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版本源流考
1
作者 张若水 陈婷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明代熊宗立所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是首部通俗化《难经》注本。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为学习《难经》的门径书。其四卷本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六卷本始于原书。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明代熊宗立所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是首部通俗化《难经》注本。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为学习《难经》的门径书。其四卷本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六卷本始于原书。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国内外馆藏情况,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发现该书国内传本有四仁堂本、富春堂本、种德堂本及存德堂本,上述传本均源自同一四卷本,且与原刻本分卷不同,阙误较多,整体质量较差,皆非善本。日本传本始于谷野一柏所刊天文五年(1536年)本,又有元和三年(1617年)、宽永四年(1627年)、宽永十年(1633年)、正保二年(1645年)刻本,及以和刻本为基础的活字本、抄本。日本传本内容完整,版面清朗,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该书原貌。此外,该书尚有朝鲜刻本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版本 熊宗立 中日韩医学交流
下载PDF
从《东瀛诗选》的编选看汉诗对俞樾的逆向反馈
2
作者 李雯雯 严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日本汉诗整体西传回归中国视野的表现即为《东瀛诗选》的编纂。俞樾的诗学源流观念在《东瀛诗选》的编纂中一目了然,《东瀛诗选》撰辑过程中的文艺批评亦使俞樾的文学认知思维体系得到延展和补充。文章此为切入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俞樾对《东瀛诗选》的编撰,探究日本汉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逆向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东瀛诗选》 汉诗 逆向反馈 中日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日本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战争观探析——以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为例
3
作者 蔡瑶 蔡佳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二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不断,围绕“改善”和“改恶”交织发展,总体呈现右倾化。通过对日本现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中有关中日间战争的叙述进行文本分析,剖析该教科书中战争观的特征及形... 二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不断,围绕“改善”和“改恶”交织发展,总体呈现右倾化。通过对日本现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中有关中日间战争的叙述进行文本分析,剖析该教科书中战争观的特征及形成逻辑,深入了解当前日本官方对战争问题的基本态度,以及日本青少年阶层接受战争观教育的现状。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日本现实政治利益与文化传统的复杂纠葛,是各方力量多维博弈的结果,集中体现了日本现实的国家意志与利益。辨析和反思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战争观的本质,加强对青少年阶层正确战争观的引导,对中日两国关系、走和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观 历史记忆 历史教科书 中日关系 山川版《详说日本史B》(改订版)
下载PDF
朝鲜王朝林象鼎《林氏历代史统》之史学特色
4
作者 张璐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18世纪初,朝鲜王朝学者林象鼎在书筵以《少微通鉴节要》为启蒙教材教导世子学习中国古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不能完整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此萌发了以纲目体例重新整理中国历代古史的愿望。他以中国历代通鉴类史书为底本,以朱子正统论为... 18世纪初,朝鲜王朝学者林象鼎在书筵以《少微通鉴节要》为启蒙教材教导世子学习中国古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不能完整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此萌发了以纲目体例重新整理中国历代古史的愿望。他以中国历代通鉴类史书为底本,以朱子正统论为确立中国正统王朝的标准,整理了上起上古帝尧陶唐氏,下至明崇祯十七年的中国历代通史,编成《林氏历代史统》。编撰过程中,林象鼎较之中国通鉴类史书更为遵循朱子《纲目》凡例,强调正统论。这表明朝鲜王朝以程朱理学立国,正统论成为朝鲜儒学界倡导尊周思明的理论武器,而确认中国历代王朝的正统性,实际上也就是确认朝鲜本身作为“小中华”的正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象鼎 《林氏历代史统》 正统论 中国通史 中韩史学交流
下载PDF
近八十年来华南高校内迁史料整理与研究
5
作者 张玉龙 童顺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华南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高校内迁史料的收集整理,自抗战时期即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目前,相关史料的整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遗憾。整理和编撰完整而系统的综合性华... 华南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高校内迁史料的收集整理,自抗战时期即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目前,相关史料的整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遗憾。整理和编撰完整而系统的综合性华南高校内迁史料既有助于推进抗战时期华南高校内迁史的研究,亦有助于推进整个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史研究的深化,非常必要且完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华南高校内迁 史料整理 史料研究
下载PDF
Exchange Rate or Wag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Japan and China versus the United States 被引量:3
6
