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ility of lower teardrop edge to restore anatomical hip center heigh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被引量:5
1
作者 Lu Yufeng Cheng Liming Guo Wanshou Yu Qingsheng Gao Fuqiang Zhang Qidong Liu Zhaohui Sun Wei Shi Zhenc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915-3920,共6页
Background The acetabular teardrop is often used to guide acetabular component placemen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Placing the lower acetabular component aspect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lower teardrop edge was... Background The acetabular teardrop is often used to guide acetabular component placemen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Placing the lower acetabular component aspect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lower teardrop edge was assumed to restore the hip center of rotation.Here we radiographical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p center and normal contralateral acetabulum center height on unilateral THA using this placement method.Methods A total of 106 unilateral THA cases with normal contralateral acetabula were reviewed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tances in relation to the lower acetabular teardrop edge from both hip joint centers,cup inclination,and anteversion were measured radiographically.The paired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left and right hip center heights.Scatter plots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hip center heights,cup anteversion,inclination angles,and medialized cup center distance compared to the contralateral hip joint.Results Cup center heigh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0.01) than contralateral hip joint center height (93.4% in the 0-5 mm range,6.6% >5 mm).There wa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hip center height difference and inclination (r=0.376,P <0.01) and between difference and anteversion (r=0.310,P <0.01) but no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ce and outer cup diameter (r=0.184,P=0.058) or difference and medialized cup center distance (r=-0.098,P=0.318).Conclusions Although this method did not exactly replicate anatomic hip center height,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up center height and anatomic hip center height differences is negligible.This acetabular component placement method has high simplicity,reliability,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eardrop hip center height INCLINATION ANTEVERSION
原文传递
Hip joint center localisation: A biomechanical application to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Vicky Bouffard Mickael Begon +4 位作者 Annick Champagne Payam Farhadnia Pascal-André Vendittoli Martin Lavigne Franois Princ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8期131-136,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hip joint center(HJC) location on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comparing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wit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METHOD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a... AIM: To determine hip joint center(HJC) location on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comparing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wit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METHOD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approaches. The localisation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was compared using the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as the reference. The operated leg was compared to the non-operated leg.RESUL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hen comparing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method. The functional method leads to fewer error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localization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method. The functional method is twice more precise.CONCLUSION: Although being more individualized, the functional method improves HJC localization and should be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 ARTHROPLASTY hip joint center localization Predictive APPROACH Functional APPROAC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下载PDF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在CroweⅡ型和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重度髋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浩 杨俊忠 +3 位作者 李亮 黄传文 万玲玲 易莉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 目的:探讨高髋关节中心技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并重度髋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CroweⅡ、Ⅲ型DDH并重度HOA患者74例,37例行解剖型髋关节中心重建为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30例,年龄42~65(58.40±4.9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9(23.02±2.21)kg·m^(-2)。37例行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为研究组,其中男5例,女32例,年龄41~65(57.31±5.42)岁,BMI 18~29(23.14±2.07)kg·m^(-2)。患者术前表现髋关节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受限、步态不稳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态情况,术前及术后12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旋转中心垂直距离、股骨偏心距。