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Hydrolysis Conditions for the Isolation of 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 Inhibitory Peptides from Rhopilema hispidum 被引量:2
1
作者 SUN Zhenliang QIN Huanlong +6 位作者 CAO Duo YAN Xuebing LI Hao HUANG Linsheng QU Xiao KONG Cheng WANG M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58-1464,共7页
To obtain the maximum 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protein hydrolysis conditions of the jellyfish Rhopilema hispidum were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Trypsin was... To obtain the maximum 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protein hydrolysis conditions of the jellyfish Rhopilema hispidum were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Trypsin was selected to produce R. hispidum protein hydrolysates(RPH) with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producing protein hydrolysates with the highest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were as follows: hydrolysis time 5 h, hydrolysis temperature 50℃, and the enzyme-to-substrate ratio 6%.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ACE inhibitory rate of RPH could reach 64.28% ± 5.72%. In addition, RPH contained high levels of Gly, Glu, Pro, Ala, Asp and Arg,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range of 0.32–6.84 kDa. The following three novel ACE inhibitory peptide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Ile-Gly-Glu-Thr-Gly-Pro, Gly-Ala-Thr-Gly-Pro-Ala-Gly-Tyr-Val and Gly-AlaPhe-Gly-Pro-Gly-Gly-Leu-Val-Gly-Arg-Pro. The IC_(50) values of the AC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se three purified peptides were 19.07, 27.42 and 31.26 μmol L^(-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roteins and peptides isolated from R. hispidum could be utilized as antihypertensive functional food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pilema hispidum ACE INHIBITORY PEPTID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tein HYDROLYSATE
下载PDF
Two Flavones from <i>Acanthospermum hispidum</i>DC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2
作者 Theresa I. Edewor Abass A. Olaj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1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Two new flavones, namely 5,7,2’,5’-tetrahydroxy-3,4’-dimethoxyflavone and 5’-acetoxy-5,7,2’-trihydroxy-3, 4’-dimethoxyflavone were successfuly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DC and identifie... Two new flavones, namely 5,7,2’,5’-tetrahydroxy-3,4’-dimethoxyflavone and 5’-acetoxy-5,7,2’-trihydroxy-3, 4’-dimethoxyflavone were successfuly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DC and identified by UV-Vis, IR, 1H-NMR and EI-MS techniques. Both compounds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almonella typii, Staphylococcus aureus, Klebsiella pneumoniae, Proteus mirabilis, Bacillus subtili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higella dysenteriae with 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 ranging from 0.001 - 0.20 but was inactive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Corybacterium pyogenes and Proteus vulg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DC FLAVONOIDS ANTIBACTERIAL SPECTROSCOPY
下载PDF
黄斑海蜇的生态习性及移殖放流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双 鲁男 +3 位作者 董婧 毕远溥 刘海映 刘春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3,共3页
对黄斑海蜇的螅状体及水母体的生存适宜温度、盐度及营养因子进行研究 ,以探讨黄斑海蜇移殖放流的可行性。水螅体及水母体的存活的下限温度用逐步逼近法测得 ,适宜温度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测得 ,同时对螅状体设5个营养级别观察其横裂生殖... 对黄斑海蜇的螅状体及水母体的生存适宜温度、盐度及营养因子进行研究 ,以探讨黄斑海蜇移殖放流的可行性。水螅体及水母体的存活的下限温度用逐步逼近法测得 ,适宜温度通过温度梯度实验测得 ,同时对螅状体设5个营养级别观察其横裂生殖率。结果表明 ,黄斑海蜇水螅体 10℃以下不能存活 ,30℃是水螅体存活的最适温度。水母体在温度 18~ 30℃、盐度 12~ 30可正常生长。用黄斑海蜇的水母体做为检验海蜇水母体放流效果的标志种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海蜇 生态习性 移植放流 可行性
下载PDF
海南清澜港水母暴发期间浮游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岑竞仪 欧林坚 +4 位作者 吕淑果 张云 李霞 江涛 吕颂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5-601,共7页
