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前孟学史》“史笔”探析
1
作者 刘国钦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85-92,共8页
孟子学说及相关历史传承历来为中国古典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使其存在细节深入而系统性不足的弊端,而《唐前孟学史》运用恢弘“史笔”,全面梳理孟学九百余年发展脉络,以宽广时间跨度及相关认知来促成宏大学术史观,同时继... 孟子学说及相关历史传承历来为中国古典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使其存在细节深入而系统性不足的弊端,而《唐前孟学史》运用恢弘“史笔”,全面梳理孟学九百余年发展脉络,以宽广时间跨度及相关认知来促成宏大学术史观,同时继承史家实录与批判精神,改进以往学术研究思路以实现创新。作者以“史笔”为基础深入考据文献典籍及其内涵,逐步确立孟学之根本并将其与后世著述及学者勾连,两相配合理清孟学历史发展轨迹。同时,此书在主干之外又横向延展,广泛关涉历代不同门类和流派之学说,并始终联系孟子之学的地位变化与社会影响。作为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立体化“新子学”研究成果,此书将为未来孟学研究的深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全新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孟学史 孟子 子学研究 学术思想史
下载PDF
会通古今与原典阐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
2
作者 杜婕欣 李舫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人文精神挖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中国古代文论原典著作的理解等方面展开探索。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测评对比发现,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论 建构主义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6,共15页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史学史 史学理论
下载PDF
略论中华古史研究中的学术创新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曾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5,共4页
研究历史,史识是第一位的,能够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是很不容易的。史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史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吸取... 研究历史,史识是第一位的,能够发表出人意表、发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史论是很不容易的。史识在本质上是科学性的问题,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能不与追求民主的态度息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史识是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洞察力。吸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营养有利于学术创新。当然,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治史,绝不应当有排他性,而应当兼容并包,关键之处在于择善而从之,而能否择善而从,这就要看个人的史识了。马克思主义可以教会人们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何者是关键,何者不是关键,是两点论,而非一点论。如此之类,对处理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个人的史识站到应有的时代高度,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古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术创新
下载PDF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研究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6,共13页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和讨论的情况较之以往有一些明显的新特点。“无奴论”的再度崛起、中国古史分期“新说”的涌现,为多年来悬而不决的古史分期问题开辟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封建”名实问题的讨论促使学者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和讨论的情况较之以往有一些明显的新特点。“无奴论”的再度崛起、中国古史分期“新说”的涌现,为多年来悬而不决的古史分期问题开辟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封建”名实问题的讨论促使学者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中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任何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学理分析都离不开史实的支撑、史料的依据、理论的导引和现实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分期 五种社会形态 “无奴论” “封建”
下载PDF
青主、黄自、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明哲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32-140,共9页
通过四个方面分析了青主、黄自、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一是对歌曲"依字行腔"的词曲处理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论述歌唱中对咬字吐字的要求;二是根据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吟诵调"特点来论述如何把握歌唱时的情... 通过四个方面分析了青主、黄自、谭小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一是对歌曲"依字行腔"的词曲处理关系的分析,进一步论述歌唱中对咬字吐字的要求;二是根据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吟诵调"特点来论述如何把握歌唱时的情感;三是通过对歌曲民族化旋律风格的分析进而论述如何把握歌唱时对音色、音量的要求;四是对通过"精雕细琢"的钢琴伴奏以及歌唱时如何与钢琴伴奏完美融合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古诗词艺术歌曲 青主 黄自 谭小麟 演唱处理
下载PDF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序 被引量:1
7
作者 仓修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95,共5页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五卷本,是在1990年版三卷本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这次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原有86部史学名著的评介文章,进行校刊修改;二是补写了古代和近代14部史学名著,又新增了与史学有关的22部著作,包括笔记、目录...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五卷本,是在1990年版三卷本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这次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原有86部史学名著的评介文章,进行校刊修改;二是补写了古代和近代14部史学名著,又新增了与史学有关的22部著作,包括笔记、目录、史学工具书、类书、丛书等;三是增补现代部分史学名著70部,遍布于史学研究各领域,分成四、五两卷。选入书目,主要考虑该书在史学界的地位、影响,或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必要的史学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名著评介》 中国古代史学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下载PDF
