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制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1
作者 毕连芳 杜晓月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作为高校法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法制史”,蕴含着节俭、孝悌、仁爱、民本、诚信、法治、和谐、创新等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作为高校法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法制史”,蕴含着节俭、孝悌、仁爱、民本、诚信、法治、和谐、创新等非常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取史论结合、点面结合、古今贯通等方式充分运用这些文化资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和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觉自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法制史” 课程思政
下载PDF
Democratic Barricades: The Presence of Radio in the Resistance to the 1964 Military Coup
2
作者 Carla Reis Longhi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关键词 军事 无线电 路障 民主 社会文化 合法性 政治 媒体
下载PDF
政法法学的“偏执”抑或法教义学“误入歧途”?——评《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
3
作者 李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81,共11页
2006年陈兴良教授发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一文,标志着刑法知识“去苏俄化”潮流的初步展开。邵六益博士《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从政法法学的视角对法学知识特别是刑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 2006年陈兴良教授发表《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一文,标志着刑法知识“去苏俄化”潮流的初步展开。邵六益博士《法学知识“去苏俄化”的表达与实质——以刑法学为分析重点》一文,从政法法学的视角对法学知识特别是刑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提出批评。该文认为,法学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表面上是试图“去政治化”,实际上却陷入另一种政治逻辑,亦即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的刑法模式。应该说,该文对“去苏俄化”命题存在诸多误解和过度解读,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赋予“去苏俄化”过多的政治含义,后者源于政法法学对政治的过度关注,容易使法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刑法学没有单独的政治逻辑,而是以刑法典的政治逻辑作为自己的当然逻辑。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命题,既没有全面搁置价值判断,也没有隔断政治因素通过刑事政策进入刑法的可能,因此,没有割裂刑法与政治的良性沟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苏俄化 去政治化 政法法学 法教义学 犯罪论体系
下载PDF
“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4
作者 沙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7-91,94,共6页
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 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探索推进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多维路径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中国法律史 课程思政建设 主要问题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法律专业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融入——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
5
作者 符敏妍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法学教育中,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政要素,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中国法制... 在法学教育中,课程思政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课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政要素,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中国法制史”课程为例,探讨法律专业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建设 中国法制史 德法兼修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法治实践概说 被引量:3
6
作者 侯欣一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79,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便与法治结下不解之缘。1920年代后期有了局部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观、法律观为指导,结合农村环境,开启了新的法治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便与法治结下不解之缘。1920年代后期有了局部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便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观、法律观为指导,结合农村环境,开启了新的法治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阶段,形成一整套规则、体制、机制和经验,涉及立法、执法、司法、运行机制、民众参与等诸多领域,在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利益、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法治实践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已有的法治实践,但又是人类法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这不仅是由中国的人数、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所决定的,更是由中国共产党法治实践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 中国共产党 法治实践 政法体制
下载PDF
2015-2018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彦昌 刘俊恒 《山西档案》 2020年第2期170-186,共17页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档案 地方档案 政治史 经济史 法制史 环境史
下载PDF
时代缩影与历史传承:行政法治的一个备忘录——西政行政法学科60年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学辉 王留一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6-63,共8页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政法大学 行政法学科 行政法治 法学教育 学科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时代呼唤新编《中国法制史》
9
