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营养筛查工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结局的预测效能
1
作者 赵玉婷 郝龙英 王金荣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筛查工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治疗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分别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筛查工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结局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治疗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分别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MNA-SF)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估营养状况。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和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计算FIM康复效能[(术后第1天和出院时FIM评分差值)/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后14 d的15 m平均步行速度。分析各营养筛查工具不同营养状态与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收治343例患者,29例被排除,314例符合纳入标准,年龄(81.54±7.34)岁,女性236例(75.16%)。根据MNA-SF进行营养筛查,80例(25.48%)营养良好,160例(50.9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74例(23.57%)存在营养不良;根据MUST进行营养筛查,145例(46.18%)低风险,72例(22.93%)中风险,97例(30.89%)高风险;根据NRS-2002进行营养筛查,135例(42.99%)营养良好,101例(32.17%)存在中风险,78例(24.84%)存在营养不良;根据GNRI进行营养筛查,68例(21.66%)为无风险,114例(36.31%)存在轻微风险,132例(42.04%)存在重大风险。各筛查工具不同营养状态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01)。MNA-SF评分与出院FIM评分具有相关性;与营养良好相比,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均负向影响出院FIM评分、FIM康复效能和15 m平均步行速度(P<0.05)。NRS-2002评分仅与出院FIM评分相关。使用GNRI评估时,与无风险相比,轻微风险和重大风险仅负向影响15 m平均步行速度(P<0.05),与FIM康复效能和15 m平均步行速度均无相关性(P>0.05)。MUST与预后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期,MNA-SF是与早期功能预后最为相关的一种营养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营养状况 老年人
下载PDF
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评分联合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黄军锋 杨乐 杨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 【目的】探讨改良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改良DORSSSP评分及NLR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改良DORSSSP评分联合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88%(51/1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BMI、骨折部位、手术方法、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占比、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改良DORSSSP评分和NLR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改良DORSSSP评分(OR=1.755)、高NLR(OR=2.147)、年龄大(OR=2.658)、高CRP(OR=2.324)水平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改良DORSSSP评分、NL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6、0.714、0.898。【结论】高改良DORSSSP评分与高NLR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二者联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淋巴细胞 中性白细胞 比值比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磊 杨萌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PFNA-Ⅱ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骨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方法 髋关节/生理学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瑞江 马承宣 +1 位作者 赫荣国 卢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 方法 分析1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髋臼造顶术7例,Salter骨盆截骨术6例,Pemberton关节囊周围截骨术4例,Staheli髋臼延伸术1例。 结果 再脱位的原因中,前倾角>60°未矫正6例,髋臼造顶位置过高5例,手术适应证选择相对不合理3例,植骨被吸收2例,假臼误认为真臼1例,术后过早下地1例。结论 病理改变了解不充分和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等因素是造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外科学 髋脱位 病因学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ga骨盆截骨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许瑞江 于向华 +1 位作者 聂少波 李文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下载PDF
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对儿童DDH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梅海波 赫荣国 +4 位作者 刘昆 伍江雁 唐进 叶卫华 胡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操作技术,并初步评价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yspl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中点,与髋臼后上缘平行,并向髋臼后下方延长,止...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操作技术,并初步评价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yspl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中点,与髋臼后上缘平行,并向髋臼后下方延长,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性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再用自体或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从而实现改变髋臼方向和增加对股骨头覆盖的目标。结果我院自2002年以来创用该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4例(76髋)。对随访时间大于2年的12例14髋,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优12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征也比较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外科学 髋脱位 先天性/外科学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齐金莲 贾英萍 +4 位作者 张现伟 鲁海兵 李郑琛 季泽娟 屈双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62-967,共6页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DDH矫形术的76例DDH患者作...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DDH矫形术的76例D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加速康复组(ERAS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比较ERAS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Wong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镇痛评分(CRIES)和镇静评分(Ramsay)对术后6 h、12 h、24 h的镇痛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A-α)和白介素-6(IL-6),并统计分析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ERAS组不同时间点的FPS-R评分和CRI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ERAS组各时间点血浆TNA-α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3%、15.78%(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应用,安全、有效、可行,可显著减少手术后炎性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髋脱位/外科学 髋关节 围手术期 儿童
