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and Urban Conservation of Religious-Historic Towns: A Case of Vrindavan, India
1
作者 Sunanda Kapoor Vandana Sehgal Mayank Mathur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8期289-308,共20页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can be observed at different religious-historic towns of India due to urbanization. Research is based upon fact that there is substantial change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because of spatial ...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can be observed at different religious-historic towns of India due to urbanization. Research is based upon fact that there is substantial change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because of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at the religious-historic towns.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functions and spatial layout is unavoidable at any historic town. The study attempts to focus on various urban historic conservation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look of historic buildings, their earlier uses, and its immediate surroundings to improve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historic town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urban conservation of ancient towns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study. How to modernize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function while preserving the space’s texture and integrity. The research start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growth of Mathura district, India through satellite image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treet network in Vrindavan town,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temple towns of Mathura distric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ayout & architectural character of old part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Vrindavan. Due to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and movemen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precincts, which were once local integration centres,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creasing & changing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nd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religious tourism might be the cause or a big reason for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and correspondingly there is a challenge to conserve & preserve the religious precincts of historic towns. The study tries to analyze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with the help of Historical GI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urban form. Suggestive measures to conserve the environmental ambience of religious-historic towns are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Religious-historic town Environmental Ambience
下载PDF
Implications for Cultural Landscape in a Chinese Context: Geo-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 Sites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Fang MAO Wen +1 位作者 DONG Ying ZHU Xiao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especiall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issue, both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real...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especially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worldwide issue, both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realistic compatibility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sites is always a key research topic. In this study, first, to comprehe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828 historic sit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re selected based on certain criteria. Then, we conduct quantitative research using GIS software, adopting indicators that includ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Gini Coefficient,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sites on the three levels of city, province and 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historic sites is 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ationwide scale, most of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regions of the Pearl(Zhujiang) River Delta, Yangtze(Changjiang)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 Region.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historic sites are located within approximately 10 km of the downtown area, a certain pattern has emerged, showing that the larger cities own more historic areas, which are in a more incomplete state of preservation, indicat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heritage spac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historic sites'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cities/towns as well as the bid-rent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发模式 空间特征 上下文 历史 地点 中国 GEO 风景
下载PDF
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研究
3
作者 唐孝祥 苏逸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7,共8页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 中国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是彰显中华文明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审美文化表达。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演变出辐射整个岭南的独特景观营建模式,表现出各朝代景观特色与观景偏好,记载了不同时期自然景致与人文思想的碰撞交融。文章对宋朝至清朝时期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变迁展开研究,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城市景观营建的多尺度多维度因素。借鉴审美适应性理论从山水演变、形胜认识、空间布局等方面阐释基于营建主体的广州传统城市景观营建智慧。文章对解读和传承中华城市景观营建传统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历史语境 城市景观 营建智慧
下载PDF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
4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 楼阁文学 景观风貌
下载PDF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5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下载PDF
石库门装饰纹样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6
作者 王占柱 杨丽萍 《设计》 2024年第9期26-29,共4页
为了创造出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城市家具。本文以上海城市空间及城市文化为依托,以石库门装饰纹样为研究基点,立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家具再创造的促进作用,着重分析了石库门装饰纹样的发展溯源、图形特征、材质构造等... 为了创造出具有城市文化特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城市家具。本文以上海城市空间及城市文化为依托,以石库门装饰纹样为研究基点,立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家具再创造的促进作用,着重分析了石库门装饰纹样的发展溯源、图形特征、材质构造等因素。通过收集与整理装饰纹样样本,筛选得出了最具有艺术价值的纹样,并且提炼其精华对基本图形进行简化和演变,应用到城市家具的设计上。研究能够让石库门风貌区户外城市家具与历史建筑风格相统一,在视觉观感上实现石库门历史风貌区的文化连续性,与此同时,以期能够延续上海城市文脉,凸显城市特色,为上海城市家具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家具 石库门装饰纹样 历史风貌区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基于价值链逻辑的历史文化整体性保护及其创新性发展
7
作者 任云英 解晓羽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价值链逻辑 整体性保护 历史性城镇景观 文化资本权益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历史景观(HUL)研究进展分析
8
作者 张帆 黄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90-193,共4页
