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被引量:2
1
作者 Xing Fu Yan Cheng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among the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among the elderly.Methods:Sixty elderly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hip fracture surgery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via drawing lots.Both the groups received nursing care,bu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ed th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wice(0.3%),wherea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than 6 times(2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s benefic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mong elderly patients.In addition,the patients’overall quality-of-life scores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which carries significant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下载PDF
基于诺莫图构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
2
作者 王银平 杜雪莲 +4 位作者 王亮云 黄瑞珍 罗乙舒 熊俊琴 何丽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59例髋部骨折中发生DVT 33例,发生率为20.89%。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将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区分度良好(C-index=0.93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的拟合优度良好(χ^(2)=57.625,P=0.732)。建模组和验证组发生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821,模型准确度高。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3
作者 刘鑫鑫 刘志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95例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95例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骨折类型、高血压史、高血糖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手术史、肺部/尿路感染情况、卧床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术前采集患者外周肘静脉血5 mL,3000 r·min^(-1)离心15 min取血清,使用监测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红细胞(RBC)计数、白细胞(WBC)计数、三酰甘油(TG)、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DVT组和非DVT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的预测效能;依据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495例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前发生下肢DVT者52例(占比为10.51%)。DVT组和非DVT组患者的性别、BMI、病程、骨折类型、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肺部/尿路感染、收缩压、舒张压、FBG、TC、RBC、WBC、TG、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的年龄、高血糖占比、既往手术史占比、卧床时间以及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高血糖、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高水平FIB以及高水平D-二聚体是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高血糖史、手术治疗、卧床时间、FIB以及D-二聚体对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基于年龄、高血糖史、手术治疗、卧床时间、FIB以及D-二聚体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C指数为0.953;建模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53和0.940。结论年龄大、高血糖、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高水平FIB、高水平D-二聚体是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年龄、高血糖史、是否行手术治疗、卧床时间、FIB以及D-二聚体构建的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区分度和良好的预测能效,能直观地预测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DVT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依诺肝素钠抗凝联合气压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兴军 陈朝奎 杨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钠抗凝联合气压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都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依诺肝素钠抗凝联合气压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都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研究组日常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侧和健侧大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依诺肝素钠抗凝联合气压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功能,保证下肢血液循环正常,促进髋关节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钠 气压 老年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预警风险护理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5
作者 薛青梅 胡月 张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预警风险护理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预警风险护... 目的探究预警风险护理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2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预警风险护理。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及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护理干预前,两组GSES、E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1个月后,研究组GSES、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老年患者实施预警风险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风险护理 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自我效能感 自护能力 术后康复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要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娥 李会芳 徐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151-153,157,共4页
目的探析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150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75例,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析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150例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75例,预防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在APTT、FIB、AT、D-D水平、ADL评分和Harris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术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有助于患者凝血功能改善,而且有助于降低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血清sCD40L、CCL3水平联合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郭攀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7期1847-1850,18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配体3(CCL3)水平联合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配体3(CCL3)水平联合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分为DVT组59例和无DVT组19例。于术前、术后24 h内分别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CCL3水平。以下肢静脉造影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SCD40L、CCL3水平、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及3者联合检测诊断术后DVT的效能。结果DVT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SCD40L、CCL3水平均高于无DVT组(均P<0.05)。血清SCD40L、CCL3诊断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AUC分别为0.799、0.852,灵敏度分别为0.864、0.712,特异度分别为0.790、0.895,两者联合诊断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为0.896,灵敏度为0.763,特异度为0.895。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联合SCD40L、CCL3检测诊断术后DVT的AUC为0.985,灵敏度为0.966、特异度为0.947,准确率为96.15%,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方法(均P<0.05)。