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A Clinical Study of 6 Children and Review
1
作者 Yeling Yuan Feng Zhang Tuanmei Wang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22年第2期19-26,共8页
Objective: As a rare cause of fever and lymphadenopathy (especially in the neck) in childre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 in chil... Objective: As a rare cause of fever and lymphadenopathy (especially in the neck) in childre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he data of 6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HNL diagnosed by lymph node biopsy from 2012 to 2021 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the affiliated 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Hengyang Medical Schoo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ncluding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imaging findings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the patients and reviewed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Han girls, with no kinship with each other, and four cases were from rural areas. The age of onset was from 7 to 14 years old, with durations ranged from 1 week to 3 months. All children had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with tenderness, five cases of fever, two cases of cough, one case of weight loss, four cases of leukopenia, one case of liver impairment, one case of combined bacterial infection of leukocytosis. All children underwent lymph node biopsy and were diagnosed with HNL, four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on before diagnosis, two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steroid therapy after diagnosis, and 1 case of weakened immune function was used immunoglobulin for modulating immunity. All children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and 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until October 2021. Conclusion: In our study, the children with swollen lymph nodes in the neck were accompanied by tenderness and fever 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ithout specificity.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by removing the affected lymph nodes could confirm HNL. Most children had a good prognosis and long-term follow-up were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uchi-Fujimoto Disease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CHILDREN Literature Review
下载PDF
72例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丽艳 王平 +2 位作者 刘红彦 宋双双 李继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26-29,7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72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实...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诊治的72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72例患儿中男49例、女23例。发病年龄3~15岁,其中55例发病年龄为8~13岁,占76.4%;首次发病病程为2~60d,平均15d。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除1例患儿仅出现腹腔淋巴结病变外,其余患儿均有颈部淋巴结受累。少数患儿病程中出现皮疹、关节肿痛、无菌性脑膜炎等表现,1例患儿合并冠状动脉和颈静脉扩张。在疾病急性期,患儿多出现白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乳酸脱氢酶升高。71例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69例疗程为8~12周。初诊病例中随访时间最长的已近5年,除1例患儿进展为皮肤红斑狼疮外,没有病例复发或进展为其他免疫性疾病。结论儿童HNL好发于学龄期,总体发病率男童高于女童。HNL患儿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极少数仅累及深部淋巴结;也可引起血管病变。确诊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3个月可减少复发、阻止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成人及儿童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特征及治疗
3
作者 费秀文 刘斯 +1 位作者 汪波 董爱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共8页
目的: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资料,比较成人及儿童临床资料的异同,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活检病理... 目的: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临床资料,比较成人及儿童临床资料的异同,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3年8月活检病理诊断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转归情况。根据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儿童组(<16岁)和成人组(≥16岁)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入组的81例患者中,男42例,女39例,中位年龄为21(14,29)岁,中位病程为20.0(13.0,30.0)d,中位住院时长为13.0(10.0,15.0)d。首发症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同时起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淋巴结肿大,96.3%(78/81)的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颈部淋巴结都肿大者占50.6%(41/81),锁骨上、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占55.6%(45/81),中位淋巴结直径为20.0(20.0,30.0)mm。仅有1例患者不伴有发热,其余80例患者均有发热,中位峰值体温为39.0(38.0,39.8)℃。伴随症状:皮疹7例(8.6%,7/81)、乏力28例(34.6%,28/81)、盗汗7例(8.6%,7/81)、畏寒寒战25例(25.3%,25/81)、肌肉酸痛11例(13.6%,11/81)、关节痛5例(6.2%,5/81)。肝脾肿大有17例(21.0%,17/81),其中脾大12例,占肝脾大的70.6%(12/17)。68.8%(55/80)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计数下降,47.5%(38/80)淋巴细胞(lymphocyte,LY)比例升高,53.4%(39/73)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79.2%(57/7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22.2%(18/81)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升高,27.2%(22/81)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升高,81.6%(62/76)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81例患者均进行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77.8%(63/81)的患者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内结构大部分破坏或消失,16.0%(13/81)淋巴结结构尚存或存在,淋巴结结构增生、淋巴结结构正常各占1.2%(1/81),3.7%(3/81)的患者未记录淋巴结结构。67例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CD68(KP1)+分别占97.0%(65/67),MPO+占94.0%(63/67)。51例(63.0%,51/81)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数时间为1.0(1.0,4.0)d,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最好时体温可当天下降至正常。