下载PDF
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昆 梅海波 +2 位作者 伍江雁 唐进 赫荣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方法似设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Tonnis分级Ⅳ°)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方法似设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Tonnis分级Ⅳ°)41例(64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2岁。均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骨盆截骨术。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5例(39髋),其中双侧14例;男4例,女21例;对照组16例(25髋),其中双侧9例;男3例,女13例。术前均不做牵引,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和相同手术组成员完成。研究组术后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布洛芬5d。术后两组均予石膏固定6周,定期检查髋关节活动范围、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Mekay临床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研究组优5例7髋,良15例24髋,可3例5髋,差2例3髋;对照组优2例3髋,良6例10髋,可4例6髋,差4例6髋。两组各有1例1髋出现股骨头坏死。研究组髋关节轻度僵硬5例8髋,中度僵硬2例3髋,重度僵硬1例1髋;对照组髋关节轻度僵硬4例7髋,中度僵硬3例5髋,重度僵硬2例3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术中尽量减轻创伤、术后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减轻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活动范围 关节 前瞻性研究 儿童
下载PDF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童作明 蒋聚华 +1 位作者 王穗源 陈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2101-2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住3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16分法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髋臼/损伤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康华 章灿 +3 位作者 胡懿邻 廖瞻 赵瑞波 罗小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1609-1610,1613,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对43例(62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88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术后...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对43例(62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12~88个月。【结果】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脱住、感染等并发症。患者Harris评分术前平均为(35.3±7.0)分,术后为(82.5±7.4)分,其中优45髋,良8髋,可7髋,差2髋,优良率85.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髋/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髋关节前方横切口与S-P切口治疗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健 李永平 +1 位作者 罗顺红 肖业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髋关节前方横切口与S-P切口治疗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前方横切口与S-P切口治疗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方横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可吸收... [目的]探讨比较髋关节前方横切口与S-P切口治疗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前方横切口与S-P切口治疗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方横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治疗19例(A组),S-P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治疗23例(B组).对两组手术入路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9.3±1.6)、(16.6±1.7)cm.手术时间分别为(60.7±10.6)、(85.4±13.1)min,出血量分别为(100.5±43)、(373.9±9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A组为(85.5±5.3)分,B组为(83.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并发症2例,B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愈合时间:A组(14.0±1.4)周,B组(14.7±1.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PipkinⅠ型、Ⅱ型骨折手术治疗,髋关节前方横切口入路具有切口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髋关节/外科学
下载PDF
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铖 曾跃林 +1 位作者 谭屏 谭海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至2006年4月15例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深静脉血栓症...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至2006年4月15例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深静脉血栓症状全部缓解,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2例,其他部位再次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早期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后进行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治疗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输血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阎戈 张鹏 +1 位作者 王愉思 徐勇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0例老年(>60岁)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输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2010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0例老年(>60岁)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ASA 分级、骨折类型、入院时血红蛋白含量、入院时是否应用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影响患者术后输血的相关因素。【结论】71.5%的患者接受了输血治疗。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女性、ASA ≥ Ⅲ 级、术前低血红蛋白含量、患者术前应用了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影响术后输血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低血红蛋白含量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影响输血的独立因素。【结论】患者年龄、ASA 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含量和药物均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输血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输血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老年人
下载PDF
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华 蔡俊明 +5 位作者 王利民 赖伟文 方浩明 龚红卫 曾才铭 李世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设计并使用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方法】自1990年至2006年作者使用组合术式(切开复位+骨盆内移截骨+髋臼成形+股骨转子下旋转缩短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7... 【目的】设计并使用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以降低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方法】自1990年至2006年作者使用组合术式(切开复位+骨盆内移截骨+髋臼成形+股骨转子下旋转缩短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7-15岁)CDH 67例91髋,随访时间1年至15年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年4个月。【结果】本组病例依照Trevor评分优良率达到81.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5髋,占16.5%,髋关节僵硬12髋,占13.2%,比照Salter标准,股骨头坏死率和病残率明显降低。【结论】组合术式治疗大龄儿童CDH疗效良好,它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符合患儿病理解剖特点;利用组合术式优势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率及髋关节病残率,提高了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外科学