结论血清SCD40L、CCL3水平联合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有助于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间接下肢CT静脉成像 趋化因子配体3 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平 叶勇军 +2 位作者 朱宁 陈建 胡超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4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EDVT分为LEDVT组(n=60)和非LEDVT...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4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LEDVT分为LEDVT组(n=60)和非LEDVT组(n=194)。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LEDVT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的LEDVT发生率为23.6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LEDVT组与非LEDVT组的年龄≥65岁、体重指数≥25 kg/m^(2)、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静脉血栓栓塞症史、骨折至手术时间≥5 d比例和血红蛋白(Hb)、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β=1.303,OR=3.680,95%CI:1.685~8.035)、吸烟史(β=0.843,OR=2.323,95%CI:1.016~5.312)、静脉血栓栓塞症史(β=1.337,OR=3.809,95%CI:1.295~11.206)、骨折至手术时间≥5 d(β=1.703,OR=5.493,95%CI:1.680~17.960)、高Hb水平(β=0.175,OR=1.191,95%CI:1.085~1.308)、高HCT水平(β=0.118,OR=1.125,95%CI:1.033~1.226)、高Hcy水平(β=0.118,OR=1.125,95%CI:1.033~1.226)、高D-二聚体(D-D)水平(β=0.266,OR=1.305,95%CI:1.088~1.565)为髋部骨折患者术前L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吸烟史、静脉血栓栓塞症史、骨折至手术时间≥5 d、高Hb水平、高HCT水平、高Hcy水平、高D-D水平会增加髋部骨折患者术前LEDVT的发生风险,术前应积极给予抗凝治疗,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术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抗凝
下载PDF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纪勤 吕昊 刘家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8月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1)和对照...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8月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1)和对照组(n=9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和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年龄、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骨折至开始进行手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D-二聚体水平﹥0.5 mg/L、骨折至开始进行手术的时间超过7天均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前D-二聚体水平、骨折至开始进行手术的时间均与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贾英琪 张莹莹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033-104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施行手术治疗的1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并施行手术治疗的1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3例。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最大宽度及DV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5 d及出院时D-二聚体值、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并记录干预期间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4.30%,低于对照组的12.90%(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最大宽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预防DVT相关知识知晓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2组患者D-二聚体值随之下降,且观察组各时间点D-二聚体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2组患者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均较术前上升,之后2组患者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随时间推移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双下肢大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个性化预防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管超声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
11
作者 王亚娟 张群英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13-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01-2022-04月收治的1000例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粗隆间骨折498例(男261例,女237例)、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01-2022-04月收治的1000例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粗隆间骨折498例(男261例,女237例)、股骨颈骨折502例(男201例,女301例)。术前常规行双侧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判断其有无下肢DVT形成。结果术前粗隆间骨折患者DVT阳性率为21.89%(109/498),股骨颈骨折患者DVT阳性率18.92%(95/502)。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实施下腔静脉造影滤器植入术16例,股骨颈骨折术前实施下腔静脉造影滤器植入术14例,总植入滤器比例3.0%。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易发生DVT,术前常规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及时准确检出DVT部位,对术前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髋部骨折 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被引量:7
12
作者 齐宝庆 李英 +3 位作者 晁爱军 韩宏 王毅 胡佩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7-489,共3页
目的 :观察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生率及低分子肝素预防其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新鲜髋部骨折患者 ,随机抽取60例干预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40mg/d ,共14d ,60例不用依诺肝素 (对照组 )。观察2组... 目的 :观察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生率及低分子肝素预防其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新鲜髋部骨折患者 ,随机抽取60例干预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40mg/d ,共14d ,60例不用依诺肝素 (对照组 )。观察2组DVT的发生率 ,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凝固时间 (TT)、活化凝血因子X(FXa)含量及活性、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及D_二聚体 (D_D)含量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56 67 %(34/60) ,干预组为3 33 % (2/60)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组APTT、PT及T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而FXa含量及活性 ,Fib含量及D_D的含量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P<0 05)。干预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 ,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下肢 血栓性静脉炎 老年人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9
13