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调查研究了海南清澜港海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重点跟踪监测了2011年5月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暴发期间海水营养盐水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通过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变种和变型),细胞密... 自2010年12月-2011年5月,调查研究了海南清澜港海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重点跟踪监测了2011年5月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暴发期间海水营养盐水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通过样品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变种和变型),细胞密度范围为(2.25×104)-(8.19×108)cells/L,浮游动物36种,丰度范围为19.39-25798.74ind/L,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在水母暴发期间浮游植物以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为主,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清澜港养殖区为水母水螅体提供生长发育的环境和水母暴发前期浮游植物大量增殖,为浮游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母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水母暴发 浮游生物 黄斑海蜇
下载PDF
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清泉 林秀敏 卢建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85-392,共8页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洪泽湖地...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洪泽湖地区是我国刚刺颚口线虫高度流行区,当地猪的感染率达34.9%。实验证实病原有棘颚口线虫和刚刺颚口线虫(G.spinigerum,G.hispidum)2种,对刚刺颚口线虫成虫和第三期幼虫作详细研究。药物治疗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和磷酸左咪唑剂量10—15mg/kg,一次口服驱虫效果甚佳,丙硫苯咪唑剂量25mg/kg,一次口服兼能杀灭移行于肝组织内的幼虫。文中讨论了本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病 刚刺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福建颚口线虫研究──Ⅰ.闽南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报告闽南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终宿主猪检查790头,感染率为4.7%,感染强度1~16条虫。第2中间宿主鱼类检查12种,阳性3种,即黄鳝Monopterusalbus,乌鳢Ophiocephalusarg... 本文报告闽南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终宿主猪检查790头,感染率为4.7%,感染强度1~16条虫。第2中间宿主鱼类检查12种,阳性3种,即黄鳝Monopterusalbus,乌鳢Ophiocephalusargus和胡子鲶Clariasbatrachus,感染率依次为30%,10%和4.2%,胡子鲶是国内外宿主新纪录。两栖类检查2种,均阴性。转续宿主蛇类检查5种,阳性4种,它们是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水泡蛇Enhydrisplumbea、渔游蛇Natrispiscator和中国水蛇E·chinensis感染率分别为71.4%,14.3%,12.5%和12.5%,这4种转续宿主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闽南地区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鳝鱼和银环蛇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线虫
下载PDF
两种颚口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刚刺颚口线虫幼虫对四十种动物感染力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线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口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感染家猫和小白鼠均得阳性。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刚刺颚口线虫和棘颚口线虫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显示它们都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文中讨论刚刺颚口线虫的传播途径和人体感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
下载PDF
硬毛刺苞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媛媛 罗小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74-75,79,共3页
利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硬毛刺苞菊根、茎、叶和种子粉末对4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在10 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4种植物器官均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幼根)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 利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硬毛刺苞菊根、茎、叶和种子粉末对4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在10 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4种植物器官均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幼根)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的抑制,其中以叶片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4种器官中除叶片对反枝苋种子具有明显的推迟发芽作用外,对生菜、稗草和小麦种子的发芽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毛刺苞菊 琼脂混粉法 除草活性
下载PDF
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区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清泉 林秀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剖检猪 1 213只,平均感染率 23.6%。鱼类检查 19种,本虫第三期幼虫阳性者 7种。两栖类检查 4种,阳性 2种,其中虎纹蛙 Rana tigrina rugulosa 是转续宿主新纪录,感染率高达 50%。家猪每月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均可受本病侵袭,春夏季感... 剖检猪 1 213只,平均感染率 23.6%。鱼类检查 19种,本虫第三期幼虫阳性者 7种。两栖类检查 4种,阳性 2种,其中虎纹蛙 Rana tigrina rugulosa 是转续宿主新纪录,感染率高达 50%。家猪每月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均可受本病侵袭,春夏季感染率高于秋冬季;湖区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湖区。对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体内寄生的2种易混淆的颚口线虫鉴别特征作了简述。扼要讨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 刚刺颚口线虫 流行区
