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ing Surface Roughness through the Use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Image Processing
1
作者 Mary J. Thornbus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4年第5期540-554,共15页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method that employs image process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based on digital photograph field surveys, as in previous studies employing the outdoor integrated ...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quantitative method that employs image process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based on digital photograph field surveys, as in previous studies employing the outdoor integrated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image processing (O-IDIP) method. Digital photographs were taken on two different days under contrasting outdoor lighting conditions (overcast versus clear sky). Images were captured mounted on a tripod close up to the surface of a 380-year-old wall loc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otanic Garden in the City of Oxford, UK. Sampling points were established at regular intervals along the border wall and encompassed sections facing west, north, and east, respectively along the survey. Two photographs were taken with a digital camera at each sampling point, one containing a color chart used to calibrate outdoor lighting conditions across images, which was excluded from the other photographic pair. Histogram-based qua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ased on images converted to Lab Color mode. The 10-step calibration procedu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required more adjustments of contrast. However, more adjustments were not required under a clear sky. Std Dev L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categories in a simple 3-point roughness index, namely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dex (SRI). The results denote that pitting did not affect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s. The study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Std Dev L measurements to quantify surface roughness on a comparative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ESTRUCTIVE Assessment Quantitative PHOTOGRAPHY O-IDIP ROCK WEAtheR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Urban environments
下载PDF
高原地区博物馆经书柜内环境参数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张舸 周志鹏 +1 位作者 孙福禄 成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高原地区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强,为了研究高原博物馆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拉萨市某博物馆库房经书柜内外进行为期10个月的温湿度、CO_(2)浓度、VOC浓度、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分析了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结... 高原地区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强,为了研究高原博物馆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拉萨市某博物馆库房经书柜内外进行为期10个月的温湿度、CO_(2)浓度、VOC浓度、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分析了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柜内温湿度随柜外温湿度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柜内温湿度日变化小,温湿度平均日较差分别为0.73℃和0.83%,柜外为1.6℃和4.25%,经书柜可以有效保护古籍文物不受柜外环境温湿度日波动的干扰;柜内外温湿度日较差与季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博物馆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较好;温度日较差与CO_(2)浓度日较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库房内工作人员越多,温度日较差越大;柜内VOC容易富集,浓度更高,建议放置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光照和紫外线强度极低,当前经书柜整体有利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高原博物馆 文物保存环境 预防性保护 古建筑
下载PDF
高校历史建筑夏季室内热舒适研究——以宋卿体育馆为例
3
作者 童乔慧 赵伦 熊燕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48-52,共5页
该文研究武汉大学早期历史建筑宋卿体育馆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及热舒适评价,通过对体育馆室内热环境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室内相关物理参数及使用者主观评价进行收集。对室内热环境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与预测热舒适指标... 该文研究武汉大学早期历史建筑宋卿体育馆夏季室内热环境现状及热舒适评价,通过对体育馆室内热环境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建筑室内相关物理参数及使用者主观评价进行收集。对室内热环境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与预测热舒适指标PMV进行对比分析,评测该历史建筑夏季室内热舒适性后,发现宋卿体育馆在夏季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是因为建筑大面积西向开窗设计很容易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室内风速过低,使用者运动强度高,从而导致实际热感觉投票值偏高。因此对该历史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如增设外窗遮阳、机械通风以及必要的空调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宋卿体育馆 室内热环境 热舒适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仿真模拟视角下校园历史建筑的光环境提升改造——以南京工业大学弘正楼为例
4
作者 刘泽敏 郭华瑜 +1 位作者 孙琳珊 胡占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74-178,共5页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城区更新研究呈现多维度、多视角趋势,城区中原有高校园区基于现有发展契机和制约元素,在校园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仿真应用技术因其模拟参数可重复与模型实时可视化展示的优势大有可为之地。本研究以南京工... 现阶段,我国城市老城区更新研究呈现多维度、多视角趋势,城区中原有高校园区基于现有发展契机和制约元素,在校园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中,仿真应用技术因其模拟参数可重复与模型实时可视化展示的优势大有可为之地。本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弘正楼建筑改造提升设计为例,通过梳理历史脉络,深度挖掘其历史价值,建立评价体系。运用三维激光扫描、PKPM等仿真应用软件,从功能空间、建筑结构、物理性能条件分析入手,发现该组校园历史建筑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弘正楼建筑光环境性能提升改造方案,为校园历史建筑保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历史建筑 仿真模拟 光环境 提升改造
下载PDF
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以山西3个典型历史建筑为例
5
作者 司丽超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9期110-112,共3页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背景下,对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使用层次分析法从历史风貌、场地交通、景观绿化、物理环境、管理维护5个方面设计18项底层指标,建立科学系统的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评价体系。以山西3...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背景下,对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使用层次分析法从历史风貌、场地交通、景观绿化、物理环境、管理维护5个方面设计18项底层指标,建立科学系统的历史建筑外部环境评价体系。以山西3处典型历史建筑为例,利用模糊评价法对其外部环境进行评价,得出量化评价结果并明确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实现对历史建筑外部环境的保护、修复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外部环境 建筑评价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历史环境中的高校动物实验中心设计——以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动物实验中心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娓娓 董华 《世界建筑》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本文从大学校园的历史环境和场所特征出发,结合动物实验中心复杂的实验建筑功能需求,提出新建建筑要本着配角精神优化和修补文物建筑的空间环境,并结合地形特征合理解决实验建筑的功能需求,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考虑的设计思维。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历史环境 文物建筑 配角精神 动物实验中心
