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史与地方志“人物”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伟红 《图书馆建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94,共2页
正史与地方志中介绍的“人物”是否有区别 ?本文从编纂思想、撰述内容、编纂形式、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指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地方志“人物”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正史 地方志 历史人物 编纂
下载PDF
论正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以隋唐题材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知辉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6-69,共4页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历史演义小说 隋唐题材
下载PDF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之我见
3
作者 刘学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新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整理和保存清史资源的国家工程,旨在修成能“存史”、堪传世的有清一代国史。在“史义”上宜运用“一导多元”的史学思想。在“史例”上宜采用历代正史所共用的纪传体,并对之加以现代性改造。在“史纂”上宜用重... 新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整理和保存清史资源的国家工程,旨在修成能“存史”、堪传世的有清一代国史。在“史义”上宜运用“一导多元”的史学思想。在“史例”上宜采用历代正史所共用的纪传体,并对之加以现代性改造。在“史纂”上宜用重记述辅以适当析论的笔法。在观念上应树立对现代“作史者之精神”的自信,去除单一、单向思维模式所造成的疑虑和余悸,注全力于新型纪、志、表、传、图的修纂。重视资料基础工作,组织对重点和难题的科学攻关,作出若干重大学术突破,实现在总体质量上对《清史稿》的大大超越,以与二十四史相衔接。应当注意的是,试图让大型清代正史和通史及数十个专史熔于一炉是不现实的,让章节体的通史、专史充当传世清代正史的主干也是不相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 编纂体裁 编纂体例 纪传体 章节体 通史 专史 正史 编纂原则 文体 用语 笔法
下载PDF
顾名必须思义 循名更需责实——《十七史蒙求》研究
4
作者 王嘉川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北宋平民学者王令编辑的《十七史蒙求》一书,是第一部以"蒙求"命名的专科性历史蒙学读物,也是第一部以"十七史"命名的著作。然其传世之本乃是他人在王令原书基础上增补而成,绝非王令一人所撰原书,书名中的"十... 北宋平民学者王令编辑的《十七史蒙求》一书,是第一部以"蒙求"命名的专科性历史蒙学读物,也是第一部以"十七史"命名的著作。然其传世之本乃是他人在王令原书基础上增补而成,绝非王令一人所撰原书,书名中的"十七史"一词也并非通常所指的十七部正史的统称,但这一命名却自觉不自觉地从名称上推进了对十七部正史的概括性命名。该书不但对元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是对现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也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令 《十七史蒙求》 历史蒙学读物 十七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