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e and Prospec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
作者 Feng Lei Fang Jiangpi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5期9-12,共4页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bas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re analyzed, showing that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application field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re discuss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IS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development prospects Application fields
下载PDF
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张斌 尹鑫 杨文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9,共13页
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档案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经基本成型期(1952—1996年)、转型发展期(1997—2011年)、创新发展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完整丰富学科体系的跨越发展。环顾... 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档案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回顾历史,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发展历经基本成型期(1952—1996年)、转型发展期(1997—2011年)、创新发展期(2012年至今)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完整丰富学科体系的跨越发展。环顾当下,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对立足中国国情与深耕中国实践的重视、对学科体系和内容彰显中国特色的重视、对创造性地转化国外理论和经验的重视。面向未来,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仍需扎根中国大地,进一步提炼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中国元素;立足专业内涵,进一步发掘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特色元素;放眼国际社会,回应学科体系建设的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 学科体系 历史发展 学科建设
下载PDF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侯怀银 梁林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创、初步发展、以俄为师、艰难探索、恢复与重建以及深入发展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在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期问题等方面获得... 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经历了初创、初步发展、以俄为师、艰难探索、恢复与重建以及深入发展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在学科基础、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期问题等方面获得了积极进展。新时代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凸显学科自主发展意识、优化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史料挖掘工作,加强学科的对外交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外国教育史 学科发展 学科自主发展 研究队伍 史料挖掘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性形成与时代性发展
4
作者 王瑞荣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1-112,117,共3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身借助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以及中华传统生态文明智慧,延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环境治理体系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生活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也打造了阶段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身借助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以及中华传统生态文明智慧,延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环境治理体系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产生活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也打造了阶段性、历史性和转折性的文明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形成与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时代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持续深化国家领导人环境治理的相关理论,并且及时进行创新性延伸,能够推动新时期社会稳定发展和持续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历史性形成 时代性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的创新意涵及其现实价值
5
作者 黄文燕 《理论建设》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建构、内嵌、表征于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继承西方文明发展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超越此前西方理性决定论、精英主体论、文明永恒论、社会改良论的思维定势,在文明发展问题上开创出“实践本源”的阐...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建构、内嵌、表征于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继承西方文明发展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超越此前西方理性决定论、精英主体论、文明永恒论、社会改良论的思维定势,在文明发展问题上开创出“实践本源”的阐释范式、确立“群众创造”的根本立场、揭示“共产主义”的前景指向和阐明“社会革命”的更替形式,开启人类文明思想史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篇章。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研析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的创新意涵,有助于在西方思想史比较视域下,重点把握其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则,并能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发展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的文化使命
下载PDF
从丝绸之路研究看日本学者的文明交往史视野
6
作者 陈奉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日本学者在丝绸之路研究中,以发展的和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问题,提出了丝绸之路是“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求道之路”等许多有益的观点,强调文明交往的意义、作用与价值,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各个不同文明体... 日本学者在丝绸之路研究中,以发展的和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问题,提出了丝绸之路是“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求道之路”等许多有益的观点,强调文明交往的意义、作用与价值,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各个不同文明体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使用东方本土材料,以东方人的史观观察东方社会在生生不已的交流中发生的变迁。日本学者的丝绸之路研究非常复杂,既有比较纯粹的学问学术,也有为现实政策服务的种种努力。对日本学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应该采取批判地借鉴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模仿与崇拜,更不能削足适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明交往 历史视野 发展史观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论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易美宇 鲁明川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1,156,共9页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 生产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资本论》的历史哲学意蕴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文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9,187,188,共11页
马克思是历史哲学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在对以“永恒论”为基调的“一般历史哲学”的“批判性拒绝”中,马克思推出了以“发展论”为核心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遵循了哲学服务历史的基本取向,并沿着两条并行不悖... 马克思是历史哲学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在对以“永恒论”为基调的“一般历史哲学”的“批判性拒绝”中,马克思推出了以“发展论”为核心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遵循了哲学服务历史的基本取向,并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稳步推进了他的“历史之思”:一是依托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深入物质生产领域探掘了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二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武器切近现代工商业实践格局,洞悉了资本主义的前景和命运。据此而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竭力探掘社会历史的根源并展开对资本主导下的经济运行规则和文化道德机制的实质性批判,确证了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类解放为核心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哲学运思路向。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就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历史性批判,它在回应“时代之问”中完成了关于人类“历史之谜”的哲学思考。这种历史哲学以“世界历史”为基本定向,以“人类社会”为立脚点,实现了对“当代的自我阐明”,开辟了历史哲学的新境界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历史哲学 社会形态 发展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想象力
