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康聪 王哲 崔继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跟腱龙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随访6个月。比较2... 目的观察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跟腱龙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腱愈合时间)、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实验室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跟腱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AOFAS踝-后足评分、ATR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时,2组TGF-β1、BMP-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较好,能加快术后康复,改善患肢功能,提高TGF-β1、BMP-2水平,且多孔金属板更贴合病变组织生理解剖形态,可大大减少手术相关损伤和并发症,相较于跟腱龙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金属板 微创跟腱修补术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 跟腱完全断裂评分
下载PDF
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何能斌 胡涂 +2 位作者 宋国勋 许同龙 施忠民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1.25岁。受累部位为跟骨5例,距骨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骨...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21.25岁。受累部位为跟骨5例,距骨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22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375分改善至术后平均0.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OFAS踝一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40.375分改善至术后平均92.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可减少软组织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样骨瘤 后足 关节镜
下载PDF
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丰波 代光明 +3 位作者 王永军 牛克成 呼格 林立功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7-24,共8页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皮瓣修复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的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6例,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皮瓣修复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的踝周及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6例,应用皮瓣类型:带蒂皮瓣72例(包括内踝上穿支皮瓣11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7例、足底内侧皮瓣16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4例,皮瓣面积为(3.0 cm×3.5 cm)~(12.0 cm×20.5 cm);供区直接缝合36例,植皮覆盖50例。结果术后78例皮瓣成活,8例带蒂皮瓣部分坏死,其中4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或换药愈合。9例二期皮瓣修形,其中带蒂皮瓣4例,游离皮瓣5例,修复后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随访时间为2~23个月,平均14.5个月,其中5例随访时间短,无感觉恢复,其余皮瓣两点辨别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为6~15 mm。术后,Boyden足踝功能评估优74例、良12例,美国足踝外科协会(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6.31±3.42)分,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踝周及后足部组织结构特殊、功能重要,软组织缺损易引起足部功能障碍,根据缺损部位、大小、功能及美观需求,个性化选择不同类型的皮瓣修复,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 皮瓣 后足
下载PDF
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性对跟骨骨折术后后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永杰 孙广超 +2 位作者 关国锋 杜瑞 朱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662-3666,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传统的扩大外侧入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腓骨肌腱粘连,引起术后后足疼痛。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对后足活动的影响。方法... 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传统的扩大外侧入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腓骨肌腱粘连,引起术后后足疼痛。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对后足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60例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采用经典的外侧“L”形切口,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动态牵开腓骨肌腱的方式显露跟骨,试验组采用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性静态牵开方式显露跟骨。试验方案于2016-02-18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伦研批第2016-G026-01号。结果与结论: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56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78例。2组患者内固定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第3个月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内固定后第6个月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接近。试验组患者在内固定后第6个月的内、外翻角度及在内固定后1年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后足Maryland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切口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坏死;试验组中有2例发生坏死。提示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可以显著改善跟骨骨折内固定后后足的活动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不会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腓骨肌腱鞘 后足功能 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 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 目测类比评分 不良反应 随访评价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患者AOF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董建彬 刘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对照组优良率为61.11%;观察组优良率为84.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低于对照组(12.2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固定术不仅能缩短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长及愈合时间,还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Sanders分型 踝-后足功能评分
