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1978—2023)的知识图谱分析
1
作者 王康乐 张晓燕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西北边疆地区历史是各民族交往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北边疆史地主题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近50年的主题脉络,整体把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 西北边疆地区历史是各民族交往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北边疆史地主题的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样本,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近50年的主题脉络,整体把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发现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了“清代”“边疆政策”“边疆治理”等聚类热点,西北边疆史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西北边疆史地相关概念的界定、历史维度研究、实践价值研究三大方面,预测下一阶段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热点包括西北边疆史地如何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发掘整理宣传的重点、新时代西北边疆史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桥梁、西北边疆史地跨学科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边疆史地 知识图谱分析 研究脉络 前沿演进
下载PDF
1949年以前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采集研究史
2
作者 阿晓东 徐杰 于宁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3年第4期428-435,共8页
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1949年以前以外国人采集的标本数量居多。中国人在西北地区的苔藓植物采集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规模采集在1937年北平植物研究所西迁陕西省武功之后。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外国人... 中国西北地区苔藓植物的采集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1949年以前以外国人采集的标本数量居多。中国人在西北地区的苔藓植物采集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规模采集在1937年北平植物研究所西迁陕西省武功之后。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外国人主要是来自俄国、意大利、法国的5位采集者。中国人有秦仁昌、刘慎谔、夏纬瑛、孔宪武、钟补求、傅坤俊、刘继孟等近20位老一辈植物学家。1949年以前采集的苔藓植物标本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苔藓植物分类学及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整理出1949年以前在西北地区采集过苔藓植物的采集人、采集的时间、地点和新种的文献等信息,为西北地区苔藓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历史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苔藓植物 标本采集 研究史 1949年以前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概貌 被引量:6
3
作者 计文化 王永和 +3 位作者 杨博 张静雅 辜平阳 高晓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7,共13页
西北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能源与大宗紧缺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北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和后备基地,是“一带一路... 西北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能源与大宗紧缺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北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水塔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和后备基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维护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的关键区域。笔者总结了西北区域地质与资源概况、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意在揭示地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和互馈作用;在梳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西北公益性地质调查10个方面的工作部署、3个方面协同创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区域地质 矿产资源 环境地质 自然地理 社会经济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2 位作者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7-195,共9页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民国时期 西北地区 栽培利用 苜蓿史
下载PDF
论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前沿走向 被引量:19
5
作者 江金波 司徒尚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4,59,共7页
基于研究历史及主要学科成绩的回顾 ,文章考察了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现状中学科性质定位、研究内容拓展以及研究手段、方法的变革等问题。认为我国文化地理学今后应该在科学的文化哲学的指导下加强学科理论的研究 ,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研... 基于研究历史及主要学科成绩的回顾 ,文章考察了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现状中学科性质定位、研究内容拓展以及研究手段、方法的变革等问题。认为我国文化地理学今后应该在科学的文化哲学的指导下加强学科理论的研究 ,充分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在加强渗透研究的同时突出地理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为了学科的良性循环和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强化学科在文化宣传与舆论导向的理性化、科学化 ,特别是在区域开发、旅游与城市规划、国家 (地区 )管理、民族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历史回顾 理论研究 区域研究 应用功效
下载PDF
《西北学术》的科技内容及其主旨 被引量:9
6