9
作者 王天夫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6,共7页
社会学在欧洲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学的起源和建设都表明,社会学学科的开创和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紧密相联;社会巨变往往也是孕育社会思潮和社会理论的机会。综观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20世纪之交的旧制度解体与国族救亡... 社会学在欧洲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学的起源和建设都表明,社会学学科的开创和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紧密相联;社会巨变往往也是孕育社会思潮和社会理论的机会。综观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20世纪之交的旧制度解体与国族救亡开启了学科的发端,介绍引进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社会改造与国家发展的道路探索之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社会学学科重建,学习和借鉴了当前发达社会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经验材料,也培养了大量研究人才。如今,数字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社会学带来了学科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学学人应当发挥时代想象力,植根于中国大地,由学习和借鉴转变为引领与创造,积极参与学术规则的制定与社会实践的建构,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科发展历史机遇 时代想象力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再理解及当代价值
10
作者 王子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45,共5页
马克思对人的阐释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根本,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提出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独特见解。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 马克思对人的阐释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根本,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提出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独特见解。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踏上新征程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时代内涵,不断增添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风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抽象的思想活动 现实的历史活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内涵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全国 杨雪梅 +8 位作者 王应宽 李文哲 夏晨曦 徐广印 茹光明 孙勇 王艳锦 王振锋 李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298,共6页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该研究依据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思想与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新的内涵,探讨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的演变。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 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该研究依据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思想与新要求,提出了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新的内涵,探讨了农业工程学科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的演变。生态文明时代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从农业生物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拓展、理论体系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研究方法应具备系统工程思维,并对国内外农业工程学科探索实践的事例进行了分析,为社会持续繁荣的农业文化伦理形态提供技术支撑,使农业工程学科成为推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生态 文明 学科内涵 学科发展
下载PDF
在大变局中研发风景园林学的新引擎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锐 钟乐 赵智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治理的...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主流化,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需求,其危机则体现为对学科的刻板认识、研究硬核缺失、行业被边缘化和教育的僵化。农业和工业文明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3项驱动力分别是中国本土风景园林知行传统、苏联和东欧风景园林相关教育与实践,以及西方风景园林学学科思想。在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研发具有高站位的学科发展目标、聚焦的学科发展关键问题、完整的学科核心竞争力结构3个基本属性的风景园林学新引擎,其原动力是包含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在内的价值观,助燃剂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包含面向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导航组件,基于风景园林科学研究的助推组件,从科学研究到规划设计的转换组件,基于高质量规划设计实践的示范组件,以及以地境营造为核心的风景园林教育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大变局 新引擎 学科发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燕茹 胡兆量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3,68,共4页
战争的发生通常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战场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秦到清两千余年间 ,战争频繁 ,战场遍布全国。内部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河南、陕西、江苏、山东、山西、安徽等省 ;... 战争的发生通常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战场的地理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秦到清两千余年间 ,战争频繁 ,战场遍布全国。内部战争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河南、陕西、江苏、山东、山西、安徽等省 ;外部战争中心则位于甘肃、河北、陕西、河南、新疆、辽宁和青海等三北地区。战场的地域分布对区域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战场 地域分布 内部战争 外部战争 战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学术笔谈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玉亭 袁奇峰 +3 位作者 马向明 邹兵 黄慧明 罗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70,共8页
自201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及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成为行业热点,并引起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工... 自2018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及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成为行业热点,并引起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为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以及规划学科与行业发展,本刊编辑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六位学者与业界专家就国土空间规划的广泛议题进行探讨。首先,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共存,刘玉亭教授认为不仅要在目标导向上做好多规合一转变、生态文明托底建设、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兑现,还要在内容编制中实现关键科学问题的落实;同时,面对更加复合、复杂的编制要求与成果体现,如何在庞杂、多层级的规划体系中实现部门、职能和制度的高效整合是关键,要充分意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是颇具差异化、具体化的长期动态博弈过程,与之匹配的学科与行业的发展都要突破传统模式,充分延伸其发展内涵。围绕新时期规划的发展定位问题,袁奇峰教授通过溯源城市与规划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出现是契合当下国情的调整,相比于关注投入产出最大化和减少损益,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更应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当今的规划要从辖区整体和长远发展的立场出发,成为兼顾经济发展、生态维护、政府失灵规避的决策过程和土地开发管制的行政制度。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中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的转变,马向明总工程师认为问题诊断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而旧式的目标导向实际上则造成了实施层面成为短板的现实;国土空间规划所补充的结果导向原则,有利于推动部门间的协调以保证实施的连续性,但现实中依旧可能面临着目标与结果脱节、部门合作与政策整合困难的窘境。围绕行业与学科发展中变与不变的话题,邹兵总规划师指出,一方面要意识到新形势下规划范畴和内容、工作要求以及技术手段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的调整,强调落实一张明确的蓝图、囊括更加广泛的编制内容和拓展学科知识覆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坚守规划的本质,包括规划分析与发展的基础逻辑、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发展追求以及空间方案的具体落实。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空间价值再塑,黄慧明总规划师提出了以存量带动流量、以整备重构空间、以效率配置资源、以民生提升品质的四点主张,而“分区+分类”的划定与更新思路则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评估,也有助于规划和实施环节的衔接。面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多规合一”的要求,罗彦总规划师围绕目标与理念、方法与内容、实施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讨论,认为“三调”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自然地理格局是空间图底上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限定;而统筹性的规划权责分配是实施的关键保障,规划要把公共设施、资源和空间效率一并囊括并视作未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生态文明 多规合一 治理能力 空间价值 学科发展