下载PDF
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2周排便模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丽 杨兰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2周排便模式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8例,统计术后2周排便模式改变,以术后2周出现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以未出现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便秘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2周排便模式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8例,统计术后2周排便模式改变,以术后2周出现便秘患者作为便秘组,以未出现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便秘影响因素。【结果】入院至术前15.31%(15/98)老年患者(I〉60岁)主诉存在大便1—2型,47.96%(47/98)主诉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16.33%(16/98)存在便秘,术后2周大便为1~2型上升至36.73%(36/98),排便困难上升至68.37%(67/98),便秘发生率上升至30.61%(30/98);22.45%(22/98)术后2周排便模式仍未恢复正常。发现便秘组活动时间≤60min、合并抑郁焦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排便习惯不良、饮食不正确、进食果蔬种类≤2种、液体摄入量≤1.5L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阿片类药物是髋部手术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活动时间、进食果蔬、液体摄入量为保护因素。【结论】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2周排便模式改变的发生率较高,与使用阿片类药物、活动时间、进食果蔬、液体摄入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外科学 排便 便秘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与Pemberton截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中期随访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霆 朱光辉 +5 位作者 刘昆 唐进 伍江雁 谭谦 叶卫华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31-737,共7页
目的比较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periacetahular sciatic-notch osteotomy,PASO)与Pemberton截骨(pemberton osteotomy,PO)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自200... 目的比较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periacetahular sciatic-notch osteotomy,PASO)与Pemberton截骨(pemberton osteotomy,PO)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自2004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且随访时间在5年以上的DDH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骨盆截骨方式分为PASO组(47例61髋)和PO组(29例35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矫正髋臼指数(correction acetabulum index,CAI)、末次随访髋臼指数(terminal acetabulum index,TAI)、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el,CEA)、Severin X线评价优良率与Mckay临床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PASO组(7.14±1.59)年,PO组(5.77±0.60)年;术前平均髋臼指数:PASO组(39.66±5.46)°,PO组(41.47±3.48)°;术后CAI:PASO组(26.63±7.35)°,PO组(23.92±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I:PASO组(12.25±8.17)°,PO组(16.67±4.98)°,P<0.01;CEA:PASO组(35.28±8.50)°,PO组(29.05±7.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PASO组中优43髋,良13髋,可4髋,差1髋,优良率91.8%;PO组中优30髋,良3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94.2%;末次随访时Severin评价:PASO组中优45髋,良14髋,中1髋,差1髋,优良率96.7%;PO组中优24髋,良8髋,中3髋,差0髋,优良率91.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PASO组发生AVN 1型0髋、2型2髋、3型2髋、4型4髋,AVN发生率13.1%;PO组发生AVN 1型0髋、2型2髋、3型1髋、4型3髋,AVN发生率17.1%。结论与Pemberton截骨手术比较,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外科学 截骨术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儿童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前德 黄建军 +4 位作者 李人杰 钟达 刘永明 朱紘萱 黄明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其疗效。【结果】6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输血量为380ml,平均住院时间19d...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其疗效。【结果】6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6min,平均输血量为380ml,平均住院时间19d,住院期间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6~53个月随访,平均36.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82~96分,平均89.7分,其中优45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7%。术后1年左右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7.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康华 罗小中 +1 位作者 胡懿郃 章灿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2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66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3-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患者平均住院15.6d,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66例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3-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患者平均住院15.6d,45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年。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年平均(78.6±10.3)分,术后2年平均(78.4±10.1)分。【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应尽早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可避免股骨头坏死或骨折不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昭池 宁资社 王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应用DHS手术内固定治疗37例,...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应用DHS手术内固定治疗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等6项临床指标以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2.1年,6项临床指标均显示股骨头置换组疗效明显优于DHS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内固定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科良 余黎明 +5 位作者 朱健 张绪华 张克云 张仁明 林昕 瞿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9期1618-162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2例,内固定...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2例,内固定术治疗3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3年。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显示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同时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