作者 岳睿 李晓玉 +3 位作者 杨明辉 刘晓艳 范斌 张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8-463,共6页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部骨折 高龄老年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对功能和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翁文杰 王锋 +2 位作者 张海林 邱旭升 邱勇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与患者功能的关系。方法:随诊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56~86岁,平均72.3岁)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拍摄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出双下肢长度差;术后3个月及1年...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与患者功能的关系。方法:随诊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56~86岁,平均72.3岁)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拍摄双髋正位X线片,测量出双下肢长度差;术后3个月及1年分别对患者随访,用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OHS)评估患者术后功能及满意度。结果:①下肢长度。术后患肢延长者52例,平均延长(9.2±3.2)mm,其中延长1~10mm者29例,平均4.9mm;延长11~22mm者23例,平均14.6mm。缩短者13例,平均缩短(6.4±2.1)mm;等长者15例。②牛津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OHS评分结果显示下肢延长者,延长1~10mm组与延长11~22mm组之间O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下肢延长者(两组)比缩短者及等长者OHS评分差;缩短者与等长者之间O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术后1年OHS评分结果显示下肢延长11~22mm者比缩短者、等长者及下肢延长1~10mm者OHS评分差;缩短者、等长者及下肢延长1~10mm者之间OH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7)。肢体延长11~22mm者、肢体等长者、肢体缩短者的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OH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肢体延长1~10mm者的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O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尤其是患肢延长11~22mm对术后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且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减轻。因此,术前、术中应尽量采取措施避免下肢不等长的产生,术后则应积极对下肢不等长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 下肢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京 杨明辉 +4 位作者 孙旭 吕振邦 朱仕文 吴新宝 王满宜 《医学综述》 2018年第23期4581-4585,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收治的3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前下肢DVT的...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收治的3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将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确定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1. 0%(43/392)。经单因素对比分析发现DVT组患者造影检查距受伤的时间较无DVT组长,糖尿病、老年痴呆、粗隆部骨折发生率和既往脑血管病患病率较无DVT组高(P <0. 10)。经Logistic回归调整后,股骨粗隆部骨折(OR=2. 30,95%CI 1. 14~4. 64)及造影检查距受伤时间(OR=1. 15,95%CI 1. 03~1. 27)是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率较高。股骨粗隆部骨折及受伤后等待时间长的患者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术前下肢DVT。实验室检查不能帮助判断是否发生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道阔 马明静 +2 位作者 胡思斌 王景双 张永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勇 李振宇 +1 位作者 唐上德 李泽荣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作为一种技术和诊疗常规在临床推广。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在骨科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艾灸治疗,对照...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凝血指标的影响,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作为一种技术和诊疗常规在临床推广。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在骨科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予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17例予骨科常规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四项、D-二聚体等临床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艾灸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有改善作用,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作为一种可靠的临床诊疗常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下肢 穴位艾灸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等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婷 詹红生 俞仲翔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61-64,73,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等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弹力绷带及功能练习,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等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术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联合弹力绷带及功能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试验期间患者LDV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以及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肿胀消退程度(大腿、小腿周径差值)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最终完成试验者210例,治疗组105例,对照组105例。(2)试验期间,治疗组3例发生LDVT(2.86%),对照组11例发生LDVT(10.48%);组间LDVT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T、APTT水平均明显升高,D-D水平均明显降低;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PT、APTT、D-D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肢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肢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组间治疗7 d、治疗14 d比较,治疗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等较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等,可更加显著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LDVT的发生率,还能改善其下肢疼痛与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补肾活血方 低分子肝素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与利伐沙班结合常规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德剑 陈武 +4 位作者 刘昌生 黄永森 杨小平 黎忠文 赵凤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alcium,LMWH)、利伐沙班(rivaroxaban)结合常规预防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2014-01~2015-02高龄(均≥7...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alcium,LMWH)、利伐沙班(rivaroxaban)结合常规预防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2014-01~2015-02高龄(均≥75岁)髋部骨折患者10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剂量LMWH组56例和利伐沙班组50例,观察两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小剂量LMWH组为89.3%,利伐沙班组为90.0%(P>0.05);出现切口大渗血的发生率小剂量LMWH组为0.0%,利伐沙班组为10.0%(P<0.05);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小剂量LMWH组为1.8%,利伐沙班组为6.0%(P>0.05)。结论两组结合常规预防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有良好疗效,而小剂量LMWH组切口大渗血并发症发生率比利伐沙班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 利伐沙班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前碰撞中髋关节姿态对乘员骨盆骨折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小晴 杨济匡 +1 位作者 王丙雨 张维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4-1290,1306,共8页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在汽车前碰撞中乘员骨盆损伤评价的虚拟试验方法,以便为乘员安全设计提供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基于LS-DYNA和某一50百分位美国男性下肢解剖学结构信息,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骨盆侧向冲击和膝...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在汽车前碰撞中乘员骨盆损伤评价的虚拟试验方法,以便为乘员安全设计提供相关的生物力学参数。基于LS-DYNA和某一50百分位美国男性下肢解剖学结构信息,建立了一个较为精细的乘员下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骨盆侧向冲击和膝-大腿-髋部的膝部轴向冲击模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该模型进行了虚拟试验,以研究不同屈曲角和外展角的髋关节姿态对骨盆在前碰撞的失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髋臼壁各受力点强度的不同,膝部轴向冲击下的骨盆损伤部位和失效值也随着髋关节姿态的改变而变化。随着髋关节屈曲角和外展角的增大,骨盆损伤部位由髂骨转移到髋臼;骨盆失效值随屈曲角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外展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为汽车前碰撞安全设计中的乘员骨盆损伤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碰撞 骨盆骨折 髋关节姿态 乘员下肢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