下载PDF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24
15
作者 林学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 人类由逐水而居到凿井取用地下水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转折。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具有分布广泛、水质良好、变化稳定、便于利用、不容易受污染等优点,因此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地下水本身既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营力、信息载体、生态环境因子和灾害因子。因此开展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规律的研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布局设计和实施等水文地质研究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生活、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学科。笔者着重论述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是和人类社会的诞生、繁衍和发展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该学科已从原来的基础学科逐渐向应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后在加强水文地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十分重视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和面向市场应用的研究。最后,从世界面临严重缺水和水污染的现实、科学发展的必然和国际学术组织和学者对地下水学科的重视,以及当前人才市场对该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指出,21世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 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下载PDF
从多元城市文化到城市文明转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小柳 胡敏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25-132,共8页
作为人类学研究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都市人类学基于多元文化研究的传统,在城市形态与发展模式、城市移民与族群研究、都市文化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大量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成果。当前,中国已进入一个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会的文... 作为人类学研究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都市人类学基于多元文化研究的传统,在城市形态与发展模式、城市移民与族群研究、都市文化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了大量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成果。当前,中国已进入一个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会的文明转型进程,面临着经济层面转型、城乡关系调整、移民城市的形成与治理、区域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等诸多问题。对此,都市人类学应在文明转型的视野中,从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人类学 城市文明转型 学科发展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绿色发展是由作为社会存在构成部分的自然物质条件的可持续性、社会结构的绿色化、社会进步的绿色化以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的绿色化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社会有机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目标的绿色化来促进发展。绿色化即生态... 绿色发展是由作为社会存在构成部分的自然物质条件的可持续性、社会结构的绿色化、社会进步的绿色化以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的绿色化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社会有机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目标的绿色化来促进发展。绿色化即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按照绿色化原则实现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应该在唯物史观的高度,科学把握绿色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绿色发展 绿色化 生态文明 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中国史学之连续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瞿林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发展,孕育了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以其固有的特点即史官、史馆制度的存在,撰写本朝史、前朝史的传统和史学家对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的坚守等,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以丰富的、多种表现形式的... 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发展,孕育了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中国史学的连续性发展,以其固有的特点即史官、史馆制度的存在,撰写本朝史、前朝史的传统和史学家对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的坚守等,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以丰富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历史撰述,雄辩地证明与阐说中国文明不曾中断的历史事实;二是从精神和情感层面揭示出中国历史上各族间历史文化认同之趋势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中国之所以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必然性;三是为史学自身积累了厚重的思想遗产和学术话语,成为当今历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中国史学 连续性发展 特点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中国地震考古学发展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晓春 余小洪 马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中国的地震考古工作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成为一门学科。40年来,在理论方面、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过对国内外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进行初步比较,可以明确我国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诸多优势与不足。为更... 中国的地震考古工作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成为一门学科。40年来,在理论方面、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过对国内外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进行初步比较,可以明确我国地震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诸多优势与不足。为更好的促进我国地震考古学学科的发展,我们应当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多学科合作以及重视现代地震遗存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考古学 历史地震 学科发展
下载PDF
论信息管理科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文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信息管理科学是相关学科多元交叉的科学成果。信息科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为其提供了科学基础。其历史任务是为社会信息化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其与各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关系 ,确定其在人类... 信息管理科学是相关学科多元交叉的科学成果。信息科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为其提供了科学基础。其历史任务是为社会信息化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其与各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关系 ,确定其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信息管理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在社会管理学框架内 ,建设一个由基础、应用和工程技术三方面内容构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科学 科学基础 学科建设 学科定位 学科性质 学科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