作者 Ronald McKinnon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05年第5期11-27,共17页
Under the world dollar standard, a discrete appreciation by a dollar creditor coun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China or Japan, has no predictable effect on its trade surplus. Currency appreciation by the creditor... Under the world dollar standard, a discrete appreciation by a dollar creditor coun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s China or Japan, has no predictable effect on its trade surplus. Currency appreciation by the creditor country will slow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eventually cause deflation but cannot compensate for a saving-investment imba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a fixed exchange rate, however, differential adjustment in the rate of growth of money wages will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ll be better balanced between high-growth and low-growth economies, as between Japan and the U.S. from 1950 to 1971 and China and the U.S. from 1994 to 2005, when the peripheral country's dollar exchange rate is fixed so that its wage growth better reflects its highe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qualified case for China moving toward greater flexibility in the form of a very narrow band for the yuan/dollar exchange rate, as a way of decentralizing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ng,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hange rate dollar standard trade balance china japan
原文传递
Exchange Rate Regime, Financial Market Bubbles and Long-term Growth in China: Lessons from Japan 被引量:3
7
作者 Gunther Schnabl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7年第1期32-57,共26页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视域中的中日青年交流评析——以“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为中心
8
作者 师艳荣 《东北亚学刊》 2023年第5期71-84,148,共15页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 中日青年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助推中日关系发展的桥梁作用。中日两国为纪念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施的“中日青年友好交流项目”,自1979年启动以来已持续开展44届,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和稳定的交流模式。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首个政府间青年交流项目,在公共外交和培养青年人才方面很有成效,增进了两国青年的沟通互信,提升了中日青年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社会奉献意识。受近年中日关系下行态势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虽然该项目的交流规模有所萎缩,交流模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但交流始终持续。面对中日关系现状,强化青年交流既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需求,也是两国青年的现实需要。未来应不断创新交流模式,扩大交流规模,使青年交流更好地发挥公共外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日青年交流 交流机制 交流模式 相互认知
下载PDF
唐室孔雀明王经法及其在东瀛的赓续 被引量:2
9
作者 柴杰 杨富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唐代龙王祈雨信仰盛行,唐朝皇室特别推重与龙王祈雨息息相关的孔雀明王经法,将《孔雀明王经》置于极高的位置。孔雀明王经法修持到一定程度会与广大龙王及龙族结下殊胜善缘,并得其强大的助力。《孔雀明王经》中有龙王名号190个之多,既... 唐代龙王祈雨信仰盛行,唐朝皇室特别推重与龙王祈雨息息相关的孔雀明王经法,将《孔雀明王经》置于极高的位置。孔雀明王经法修持到一定程度会与广大龙王及龙族结下殊胜善缘,并得其强大的助力。《孔雀明王经》中有龙王名号190个之多,既有降雨功能又有止雨功能,此外还有护国的功能,这些都合乎唐朝统治者的需要,至唐代经由高僧义净、不空的反复重译,影响巨大,得到唐朝统治者敬信。由于这种密法仅在唐皇室推行,故而文献记载很少。会昌灭法后,孔雀明王经法隐退,走向民间。在会昌灭法前后,这种密法经由入唐求法僧携归东瀛日本,同样在日本皇室秘传,相关文献记载甚多,除唐代文献记载的祈雨功能外,又多出了息灾、驱邪祛病、安产等功能。借由日本文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推唐朝的孔雀明王经法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教 祈雨 孔雀明王经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鲁迅与顾琅早期地质作品新论——《中国地质略论》与《中国矿产志》知识来源考
10
作者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89-1605,共17页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地史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佐藤传藏《地质学》(1898)一书,有关煤炭内容以及中国煤田分布图则来自日本海军少将肝付兼行发表在《太阳》(1903)杂志上的《东方之煤源》一文;《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的编撰很大程度上是面对西方列强觊觎中国警醒国人而作,也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中国地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琅 中国地质略论 中国矿产志 中日科学交流