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步速、步频、单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双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水平距离、股骨偏心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髋关节中心重建方式应用于DDH并重度HOA患者THA远期效果相当,安全性良好,且高髋关节中心技术重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在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髋关节中心技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重度 髋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与下肢不等长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茂勇 曹巍 +4 位作者 沙培鑫 孙旭东 黄仕元 李宽新 张衡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 目的:使用CT联合Mimics软件测量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股骨偏心距(femoral offset,FO)、旋转中心高度(rotation center height,RCH)与双下肢长度差(lower 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并探讨THA后FO、RCH与LL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符合标准的40例行单侧THA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0~81(58.90±14.1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7.3~31.5(25.3±3.4)kg·m^(-2);左侧18例,右侧22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30例(FicatⅣ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TünnisⅢ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合并终末期骨关节炎2例(CroweⅢ期),股骨颈骨折6例(GardenⅣ期)。术前、术后拍摄骨盆CT三维重建,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建立三维重建模型,在模型上对FO、RCH、LLD进行测量。结果:术后双侧FO差值与LLD呈正相关性(r=0.744,P<0.001);将FO重建组与偏心距未重建组进行卡方检验得出:FO重建组下肢等长率高于FO未重建组(χ^(2)=6.320,P=0.012)。术后双侧RCH差值与LLD呈负相关性(r=-0.877,P<0.001);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术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满足线性回归方程:术后LLD=0.038x-0.099y+0.257(x为术后双侧FO差值;y为术后双侧RCH差值;单位为cm),F=77.993,R2=0.808,P=0.009。结论:THA术后LLD随着FO的增大而增大,随着RCH增大而减小;重建FO更易获得下肢等长效果。THA术后双侧FO差值及双侧RCH差值与LLD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可为判断LLD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偏心距 旋转中心高度 下肢不等长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转归的因素分析
5
作者 卢林 陈海诚 +2 位作者 陈楚杰 周驰 陈镇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7-5822,共6页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且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d时骨盆倾斜严重程度分为3组,A组(<2°)48例,B组(2°-3°)34例,C组(>3°)18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双侧臀中肌长度、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双侧臀中肌长度差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差值、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术后骨盆倾斜角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短期内发生骨盆倾斜加重;②术后3 d至术后1个月时段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组间存在差异,C组>B组>A组;术后1-3个月时段C组与其他各组存在差异,C组变化比值最小;术后3 d至术后3个月时段组间变化比值无差异;③双侧臀中肌差值术后逐渐减小,术后3个月时双侧臀中肌比较无差异;④术后双侧旋转中心差值增大,术后3个月时双侧高度差值小于术前;⑤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病程与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00),术前双侧臀中肌差值与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P=0.006);⑥提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功能性骨盆倾斜;术后骨盆倾斜的矫正是基于术后功能性骨盆倾斜角度的适应性恢复;功能性骨盆倾斜的产生是以术后短期骨性结构重建、软组织积累性损害存续为基础的机体代偿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臀中肌 骨盆倾斜 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 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 骨盆稳态
下载PDF
创伤中心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任涛 朱顺 +3 位作者 李杨芳 孙景福 李金庭 谢伟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9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联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采用创伤中心联合MDT模式治疗的56例老年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采用... 目的:探讨创伤中心联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采用创伤中心联合MDT模式治疗的56例老年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采用传统医疗模式治疗的44例老年HF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后初次下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髋部再骨折。结论:创伤中心联合MDT模式可有效缩短老年HF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早期下床,缩短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帮助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基本不会发生髋部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创伤中心 多学科协作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陈胜伟 赵罡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FN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对照组术中接受双侧髌骨平齐... 目的探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FN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对照组术中接受双侧髌骨平齐法平衡双下肢长度。研究组术中接受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双下肢不等长(LLD)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I指数)。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和LL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改良BI指数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术中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可减少术后LLD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 双侧髌骨平齐法
下载PDF
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相关指标的影像学测量分析
8
作者 孙延山 王继成 +3 位作者 吴长坤 郭永智 姜鑫 张阳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髋关节疾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为髋关节置换提供指导。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因各种原因拍射双髋关节正位等比例平片患者共5459例。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与大转子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高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髋关节疾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为髋关节置换提供指导。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因各种原因拍射双髋关节正位等比例平片患者共5459例。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与大转子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高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上为正变异,低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上为负变异,共收集831例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的患者,按照不同疾病分为4组,其中正常组15例,10例为正变异,5例为负变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145例,25例为正变异,120例为负变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组346例,正变异225例(其中CroweⅠ型25例,Ⅱ型70例,Ⅲ型115例,Ⅳ型15例),负变异121例(其中CroweⅠ型50例,Ⅱ型60例,Ⅲ型10例,Ⅳ型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325例,正变异45例,负变异280例。结果:各组患者组间比较,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组不同分型之间比较,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旋转中心不同变异情况在颈干角、偏心距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与颈干角和偏心距有关。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是髋关节疾患的重要因素。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在不同髋关节疾病中变异情况不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关节炎多为负变异。随着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程度的加重,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逐渐由负变异转为正变异。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时要注意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变异情况,对选择合适的假体和准确的安放假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 股骨头坏死 髋脱位 先天性
