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1
作者 Lu Guoyao 《宏观语言学》 2007年第1期46-59,共14页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oth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are traditional in methodology and they both deserve being treasured, passed on, and further developed. It will certainly do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if any of the two methods is given unreasonable priority. The author claims that the best or one of the best methodologies of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enc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uble-proof Method”. Meanwhile, this essay is also an attempt to put forwar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in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in 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not advisable to either treat Gui-mei as Quan-ma or vice versa in linguistic research.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respect always the language facts first,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very soul of lingu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methodology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istorical Data Double-proof method the LAW of Quan-ma and Gui-mei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Ping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14-33,共20页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echoes the call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demonstrates the in-depth advancement of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ata platforms have been built to facilitat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display,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In such a context,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begins to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ts contribution is highlighted in nine areas: historical climate, fluvial landforms, town economies, rural settlements, hydraulic societies,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cient cities, ancient maps and HGIS-enabled research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initiates a reform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at the same time upgrades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studies, facilitating the utilization of a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data(documents, ancient maps, remote-sensing images, archaeological information, etc.) for dynamic tracing and multi-factor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t present, restricted by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HGIS platforms remains slow and insufficient, making it difficult to extensively apply GI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HGIS)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3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试论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南 《长江学术》 2023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空维度的新的研究框架正在形成,以通语语音史为主、历史方音为辅的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正在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时代音系 通语语音史 历史方音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借鉴、继承与发展: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南北传统与西南民族史研究再思考
5
作者 龙晓燕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北重南轻”“北多南少”的特点。这固然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多寡有关,但民族史研究的知识生产也与对多民族语言文献挖掘的广度与深度、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及不同学术思想的激荡紧密相关。比较... 中国民族史研究呈现出“北重南轻”“北多南少”的特点。这固然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多寡有关,但民族史研究的知识生产也与对多民族语言文献挖掘的广度与深度、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及不同学术思想的激荡紧密相关。比较、总结和借鉴南北方民族史的研究传统和研究路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的一些可能性。既要批判性地引入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扩大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视野,又要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培养掌握民族语言文字的学者并加强多语种文献材料的利用,这是西南民族史突破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史 史学方法 多语种史料
下载PDF
梁启超、钱穆同名《中国历史研究法》史学理念平议
6
作者 曾侨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7-32,92,共7页
梁启超、钱穆同名《中国历史研究法》表达了他们对各自所处时代的史学思考。就相同点而言,二人都强调治史的现实意义;都主张史学应阐发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就不同点而言,梁启超注重辨析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希冀调和“英雄... 梁启超、钱穆同名《中国历史研究法》表达了他们对各自所处时代的史学思考。就相同点而言,二人都强调治史的现实意义;都主张史学应阐发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就不同点而言,梁启超注重辨析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希冀调和“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矛盾;钱穆关注构成历史主体的内涵,提出“文化即是历史”的观点。两部同名著作体现了学术代际递嬗过程中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凸显了梁启超和钱穆在不同时代学风下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学思想 学术史
下载PDF
汉语史研究基本理论范畴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无未 邸宏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3,共5页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 汉语史研究的事实发掘成果卓著,令人目不暇接,但理论滞后于实际的状况却愈显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还没有确立起来,所以导致我们连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的认识都十分模糊。范畴的概括化与系统化是一门学科成熟程度的标志。确立科学的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当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以汉语史研究科学体系为构建框架,突出汉语史科学范畴体系的特点,按相对稳定的定型化思维样式来表述。无论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属性、汉语史研究范畴认识类型,还是从汉语史研究范畴视野来看,汉语史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基本概念、分期理论、史料科学、理论模型、方法论、学术视野、学术评价、学术演化、学术关系、学术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汉语史研究 基本理论范畴 “框架”与“逻辑”
下载PDF
论全球华语研究的拓展与加深 被引量:11
8
作者 刁晏斌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13,共9页
时至今日,全球华语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犹有所待,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加深。"拓展"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主要指覆盖区域与覆盖内容的扩大,而后者则包括相对宏观的对全球华语起源与形成及... 时至今日,全球华语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犹有所待,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加深。"拓展"包括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前者主要指覆盖区域与覆盖内容的扩大,而后者则包括相对宏观的对全球华语起源与形成及其扩展分布路径等的考察,以及比较微观的对具体语言项目的显、隐以及发展变化的描写;"加深"则涉及"理论"与"事实"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华语及其研究理论基础的确定与深化、相关理论的应用、建设与创新等,后者则是寻找新的角度及手段,以求对相关语言事实作进一步高清晰度或细颗粒度的考察、分析与描写。上述拓展与加深的共同目标是把全球华语研究做大做强,使之提高到新的水平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华语 全球华语史 语言共时研究 语言历时研究
下载PDF
汉语方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全生 常乐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汉语方言近百年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为汉语方音史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汉语方音史的研究成为可能。利用各种历史文献进行方音史研究,是方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20世纪方音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历史文献是汉语方音史研究的坚实基石。&qu... 汉语方言近百年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为汉语方音史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汉语方音史的研究成为可能。利用各种历史文献进行方音史研究,是方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20世纪方音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历史文献是汉语方音史研究的坚实基石。"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是汉语方音史研究的最佳方法。开展历史方音的构拟工作是汉语方音史研究的任务之一。目前,既需要对汉语方言进行更加细致的平面调查和研究,也需要以已有的历史文献和平面调查结果为基础积极开展汉语方音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音史 历史文献 历史比较法 共时研究 历时研究