下载PDF
建筑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科科 《江西建材》 2023年第6期199-200,203,共3页
文中依托某建筑基坑项目,针对周边既有地铁、居民楼、市政管线等复杂情况,经选型采用顺作法,围护结构采用临时地下连续墙。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两道混凝土水平支撑的设计方案,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在工程可控范围... 文中依托某建筑基坑项目,针对周边既有地铁、居民楼、市政管线等复杂情况,经选型采用顺作法,围护结构采用临时地下连续墙。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地下连续墙结合两道混凝土水平支撑的设计方案,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在工程可控范围之内。现场实测结果显示,在基坑土方开挖到基底时,最大侧移为9.5 mm,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为0.1%,地铁隧道的沉降和收敛变形值在10 mm可控范围内,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基坑 支护结构 周边环境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站址周边环境对地铁车站设计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陈铭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9期175-177,193,共4页
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御桥站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推进过程中展现的各类问题,分析车站周边环境因素对地铁站设计、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当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既有换乘站之间产生冲突时,如何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协... 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御桥站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推进过程中展现的各类问题,分析车站周边环境因素对地铁站设计、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当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既有换乘站之间产生冲突时,如何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协调两者关系,化解矛盾,并说明不同方案产生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类似条件下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周边环境 主体建筑设计 附属建筑
下载PDF
地铁盾构机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福全 李大勇 王晖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50,共5页
研究目的:盾构机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会引起地层损失,过大的地层损失,可导致较大的地面沉降,对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破坏,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以南京地铁一号... 研究目的:盾构机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会引起地层损失,过大的地层损失,可导致较大的地面沉降,对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破坏,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以南京地铁一号线为依托,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建筑物、地下管线位移以及引起的地下水位进行了现场测试,经过分析、总结,得到了盾构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规律性结论。在此基础上,从地层沉降与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出喳量的关系,探讨了地层沉降的控制措施。研究方法:对盾构掘进过程中所影响得到地下管线位移、建筑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现场实测,获取了有关现场测试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可以供施工参考的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论:调整、修正、合理匹配盾构掘进参数,建立有效土压平衡,确保同步注浆效果,是控制地层损失,减小地层变位的有效手段,是减少盾构掘进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影响 周围环境 地下管线 建筑物 测试
下载PDF
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与家居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华娣 钱华 +1 位作者 郑晓红 赵宜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1-456,共6页
为探讨家居环境各因素对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利用CCHH调查问卷对南京市23家幼儿园的6 46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 017份有效问卷.问卷涵盖了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家居环境及病态建筑综合症等各方面的问题.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南... 为探讨家居环境各因素对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利用CCHH调查问卷对南京市23家幼儿园的6 461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 017份有效问卷.问卷涵盖了调查人的基本信息、家居环境及病态建筑综合症等各方面的问题.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与家居环境各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住宅周边环境、住宅类型、建筑高度、强化木地板、竹地板、石灰、新家具、新装修、潮湿表征是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的危险性因素(P≤0.05);自主拥有住宅、瓷砖、石头、乳胶漆是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的保护性因素(P≤0.05).因此,家居环境因素与南京地区儿童父母病态建筑综合症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建筑综合症 住宅周边环境 住宅特征 室内装修 潮湿表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及其演进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缪磊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63,共6页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 ,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 ,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 ,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 ,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 ,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 ,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格局主导下的人地地域互动模式”和“土地承载力限制下的人地关系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半围合式庭院空间风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景玉 唐小波 +1 位作者 王策 孙婷婷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1期97-101,共5页
半围合式建筑庭院作为建筑室内与室外的缓冲空间,在寒冷地区可以创建较为温和的微气候,维持建筑热环境的相对稳定,同时为人们提供开放自然舒适的室外交流与活动空间。以地处寒冷地区的典型半围合式庭院建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和数值模拟... 半围合式建筑庭院作为建筑室内与室外的缓冲空间,在寒冷地区可以创建较为温和的微气候,维持建筑热环境的相对稳定,同时为人们提供开放自然舒适的室外交流与活动空间。以地处寒冷地区的典型半围合式庭院建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基于室外气候要素的半围合式庭院空间风环境适宜性空间尺度,采用风速、空气龄等风环境评价指标来模拟评价庭院不同空间尺度与比例条件下的舒适度与建筑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寒冷地区建筑半围合式庭院空间设计提供空间价值尺度参考,探讨通过可持续性设计的方法对半围合式庭院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室外空间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 庭院空间 半围合式建筑 寒冷地区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历史建筑遗产改造策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少瑜 杨峰 《新建筑》 2009年第2期4-11,共8页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理念包含的三个范畴——环境、经济和社会如何体现在历史建筑或街区的具体改造策略中,及其对改造决策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探讨了在可持续三方面中侧重各有不同的两种改造模式,以分析目前历史建筑改...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可持续理念包含的三个范畴——环境、经济和社会如何体现在历史建筑或街区的具体改造策略中,及其对改造决策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探讨了在可持续三方面中侧重各有不同的两种改造模式,以分析目前历史建筑改造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历史建筑/街区 经济 社会 环境
