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次“文代会”与新文学传统的规范化阐释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慧翼 温儒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文代会"),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确定了"两条路线斗争"的文学史叙事线索,派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史系统。"文代会"对纷...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文代会"),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确定了"两条路线斗争"的文学史叙事线索,派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史系统。"文代会"对纷纭复杂的文学史现象作了梳理,其中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结论对现代文学史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中国文艺生产与管理体制的形成,是以"文代会"为发端,并由此获得理论支持。"文代会"显示了一个特殊年代对于文学传统的理解力,同时也表现出难于超越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时代变迁,"文代会"的思想、观念和概念有些已被摒弃,有些则在文学史书写中延续下来,甚至存留在"集体意识"之中,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新文学历史的"想象"。本文试图从几个最有影响的概念作为切入点,考察这一带有界碑性质的史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文代会” 现代文学传统 文学史观 文艺政策
下载PDF
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人性书写的历史关系和艺术传统
2
作者 徐肖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3-127,共5页
本文力图对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人性书写的历史关系和艺术传统作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人性书写 历史关系 艺术传统 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片净土——沈从文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3-127,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于风云激荡的重大历史变迁时期,对旧时代一切封建、专制、腐朽、残暴的大胆揭露和深刻反思,藉此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物质和精神状态,实现民族的崛起和复兴。矫枉过正之下数千年传统文化弱点被畸形放大,以"打倒...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于风云激荡的重大历史变迁时期,对旧时代一切封建、专制、腐朽、残暴的大胆揭露和深刻反思,藉此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物质和精神状态,实现民族的崛起和复兴。矫枉过正之下数千年传统文化弱点被畸形放大,以"打倒孔家店"肇始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被革命文学彻底否定。沈从文作为独特的个体迥异于时代潮流,透过社会政治历史进程跳跃的表象观照社会人生,遵从艺术规律,注重文化传承,以淳朴手法、清新风格潜心描绘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情境,将隐藏于个体的普遍人性的描绘与抽象的意识形态抒发相比较而存在。沈从文在静谧冲和的心境中营造的和谐、宽容、悲悯、博爱的精神乐园,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片珍贵的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沈从文 历史视角 创作理念 艺术风格 文学净土
下载PDF
历史·文学·审美·真实——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初步考察
4
作者 叶炜 高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一直延续着《史记》编年体的体裁,呈现出历史性。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不同的编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自夏志清先生编写《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一直延续着《史记》编年体的体裁,呈现出历史性。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不同的编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自夏志清先生编写《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文学审美性开始得到关注,这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新变。近来,"世界中"的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又一新意。但是,不管是文学审美性还是"世界中",文学史的编纂始终离不开传统性的范畴。而我们更是呼唤不被遮蔽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历史性 文学审美性 传统性 文学真实
下载PDF
江西书院序跋记赋等文本价值刍议
5
作者 温世亮 温春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6-40,127,共6页
江西是古代书院文化的发达区域。江西书院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命脉,借助文史典籍中的序、跋、记、赋等而得以传布。这些为江西书院所创作的序、跋、记、赋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它们不仅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而... 江西是古代书院文化的发达区域。江西书院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命脉,借助文史典籍中的序、跋、记、赋等而得以传布。这些为江西书院所创作的序、跋、记、赋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它们不仅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书院 序跋记赋 文史价值 当代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