作者 廖宗麟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中国法制史》是我国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教材却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用什么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优劣和采用何种篇章结构安排内容的问题,探讨了依据建设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 《中国法制史》是我国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教材却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用什么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优劣和采用何种篇章结构安排内容的问题,探讨了依据建设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系来评价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优劣,比采用阶级斗争观点更符合实际;而依据部门法的发展来叙述各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也比那种按朝代来叙述的篇章结构,更简洁清晰,应据此编写出从指导思想到篇章结构全新的《中国法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部门法 中国法制史
下载PDF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方克勤教授访谈录
10
作者 陈玺 田明辉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333-343,共11页
本文以对方克勤教授的访谈为基础,重点回顾了她的教育和学术生涯。方克勤教授早年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扎根陕西,投身于法律史的教学、法律史研究生的培养及陕甘宁边区法律史的研究,坚持不懈,在法学教育和... 本文以对方克勤教授的访谈为基础,重点回顾了她的教育和学术生涯。方克勤教授早年求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扎根陕西,投身于法律史的教学、法律史研究生的培养及陕甘宁边区法律史的研究,坚持不懈,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她立足于陕甘宁边区司法档案资料对边区法律史的深入研究,与杨永华教授等同仁们一道开创了革命根据地法律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并为后进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克勤 法律史 西北政法大学 法学教育
下载PDF
苦心孤诣证大道 夕惕若厉求真知——记胡留元教授
11
作者 余涛 郑菲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33-345,共13页
胡留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制史专家,做事认真.治学严谨,执著科研.一生以“君子”的要求作为自己为人的底线,从一个寒门子弟成长为法制史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古代法制史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开创了西周法制史研究的新局面,为学术界留... 胡留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制史专家,做事认真.治学严谨,执著科研.一生以“君子”的要求作为自己为人的底线,从一个寒门子弟成长为法制史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古代法制史领域研究成果卓著,开创了西周法制史研究的新局面,为学术界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留元 法制史 西北政法大学
下载PDF
比较法与法制史——关于比较法制史的一些认识
12
作者 马丁·罗尼希 朱子音(译) 《中德法学论坛》 CSSCI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比较法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法律的历史比较以及比较的法制史研究。相较于法律的历史比较这一路径而言,后者并不过多侧重于法教义学的研究。并且这种相对较为年轻的研究路径通常比较复杂。尽管这一路径可以抽象地以'描述,比较,概... 比较法的路径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法律的历史比较以及比较的法制史研究。相较于法律的历史比较这一路径而言,后者并不过多侧重于法教义学的研究。并且这种相对较为年轻的研究路径通常比较复杂。尽管这一路径可以抽象地以'描述,比较,概括'加以形容,但首先关于对象客体的选择就颇为复杂。这是由于产生相互作用的并非法律规范或是它们的沿革,而是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此外,把握住研究课题的真实复杂全貌也是这一路径下的一大挑战。从这一意义上而言,比较的法制史研究必须建立在已经进行的数个独立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这一路径下的研究只有在详细周全的计划下,才能取得相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历史比较 比较法制史 教义学
下载PDF
俄罗斯当代法律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3
作者 弗拉洛娃·伊丽莎白·亚历山大罗夫娜 杨天放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俄罗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基本研究方法的归类与定义。现代俄罗斯国家与法的理论、法哲学、政治学史和法律史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上述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呈现其在苏联时期和后苏联... 俄罗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基本研究方法的归类与定义。现代俄罗斯国家与法的理论、法哲学、政治学史和法律史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上述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呈现其在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基本概念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法哲学 国家与法的理论 法学史 法学方法论
下载PDF
法律史视野下的西北地区基层政权组织研究——以民国时期为例
14
作者 王新龙 《时代法学》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层政权建设是我国政治文明体制建设中的重心和基础,关系到政治体制和国家安全的稳定,是历代中央政府关注的要务之一。由于西北地区具有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靠近京畿的特点,历代中央政府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政... 基层政权建设是我国政治文明体制建设中的重心和基础,关系到政治体制和国家安全的稳定,是历代中央政府关注的要务之一。由于西北地区具有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靠近京畿的特点,历代中央政府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政权建设尤为重视,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形成了一整套迥异于其他地区,适合于当时西北地区客观环境的基层政权体系,对稳定当时西北地区政局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基层建设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史 西北地区 基层政权 民国
下载PDF
寓海洋意识教育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
15
