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论述研究党史的原则和方法
1
作者 王炳林 《文化软实力》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毛泽东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智慧.毛泽东对党的历史有深入研究,作出了许多精辟论述,提出了许多深刻论断,并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整体性、历史主义、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深化了对党的... 毛泽东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智慧.毛泽东对党的历史有深入研究,作出了许多精辟论述,提出了许多深刻论断,并创造性地运用实事求是、整体性、历史主义、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深化了对党的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毛泽东高度重视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和阶级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党史,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法”.毛泽东论述党史所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党史研究 实事求是 历史主义 党史评价
下载PDF
历史书写中的生态话语权斗争——以“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为例 被引量:46
2
作者 周雪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3-32,共10页
运用新历史主义核心概念"表述"的相关理论,对历史文本《普利茅斯开发史》《英国人的新迦南》以及霍桑的短篇小说《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关于"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事件的"表述"进行分析,探讨涉及同一历... 运用新历史主义核心概念"表述"的相关理论,对历史文本《普利茅斯开发史》《英国人的新迦南》以及霍桑的短篇小说《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关于"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事件的"表述"进行分析,探讨涉及同一历史事件的三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阐明文字并不是一个透明的载体,可以重现一个作为完整的、真正的过去和物质性存在的历史;档案、史学家的历史专著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忠实记录,它们所宣称的真实只是一种权力话语建构的文本真实。无论是作为美国拓荒时代优秀历史学家威廉·布雷德福所撰写的历史文本《普利茅斯开发史》,还是他的政敌托马斯·莫顿的历史书写《英国人的新迦南》,或是小说家霍桑经典文学作品《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这三个文本关于"五朔节花柱"的书写在叙事语言、手法上并无二致。更重要的是,就其深层结构都是通过贬低、抬高、保存、涂抹和排除某些因素的选择从而赋予这一历史事件特定的意义,是基于自身的历史性与历史往事进行主体间性对话,都是关乎自身社会文化政治处境的"表述"。这种对历史的"表述"同时也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建构了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快活山的五朔节花柱》 权力话语 文本真实
下载PDF
《白鹿原》历史感的创获与缺失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克凌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作为一部"民族秘史"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白鹿原》颠覆了以往小说写历史的"元历史"理念,实践起一种"第三种真实"的史诗品格,其文化历史感的把握比较到位,然而其人物历史感的形塑却留有很多"空洞化&qu... 作为一部"民族秘史"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白鹿原》颠覆了以往小说写历史的"元历史"理念,实践起一种"第三种真实"的史诗品格,其文化历史感的把握比较到位,然而其人物历史感的形塑却留有很多"空洞化"意识缺位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新历史主义 历史感 “第三种真实”
下载PDF
历史性与文学性:真实与虚构?——对“真实”与“虚构”的反思
4
作者 梁新军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6-39,共4页
历史与文学的本质特性及其关系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转化为"真实"与"虚构"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真实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建构,它是基于既定的有限度的现象材料而建构起来的,那么在最... 历史与文学的本质特性及其关系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转化为"真实"与"虚构"的本质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问题。如果说真实作为一种观念性的建构,它是基于既定的有限度的现象材料而建构起来的,那么在最根本的存在之界中,它是"虚构"而成的。而"虚构"作为一种根本的主体精神能力,它表达着人们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和直观认识,反映着人精神维度上的最高真实。它不仅是一种事实,而且是主体确证自身存在感的源头,也即"真实"的源头。真实与虚构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 文学性 真实 虚构
下载PDF
突入历史间隙的女性言说——试论女性新历史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珺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女性新历史小说是女性对于男性中心历史叙事的一种突破,在这种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女性立足于个体生命体验,作为言说主体,揭示历史对女性的遮蔽与改写,质疑所谓历史客观真实,大胆虚构,建立起女性的历史叙事。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女性言说 历史叙事 男性中心 个体生命 虚构 阐释 体验 质疑 改写
