道设计与实际施工难度大。论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环境保护、既有建筑及线路、车辆的性能和运行等因素,在施工中重点把控施工方法、人员、机械的选择和安全管理等,针对存在的... 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大,施工便道设计与实际施工难度大。论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环境保护、既有建筑及线路、车辆的性能和运行等因素,在施工中重点把控施工方法、人员、机械的选择和安全管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重丘区 便道设计 水平分层填筑
下载PDF
丘陵地区小麦秋播生产技术序列
6
作者 金永川 朱新华 《南京农专学报》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从南京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资源实际出发,在播期、基本苗、播种方式、栽培途径四对应基础上,提出了由3个技术单元组成的小麦秋播生产技术系列。这3个技术单元是:一播全苗技术;适期、适苗(基本苗数)技术;与目标产量相适应... 从南京地区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资源实际出发,在播期、基本苗、播种方式、栽培途径四对应基础上,提出了由3个技术单元组成的小麦秋播生产技术系列。这3个技术单元是:一播全苗技术;适期、适苗(基本苗数)技术;与目标产量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及配套技术。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小麦秋播期实现品种、季节、播期、播量、基本苗和播种方式、栽培途径的对应协调,为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小麦 秋播 生产技术
下载PDF
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有机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琼 李乃稳 +3 位作者 李磊 李龙国 苟思 杨凌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以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原水及其净化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净化常规工艺前后其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村镇供水水源属微污染水源水体,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性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占有机物总量的50%~... 以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原水及其净化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净化常规工艺前后其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村镇供水水源属微污染水源水体,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性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占有机物总量的50%~80%.共检测到53种共14类有机物,主要为烷烃、酯、酚、苯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80%~90%左右,有机酸、烯烃、醇和醛含量较小.有机物中二氯甲烷、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较高,并且出现了除草剂、食品添加剂、抗生素等污染物,如特丁津、2,6-二叔丁基对甲酚、萘啶酸等.水质净化常规工艺主要去除相对分子质量>10×10~3的有机物,小分子量有机物中有机酸类去除效果较好,但烷烃、酯、酚、苯类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水源 有机物 分布特征 水质净化常规工艺 水质 西南丘陵区
原文传递
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评价
8
作者 吴晓军 江成功 +2 位作者 李水明 刘敏 陈世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3-505,519,共4页
目的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方法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和疫情资料,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14年,句容市钉螺面积、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1.48只/0.1 m2下降至0;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 目的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方法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和疫情资料,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14年,句容市钉螺面积、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1.48只/0.1 m2下降至0;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82.04%提高到92.56%、95.74%;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4,P<0.05)。结论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稳定下降,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地区 血吸虫病 钉螺 综合措施 传播阻断 句容市
原文传递
面向亚热带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的四种模型构建及性能比较
9
作者 王志远 汤哲 +8 位作者 周萍 赖佳鑫 戴玉婷 周林 王玉婷 陈港明 姜雨辰 郭晓彬 吴金水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8-566,共9页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调节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精确预测将有助于正确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调节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精确预测将有助于正确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地形、气候和植被三类环境变量为驱动因子,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0~20 cm)SOC含量预测中的精度差异,并筛选影响SOC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F模型、XGBoost模型和LightGBM模型均能较好预测SOC含量,以RF模型的表现相对最佳(R^(2)=0.540),其预测精度优于XGBoost(R^(2)=0.528)和LightGBM模型(R^(2)=0.504)。而SVR模型的预测精度(R^(2)=0.427)低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最低可接受值0.50,并不适用于亚热带丘陵地貌SOC含量的预测。相关分析表明,在亚热带丘陵地貌区,地形(主要为海拔)对几种模型预测的贡献最大,是预测SOC的重要环境变量。基于四种模型预测的SOC数字制图显示,SOC空间分布趋势总体相似,均表现为北部区域、西南和东南边缘区域SOC含量较高,而中部区域SOC含量普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流域尺度 机器学习 空间分布 环境变量 亚热带丘陵区
原文传递
丘陵地区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基于江西省东北部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来友 饶芳萍 +1 位作者 马贤磊 石晓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地务工和外出务工均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数量约束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但本地务工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和数量约束效应均小于外地务工。本文首先利用双变量Proboit模型对调研农户非农就业决策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农户外出务工决策与土地流入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二者之间是联立的;然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并利用Probit模型对不同非农就业类型与农地流转的关系进行回归,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本地务工和混合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入和流出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应发展城镇非农产业,吸引农户异地转移就业,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务工 外出务工 农地流转 丘陵地区 江西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