下载PDF
增补与辑佚:《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日本观感”演讲的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丽雪 袁洪权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几次演讲日本观感的报道,探析《华北日报》对冰心四十年代的人物塑造与宣传,展现冰心四十年代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内与外的努力,以此试完善此前学界的相关论述,提升冰心访日归国演讲文献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7年 《华北日报》 冰心 演讲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新见日藏罗振玉与内藤湖南书札六通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浩 黎菁予 《国际汉学》 2023年第1期136-143,158,159,共10页
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罗振玉致汉学家内藤湖南书札数通,多未见于国内外学界。本文选取内容较充实的六通进行梳理考释,其中一通为1902年罗振玉书于上海,五通书于流寓京都时期(1916-1919),内容以学术交流和资料互通为主,可分为“日本... 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有罗振玉致汉学家内藤湖南书札数通,多未见于国内外学界。本文选取内容较充实的六通进行梳理考释,其中一通为1902年罗振玉书于上海,五通书于流寓京都时期(1916-1919),内容以学术交流和资料互通为主,可分为“日本考察”“影印善本”“学术代购”“诗文转呈”“中日文人友谊”“关于《帖木儿传》”,所提及的人物、事件,可与其他史料互补,是清末民初中日文化与学术交流研究的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内藤湖南 清末民初 罗氏书札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宋元禅僧墨迹的形成及在日本的流布
13
作者 江静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8-155,F0003,共9页
日本保存了近千件宋元禅僧的墨迹。这些墨迹是中日禅者交流的产物,东传日本后,首先作为寺院宝物被珍藏;16世纪以后,作为日本茶人与禅僧对话的媒介,成为抹茶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数寄者”的收藏品;随着20世纪前期各... 日本保存了近千件宋元禅僧的墨迹。这些墨迹是中日禅者交流的产物,东传日本后,首先作为寺院宝物被珍藏;16世纪以后,作为日本茶人与禅僧对话的媒介,成为抹茶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治维新以后,成为“数寄者”的收藏品;随着20世纪前期各类文化机构的创立,这些墨迹成为人们鉴赏与研究的对象。这一过程生动地表明:日本藏宋元禅僧墨迹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交融的产物,并成为特定历史演进过程中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探寻以宋元禅僧墨迹为代表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之背后深藏的本质与规律,乃是我们理解与把握中日文化交流、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乃至人类人明史的有效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代 禅僧墨迹 日本茶道 中日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研究述论
14
作者 胡唯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7期21-24,33,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的宏观性考察、对中日诗人交流及影响的个案性探讨及对中日诗人及诗论影响比较的论说辨析等领域。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呈示出对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研... 新世纪以来,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对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的宏观性考察、对中日诗人交流及影响的个案性探讨及对中日诗人及诗论影响比较的论说辨析等领域。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呈示出对中日传统诗学交流及影响研究的多元推进与学术贡献,有力地夯实了东亚古典诗学的学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传统诗学 中日交流影响 研究领域 学术成就
下载PDF
古今学术之变与史地学科之间--中日两国历史地理学早期发展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邢云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1期141-153,163,共14页
中日两国地理学的近代化息息相关,可比性强,这在两国历史地理学的引入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日本在明治(1868—1911)中后期自欧洲引入历史地理学,相关讨论主要由史学界发起,探讨学科属性的同时也注重其“科学性”。但直至明治末... 中日两国地理学的近代化息息相关,可比性强,这在两国历史地理学的引入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日本在明治(1868—1911)中后期自欧洲引入历史地理学,相关讨论主要由史学界发起,探讨学科属性的同时也注重其“科学性”。但直至明治末年地理学完成近代化转换后,历史地理学方得到真正发展。20世纪头20年,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自日本和西方两度传入,两代地学家分别在传统舆地之学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学或地理学之中吸纳“历史地理”。对于率先完成现代学术体系建设的近代日本而言,影响早期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地理学理论的发达程度,而中国则面临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以及现代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范式革新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近代化 历史地理 中日比较
下载PDF
浅析妈祖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历程
16
