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外国建筑史教学探索
1
作者 楚超超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凸显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地方高校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凸显地方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苏州科技大学“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改革探索为例,制定了“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和“通史+专题”教学结构,凸显了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宽基础、重实践”的教学特点。这种教学探索做到了因材施教,拓宽了学生视野,并且凸显了地方高校的教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古代建筑史 苏州科技大学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和结构 教学特色
下载PDF
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科普展览设计的启示
2
作者 王恒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本文对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只有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框架下考察,才会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建议在展览中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一起展出,才能够... 本文对指南针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认为只有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框架下考察,才会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建议在展览中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展品一起展出,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针 中国古代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史 科技馆展览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档案名词“候簿”源流考
3
作者 丁海斌 郭嘉琦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簿 科技名词 档案名词 中国古代天文史 科技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 ,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 ,其中Fe2 O3和TiO2 的含量都比较高 ,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 ,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 ,较低的K2 O和Na2 O ,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 ,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 ,低者只有 10 5 0℃ ,而高者可达 13 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 ,其长度只有10m左右 ,其烧成温度可达 13 0 0℃ ,而到了宋代 ,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 5 0m左右 ,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 110 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技术 越窑青釉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考古 陶瓷史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代陶瓷科技发展史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家治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中国陶瓷具有连续不断的长达万年的历史,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陶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论证治水在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现代人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在古代治水中找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学 治水 古代 文化 中国
下载PDF
科技考古的开拓者王振铎先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华觉明 何绍庚 林文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王振铎先生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科技史家,还是科技考古和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复原并陈列于诸多博物馆的古代器械,总数达76种之多。在指南车、水运仪象台、冶铁鼓风机、司南等复原研究中,他善于把史学、考... 王振铎先生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科技史家,还是科技考古和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复原并陈列于诸多博物馆的古代器械,总数达76种之多。在指南车、水运仪象台、冶铁鼓风机、司南等复原研究中,他善于把史学、考古学、考据训诂与科学素养及传统工艺的践行结合起来,提出了研究和复原古代科技的三条准则。他为人真诚谦逊,治学严谨,是一位道德文章堪为楷模的前辈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铎 科技考古 技术史 博物学 古代器械 复原
下载PDF
对古代中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比较的新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建球 潜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常识上的关于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值得商榷。李约瑟式的重大科技成果累积的比较研究方法存在着指标选取和权重设计随意性的不足以及生硬撮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偏颇。立意在先的编史学立场,使得李约瑟式的比较难以客观公正,从而... 常识上的关于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值得商榷。李约瑟式的重大科技成果累积的比较研究方法存在着指标选取和权重设计随意性的不足以及生硬撮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偏颇。立意在先的编史学立场,使得李约瑟式的比较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可能扭曲历史的真相。即使是基于"李约瑟难题"的背景来考虑,其研究方法也有着片面重视科技成果量的统计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质"的考量,以及在比较对象选取上的逻辑矛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史 科技发展水平 科学与技术 李约瑟难题
下载PDF
从《考工记》到《伐檀》——科技史与古代文学的交叉研究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光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93-497,共5页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中关于古代社会分工的相关记载,说明周代"百工"的特殊社会地位,从而表明《伐檀》中的"君子",即"轮人"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第三,根据《考工记》中"周人上舆"的论述和关于车辆制造特别是车轮制作的详细记载,说明"轮人"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伐檀》的主旨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轮人"劳作和生活的赞美.最后,建议在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交叉研究应是双向的,即不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科技史的信息,而且以科技史成果来探讨古代文学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史 古代文学 交叉研究 《考工记》 《伐檀》
下载PDF
三上义夫及其科技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7年第6期785-789,共5页
三上义夫是国际著名科技史家,他的工作涉及中日数学史、天文学史、测量学史、医学史、机械史、科技史总论和科技史教育等诸多方面.他对中国和日本古代数学的介绍与研究奠定了其在西方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他的和算史调查工作、以博士... 三上义夫是国际著名科技史家,他的工作涉及中日数学史、天文学史、测量学史、医学史、机械史、科技史总论和科技史教育等诸多方面.他对中国和日本古代数学的介绍与研究奠定了其在西方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他的和算史调查工作、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诸多专题研究和从文化史视角考察日本数学的思想方法,则对日本科技史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三上义夫一生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上义夫 科技史研究 外史论 中国古代数学 日本古代数学