成人组和儿童组在住院时长、是否有前驱诱因、是否伴随畏寒寒战、超敏CRP升高率、是否应用抗生素、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的病例,且一般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需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误治,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马辰晖 李福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HNL合并MAS患儿7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甲泼尼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HNL合并MAS患儿7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血清指标、症状评分、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TNF-α水平降低,WBC水平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HNL合并MAS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缓解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康清燕 元熙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89-194,共6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自限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儿童患病人群以学龄期儿童较常见。临床上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确诊依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自限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儿童患病人群以学龄期儿童较常见。临床上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确诊依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淋巴结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多数患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少数患者需使用类固醇、免疫抑制及免疫支持治疗。本病中的罕见病例可伴有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受累,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损伤,部分患儿有复发及继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故应尽早诊断、避免过度诊疗,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藤本病 发热
下载PDF
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疗思路
6
作者 何志晨 徐浩田 +2 位作者 李睿 杨天舒 张永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 [目的]基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思路。[方法]基于古代医籍对伏气温病理论的阐述和HNL的现代研究,分析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传变规律,总结其治疗原则,并报道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HNL的病机以正虚邪伏为主,表现为在正虚基础上,外感邪气伏于膜原,阳郁化热,外发少阳三焦,内生痰瘀浊毒为病。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法,重在祛邪,针对伏邪、郁热和病理产物内生三个病机环节,制定疏利透达、祛邪清热和清理夹邪、解毒散结的治疗原则;扶正重在顾护气阴和愈后调养,预防余邪复遗。所举医案为应用伏气温病理论治疗HNL一例,证属湿热毒蕴、痰瘀互结,先后方选升降散合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治疗,随证加减,效果显著。[结论]从伏气温病理论探讨HNL的诊治思路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可为诊治HNL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菊池病 伏气温病 伏邪 少阳三焦 膜原 祛邪扶正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瘤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珂 周倩 +1 位作者 韩星敏 王瑞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57-462,共6页
目的 比较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表现,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CT)鉴别诊断HNL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7月... 目的 比较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表现,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CT)鉴别诊断HNL与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164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和HN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以及^(18)F-FDG PET/CT表现。结果 HNL组发病年龄较淋巴瘤组低(P<0.001)。HNL组与淋巴瘤组在体温升高、皮疹、肌肉酸痛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HNL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淋巴瘤组(P<0.05);HNL组较淋巴瘤组更易出现WBC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P<0.05);但两组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显像中HNL和淋巴瘤均见颈部淋巴结受累。淋巴瘤组受累淋巴结的最大长径大于HNL组(P<0.001)。两组脾SUV_(_(max))、骨髓SUV_(max)、脾大、脾代谢活跃、淋巴结SUV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组的MTV_(2.5),TLG_(2.5)、MTV_(40%)、TLG_(40%)均高于HNL组(P<0.001)。以TLG鉴别诊断HNL和淋巴瘤时,以Th_(40%)诊断效能最佳(P=0.001);以MTV鉴别诊断时,Th_(2.5)与Th_(40%)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结论 淋巴瘤及HNL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表现相似,代谢参数结合淋巴结大小可对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Kikuchi-Fujimoto disease: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4
8
作者 Vikram K Mahajan Vikas Sharma +1 位作者 Neeraj Sharma Ritu Ra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6期3664-3679,共16页
Kikuchi-Fujimoto disease,a rare form of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is an uncommon,benign,self-limiting disorder of obscure etiology.It affects mostly young adults of both genders.Clinically,it presents with fever and l... Kikuchi-Fujimoto disease,a rare form of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is an uncommon,benign,self-limiting disorder of obscure etiology.It affects mostly young adults of both genders.Clinically,it presents with fever and lymphadenopathy of a firm to rubbery consistency frequently involv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while weight loss,splenomegaly,leucopenia,and elevate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feature in severely affected patients.Cutaneous involvement occurs in about 30%-40%of cases as facial erythema and nonspecific erythematous papules,plaques,acneiform or morbilliform lesions of great histologic heterogeneity.Both Kikuchi-Fujimoto disease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hare an obscur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a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may occasionally precede,develop subsequently,or sometimes be associated concurrently with Kikuchi-Fujimoto disease.It is often mistaken for non-Hodgkin lymphoma while lupus lymphadenitis,cat-scratch disease,Sweet’s syndrome,Still’s disease,drug eruption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and viral or tubercular lymphadenitis are other common differentials.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mostly has features of nonspecific reactive lymphadeniti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udies usually show variable features of uncertain diagnostic value.Since its diagnosis is exclusively from histopathology,it needs to be evaluated more carefully;an early lymph node biopsy will obviate the need for unnecessary investigations and therapeutic trials.Its treatment with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hydroxychloroquine,or antimicrobial agents mostly remains empirical.The article reviews clinicoepidemiological,diagnostic,and management aspects of KF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ing clinic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Kikuchi’s disease LYMPHADENOPATHY LYMPHOM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下载PDF