作者 姚远 徐象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运用科学史研究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之一《西北学术》的科技史价值和办刊宗旨进行讨论。认为该刊为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的最高学术论坛,其有关西北国防文化、西北学术思想、西北地理、西北物理学会的研究和活动等内容,突出... 运用科学史研究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前身之一《西北学术》的科技史价值和办刊宗旨进行讨论。认为该刊为20世纪40年代西北大学的最高学术论坛,其有关西北国防文化、西北学术思想、西北地理、西北物理学会的研究和活动等内容,突出了西北大学的区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学术》 西北科学考察 科学技术史 科技期刊史
下载PDF
晚清舆地学者与新地学的兴起 被引量:5
7
作者 罗见今 王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28,共11页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的贡献作案例研究,分析新地学的兴起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史 晚清地理学家 世界地理 边疆地理 地图学
下载PDF
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 被引量:12
8
作者 梅雪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关于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中国学者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外环境史的引入以及此前中国学界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史... 关于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中国学者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外环境史的引入以及此前中国学界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史学科建构的意义。如果说,国外环境史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构建环境史学科框架的蓝图,那么,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环境史学科的基石和砖瓦。迄今,中国环境史学科大厦尚处于设计之中,其建设必将是一项巨大、艰辛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历史地理学 中国环境史
下载PDF
悠悠黄土情 凄凉声咽中——西北民歌凄凉美初研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开颖 蒲亨强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西北民歌的凄凉美是客观存在的美感现象,具体表现于发音、发声、旋律特征、曲式、唱词结构、乐律、节奏速度,甚至秦腔形态之中,其形成与西北地理、历史文化有密切渊源关系。
关键词 西北民歌 凄凉荧 音乐形态 历史 地理 文化
下载PDF
历史上西北地区农牧交互关系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宏斌 郭向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农牧业发展及其关系演进的重要舞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 ,西北农牧之间的关系亦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西北农牧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 :表层是一个以农牧分界线变迁为表征的历史过程 ,其深层次则... 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农牧业发展及其关系演进的重要舞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之中 ,西北农牧之间的关系亦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西北农牧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层次与结构 :表层是一个以农牧分界线变迁为表征的历史过程 ,其深层次则表现为一个农牧文明交互影响、交互渗透的动态过程 ;具体而言 ,就是农耕文明在思想、操作和现实三个层次上不同形式与特点的主导性推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农牧史 农牧关系 层次
下载PDF
“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视野下的西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逢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49,共11页
文本尝试以边疆作为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与感触全局,希冀将边疆作为边疆历史书写的主体。为此,特以西域历史为实例,通过对西域历史的回溯,借助"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框架——认为中国疆域是由"大漠游牧&quo... 文本尝试以边疆作为研究本位,站在边疆的立场体察边疆与感触全局,希冀将边疆作为边疆历史书写的主体。为此,特以西域历史为实例,通过对西域历史的回溯,借助"中国疆域五大文明板块"框架——认为中国疆域是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辽东渔猎耕牧""雪域牧耕"和"海上渔盐交商"五大文明板块及其在此诸板块上兴起的各种政权,在长时段历史进程中不断碰撞、彼此攻防与吸纳,渐次融为一体——来对前近代西域-新疆地区历史基本脉络与特质进行再梳理和再探索。试图将西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向度来研究,破除以往"中原中心观"将西域想象成异质的、荒蛮之地的"天山意象"这一思维定势,而将西域破碎的缺乏记录的事和人连缀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画面,拟先在一个横断面上或纵向线上还西域历史以部分本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史观 中国疆域 五大文明板块 破碎地带
下载PDF
西北书院制度略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世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6,共7页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藏书刻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教育史 书院制度
下载PDF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国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11,共6页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边疆史地研究 二元结构 学科
下载PDF
十八世纪以来欧美学者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考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宗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55-64,共10页
