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后肢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永康 殷康力 +3 位作者 宗媛 刘家睿 王御震 曹烨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3-921,共9页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和模型评价方法,并比较现有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指出鼠的品系、性别、年龄和麻醉方式对模型的可能影响。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者根据研究方向选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肢缺血 外周动脉疾病 动物模型 鼠类 血栓 血管
下载PDF
下肢缺血模型中微循环功能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文杰 王铭洁 朱依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探索在整体动物中评价微循环功能的标准,为缺血后微循环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方法。方法结扎大鼠一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下肢缺血模型,4wk后用荧光微球法检查肌肉内血液灌注,血管造影检查侧支循环形成,CD34免疫组化检查毛细血管密度。结果缺血侧肌肉血流量明显下降,形成部分造影可见的螺丝钻样侧枝血管,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结论在下肢缺血模型中建立了定量研究微循环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微循环 血管造影 动物模型 荧光微球 大鼠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小鼠后下肢急性缺血模型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璐莎 陈璐 +6 位作者 李春晓 尤星宇 房志锐 宋敏 Joel Wake Coffie 张丽媛 王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67-1773,共7页
目的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 capsule, NXT)可以有效改善组织缺血症状,但NXT对缺血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采用小鼠后下肢缺血模型,研究NXT对缺血组织炎症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3 d,中性粒细... 目的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 capsule, NXT)可以有效改善组织缺血症状,但NXT对缺血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采用小鼠后下肢缺血模型,研究NXT对缺血组织炎症作用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后3 d,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阳性细胞比例;采用qRT-PCR检测Emr1、IL-1β、TNF-α的表达;采用蛋白芯片探究炎症相关蛋白的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术后3 d,与模型组相比,NXT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下调(P<0.01);Emr1 mRNA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1);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NXT上调M2a型巨噬细胞诱导剂IL-4,以及标志物CCL17、CCL22的表达;同时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CL5、CXCL9的表达。结论 NX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外周动脉疾病伴随的炎症反应,为NXT抗炎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后下肢缺血模型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趋化因子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鹿茸动员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怡然 李廷荃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鹿茸对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外周血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其增殖力、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鹿茸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将90只雄性SD... 目的通过观察鹿茸对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外周血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其增殖力、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鹿茸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鹿茸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丹参片组,空白组为同批次正常大鼠仅作皮肤切开缝合,每组各15只。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2周,给药1周后分离、培养EPCs,然后收集贴壁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来鉴定CD34/CD133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VEGF的表达,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数量变化及其增殖力,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鹿茸能够显著促进EPCs增殖,提高EPC的数量,增加外周血NO的含量,且提升VEGF的表达水平。结论鹿茸通过动员骨髓源EPCs进入外周血,促进局部的血管新生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下肢缺血模型 内皮祖细胞(EPCs) 一氧化氮(N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促进后下肢缺血损伤小鼠内皮祖细胞动员与归巢 被引量:10
5
作者 邱丽珍 陈璐 +4 位作者 李春晓 耿潇 尤星宇 张璐莎 王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416-4423,共8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信号分子可促使骨髓EPCs动员至外周循环,并归巢于损伤组织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 capsule,NXT)具有活...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组织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信号分子可促使骨髓EPCs动员至外周循环,并归巢于损伤组织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 capsule,NXT)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其多成分具有血管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组织缺血症状,但其对EPCs动员和归巢的作用尚不明确。该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联合后下肢缺血损伤模型(unilateral hind limb ischemia,UHLI)研究脑心通胶囊对EPCs动员和归巢的作用。受体小鼠经CS137全身照射后,从目内眦静脉丛输注GFP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建立BMT模型,经过4周骨髓重建后取外周血检测GFP阳性细胞比例。取BMT模型成功的小鼠,采用股动脉结扎复制UHL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XT组(模型+NXT)和阳性对照组(模型+辛伐他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重建4周后GFP阳性细胞比例,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外周血中EPCs细胞数;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给药3,7 d缺血腓肠肌组织EPCs细胞归巢数目。BMT小鼠与GFP基因鼠相比,GFP阳性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3 d,NXT组和辛伐他汀组外周血EPCs数量显著性上调;术后3,7 d,NXT组和辛伐他汀组EPCs归巢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因此脑心通胶囊能显著促进EPCs的动员与归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骨髓移植 后下肢缺血损伤模型 内皮祖细胞 动员 归巢
原文传递
生肌玉红胶原促进大鼠后肢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昶 陈德轩 +4 位作者 卞卫和 张晓清 尹恒 郭檬檬 曹东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 目的探讨生肌玉红胶原在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配对方法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胶原)及实验组(生肌玉红胶原)3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基础上于大鼠右后肢缺血组织中植入不同的胶原制剂,分别于模型制作术后3,7、14及28 d取埋植的胶原制剂标本及标本周围约0.5 cm范围的缺血肌肉组织。通过激光散斑成像系统观察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术后各时点的血流灌注情况,采用光度计法测定胶原制剂(生肌玉红胶原)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标本周围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肌肉组织中各时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右后肢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大鼠患肢呈现明显的缺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在术后3 d却呈明显的充血状态,其血流灌注值明显升高,且略高于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14 d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28 d又开始回升,该3个时点实验组大鼠患肢的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及14 d实验组大鼠肢体的血流灌注值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实验组胶原标本内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微血管计数于术后7及14 d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时点HIF-1α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玉红胶原通过诱导HIF-1αmRNA及VEGF mRNA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促进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玉红胶原 血管新生 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