下载PDF
蒙文通与中国史学史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晓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84,共7页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 蒙文通是20世纪一位杰出但被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者。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自觉地区别于梁启超等人的模式,具有主通、明变、贵识的特色。蒙文通与同时代中国史学史研究者的异同以及他本人思想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史学观念的更新对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文通 中国史学史 史学观念
下载PDF
试论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无未 李光杰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8,111-112,共6页
汉语史研究理论存在着"语言评价"范畴,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此关注不够。它是评价主体对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历史客体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建立它,是汉语史研究中的科学性价值认知的需要;现实研究中的缺欠——科学... 汉语史研究理论存在着"语言评价"范畴,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此关注不够。它是评价主体对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历史客体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建立它,是汉语史研究中的科学性价值认知的需要;现实研究中的缺欠——科学价值评价的随机性与矛盾性——呼唤建立汉语史研究理论史评范畴,这更符合汉语史研究理论价值认知的科学化要求。回顾汉语史研究史评理论范畴历史,我们看到史评存在着严重的缺失,除一般性问题外,还存在着"话语霸权"和"话语殖民",以及学术群体组织和学术生活方式研究不够的问题。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核心还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理论模型和机制,包括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规范原则的科学制订、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操作规范流程、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合理性评估程序、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价值判断公正结果以及汉语史研究史评范畴评估过程监督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研究 史评理论范畴 “话语霸权” “话语殖民”
下载PDF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 被引量:7
12
作者 阮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1,共6页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变动时期。陶希圣在北京"非考据不 足以言学术"的气氛中,鉴于社会史论战理论之争的空泛,在学术上调整思路,整装重发,创办 《食货半月刊》,潜心收集史料,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史的研...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变动时期。陶希圣在北京"非考据不 足以言学术"的气氛中,鉴于社会史论战理论之争的空泛,在学术上调整思路,整装重发,创办 《食货半月刊》,潜心收集史料,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在193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异 军突起。但这一中国近代史学颇具意义的学术史却因诸种原因未被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希圣 《食货半月刊》 近代史学流变 中国经济社会史
下载PDF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无未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111-112,共5页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 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以东亚各国深厚的语言学学术积淀为基础,形成研究的固定的汉语史理论系统模式,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前景。对东亚语言学视阈下汉语史研究理论、预期目标、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前提、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论述,将为国内外汉语史研究者提供一个非常详实而科学的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语言学视阈 汉语史研究 理论体系 预期目标 范式
下载PDF
章太炎的国学概念及其品格与精神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3,164,共7页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国学 语言文字 小学 国学研究
下载PDF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被引量:45
15
作者 鲁国尧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共6页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的“二重证据法”,笔者提倡此法。也运用此法,写成《“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笔者还提出语言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指出“鬼魅犬马化”和“犬马鬼魅化”都是值得警惕的现象,实事求是是语言研究的基石,是语言学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考证法 历史比较法 汉语研究 "犬马鬼魅法则" 二重证据法 "颜之推谜题"
下载PDF
汉语西北方言语音演变的历史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76-81,共6页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西北方言 语音 演变 历史 来源 研究
下载PDF
国学运动新倾向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桃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4,285,共9页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 中国二十世纪之初兴起的国学运动具有显著的国粹主义性质。自1919年一种新思潮在国学运动中出现,提倡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此后在对新材料研究、白话小说考证和古史讨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使新倾向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古史辨派和历史语言学派均属于新倾向的两个流派,它们的发展促进"新考证之盛行"。此种新的科学考证方法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并吸收了西方近代实证主义方法,它为中国学术提供新的事实依据,澄清历史与文化的诸多重大疑案,纠正传统文化观念的谬误,成为中国传统学术转向现代学术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国粹 古史辨 历史语言研究 科学考证方法
下载PDF
朱谦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树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9-176,共8页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章体例;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q... 朱谦之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学科的真正开创者,这表现在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专著并从6个方面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将重点著作作为选题的方式设计篇章体例;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运用三重证据法诠释殷商哲学史料;划分三个阶段展示易学哲学史料的演变历程;使用三派分析法分疏老庄哲学史料;以"去粗取精"为主要原则整理近代思想史料。概括而言,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有学科观念鲜明、学术立场坚定和方法论意识强烈等特点,但也存在篇章体例设计欠规范化、科学化和对史料学方法的理论阐释不够集中、不够充分、不够系统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谦之 史料学 中国哲学史研究
下载PDF
训诂学与汉语史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志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0,共5页
训诂学与汉语史是两个既不相同而又紧密关联的学科,虽然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时代有先后,研究的目的各有侧重,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都主要是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语言材料为依据的,因此两者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又存在着难以截然分离的密切... 训诂学与汉语史是两个既不相同而又紧密关联的学科,虽然这两个学科产生的时代有先后,研究的目的各有侧重,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都主要是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语言材料为依据的,因此两者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又存在着难以截然分离的密切联系。在提倡多学科融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汉语史研究与训诂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隔绝则互损,沟通则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汉语史 研究 有机结合
下载PDF
扎实推进中国当代史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良玉 李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4-33,共10页
青年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学术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制度化的读书,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对于博士生教育而言,要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写作锻炼、预答辩、修改定稿五个环节上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得到十个方面的提高。要正确认识... 青年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学术事业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制度化的读书,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对于博士生教育而言,要在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写作锻炼、预答辩、修改定稿五个环节上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得到十个方面的提高。要正确认识中国当代史的知识属性,划清它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与现实政治保持距离,与现实社会若即若离,与现实课题亲密接触,不断提高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公信力。要正确理解社会史的学术内涵,科学设计选题,从资料工作开始,扎扎实实地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中国当代史 历史知识 学术公信力 社会史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