对比菊池病与菊池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18F-FDG PET/CT表现
9
作者 田珂 于艳霞 +2 位作者 宋英健 韩星敏 王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24,共5页
目的 对比单纯菊池病(KFD)与KFD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病灶代谢活性的差异。方法 将18例经病理证实为KFD且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患者,分为单纯KFD组(n=9)及KFD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n=9),观察KFD全身累及情况,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目的 对比单纯菊池病(KFD)与KFD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病灶代谢活性的差异。方法 将18例经病理证实为KFD且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患者,分为单纯KFD组(n=9)及KFD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n=9),观察KFD全身累及情况,比较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病灶代谢参数的差异。结果 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T/CT显示KFD患者存在全身多处淋巴结异常,如颈部、腋窝、纵隔、脾门、腹膜后、髂血管旁及腹股沟,亦可累及骨髓和脾脏。组间淋巴结受累部位、FDG摄取最高淋巴结位置及伴脾脏增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FD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组受累淋巴结肿瘤代谢体积(MTV)40%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40%、脾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骨髓最大SUV均高于单纯KFD组(P均<0.05)。结论 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KFD患者与单纯KFD患者之间,受累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代谢参数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高频超声鉴别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瘤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萍萍 何兴振 王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并最终确诊为HNL和淋巴瘤的患者102例,其中HNL21例,淋巴瘤8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和... 目的:通过分析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并最终确诊为HNL和淋巴瘤的患者102例,其中HNL21例,淋巴瘤8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结果:HNL组在性别、发病年龄、症状、高回声晕、血流分布和分级等方面与淋巴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NL与淋巴瘤在临床特征和声像图表现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周边伴高回声晕、门型血流信号是诊断HNL的重要声像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瘤 声像图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甲巯咪唑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用药监护
11
作者 袁菱 李爽 +2 位作者 杨青 蔡宁 童德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950-955,共6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甲巯咪唑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实践。患者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入院,入院后经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后效果不佳,并伴有淋巴结肿大疼痛,临床药师对用药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分析,给临床... 临床药师参与1例甲巯咪唑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实践。患者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性粒细胞缺乏入院,入院后经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后效果不佳,并伴有淋巴结肿大疼痛,临床药师对用药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分析,给临床提供用药建议,并分析患者高热可能与药物热、细菌及病毒性感染无关,考虑患者淋巴结炎不排除坏死性淋巴结炎可能,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无发热。该病例提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甲巯咪唑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利用自身药学专业特长,提升了合理用药水平,可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中性粒细胞缺乏 坏死性淋巴结炎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无菌性脑膜炎1例并文献回顾
12
作者 裴学玉 徐春华 +1 位作者 池云 胡志亮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10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菊池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不明原因高热,头痛、呕吐,颈部淋...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10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菊池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人不明原因高热,头痛、呕吐,颈部淋巴结多发肿大,外院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为阳性,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转入该院,入院后血清学、脑脊液化验无结核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经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菊池病,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后体温降至正常,头痛症状缓解,随访了解到病人颈部肿大淋巴结缩小,未有复发。结论菊池病合并无菌性脑膜炎临床上有些医生认知不足,容易误诊误治,对于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无菌性脑膜炎表现的病人要注意考虑菊池病可能,尽早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无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华 童晓燕 +2 位作者 林一聪 刘爱华 王玉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904-2905,共2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颈部淋巴结肿痛、发热和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常合并淋巴结外表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少见,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高热、头痛和四肢抽搐入院,...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FD)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颈部淋巴结肿痛、发热和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常合并淋巴结外表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非常少见,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年轻女性患者以高热、头痛和四肢抽搐入院,入院后逐渐出现颈部淋巴结肿痛,脑脊液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数目增多。颅脑磁共振成像示:部分软脑膜强化、颅脑静脉成像未见异常,诊断考虑"KFD合并病毒性脑膜炎"。予以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并痊愈。