下载PDF
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晓霜 陈俊文 +5 位作者 黄梁坤 周建林 邓爽 孙飞 方洪松 彭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14-18,28,共6页
目的评价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术后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DDH、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 目的评价内侧突出技术对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THA术后外展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DDH、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髋关节置换116例患者,将患者分为DDH组(52例)及非DDH组(64例)。在术前,术后1、4、24及48周进行临床数据采集,具体包括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双侧髋关节外展肌肌力矩比(HAMMR)。通过骨盆正位平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内移距离,比较两组间外展肌力矩差异。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其中DDH组52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39.6±7.9)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85.1±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组52例患者髋关节旋转中心内移距离平均(15.5±6.0)mm,最小内移距离8 mm,最大内移距离24.4 mm,其中CroweⅠ型24例,CroweⅡ型19例,CroweⅢ型9例,DDH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HAMMR分别为(85.3±7.4)%及(93.9±3.6)%,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提示患侧外展肌力恢复接近对侧水平(100%)。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旋转中心内移距离与HAMMR无明显相关性(r=-0.061,P=0.665>0.05)。对DDH组与非DDH组间HAMMR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术后1、5、12个月HAMM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行THA术应用内侧突出技术,在有限范围内移旋转中心(内移距离不超过24.4 mm),对术后6个月后髋关节外展肌力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外展肌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突出技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外展肌力 旋转中心
下载PDF
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10
作者 梅海龙 王志烈 +1 位作者 陈登 黄莹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mm和(96.86±9.48)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髋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旋转中心 改良蛋壳技术
下载PDF
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 海赛尔·哈德 +2 位作者 玉苏甫江·玉努斯 夏克尔·吐尔逊买买提 阿卜杜克热木·热夏提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4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 目的研究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44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24髋),参考定位工具,B组17例(20髋),参考髋臼横韧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侧肢体长度差,术后臼杯外展角、前倾角,以及术后假体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的水平、垂直距离差值。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未出现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下地时间、Harris评分、双侧肢体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臼杯外展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垂直距离A组为(21.54±2.32)mm、B组为(22.40±2.23)mm,水平距离A组为(29.42±2.45)mm、B组为(29.85±2.92)mm,重建髋臼的旋转中心距离及其与解剖旋转中心距离差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中心定位工具可以在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术者提供髋臼中心点的参考标志,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Ⅳ型 髋臼横韧带 髋臼中心定位工具
下载PDF
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超声定量分析
12
作者 贾彩霞 崔薇 韩丽莎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1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评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咸阳市妇幼保健院实施髋关节筛查确诊为DDH的82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收稳定试验分为稳定组(n=59)和不稳定组(n=23)。统计异常关节类型(Graf分型);比较两组患儿关节超声定量检查结果(髋臼α角、β角、股骨头覆盖率、头耻距),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骨化中心出现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82例DDH患儿中Ⅱa型39.02%,Ⅱb型28.05%,Ⅱc型19.51%,D型10.98%,Ⅲ型2.44%。不稳定组患儿的α角、股骨头覆盖率分别为(49.51±3.57)°、(42.58±2.64)%,明显低于稳定组的(52.20±4.47)°、(45.17±2.44)%,β角、头耻距分别为(67.20±3.38)°、(3.14±0.59)mm,明显高于稳定组的(64.60±3.47)°、(2.26±0.5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定量检查结果联合诊断DDH患儿髋关节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93.22%;不同月龄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DH患儿骨化中心出现与其月龄呈正相关(r=0.815,P<0.001)。结论超声定量分析可客观准确评估DDH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及稳定性,随着婴儿月龄增加,其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率越高,影响超声检查,因此临床需尽早进行检查诊断,有利于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髋臼α角 β角 股骨头覆盖率 骨化中心
下载PDF
股骨头旋转中心精准重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13
作者 容国望 许鸿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5期38-40,共3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和髋关节不稳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佳、满意度下降。恢复双下肢长度和股骨偏心距的重建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及难点,通过利用大转...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和髋关节不稳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术后恢复不佳、满意度下降。恢复双下肢长度和股骨偏心距的重建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及难点,通过利用大转子顶点、小转子顶点和大转子下极等股骨近端骨性标志点对股骨头旋转中心进行综合定位,有利于准确重建股骨头旋转中心和股骨偏心距,实现双下肢等长和髋关节稳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肢体不等长 股骨偏心距 旋转中心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旋转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翀 郭开今 +2 位作者 辛兵 周冰 李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91-1392,共2页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髋臼旋转中心的X线测量,探讨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平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追溯调查近年本院收治120例155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比较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HJC1)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HJC0)的符合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98髋(63.23%)(A组),未恢复者57髋(36.77%)(B组);A、B两组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分别为6髋(6.12%)、17髋(29.82%)。[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 髋臼旋转中心 翻修术