作者 刘周卿 《妈祖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湄洲,后普及至中国沿海地区,并通过当时发达的海上贸易东渡扶桑,依托商人、僧侣、难民等多方力量传播到日本。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的妈祖信仰东渡日本后,与日本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神道佛信仰相融合,实现了...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湄洲,后普及至中国沿海地区,并通过当时发达的海上贸易东渡扶桑,依托商人、僧侣、难民等多方力量传播到日本。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的妈祖信仰东渡日本后,与日本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神道佛信仰相融合,实现了在日本的本土化,逐渐成了日本本地的神。探究妈祖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历程不仅对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于当今全球化视角下推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信仰 本土化 中日交流
下载PDF
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京师行与1764年朝鲜通信使 被引量:12
17
作者 夫马进 蔡亮(翻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 在朝鲜与清朝的文化交流史上,1765年洪大容的中国之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启了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推动了朝鲜学术文化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洪大容与中国知识分子之间展现了"天涯知己"般的深厚友情。除燕行使外,朝鲜还有一条通往日本江户的通信使路线,1764年元重举就曾以此身份出使日本。如果将同时代燕行使与通信使的记录叠合观察,可以看到中、日、韩三国各自学术、文化及精神的相位。此外,从洪、元与中、日知识分子的交往经历,可以发现18世纪中、日存在相似的"情"的世界,而朝鲜则无。日本"古学"与清朝考证学都将"情"置于积极主张的地位,这造成了中、日两国与信奉朱子学、宋学的朝鲜在精神世界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使 通信使 文化交流史 中国 朝鲜 日本
下载PDF
汇率及其波动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兴 李巧莎 吴宇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4,共7页
日本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影响日本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本文拟从汇率因素切入,并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事实数据和特征为背景,研究日元与人民币双边真实汇率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通过GA... 日本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影响日本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因素可能有多种,本文拟从汇率因素切入,并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事实数据和特征为背景,研究日元与人民币双边真实汇率对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通过GARCH模型对双边真实汇率的波动进行测算,然后以此变量和真实汇率变量为基础,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真实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流入我国的日本FDI带来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双边真实汇率及其波动均对FDI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该影响同理论预期相吻合,说明真实汇率是影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 汇率波动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下载PDF
丁福保与近代中日医学交流 被引量:20
19
作者 牛亚华 冯立昇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4期315-329,共15页
丁福保(1874-1952年)是20世纪前期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他在中日医学交流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丁福保1909年赴日考察近代医学和进行医学交流的情况;对丁氏翻译日文医学著作的工作进行了... 丁福保(1874-1952年)是20世纪前期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他在中日医学交流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丁福保1909年赴日考察近代医学和进行医学交流的情况;对丁氏翻译日文医学著作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丁氏医学译著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传播情况的分析,着重探讨了他在引进近代西医学和日本学者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成果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著作 丁福保 行医 西医学 中医药 赴日考察 前期 中日 交流 期中
下载PDF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0
20
作者 司徒尚纪 许桂灵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28-636,共9页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隋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其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产生海神妈祖崇拜、传入占城稻种等,深刻改变了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明代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其由盛转衰。基于番薯、玉米等新作物传入和利玛窦来华宣传西方科技和宗教,以及澳门、肇庆2个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形成,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引起中国粮食生产一场革命和某些观念文化的改变。清代前期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而新辟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线,带来以广州十三行商帮崛起、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鼎盛时期。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完全改变了中西贸易的性质,持续了2 000多年的海上丝路,自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演变 中国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