下载PDF
湘鄂地区猪颚口线虫病调查及三种颚口线虫幼虫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2 位作者 宋教松 李秀年 魏新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宿主,对我国蛙类体内发现的3种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作了详细的光学和扫描电镜形态比较并提出这3种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光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江西省九江地区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学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彭文峰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245-248,共4页
本文报告江西省九江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情况,检查猪1867只,感染率5.1%,平均强度为每猪3.7条虫。13种鱼和2种蛙自然感染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其中舌虾虎鱼Glossogobius giur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 本文报告江西省九江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情况,检查猪1867只,感染率5.1%,平均强度为每猪3.7条虫。13种鱼和2种蛙自然感染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其中舌虾虎鱼Glossogobius giur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首次发现的第2中间宿主。调查结果表明,九江地区是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文中对流行区的刚刺颚口线虫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对策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流行学
下载PDF
刚棘颚口线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炳贵 常正山 +1 位作者 李顺一 张永年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2期21-24,22,共5页
刚棘颚口线虫扫描电镜显示:头球顶端有两片半球形的大侧唇,大侧唇背面有1对双乳突和1个头感器。在轮节皮棘第6~7排或第8~9排或第10~11排之间各有1对颈乳突;与樊氏等及古贺正崇等描述颈乳突位置有所差异。并观察到雄虫尾端长交合刺的... 刚棘颚口线虫扫描电镜显示:头球顶端有两片半球形的大侧唇,大侧唇背面有1对双乳突和1个头感器。在轮节皮棘第6~7排或第8~9排或第10~11排之间各有1对颈乳突;与樊氏等及古贺正崇等描述颈乳突位置有所差异。并观察到雄虫尾端长交合刺的皮纹上有细细小的凹陷小孔,其顶端有开口处;有2对尾乳突。雌虫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线之后;尾端前腹面有半月状的肛门;有1对尾乳突。其中头钩、体棘、交合刺和尾乳突等形态特征与前人记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棘颚口线虫 扫描电镜 形态特征 人畜共患病
下载PDF
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灌木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谷畴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生长在热带植物温室的热带雨林植物Piper hispidum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九节(Psychotria rubra),在灌水、环境的CO_2浓度和26℃下,饱和光强的最大光合速率(PN)分别为6.3和9.8μmol·m^(-2)·s^(-1)。在低的叶片/空气水蒸... 生长在热带植物温室的热带雨林植物Piper hispidum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九节(Psychotria rubra),在灌水、环境的CO_2浓度和26℃下,饱和光强的最大光合速率(PN)分别为6.3和9.8μmol·m^(-2)·s^(-1)。在低的叶片/空气水蒸汽压陡度(△w=10毫巴·巴^(-1))情况下,每降低叶片水势(ψ)1巴,P.hispidum的PN降低0.38μmol·m^(-2)·s^(-1);当ψ为-8巴时,PN随△w增高而降低,其关系PN=7.02-0.06△w(r^2=0.7);ψ为—13巴时,PN与△w关系的直线斜率变小(0.02)。对于九节,PN对△w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在ψ为-8.75巴时,PN=11.16—0.1△w(r^2=0.65)。在高ψ(-8和-8.75巴)情况下,两种灌木的气孔传导率(g)随△w的变化而相近;但ψ降低时,九节的g对△w的变化反应较P.hispidum敏感。ψ降低导致两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WUE,μmol·m^(-2)·s^(-1)CO_2同化/mmol·m^(-2)·s^(-1)水散失)增高;而△w增高,WUE降低。九节的PN对△w增高的反应较P.hispidum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亚热带 灌木 光合作用 缺水
下载PDF
刚刺颚口线虫对猪的致病性研究
14
作者 陈美 陈清泉 +1 位作者 叶向群 林秀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95,共2页
猪颚口线虫病的临床症状是病猪经常呕吐、食欲减退、消瘦和体重减轻 ,早期血检嗜酸性细胞增高。本病的主要致病器官是胃和肝脏。胃的主要病变是胃底布满虫洞、粘膜增厚、发炎和溃疡。肝的病变是结缔组织增生、虫道出血、肝细胞索紊乱、... 猪颚口线虫病的临床症状是病猪经常呕吐、食欲减退、消瘦和体重减轻 ,早期血检嗜酸性细胞增高。本病的主要致病器官是胃和肝脏。胃的主要病变是胃底布满虫洞、粘膜增厚、发炎和溃疡。肝的病变是结缔组织增生、虫道出血、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萎缩和坏死。文中讨论了幼虫在体内的移行途径和本病的防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致病性 第三期幼虫
下载PDF
屠宰猪胃脏病理变化调查
15
作者 高步先 高显明 +2 位作者 邓柏林 籍玉川 李林海 《畜牧兽医杂志》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对北京地区部分屠宰场的猪胃脏进行调查,共检查胃样8 100个,检出具有各种病变的胃样287个,病变检出率3.54%,检出的病变包括急性出血性胃炎、胃水肿、胃溃疡、慢性胃炎、颚口线虫。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胃炎 胃水肿 胃溃疡 慢性胃炎 颚口线虫
下载PDF
刚刺颚口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幼虫对灵长类的易感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清泉 林秀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85-588,共4页