下载PDF
逆行髓内钉与加压空心螺钉在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中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刘承义 刘培珑 +4 位作者 石超 常鑫 温晓东 李毅 梁晓军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7-31,共5页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加压空心螺钉在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逆行髓内钉固定(髓...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加压空心螺钉在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逆行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30例采用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螺钉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疗效,并记录随访期间关节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6(27.4±8.7)个月。髓内钉组1例、螺钉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浅表伤口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对症治疗3周后治愈。56例获得一期融合,总体融合率为96.55%,螺钉组2例患者出现骨延迟愈合;髓内钉组平均融合时间为(3.6±0.5)个月,螺钉组平均融合时间为(3.7±1.2)个月。髓内钉组、螺钉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7.3±2.3)分、(7.2±2.5)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6±0.5)分、(1.7±0.8)分,AOFAS评分由术前(30.1±14.8)分、(32.7±15.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70.6±23.5)分、(69.2±22.5)分,组内术前与随访时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髓内钉与加压空心螺钉在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后足畸形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融合率,两种方式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相似,但螺钉组易于操作学习、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距跟关节融合术 后足畸形 髓内钉 螺钉
下载PDF
后足肌腱韧带解剖与损伤的MRI表现
7
作者 冯志远 梁文洲 +4 位作者 白荣杰 藏金生 钱占华 詹惠荔 王崧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 利用高分辨3.0 T MRI技术,探讨后足肌腱韧带解剖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为后足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9月65例外伤疼痛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后足肌腱韧带损伤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3... 目的 利用高分辨3.0 T MRI技术,探讨后足肌腱韧带解剖及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为后足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9月65例外伤疼痛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后足肌腱韧带损伤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30足)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所有志愿者及后足外伤患者均行中后足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MRI T_1WI和质子密度加权脂肪抑脂(PD-FS)序列检查。分析后足肌腱韧带正常解剖及损伤后的MRI表现。结果 15名健康志愿者(30足)的后足肌腱韧带表现为均匀条状或线样低信号,其中腓骨长肌肌腱、腓骨短肌腱和跟腱表现为条带状均匀低信号,而跟骰韧带、足底筋膜表现为线样低信号。65例后足肌腱韧带损伤患者中,腓骨长肌肌腱损伤10例,腓骨短肌肌腱损伤17例,跟骰韧带损伤10例,足底筋膜炎12例,跟腱损伤16例。损伤的肌腱韧带T_1WI序列表现为纤维不连续、增粗、模糊,PDFS序列表现为肌腱韧带走行区内不均匀高信号,腱鞘积液,部分撕裂表现为纤维不连续、增粗。完全撕裂表现为纤维中断、回缩,断端纤维结构消失,被液体充填,其周围软组织水肿。结论 高分辨3.0 T MRI可清晰显示后足肌腱韧带的精细解剖结构和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对后足肌腱韧带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足 肌腱 韧带 损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8
作者 邓晓文 吕利军 +9 位作者 石杰 刘鹏 李闯兵 李文波 王伟 张亚强 时培晟 薛云 常艳艳 高秋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在后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创...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在后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45(27.17±12.14)岁;伤后至入院时间6~24(10.17±4.80)h;单纯软组织缺损6例,肌腱损伤2例,骨缺损3例,足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5 cm~8 cm×12 cm。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外侧皮瓣进行移植修复,骨缺损根据创面进行I期植骨修复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膜诱导技术II期植骨,缺损范围较大的骨缺损行II期骨搬移技术恢复后足长度。跟腱损伤通过肌腱直接缝合或者转位进行修复。预后功能评分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及皮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者微信定期随访。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12.92±6.22)个月。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皮瓣远端暗紫,肿胀,经蒂部拆除部分缝线、表面放血后好转;3例皮瓣局部出现感染,经过清创及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其余8例患者皮瓣外形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由术前的14~45(25.25±5.42)分增至末次随访的65~96(75.92±7.73)分,其中优8例、良2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5~8(6.55±1.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4(1.5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30°~40°,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对于后足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效果良好,血供可靠,静脉回流通畅,抗感染能力强,供区外形及皮瓣外观均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后外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后足
原文传递