自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次定义“城市历史景观”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WOS与CNKI中该领域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及可视化进展研究,归纳研究关键词与... 自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次定义“城市历史景观”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WOS与CNKI中该领域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及可视化进展研究,归纳研究关键词与热点趋势。本研究发现国内该领域研究围绕核心理念“层积性”“整体性”展开,并且出现了大量应用HUL的城市保护实践;国外更关注价值评价、城市整体性及城市管理工具,实践方式与国内有较大不同。最后对理论研究、跨学科特征、实践、技术手段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遗产 CiteSpace软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历史地图转译的兴城古城历史景观层积性研究
9
作者 王震 范熙晅 于姝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44-245,共2页
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提出,强调古城演进过程中的动态层积,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从城市历史景观视角出发,对各时代兴城古城历史地图进行转译,提取出自然生态、城市街巷、城墙体系和历史建筑四个类型的景观要素,将景观要素... 城市历史景观概念的提出,强调古城演进过程中的动态层积,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从城市历史景观视角出发,对各时代兴城古城历史地图进行转译,提取出自然生态、城市街巷、城墙体系和历史建筑四个类型的景观要素,将景观要素的层积和变化进行可视化,从而更直观地认知古城景观的历史层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兴城古城 层积性 历史地图
下载PDF
河西走廊历史街区层积解析与整体保护策略研究——以张掖市文庙巷街区为例
10
作者 张小娟 李海飞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资源正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消逝,张掖市文庙巷历史街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出发,提取“动态层积”概念,基于城市整体格局及...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资源正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消逝,张掖市文庙巷历史街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从历史性城镇景观理论出发,提取“动态层积”概念,基于城市整体格局及历史文化价值内涵,从“时间—空间”角度入手,运用空间句法对该街区的层积演变进行解读。挖掘其传统教育文化内涵,探索其价值关联,从而更好地进行整体性保护,以期使城市更新和街区保护达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历史性城镇景观 空间句法 层积解析 整体保护
下载PDF
一种历史城区景观感知的有效途径——广州历史城区天台视点遴选及其眺望景观保护与运营
11
作者 吕昊男 高源 张莞涵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 历史城区风貌保护与景观感知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公众实际观景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天台成为公众感知历史城区景观的重要视点,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地面视点,天台通过较高的视点高度,有效提升了视域面积和最远可视距离,创造出更好的观景体验。研究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筛选出6个待培育的天台视点,将其划分为高层天台和低多层天台两类;进而借助Arcgis软件对天台视点景观视野特征进行量化解析并制定视廊导控方案;最后从监测机制、法律保障、功能交通组织和产权配置角度思考天台运营管理模式,为历史城区景观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视点 风貌保护 眺望景观 广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故乡性”与“异乡性”视角下的城市历史声景分析——以近代汉口为例
12
作者 肖曼雨 郭建 余泽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历史城市保护的内涵。【方法】以近代汉口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觉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解读汉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历史声景的氛围特点。【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变迁与转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表明近代城市声景的历史性变迁是“故乡性”与“异乡性”的二元并立。【结论】引导城市更新综合考虑城市原有声音环境以提升城市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空间历史记忆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产 文化景观 声景 城市声环境 城市变迁 汉口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完整性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范式研究
13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36,共9页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城市之一的巴拉瑞特市为例进行保护范式的案例研究,为城市历史景观认知、城市遗产保护、动态完整性理论的实践提供范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动态完整性 保护范式 公众共有价值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途径研究——以襄阳为例
14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1 位作者 张志远 王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集体记忆 复杂网络 活化途径
下载PDF
基于“五感”体验的城市景观设计实践——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15
作者 周哲宇 陈艳华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街区不断被改造,而大多数城市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都出现了“千城一面”以及地域文化流失的设计现象。文章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五感”设计理念,探讨基于“五感...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街区不断被改造,而大多数城市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都出现了“千城一面”以及地域文化流失的设计现象。文章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五感”设计理念,探讨基于“五感”体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寻常德老西门景观设计中的“五感”体验设计,以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设计手法,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更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感体验设计 城市更新改造 景观设计 历史街区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历史街区层积解析和保护策略研究——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园 金承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持为主,其他模式并存,空间层积效应表现出建筑场所、历史文化、人文价值的集中化趋势。依据历史层积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4个有效管理手段,提出规划限制、活化赋能、公众参与、联合监管、资金法律保障的保护策略,“军队—政府”的协作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层积 历史街区 旅顺太阳沟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更新设计研究——以南宁市新阳路片区为例
17
作者 吴富钢 莫敷建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景观时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及利用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也成为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通过分析南宁市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景观时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及利用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也成为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通过分析南宁市西乡塘区新阳片区的历史层积及现状环境,从更新、激活及耦合三大手法提出新阳路工业遗产及街巷更新设计的策略。以期探寻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希望能为同类地区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的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中心区 工业遗址 更新设计
下载PDF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沙井古墟层积梳理与动态保护方法
18
作者 丁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成元素进行梳理。并在层积构成元素与要素载体的城镇格局、道路街巷、特色场所和典型地标的关联性研究基础上,认知沙井古墟的遗产价值。最后尝试性提出适用于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动态保护方法,以思考深圳高速经济发展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积 城市历史景观 动态 保护方法 沙井古墟
下载PDF
城乡融合中历史遗产保护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基于寻甸县柯渡镇的调查
19
作者 黄晶晶 熊开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89-94,124,共7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发展本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实现地方的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是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特色问题。历史遗产作为先民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以...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发展本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实现地方的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是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特色问题。历史遗产作为先民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以及民众日用不穷的生活依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该文以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为例,讨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过程中如何挖掘和发挥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回商文化底色,涂亮红色文化本色,增色旅游形象,实现地方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产 城乡融合 柯渡 永续发展 旅游小镇 特色文化
下载PDF
面向公众的历史工业景观——卢森堡贝尔瓦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之路
20
作者 林琳 朱恺奕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对不同的工业遗产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并指出适应性改造的必要性。文章揭示截至目前贝尔瓦尔项目更新的问题与不足,点明历史工业景观的可持续的转型对增强社区活力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历史工业景观 适应性改造 卢森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