超越“有奴论”:论嵇文甫对中国上古史的探索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202,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有"无奴论"与"有奴论"等多种视野。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的先驱之一,嵇文甫由于不满郭沫若在"有奴论"视野下把中国上古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基于... 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有"无奴论"与"有奴论"等多种视野。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研讨中国上古史的先驱之一,嵇文甫由于不满郭沫若在"有奴论"视野下把中国上古定性为"奴隶制社会",基于旧学传人深厚素养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苏联主流学界关于中国"无奴论"理论,通过探讨"奴隶"标准界定、区分存在奴隶、奴隶制与奴隶社会定性两个问题之差别、考察殷商西周劳动者身份、思考宗族制度在中国上古社会演进中重要地位等问题,从"长期封建论"走向"中国古代社会的早熟性""国家初形成时代"和"原始国家封建时代",否定了中国上古"有奴论"的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重塑,除学术队伍的扩大外,对学派内部成员基于对唯物史观不同理解引发的"学术层面"争论,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多样性发掘也不可或缺。奴隶制社会并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探讨中国上古文明的唯一理路,无论"有奴论""无奴论"或早期国家形成等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理论探讨和材料支撑基础上,都应取长补短,重视对方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文甫 中国上古史 有奴论 无奴论 长期封建论 早熟性
下载PDF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晨辉 《艺术探索》 2017年第3期64-68,共5页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2016年10月22~2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的26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提交论文18篇。就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论文大致... 首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古代绘画史论专题)2016年10月22~23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演出厅举办,来自全国多所艺术院校、科研院所的26位知名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提交论文18篇。就研究内容,本次研讨会论文大致可分为:古代画家研究,古代绘画作品研究,古代绘画传播、鉴藏和消费研究,古代绘画理论研究,以及史料梳理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与民族艺术 古代绘画史论 古代画家研究 古代绘画作品研究 史料
下载PDF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4-105,1,共2页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可采用无标点文选,强化常用词教学,运用汉语史理论,利用多媒体软件等方式。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常用词 汉语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演唱理论研究内容之梳理
11
作者 白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19,共10页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 中国传统演唱理论涵盖范围较广:乐论、唱论、曲论、剧论中有关演唱的探讨都属其研究内容。上古时期记载演唱理论的著述往往强调音乐的功能,并认为多与政通。唐、宋以降民间音乐得到极大发展,演唱理论也以音乐的娱乐性为重。宋、金、元时民间音乐繁盛,元初燕南芝庵《唱论》被视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唱论专著,开启系统化研究演唱理论之先河。明、清声腔艺术兴盛,曲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音乐主张。中国古代演唱理论涵盖对音乐史论之研究,对声律、谱字、声节等音乐要素之研究,对声韵、格律、曲情等文辞呈现之研究,对声音之本、五音四呼、气、演唱口法等演唱技法之研究以及对音乐审美之研究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演唱理论独有的架构体系及理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演唱理论 中国古代唱论史 音乐要素 演唱技法 音乐审美
下载PDF
由批评的历史到历史的批评:中国古代文论体系构建研究的思考
12
作者 刘飞 赵凯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过近百年历程,其中成果丰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在目前中国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背景下,加强对古代文... 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过近百年历程,其中成果丰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在目前中国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背景下,加强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更显得必要与紧迫。以此反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历程,在研究方法上也面临一个突破与创新的思考。其中,由纵向研究向横向研究拓展,由批评的历史到历史的批评,无疑会有助于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特征,也会更好地彰显和发挥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在这方面,傅庚生、贾文昭、刘若愚、陈良运、王运熙、黄霖等学者已有较有创获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批评的历史 历史的批评 现代意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分析法研究
13
作者 袁有根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4期30-38,共9页
分析法是中国古代画史画论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文艺研究中,分析法又可被分为古汉语分析法、文学语言分析法和逻辑思维分析法等几种。古汉语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从分析字义、词义入手,从分析语法结构入手,从分析语言逻辑入手... 分析法是中国古代画史画论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文艺研究中,分析法又可被分为古汉语分析法、文学语言分析法和逻辑思维分析法等几种。古汉语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从分析字义、词义入手,从分析语法结构入手,从分析语言逻辑入手,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文学知识分析法是运用文学方面的知识来分析画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逻辑思维分析法是运用逻辑思维对古代画论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画史画论 分析法 古汉语分析 文学语言分析 逻辑思维分析
下载PDF
试论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及其价值
14