本文报告了刚刺颚口线虫 Gnathostoma hispidum 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 38种。首次证明狲猴 Macaca mulatta可充当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穿刺感染小白鼠和家猫均获得阳性。5种哺乳动物... 本文报告了刚刺颚口线虫 Gnathostoma hispidum 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 38种。首次证明狲猴 Macaca mulatta可充当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穿刺感染小白鼠和家猫均获得阳性。5种哺乳动物和4种鸟类(其中家禽2种)用同上幼虫人工感染亦获成功。流行学调查和动物实验表明本虫和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 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同样能感染人体,是人兽共患的重要寄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感染性 灵长类
全文增补中
酶解黄斑海蜇下脚料制备降血压肽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颖 李先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5-288,291,共5页
以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制备降血压肽。改进ACE(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率检测方法,并以ACE抑制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酶解下脚料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酶解条件(... 以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制备降血压肽。改进ACE(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率检测方法,并以ACE抑制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酶解下脚料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酶解条件(加酶量、液固比、酶解时间)和ACE抑制率之间建立了数学模型Y=65.404-2.486X3+1.7X2X3-7.657X12-4.577X22-1.785X23。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92%、液固比1.95:1、酶解时间0.95h。根据回归方程的预测结果,其ACE抑制率达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海蜇下脚料 酶解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粗毛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宏武 王悦 +2 位作者 都晓伟 丁刚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研究粗毛火炭母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为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测定方法评价粗毛火炭母乙醇提取物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 目的研究粗毛火炭母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为确定其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测定方法评价粗毛火炭母乙醇提取物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MCI、半制备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并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1),2,3,4,6,7-五甲氧基-9,10-二氢菲(2),1,5,7-三羟基-3-甲基蒽醌(3),槲皮素(4),没食子酸甲酯(5),没食子酸(6),正二十一烷酸(7),正十九烷酸(8),花生酸(9),三十烷酸(10),正二十四烷酸(11),棕榈酸(12),正三十二烷酸(13),β-谷甾醇(14)和胡萝卜苷(15)。结论粗毛火炭母乙醇提取物不同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好。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火炭母 蓼属 黄酮 香豆素 蒽醌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
原文传递
火炭母与粗毛火炭母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敏 陈静 银胜高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分析鉴定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药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红外Omnic 7.0软件处理各样品图谱,比对分析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相近,差异较为显著之处为指纹区1041cm-... 目的分析鉴定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药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红外Omnic 7.0软件处理各样品图谱,比对分析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的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相近,差异较为显著之处为指纹区1041cm-1和825cm-1附近的峰形和峰高,火炭母1041cm-1附近的峰形为顿峰而粗叶火炭母1041cm-1附近的峰形为尖锋;火炭母有825cm-1特征吸收峰,而粗叶火炭母该特征吸收峰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可作为火炭母和粗毛火炭母药材定性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火炭母 粗毛火炭母 相似度 鉴别
原文传递
黄斑海蜇蛋白酶解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振亮 杨子君 +1 位作者 刘新 王长云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采用Alcalase对黄斑海蜇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与底物为5%,酶解时间为4.0 h,酶解p H为8.0,酶解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33.87%。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显示,... 采用Alcalase对黄斑海蜇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与底物为5%,酶解时间为4.0 h,酶解p H为8.0,酶解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33.87%。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显示,黄斑海蜇蛋白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显著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为黄斑海蜇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海蜇 酶解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