下载PDF
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进 杨先腾 +6 位作者 李森磊 胡如印 韩伟 李建扬 田家亮 田晓滨 孙立 《骨科》 CAS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min、(413±36)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min、(38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原位重建 高髋关节中心 髋脱位 发育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髋臼旋转中心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牛士贞 陈继营 +1 位作者 周勇刚 杨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全髋翻修手术前后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32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的符合率和再翻修率。结果旋... 目的探讨全髋翻修手术前后髋臼旋转中心的变化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132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双髋关节正位片,测量术后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与解剖髋臼旋转中心的符合率和再翻修率。结果旋转中心恢复者89髋(67.42%),未恢复者43髋(32.78%),术后5 a旋转中心恢复者中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脱位、髋部痛等再行髋关节假体翻修术为6髋(6.74%),大大低于旋转中心未恢复者11髋(25.58%),P<0.01。结论髋臼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关节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翻修术 人工关节 髋臼旋转中心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的三维有限元非线性接触压力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长有 王禹祥 范广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髋臼覆盖程度(CE角)在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正常、髋臼发育不良及髋臼过渡覆盖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线性接触压力分析方法,观察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的关节软骨...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髋臼覆盖程度(CE角)在髋臼发育不良引起的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正常、髋臼发育不良及髋臼过渡覆盖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线性接触压力分析方法,观察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的关节软骨接触压力及软骨下骨应力分布。结果在所有的模型中,接触压力及应力均发生在股骨头最上部及与其相对应的髋臼顶穹部。在髋臼发育不良的模型中,另有过度不正常的接触压力发生在髋臼的后上缘区域。随着CE角的减小,接触压力和峰应力明显增高,接触面积下降。当CE角大于30°,压力分布类型及接触压力和峰应力改变不明显。结论髋臼覆盖程度降低所导致的生物力学改变在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CE角 压力分布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的生物力学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邬培慧 傅明 +3 位作者 康焱 张志奇 杨子波 廖威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基于髋关节CT扫描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CE角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股骨头中心施加7种不同大小及方向的关节作用力,应用有限元非线性面-面接... 目的探讨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对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基于髋关节CT扫描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CE角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股骨头中心施加7种不同大小及方向的关节作用力,应用有限元非线性面-面接触分析方法,研究髋臼关节软骨内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位移。结果当CE角减小时,髋臼软骨应力峰值平均值逐渐由1.70 MPa增大至7.89 MPa,应力分布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股骨头向关节外位移距离由0.04 mm增大至2.88 mm;对于CE角较小的髋关节,关节作用力方向趋向人体纵轴时,可不同程度增大髋臼软骨内应力峰值及股骨头位移距离。结论髋关节CE角以及关节作用力方向是影响髋关节生物力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中心边缘角 关节作用力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非骨水泥臼杯高旋转中心安放的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9
19
作者 任鹏 柴伟 +6 位作者 周勇刚 陈继营 张国强 倪明 李想 张卓 王岩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臼杯高位安放是一种新理念,而其临床疗效却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非骨水泥臼杯高位安放的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 背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臼杯高位安放是一种新理念,而其临床疗效却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非骨水泥臼杯高位安放的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29例(37髋)Crowe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臼杯高于解剖旋转中心安放(高旋转中心组)。同期治疗的28例(35髋)CroweⅠ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步态、跛行、Trendelanburg征、放射学检查结果。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6.4个月。CroweⅡ、Ⅲ型的臼杯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平均垂直距离分别为25.5 mm、29.7 mm,与CroweⅠ型(18.7 mm)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末次随访时,高旋转中心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2.3分(86-98分),对照组的平均Harris评分为92.8分(84-100分),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7)。随访时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跛行,Trendelanburg征阴性。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高位安放臼杯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短期临床及放射学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高旋转中心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和髋臼旋转中心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广辉 郭开今 辛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 [目的]通过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手术后测量,探讨其变化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随访本院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87例(92髋),均为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年1个月,测量手术后双髋关节X线片,比较术后假体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与解剖股骨偏心距、旋转中心符合率,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偏心距及髋臼旋转中心均恢复(A组)27例(29.35%),(B组)仅FO恢复23例(25.00%),(C组)仅HJC恢复31例(33.70%),(D组)FO及HJC均未恢复11例(11.96%),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96.30%,B组为73.19%,C组为74.19%,D组为27.27%,Harris评分优良率A组与B组(P=0.039),A组与C组(P=0.029),A组与D组(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偏心距及旋转中心的恢复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偏心距 髋臼旋转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