作者 张剑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9-74,共6页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为对古史分期问题作"假问题"的界定,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有着多层面的充分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分期 假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历史实际 价值
下载PDF
浅谈历史理论成果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15
作者 吴凤霞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1-92,共2页
历史理论成果渗透到《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但这需要任课教师备课时下大功夫,要了解历史理论的主要成就,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体系,选取重点问题,作适当的理论探讨,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重... 历史理论成果渗透到《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但这需要任课教师备课时下大功夫,要了解历史理论的主要成就,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体系,选取重点问题,作适当的理论探讨,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重要的历史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论 《中国古代史》 教学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的诸子学考证方法探析——以其子部提要与分纂稿的比较为中心
16
作者 赵涛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编纂于清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在乾嘉考据学影响之下,逐步改变了诸子百家在理学时代的异端角色,回归到"六经羽翼"的学术境地。具体涉及子部学术批评时,《四库全书总目》非常重视博学兼采,在考证经史中不仅看重利用经传... 编纂于清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在乾嘉考据学影响之下,逐步改变了诸子百家在理学时代的异端角色,回归到"六经羽翼"的学术境地。具体涉及子部学术批评时,《四库全书总目》非常重视博学兼采,在考证经史中不仅看重利用经传的本证,而且特别重视使用以子证经、史的旁证法,注重子部诸子百家材料运用,从而使得《四库全书总目》以子证经、史成为一种系统的考证法,且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分纂稿 诸子学考证 以子证经 以子考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40年代史学理论学科的进展
17
作者 叶建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4-70,78,共8页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马克思主义史家发现以往的史学研究已难以有效回应时代诉求。恰逢此时,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为这种困惑指明了解决方向。其后的整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纷纷以此为努力方向,对史学致用... 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马克思主义史家发现以往的史学研究已难以有效回应时代诉求。恰逢此时,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为这种困惑指明了解决方向。其后的整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纷纷以此为努力方向,对史学致用观、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法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论争。这种探讨和论争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使之在众多领域中达到了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学者所难以匹敌的高度,同时亦在理论上为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澄清了诸多错误观点,成为时人认识现实、把握未来的一把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史学致用观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的思考——兼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2-125,共4页
20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史著作,但总的来看,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仍有许多尚待开发和完善的方面。具体来说,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要通过对文学批评史的梳理,充分体现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其二,通过古今... 20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史著作,但总的来看,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仍有许多尚待开发和完善的方面。具体来说,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要通过对文学批评史的梳理,充分体现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其二,通过古今主体间精神对话的方式,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意义;其三,要正确处理“史”(资料搜集)与“论”(理论阐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 中国古代文论 文化精神 主体间精神对话
下载PDF
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泉——《黄帝内经》
19
作者 谢昱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9-30,共2页
本文从《黄帝内经》的内容介绍入手 ,论及了《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中国医学史 医学典籍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如何重建古史——从《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争议说起
20
作者 陈民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62,共11页
郭静云女士所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出版以来,在学界引发热议。该书视野宏阔,新见迭出,但在文献、考古、古文字的史料运用方面不无可商之处。郭著虽时刻在强调多元,但实则在强化其"江汉中心说"。江汉地区与其他区域... 郭静云女士所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出版以来,在学界引发热议。该书视野宏阔,新见迭出,但在文献、考古、古文字的史料运用方面不无可商之处。郭著虽时刻在强调多元,但实则在强化其"江汉中心说"。江汉地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郭著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将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进程置诸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中予以考察。唯有从欧亚大陆的视野中予以观照,才能更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由郭著引发的争议,亦可为古史重建路径的反思提供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重建 郭静云 江汉中心说 欧亚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