下载PDF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外围空间高度控制初探——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晖 周庆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64,共5页
在满足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基本高度控制要求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对更大城市范围提出能够适宜量化的高度控制,从而形成良好的整体高度秩序,并妥善处理古迹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西安曲... 在满足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基本高度控制要求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对更大城市范围提出能够适宜量化的高度控制,从而形成良好的整体高度秩序,并妥善处理古迹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通过对历史古迹、视觉环境、城市形态、自然生态、地貌条件、土地区位和交通流量等多种因子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对著名古迹大雁塔外围城市环境高度控制的研究方案,以视线分析等为重点探讨了历史文物古迹外围空间高度控制的量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保护区 建筑高度控制 视觉环境 多因子 西安曲江新区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构建研究——以汉寿县城建设规划实践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敏 吴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148,共3页
小城镇的特色建设需要从小城镇主色调、建筑形象、环境建设、传统街区保护等四个方面进行。小城镇的主色调实际上就是小城镇建筑的主色调;建筑形象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建筑户外材料及装饰等方面;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 小城镇的特色建设需要从小城镇主色调、建筑形象、环境建设、传统街区保护等四个方面进行。小城镇的主色调实际上就是小城镇建筑的主色调;建筑形象主要表现在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建筑户外材料及装饰等方面;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与景观环境的精心构建;传统街区的保护是延续小城镇历史的需要,可以增强人们的历史感与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主色调 建筑形象 环境 历史街区
下载PDF
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方法初探——以山西南部国家级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谦飞 李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物古建筑应该同周边环境做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规划。在介绍了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意义和原则后,又说明了保护的方法。保护范围的划定主要包括保护区的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其中保护区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 文物古建筑应该同周边环境做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规划。在介绍了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范围划定的意义和原则后,又说明了保护的方法。保护范围的划定主要包括保护区的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其中保护区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一般分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和二类建设控制地带。接着以山西南部五个国家级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规划中保护范围的划定为例,分别阐述了周边环境为自然山区、自然村落区、城市边缘区、城市传统街区和城市现代街区五种不同类型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划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建筑 周边环境 保护范围 划定方法
下载PDF
故宫古建筑内温湿度问题初探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3,共9页
博物馆的环境应当相对稳定且有益于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博物馆,其特殊性在于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虽然自身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和结构,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在研究中论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环境特点,结合... 博物馆的环境应当相对稳定且有益于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博物馆,其特殊性在于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虽然自身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和结构,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在研究中论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环境特点,结合在古建筑内文物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对原状陈列的古建筑温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古建筑中环境控制的思考。采用密封性能优良的展柜配合适当的调湿材料可以很好地稳定相对湿度,减少温度变化对相对湿度造成的影响,这是当前国际上文物微环境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文物环境 相对湿度 环境控制
下载PDF
东吴大学旧址的历史建筑与校园环境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红卫 卢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5,共2页
东吴大学创办于晚清时期,经过创办者们的精心建设,其校园建筑既具多样性,又协调统一。风格上呈现折衷主义的面貌,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的西方建筑特征。校区空间规整开阔,结合以富有意趣的小型园林景观,形成了静谧安详、舒展优美的校园... 东吴大学创办于晚清时期,经过创办者们的精心建设,其校园建筑既具多样性,又协调统一。风格上呈现折衷主义的面貌,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的西方建筑特征。校区空间规整开阔,结合以富有意趣的小型园林景观,形成了静谧安详、舒展优美的校园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吴大学旧址 历史建筑 校园环境
下载PDF
对我国旧城改造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袁家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旧城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再开发,忽视修复与保护;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重视城市景观,忽视城市功能等问题,指出深化城市布局和地域结构的调整,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视城市近现代建...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旧城改造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再开发,忽视修复与保护;重视城市土地利用,忽视城市环境建设;重视城市景观,忽视城市功能等问题,指出深化城市布局和地域结构的调整,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视城市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今后我国城市旧城改造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环境治理 旧城改造 土地利用 古建筑物
下载PDF
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淑红 寸江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为了降低建筑施工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建筑施工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周边土壤水质;建筑施... 为了降低建筑施工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建筑施工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分析了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周边土壤水质;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周边土壤质量;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降低土壤环境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施工堆砌废弃物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建筑施工废弃物回收利用率;适当提高置物费;合理规划建筑废弃物填埋场;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堆砌废弃物 周边 土壤环境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