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宝欣 鞠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8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后足骨样骨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的疼痛评...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后足骨样骨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前、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18个月的疼痛评分,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45(29.56±3.45)min,术后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术前患者疼痛评分为(7.45±2.12)分,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和术后18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56±0.45)分、(0.65±0.27)分、(0.54±0.25)分、(0.53±0.20)分和(7.45±2.12)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疼痛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4~22(14.5±0.4)个月,期间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肿瘤复发等。术前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为(40.56±3.2)分,术后为(90.54±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足骨样骨瘤的近期效果较好,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足 骨样骨瘤 疗效
原文传递
竖横针刺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晏上海 方云添 +1 位作者 林建顺 林雁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7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竖横针刺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竖横针刺法中的横刺法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 目的:观察竖横针刺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竖横针刺法中的横刺法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的得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3.3%,对照组愈显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竖横针刺法在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时,能有效达到止痛消肿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外踝关节扭伤 竖横针刺法 横刺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
原文传递
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雪 杨珍 胡亚哲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571-573,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探讨功能锻炼对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09/2013-09在武汉市和润合门诊患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功能锻炼的患者为康复组;不应用功能锻炼的患者为... 目的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症状,探讨功能锻炼对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09/2013-09在武汉市和润合门诊患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功能锻炼的患者为康复组;不应用功能锻炼的患者为对照组。康复组接受基本的治疗后进行连续4个阶段的功能锻炼。检测在锻炼前和每一阶段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照组在接受基本治疗后,回家休息。结果应用功能锻炼的康复组AOFAS评分由锻炼前的(72.20±8.70)分提高到锻炼4次后的(89.60±0.55)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个阶段功能训练评分对比,3阶段的功能锻炼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有重要价值,1、2阶段是3阶段的基础,此功能锻炼需要坚持效果才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功能锻炼 踝后足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后跟部形态学测量及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的设计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燊 赵泽雨 +5 位作者 徐永清 吕乾 浦绍全 陈汉芬 齐欣 朱跃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目的测量并计算正常后跟部形态学数据,依此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方法随机抽取100名符合选择标准的正常人群,获得200足后足数据,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67岁,平均43.9岁。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局部解剖学原理,以直接测量模式分别测量... 目的测量并计算正常后跟部形态学数据,依此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方法随机抽取100名符合选择标准的正常人群,获得200足后足数据,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9~67岁,平均43.9岁。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局部解剖学原理,以直接测量模式分别测量负重站立位及平卧位后跟部形态学数据。负重站立位采用游标卡尺骨性标志测量法,测量后跟长、后跟宽、后跟高、内踝高、外踝高及后跟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并进行男女分组及左右足分组比较;平卧位采用3D点阵倒模测量法,测量平卧位后跟部形态。根据后跟部综合解剖形态立体数据,以AutoCAD 2019等三维工业设计软件设计解剖型跟骨外固定器。结果站立位游标卡尺测量法示,男性鞋码、后跟长、后跟宽、后跟高、内踝高、外踝高、CPA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除左足内踝高明显小于右足(t=?2.827,P=0.005)外,其余各指标左右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形态上基本可认为左右足为镜像对称关系。平卧位3D点阵倒模测量法测量示,后跟部为非正圆弧边,多组弧边总体在一个有限范围内波动。以上述数据为基础设计出一种解剖型跟骨外固定环,理论上能贴合解剖弧度,以便灵活构型。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出普通构型、加压构型及正畸构型,以满足不同程度足踝损伤的治疗需求。普通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SandersⅠ、ⅡA、ⅡB型跟骨骨折患者,以简单固定为主;加压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中度移位的SandersⅡC、ⅢA、ⅢB型以及舌型和撕脱型跟骨骨折患者,该构型以橄榄针斜拉固定方式来固定移位骨块;正畸构型适用于关节内骨折块严重移位或跟骨骨质重度缺损的SandersⅢC、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以多模块设计兼顾稳固固定骨折和任意调节关节固定角度。结论后跟形态特殊,因此根据游标卡尺测量法和3D点阵倒模测量法测量数据设计的跟骨外固定器为解剖型,其构型理论上能满足临床上稳定固定、灵活构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后足 形态学 解剖型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