作者 佘红艳 吕立伟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针对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海洋意识不足、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在四门主干课程中分别渗透海洋价值观... 针对目前我国青年大学生海洋意识不足、高校海洋意识教育缺失的现状,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海洋意识教育。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海洋意识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在四门主干课程中分别渗透海洋价值观、海洋历史观、海洋道德与法律观、海洋战略观教育,在高校中形成完整的海洋意识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大学生全方位的海洋意识,增强其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能力,从而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海洋价值观 海洋历史观 海洋道德与法律观 海洋战略观
下载PDF
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
16
作者 刘思来 王菊 +4 位作者 李宗远 李敏 杨万娇 谢小琴 陈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第16期85-88,共4页
校史馆具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具备的教育功能。依托校史馆丰富的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极其重要。以昭通学院校史馆为例,构建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并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 校史馆具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具备的教育功能。依托校史馆丰富的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极其重要。以昭通学院校史馆为例,构建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并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应用过程,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校史馆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场馆学习
下载PDF
政法传统的司法生成——以陕甘宁边区肖玉璧案为中心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86,共10页
肖玉璧案是发生于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的一件贪污案。新见档案资料显示,该案的处理,在边区高等法院、边区政府与边区参议会之间进行了多次往返的审核、复核,政治影响在这一审核的过程中得以进入司法。政治化的特别立法、政治化的法官,也... 肖玉璧案是发生于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的一件贪污案。新见档案资料显示,该案的处理,在边区高等法院、边区政府与边区参议会之间进行了多次往返的审核、复核,政治影响在这一审核的过程中得以进入司法。政治化的特别立法、政治化的法官,也是司法中这种政法传统的促成因素。透过该案的处理过程,可以一窥当代中国的政法传统在司法中生成的历史源头,并可对这一新传统的理解与推进司法改革提供历史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政法传统 人民司法 陕甘宁边区 根据地法制史
原文传递
法学研究中政法主题的缺失及彰显——一种学术史的梳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欣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0,共8页
在中国,政法主题原本应该是法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事实上法学研究中有关中国政法主题缺失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学术方面的原因,也与重实践轻理论的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晚近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 在中国,政法主题原本应该是法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事实上法学研究中有关中国政法主题缺失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学术方面的原因,也与重实践轻理论的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晚近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民族意识也在快速增长,加之决策者对"政法体制"和"政法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作用的强调,一些学者开始把政法这一原本主要用于政治文件、新闻报道中的概念引用到学术领域,并以此为分析工具阐释中国的法治实践活动,引起各界的关注。从学术史的角度就政法主题在学术研究方面所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厘清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阐释,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体制 法学研究 学术史
原文传递
宪法宣誓、人民主权与执政党的政治伦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国旺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35,共13页
已有对宪法宣誓的研究,要么从比较法视角入手,侧重其与国际接轨的意义;要么从具体的宣誓程序着眼,侧重其制度设计的完善。若将宪法宣誓看作普法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探讨它与人民主权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激活和更新执政党之政治伦理的意义... 已有对宪法宣誓的研究,要么从比较法视角入手,侧重其与国际接轨的意义;要么从具体的宣誓程序着眼,侧重其制度设计的完善。若将宪法宣誓看作普法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探讨它与人民主权的内在关联,以及它对激活和更新执政党之政治伦理的意义,则会得出下述认识:第一,宪法宣誓制度包含着政治过程、法律过程和社会动员过程三个维度,政治过程是动因,法律过程是形式,社会动员过程是本质;因而它不是向宣誓者施加责任的法律机制,而是示范某种特定情感的社会仪式。第二,宪法宣誓既包含"向宪法宣誓",也包含"通过宪法来宣誓",宪法宣誓的聆听者不再只是宪法,而更多的是借由宪法而在场的"人民";宣誓者既是向结构化的人民宣誓,也是通过已结构化的人民向"人民本身"宣誓。第三,宪法宣誓的主体不仅代表其个人,而且也代表执政党向人民重申自身的政治伦理。第四,执政党政治伦理的激活必须直面宪法、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在的多重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宪法实施 社会动员性 人民 执政党的政治伦理
原文传递
陈焕章《孔教经世法》与古代国家学说
20
作者 李超民 《中国经济史评论》 2022年第1期182-200,共19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重新审视古代国家学说的要求。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家陈煥章《孔教经世法》前八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国家学说,具有重要学术与思想价值陈煥章从整理“六经”的古代国家思想入手,构建了“土地-人民-政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了重新审视古代国家学说的要求。我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家陈煥章《孔教经世法》前八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国家学说,具有重要学术与思想价值陈煥章从整理“六经”的古代国家思想入手,构建了“土地-人民-政事”的研究框架和叙事范式,理清了中国古代国家学说的基本内涵,并从中抽象出了有关领土的性质、诸侯德政的标准、国家主权理论,,古代国家学说为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贡献了历史材料只有立足于中华文化深厚的积淀,做好理论上的充分准备,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焕章 《孔教经世法》 古代国家学说 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