对于伴有淋巴结肿痛的脑膜炎患者应考虑到KFD的可能性,尽早行淋巴结活检可及早明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另外,KFD可伴发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无菌性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首发症状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伟平 黄高昇 +4 位作者 王娟红 王文清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结果在32例真性HNL患者淋巴结中,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和59·4%,而在对照淋巴结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53·8%和23·1%。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真性HNL中B19病毒基因组DNA及病毒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B19病毒在真性HNL中有更高感染率,推测与真性HN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微小病毒B19 巢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ikuchi-Fujimoto病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新方 叶新华 +6 位作者 洪练青 赵兰陵 俞群 韩洋 李亚洲 宋雨 张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KFD受累淋巴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受累者57例,占9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KFD受累淋巴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60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受累者57例,占95.00%(57/60),其中多区域病变者54例,累及颈后三角区者52例。2例位于右上肢,占3.33%(2/60),1例位于双侧腋下,占1.67%(1/60)。二维超声多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形态多为椭圆形,包膜纤薄锐利、清晰,淋巴门结构多显示正常;皮质呈均质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呈淋巴门型分布46例,占76.67%(46/60),边缘型血流9例,占15.00%(9/60),5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占8.33%(5/60)。结论:KFD病变淋巴结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淋巴结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毒学免疫表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肖家诚 金晓龙 陆建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或称Kikuchi病 ,KD)可能致病的病毒因素。方法 对 30例KD存档蜡块做HE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另取 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NLD)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KD及NLD组织内HBsAg均阴性。HPV在KD和NLD中均有高表达 (6 6 7%和 6 0 % ) ,HSV 2也在部分KD(4 0 % )和NLD病人 (2 0 % )出现阳性。此外 ,有 36 6 % (1 1 / 30 )的KD病人EB病毒阳性 ,而NLD淋巴结内EB病毒阴性。结论 HBsAg、HPV和HSV 2可能不是KD的致病因子。EB病毒在KD感染率较高 ,而在NLD阴性 ,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毒学 免疫表型 病毒病因学 感染率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CD123及MPO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红杰 刘俊杰 +3 位作者 章如松 洪练青 朱芸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CD123和MPO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HN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 目的探讨CD123和MPO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HNL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12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和1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CD123在HNL中的阳性率为89.7%,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33.3%(P<0.01),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16.7%(P<0.01),其CD123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MPO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8%,两者联合应用,其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6%。结论 CD123和MPO在HNL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具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是诊断HNL较为理想的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CD123 MPO 免疫组化标记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kuchi淋巴结炎 被引量:7
18
作者 贺莉 赵彤 朱梅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3-724,727,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检测Kikuchi 淋巴结炎(KFD)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20、CD45RO、CD57、CD68、CD8和多克隆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对42例KFD活检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淋巴结受损区域由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小淋巴细胞及核碎片组成。所有病例均出现组织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共同表达MPO/CD68。免疫母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在增生期容易观察到。T细胞呈灶状阳性, 而NK及B细胞呈散在阳性。所有病例中性粒细胞很少或缺乏。结论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作为鉴别诊断KFD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KIKUCHI淋巴结炎 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CD20 CD45RO CD57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宏图 孙耘田 +1 位作者 李爱东 刘复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3,I090,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本多破碎 (37/53) ,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 ,无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 (+) ,而B细胞少数散在 (+)。结论 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淋巴结炎 亚急性淋巴结炎
下载PDF
以发热伴关节肿痛为特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道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四海 韩宁林 +3 位作者 李雪苓 窦红曼 吴倩 邢学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27岁女性,因间断性发热20^+d,膝关节肿痛7 d入院。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1°C,双膝关节肿痛,双手及两大腿可见大量散在红色针尖样皮疹,淋巴结大、脾大,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淋巴结局限于双侧腋窝,质地软,局部压痛,活动... 27岁女性,因间断性发热20^+d,膝关节肿痛7 d入院。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1°C,双膝关节肿痛,双手及两大腿可见大量散在红色针尖样皮疹,淋巴结大、脾大,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淋巴结局限于双侧腋窝,质地软,局部压痛,活动度好。左侧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示:碎块状淋巴结组织,结构不完整,淋巴滤泡存在,滤泡减少或消失区见弥散成片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少量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分裂易见,其间有片状大小不等坏死灶,胞核崩解,并见较多纤维素样坏死血管,伴出血。免疫组化示CD3(弥漫+);CD20(滤泡+);CD79α(滤泡+);CD68(+);EMA(-);ALK(-);CD15(少量细胞+);CD30(+),CD4(-),CD5(+);CD10(-);bcl-2(+);CD21(+);粒酶B(-);TIA-1(-);EBV(-)Ki-67(+)。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明确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停用抗菌药物,使用5%葡萄糖100 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 mg静滴3 d后未见发热,腋窝淋巴结逐渐缩小。后改为甲泼尼龙8 mg/d,每日2次,每两周减一片,至最后停止使用,随访两年,多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膝关节不肿,可以自由行走,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关节肿痛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