下载PDF
我国古代皮革科学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闻欣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列举了我国古代大量的科技文献史料的基础上 。
关键词 皮革科学技术 古代 中国 发展史
下载PDF
从文化史看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艰难
12
作者 黄鸿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极辉煌灿烂 ,但却不能产生出近代科学。从文化史的角度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以及封建文化专制的束缚 ,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向近代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文化史 中国 古代科技 近代科学 发展 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价值取向 “天人合一”思想
下载PDF
北朝科技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北朝科技史》评介
13
作者 吕仕儒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山西大同大学李海教授(1948-2017)著的《北朝科技史》,于2019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虽然,此前已有多种著作就南北朝的科技进行过研究和分析,但是,这些著作都把南北朝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还没有一部著作专门针对北朝科... 山西大同大学李海教授(1948-2017)著的《北朝科技史》,于2019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虽然,此前已有多种著作就南北朝的科技进行过研究和分析,但是,这些著作都把南北朝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还没有一部著作专门针对北朝科技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李海教授的《北朝科技史》,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项空白。文章就《北朝科技史》的内容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古代科技史 李海
下载PDF
从中国古代造船史看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晓军 钟书华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共3页
通过对秦朝至明朝的几千年间造船技术发展史的分析,得到了中国古代造船史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结论.
关键词 科技史 古代造船 造船史 科学发展规律
下载PDF
科技与人文关系在中国历史的演化轨迹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新 王春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21,共4页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这种五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二者之间浑然未分 ;在农耕文明时人文处于优势地位 ;在工业文明时期 ,科技被人们日益重视 ;在当前 ,科...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这种五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二者之间浑然未分 ;在农耕文明时人文处于优势地位 ;在工业文明时期 ,科技被人们日益重视 ;在当前 ,科技的这种优势地位更加突出 ,而人文则被边缘化。人文与科技关系的彼消此长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社会近现代工业革命的影响。人文被边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日益凸显出来 ,这已引起部分有识之士的关注。为了使人类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文观。在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 ,人们还必须关注人类自身的心灵、道德及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方法之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厚宇德 刘姣婷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科技发明与创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传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其取得的成绩无法掩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等单纯地做科技史视角的解读,导致结论过...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对于揭示古代科技发明与创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传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其取得的成绩无法掩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等单纯地做科技史视角的解读,导致结论过于简单化甚至片面化,不利于揭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微妙的深层关系。这些问题主要是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未来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理念上的深刻变化势在必行。而求变的第一步是深入分析过往的误区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科技史 中国古代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老普林尼《博物志》知识特征研究——纪念老普林尼诞辰2000年
17
作者 赵梦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5,共8页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的特征。采用变焦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分析老普里尼组织文本和排列归类的思路,探讨《博物志》中知识所具有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书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挖掘具体条目所体现的知识特征。老普林尼对自然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关联,强调自然物对人的实用价值,他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具有罗马特色的自然探究传统,是西方两千多年博物学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普林尼 《博物志》 古罗马科技史 博物学文化 知识史 文化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停滞退化现象——以军事技术为例的思考
18
作者 钟少异 俞月圆(译)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2期70-80,共11页
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陷入停滞状态,在长期的停滞中甚至逐渐出现退化。这种现象在军事技术上表现非常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弩和火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停滞退化的原因作了初步... 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陷入停滞状态,在长期的停滞中甚至逐渐出现退化。这种现象在军事技术上表现非常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弩和火器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停滞退化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满足度”的概念,以表述从发展转向停滞退化的内在根源和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科技史 军事技术 停滞 退化 满足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学益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技 衰落原因分析 科技发展对策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科技对档案事业的影响
20
作者 麻新纯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甲骨材料制作技术、冶金术、丝织技术、造纸术、印刷术、中药学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对档案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重实用轻理论、重政轻技等消极的科技思想也给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迟滞和阻碍作用。历史的经验表明,科学技... 甲骨材料制作技术、冶金术、丝织技术、造纸术、印刷术、中药学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对档案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重实用轻理论、重政轻技等消极的科技思想也给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迟滞和阻碍作用。历史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是档案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 档案事业 档案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