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汉文学流程的文化观照 |
罗漫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2
|
行走的祝勇——祝勇的大散文革命及其局限 |
曹金合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3
|
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 |
孔艳梅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0 |
1
|
|
4
|
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知青一代人的文化震惊和历史反讽 |
梁丽芳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5
|
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超越性 |
吴玉杰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简论先秦历史散文的文化特性 |
邓乔彬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0 |
|
7
|
三大文化生态与中国叙事文化学 |
陈维昭
|
《文学与文化》
|
2021 |
0 |
|
8
|
叙述与改写——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研究 |
石杰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0 |
|
9
|
“小女人散文”的时代特色 |
白军芳
孙建乐
|
《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0
|
反读、细节、主体性——任蒙散文切入历史的三种方式 |
杨彬
|
《长江学术》
|
2018 |
0 |
|
11
|
智及与趣美的张力——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艺术真谛揭蕴 |
严冰
|
《龙岩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先秦叙事散文繁荣的原因 |
吕新峰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3
|
常敲汉字寄真情——孙淑彦散文艺术特色探析 |
欧俊勇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4
|
香港文学中的历史记忆与跨文化经验——董桥散文个案分析 |
郭红辉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5
|
苏轼史论散文思想文化价值管窥 |
关四平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6
|
史传散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边界——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
赵桐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9 |
2
|
|
17
|
诗意的历史观和时空交织的艺术笔法——论庄锡华散文《斜阳旧影》的美学特色 |
赵善华
|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0 |
|
18
|
个性化表达的盛筵——2014年度湖南散文创作综述 |
任匆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