下载PDF
美后面可怕的真:济慈与殖民主义
6
作者 王苹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9,共7页
国内从未关注过济慈诗歌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也忽视其美后面可怕的真。运用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理论,结合诗人的书信传记,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从19世纪这个决定性的阶段入手,审查大英帝国与古老帝国如阿兹特克、希腊、... 国内从未关注过济慈诗歌与殖民主义的关系,也忽视其美后面可怕的真。运用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理论,结合诗人的书信传记,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结构和隐喻系统。从19世纪这个决定性的阶段入手,审查大英帝国与古老帝国如阿兹特克、希腊、埃及、印度等关系,揭示济慈诗歌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欧洲在海外的扩张,反映了西方对东方的支配、重构和权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慈 新历史主义 殖民主义 美与真
下载PDF
Li Shu's "Endeavor to Seek Historical Truth
7
作者 徐宗勉 Huang Shiqi +1 位作者 Song Jun Su Xuetao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0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关键词 Li Shu’s Endeavor to Seek historical truth
原文传递
客观的历史认识何以可能?——亚当·沙夫《历史与真理》主要思想述评
8
作者 许恒兵 《理论与现代化》 2020年第5期70-78,共9页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亚当·沙夫完成的《历史与真理》集中体现了其在历史认识论领域的杰出成就。其中,沙夫紧扣客观的历史认识何以可能这个总问题,对一般认识论层面的机械反映论模式、抽象能动性模式、主客体相互作用...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亚当·沙夫完成的《历史与真理》集中体现了其在历史认识论领域的杰出成就。其中,沙夫紧扣客观的历史认识何以可能这个总问题,对一般认识论层面的机械反映论模式、抽象能动性模式、主客体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它们在历史认识领域的观念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沙夫认为,在历史认识中,主观因素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绝不是否定历史认识之客观性的理由。他解决这一看似“悖论”的理论难题的方式就是遵循历史主义的观念,认为每个时代的历史认识都只能具有相对真理性,从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渐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渐进性过程,在此过程中,历史学家坚定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沙夫的解决方案有很大的合理性,但缺失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任何一种历史认识视角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而正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切入到历史现实深处的科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夫 历史认识论 历史主义观念 历史真理
下载PDF
格林布拉特逸闻思想探析
9
作者 贺未楠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格林布拉特作为新历史主义理论流派的领袖人物,其新历史主义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中的“逸闻”思想更能显示出他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别具一格的一面。逸闻趣事往往与妇孺皆知相对,它强调的是那些世人虽不再知道但又特别感兴趣的事。无论是... 格林布拉特作为新历史主义理论流派的领袖人物,其新历史主义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中的“逸闻”思想更能显示出他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别具一格的一面。逸闻趣事往往与妇孺皆知相对,它强调的是那些世人虽不再知道但又特别感兴趣的事。无论是在格氏的著作中还是在其思想体系中,“逸闻”思想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逸闻对传统历史观的颠覆,逸闻的叙事建构策略,逸闻对历史真实的触摸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格氏新历史主义思想中的“逸闻”思想,格林布拉特的逸闻思想有助于挖掘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布拉特 新历史主义思想 逸闻思想 历史真实
下载PDF
教育史是什么?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露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41,共8页
所谓教育史,是指研究者依托教育方面的史料来建构关于教育的过去及其解释,研究者的"崇高理想"是对教育历史的解释能够尽可能地接近教育的史实,即遵循历史主义的检验,这是教育史研究的全部目的和核心使命。而遵循历史主义的检... 所谓教育史,是指研究者依托教育方面的史料来建构关于教育的过去及其解释,研究者的"崇高理想"是对教育历史的解释能够尽可能地接近教育的史实,即遵循历史主义的检验,这是教育史研究的全部目的和核心使命。而遵循历史主义的检验,并非指教育史研究要探究过往教育的全部真实、按照教育从前的样子复原过去,而是指教育史研究应尽可能保证确有其事或实有其事,并使研究者自己深入到过去的世界中去理解教育的过去,在过往的生活环境、观念、思潮、社会结构中理解前人关于教育的想法、信仰及行动。而这一切都是由教育史独特的知识范式所决定的:教育史就是教育史,它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它使用的是日常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有时借用科学、艺术的诸多概念来表达自己的含义,进而建构起教育史的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历史主义检验 事实/真实 知识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