从 1700 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代地理学、地质学发展史上,有一批欧美学者来华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的活动对我国近代地学研究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主要有 50 多个欧美学者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过实地考察... 从 1700 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近代地理学、地质学发展史上,有一批欧美学者来华进行实地考察,他们的活动对我国近代地学研究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主要有 50 多个欧美学者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过实地考察“探险”。本文对他们的考察时间、路线、研究内容和发表的论著进行了考证和汇总整理,以做为该地区现代地理环境与资源研究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家 中国 西北地区 考察研究 地理环境
下载PDF
何谓历史?何谓中国?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阿祥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2年第8期10-13,共4页
"历史"是在一定的时空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的过程。"中国"在1912年以前的三千余年里,或是多变的地理概念,或是模糊的文化概念,又或是复杂的民族概念;时至现代,以政治为标准,学者们认为"历史中国"... "历史"是在一定的时空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的过程。"中国"在1912年以前的三千余年里,或是多变的地理概念,或是模糊的文化概念,又或是复杂的民族概念;时至现代,以政治为标准,学者们认为"历史中国"的范围就是18世纪50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以前的清朝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地理中国 文化中国 民族中国 政治中国
下载PDF
时局·边疆·学术·学人:互动中的嬗变——以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封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6-84,共9页
近代中国边疆学术研究的两次高潮,分别以清季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和20世纪30~40年代的边疆研究为代表。二者虽各有特点,但更多的则是因应时局之变而起,又因时局之变而止,具有明显的因应时局性。前者既有对乾嘉考据的传承与对经世致... 近代中国边疆学术研究的两次高潮,分别以清季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和20世纪30~40年代的边疆研究为代表。二者虽各有特点,但更多的则是因应时局之变而起,又因时局之变而止,具有明显的因应时局性。前者既有对乾嘉考据的传承与对经世致用的追求,也有学人与时局互动的努力,终究还是传统士人以传统学术应对新时代、新问题而成为传统史地研究的绝响;后者在时局危难与近代学术潮流的互动中,虽有促使"边疆热"向"边政学"完成近代转型之功,但又因时局更易动荡而湮没无果;学人也在与边疆时局、学术的互动中尽显个人生命的不同群像与生命样态。近代时局、学术与学人的互动与嬗变说明:作为一个时代印记、一个学术领域、一个学人群体的近代中国边疆学术研究,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时势相迫、学术更易与学人分化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研究 西北史地 学术 学人
下载PDF
区域科技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卜风贤 刘丹迪 +1 位作者 季旭 武文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区域科技史是科技史学科的分支方向之一,在历史地理学区域理论基础上,加强区域科学技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有用于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西北地区... 区域科技史是科技史学科的分支方向之一,在历史地理学区域理论基础上,加强区域科学技术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陕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和"有用于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西北地区科技史研究中的区域导向与问题汇总,集中力量研究了与西北地区历史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形成了基于西北地区区域特征的地理学史、农业史、水利史、灾害史、城乡建设和工程技术史等特色性学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史 区域主题 区域设定 西北地区 历史地理研究
下载PDF
多视角下南海争议岛屿权益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坚真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4-13,共10页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本文对南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法律论据和维权开发等相关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在岛屿的史地考证方面,从史料、地质和地名的演变多角度对南海诸岛进行考证,结合国际法的发现原则、先占原则、时际法、历史性权利、第三国态度等展开充分的分析;在海洋权益维护和岛屿开发问题上,分别对无人居住岛屿、被侵占岛屿的维权开发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认为,通过建立南海生态系统保护区、构筑南海海底地形图、建立公益性的热带海洋试验场等措施,可有效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史地考证 历史性权利 海洋权益 岛屿开发
下载PDF
玉门关早年移徙新证——从小方盘汉简T14N3的释读说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2-97,共6页
敦煌玉门关是西北史地一个永恒的话题,研究者所据文献大体一致,若有新资料则是汉代简牍文书的出土与旧有资料的再整理。该文以小方盘遗址1944年出土简T14N3释文的再认定为出发点,探讨玉门都尉的归属及其带来的玉门关迁移之说。玉门都尉... 敦煌玉门关是西北史地一个永恒的话题,研究者所据文献大体一致,若有新资料则是汉代简牍文书的出土与旧有资料的再整理。该文以小方盘遗址1944年出土简T14N3释文的再认定为出发点,探讨玉门都尉的归属及其带来的玉门关迁移之说。玉门都尉府初属酒泉郡,敦煌设郡后西移,玉门关随之西迁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汉简 小方盘遗址 玉门都尉 玉门关 西北史地
下载PDF
李长傅先生学术活动的基石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建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李长傅先生在华人华侨史、南洋史地、中国历史地理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除所撰写的大量学术论文外,代表性的著作有《南洋华侨史》、《中国殖民史》和《开封历史地理》等。他之所以能够达此境界,逐渐形成的、贯穿于其学术活动... 李长傅先生在华人华侨史、南洋史地、中国历史地理等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贡献。除所撰写的大量学术论文外,代表性的著作有《南洋华侨史》、《中国殖民史》和《开封历史地理》等。他之所以能够达此境界,逐渐形成的、贯穿于其学术活动之中的四块基石,即扎实的古文功底、多重的语言工具、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则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傅 学术活动 南洋史地 中国历史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