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书院研究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永明 刘艳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5,共8页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界出于对新式教育形式的反思,开始探讨书院这一传统教育形式。此后,书院研究连绵不断。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书院研究走过了七十年,其间虽经曲折,但学者们在书院文献整理、书院史、书院制度研究、书院与文化研究等方面,依然取得了较多成果。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书院研究推陈出新,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书院研究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理论,拓展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以推进书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书院研究 书院史 书院制度 书院文化
下载PDF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 2004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古代教育史研究 古代教育志 古代教育文化 中国 古代地方教育 中央官学
下载PDF
宁夏书院文化历史流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凤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集教学、科研、文化积累、评论时政于一体的文化机构。宁夏书院兴起较晚,从明至清,不断壮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宁夏书院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西北书院的历史脉络,也可以窥见其不同于内陆书院的...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集教学、科研、文化积累、评论时政于一体的文化机构。宁夏书院兴起较晚,从明至清,不断壮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宁夏书院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西北书院的历史脉络,也可以窥见其不同于内陆书院的边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书院历史 西北书院 书院文化功能
下载PDF
书院与桐城文派传衍考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徐雁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8-110,共13页
书院对清代学术影响极大,对文学的发展亦有推助之功。桐城文派能绵延二百余年,有诸多原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包括姚鼐在内的众多名家都曾主持书院讲席,且历时较长,培养出众多弟子,几乎代有传人。依此传衍途径,桐... 书院对清代学术影响极大,对文学的发展亦有推助之功。桐城文派能绵延二百余年,有诸多原因,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靠书院讲学来传衍。包括姚鼐在内的众多名家都曾主持书院讲席,且历时较长,培养出众多弟子,几乎代有传人。依此传衍途径,桐城文派在广西形成包括吕璜、朱琦、彭昱尧、龙启瑞、王拯在内的“岭西五家”;在河北,经过张裕钊、吴汝纶、王树柟等人的努力也形成风气。桐城文派因此以东南一隅为中心扩展开来,在地域上获得一种平衡,形成既有时间长度又有空间广度的全国性文派。文学流派的传衍方式有多种多样,然而像桐城文派这样以书院为媒介颇有规模地传衍,则前所未有,从中亦可稍见教育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文派 书院 讲学 传播 文学史
下载PDF
唐代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性质问题刍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劲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 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始于唐。书院不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教育制度,而是民间人士自发创造的学校教育模式,书院的名称也因此极不固定,"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存在着互用、通用的情况。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认为唐代的东佳书堂已有书院之实,但尚无书院之名,从而否定了作为教学机构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从"书院"和"书堂"("书舍"、"书斋"等)名称的互用、通用来看,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佳书堂 书院 起源 性质 唐代 《元代书院研究》
下载PDF
清末江苏书院的变革与衰亡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静玉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9-83,共5页
清末书院改办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江苏书院的改革几经反复 ,步履蹒跚 ,它对新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 ,大批学校直接脱胎于书院 ,在新式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并涌现出一大批名小学、名中学。其次 ,书... 清末书院改办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江苏书院的改革几经反复 ,步履蹒跚 ,它对新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 ,大批学校直接脱胎于书院 ,在新式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并涌现出一大批名小学、名中学。其次 ,书院制度虽已终结 ,流风所披 ,遗韵仍在 ,书院残存组织为当地文教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从清末江苏书院的变革与衰亡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江苏书院 学堂 中国教育 近代化 新式教育 文教事业 改革过程
下载PDF
诂经精舍对19世纪浙江学术发展之重要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东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36-41,共6页
诂经精舍作为当时浙江省的最高学府与学术研究中心,对19世纪浙江学术(尤其是汉学)之发展影响甚大。第一,诂经精舍的教学内容注重汉学;第二,诂经精舍注重汉学研究;第三,诂经精舍培养了一大批汉学人才;第四,诂经精舍开创了一代学风,促进... 诂经精舍作为当时浙江省的最高学府与学术研究中心,对19世纪浙江学术(尤其是汉学)之发展影响甚大。第一,诂经精舍的教学内容注重汉学;第二,诂经精舍注重汉学研究;第三,诂经精舍培养了一大批汉学人才;第四,诂经精舍开创了一代学风,促进了汉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诂经精舍 书院 浙江汉学 清代学术史 阮元 俞樾
下载PDF
清代书院研究的价值、现状及问题——以江南地区为讨论范围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雁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 本文第一部分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清代书院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给现代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一种精神资源,而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绵延近百年的创办书院的实践,也从另一方面证示书院存在和研究之价值。第二部分从学术史和教育史的角度评述数种清代书院研究论著。第三部分指出清代书院研究中的两大问题,一是书院基本文献和相关文献未能充分发掘利用,二是从观念出发,过分强调书院对乾嘉考据之学的培育和推衍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学术史 教育史
下载PDF
陕北历史上的书院
9
作者 赵玉光 文玉萍 李小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陕北书院始建于宋代而昌盛于明清时代。在此期间,陕北各地相继建立了书院,书院大部分由地方官和当地绅士捐银而建,其目的是为讲学和生员们准备科学考试提供场所。书院对陕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陕北 陕北历史 书院
下载PDF
清初流人对东北教育的贡献
10
作者 胡淑娟 唐任安 沈月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48-151,共4页
明末清初,东北地区的教育因民族矛盾和战争的影响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之后,由于大批流人被遣戍东北并定居于此。这些流人中有如陈梦雷、吴兆骞、方拱乾等许多汉族的饱学之士,为生活所迫,他们或从事家庭教育,或从事书院教育。他们... 明末清初,东北地区的教育因民族矛盾和战争的影响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之后,由于大批流人被遣戍东北并定居于此。这些流人中有如陈梦雷、吴兆骞、方拱乾等许多汉族的饱学之士,为生活所迫,他们或从事家庭教育,或从事书院教育。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播文化还传播自己的思想,为东北教育的发展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超越地域教育理念与内容的新动力,为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史 清初 家庭教育 书院教育 流人
下载PDF
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11
作者 李才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3-95,共3页
本文回顾了书院的千年历史,提出书院至少在八个方面对今天的大学教育有所启示,认为自主办学,大师执教,学术自由,主动学习,注意修德,是中国书院精神之所在,曾为毛泽东等赞扬,现为各界学者关注。
关键词 书院史 书院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